内容推荐 司法公信为社会信用体系之根基。司法公信力在裁判公正的基础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司法信息的传播与作用的发挥。刑事裁判公信力是司法公信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民群众感到公正直接而生动的体现。本书借鉴信息传播的香农-韦弗模式,以信息传播为视角,以刑事裁判为例证,以信息三主体(法院、公众、媒介)为对象,探讨公信力的发生机制,以及如何改善司法权行使与公众之间的关系以提升司法公信力。 作者简介 张国全,大连海事大学博士生,中共辽宁省委、辽宁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绪论 一、司法公信力问题研究当代勃兴的社会学分析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第二章 基础理论研究 一、司法公信力的概念内涵:从文理解释到法理学阐释 二、司法公信的特征 三、司法公信力的价值 四、司法公信力建设的目标: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五、司法公信的生成机制 六、司法公信力建设面临的形势 七、司法公信建设的基本要求 第三章 司法信息与司法公信力 一、信息与司法信息的定义 二、司法信息的特点 三、司法信息的分类 四、司法信息与司法公信的关系 五、司法信息的传播模式——香农一韦弗模式 第四章 提高公众认同需要系统工作 一、司法公信是一个系统 二、法院刑事裁决获得公众认同的调查问卷 三、裁决子系统的完善 四、支持子系统的完善 五、必须研究司法公信元素之间的关系 六、必须研究司法公信系统与司法环境的关系 第五章 让人民群众感到公正的信源:司法公信力之基础 一、公正裁判,必须保持司法理性 二、公正裁判,必须做到“五个”统一 三、公正裁判,必须培育精英法官 四、公正裁判,必须不断增添动力 五、公正裁判,必须强化司法管理 六、公正裁判,必须夯实基层基础 七、公正裁判,必须始终有效监督 第六章 让人民群众感到公正的信道:司法公信力之媒介 一、媒体的公共性、逐利性与信息传播 二、律师信息传导的两重性 三、规范媒体的报道 四、加强司法宣传工作 五、大力推进司法公开 六、不断改革人民陪审员制度 第七章 让人民群众感到公正的信宿:司法公信力之主体 一、个人类型公众和人际类型公众 二、个人类型公众对“天理”的诉求 三、人际类型公众对“国法”和“人情”的诉求 四、公众“暂时l生群体”的特征 第八章 让人民群众感到公正的信境:司法公信力之氛围 二、正确引导重大敏感案件的舆情,通过形成社会共识提升司法公信力 三、大力推进智能化建设,努力提高司法公信力的现代化水平 四、多措并举,凝聚提升司法公信力的良好环境 结语 参考文献 导语 刑事裁判是人民群众感受司法公信力最直接、最生动的体现。刑事裁决的公众认同问题研究是一个以中国当下语境为背景、涉及因素众多的研究课题,针对现实问题进行研究、研究解决现实问题是本书的基本立足点。本书以信息传播为视角,以刑事审判为例,从司法公信力的基础理论研究、司法信息与司法公信力、关于我国司法公信力现状的实证考察、司法公信力之基础、司法公信力之媒介、司法公信力之主体、司法公信力之氛围等方面展开,就司法公信力提升问题进行了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