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文明与幸福(人类行为的逻辑)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作者 肖仲华
出版社 中国发展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人的目标和人类的终极目标是什么?
人类行为与人类文明之间有没有内在逻辑?
人类一切行为的目标、路径和结果之间有没有关联?
本书试图从文明史尤其是科技史、经济史和社会史的视角,发掘人类行为的内在逻辑,为各种价值观和道路选择等问题寻找更具普遍性的解释。
全书共分12章,分别阐释人类行为的目标和为了目标而展开的各种科技、教育、文化活动,经济理论、经济政策及金融、地产等经济活动,价值观和道路选择等社会活动,以及这些活动之间的内在逻辑,揭示人类已经经历和正在经历的社会变革的必然性。
作者简介
肖仲华,湖北麻城人,先后毕业于东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获得工学学士、硕士,经济学博士。博士后从事经济伦理研究。曾任职武汉理工大学副教授、Nakhon Sawan Rajabhat University教授,现为中菲教育研究院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经济史、经济思想史。近年参与或独立承担教育部、人社部多项课题,其中参与乔洪武教授领衔的教育部哲学和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攻关项目《西方经济伦理思想研究》(三卷本)获第18届“孙冶方经济科学奖”著作奖。近年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撰写经济评论类专栏文章千余篇。
目录
第1章 人类的目标
幸福是什么
幸福的实现
体验与感受:百善与万恶之源
第2章 人类行为的逻辑
作为结果的文明
作为工具的文化
人类行为的逻辑
第3章 需求变化与文明转型
到底是什么改变了欧洲
中国传统社会靠什么稳定
西方为何从野蛮走向文明
第4章 科技人文与文明进步
科技创新与需求变化
人文诉求与需求变化
生产生活方式与文明进步
第5章 教育的使命与革命
教育的起源
教育改变了什么
教育需要继续革命
革命与被革命
第6章 为什么会金融革命
金融的本质
中国历史上的金融危机与社会变局
西方最大的几次金融危机
再说金融的本质
正在酝酿的金融革命
第7章 楼价跌下去与经济活起来
历史上的楼市泡沫危机
谁的需求与谁的满足
经济怎样活起来
从城市化到逆城市化
第8章 新经济政策与美国社会
何为新经济政策
新经济政策导致的新问题
美国社会何以撕裂
当撕裂变成撕脸
撕裂的后果
第9章 西方民主的困境与道路的抉择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成也民主,败也民主
民主的痼疾
信息革命与民粹主义
反“政治正确”的本质
“第三条道路”
第10章 西方价值的混乱与重构
何为正义
自由与平等和公平
法制与自由
重构价值体系
第11章 势不可挡的大变局
文明的阶梯
手工文明时代的大变局
机械文明时代的大变局
电子文明时代谁执牛耳
科技革命加速改变文明形态
第12章 普遍过剩与文明和幸福
安全感何来
爱和归属感在哪儿
表达和参与很重要
过剩与变革
序言
当今社会正处在一个
大变革与大发展的时代,
科技的突飞猛进正在改变
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整体的经济社会发展也
都在日新月异的变化当中
。无论东方还是西方,政
治、经济、科技、文化、
教育诸方面都出现了许多
新气象,也出现了许多新
问题。如何解释这些新气
象和新问题,是摆在每一
位学者面前的新课题。
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
出现,正在加速社会的扁
平化。通过社交媒体,人
们有了更多参与和表达的
机会,但同时也能看到各
种极端言论充斥网络。在
全球性经济衰退的背景下
,人类显然出现了某种焦
虑症状。这种焦虑症状表
现为各种思潮的泛滥,诸
如极端主义思潮、民粹主
义思潮、反“政治正确”思
潮、极端自由主义思潮、
粉饰历史或虚无化历史的
思潮、美化宗教或极端反
宗教的思潮,以及反科学
、反教育甚至反智的思潮
等,借助网络平台,正在
迅速地传播,影响很大。
面对这种现象,单纯
从某个学科的角度无法很
好地进行解读,而需要有
一定的高度和某种全方位
的视角。这是促使我放弃
碎片化的评论写作,决定
写一部专著来系统地分析
和解读当前各种社会现象
和问题的动因。
要能读懂今天和未来
,得先读懂历史。要想读
懂历史,得寻找到历史的
逻辑。所谓历史,说到底
就是人类的文明史。文明
是历史的沉淀,文明也是
不同历史时期人类行为结
果的总和。所以,寻找历
史的逻辑其实就是寻找人
类行为的逻辑。
人类的目标和终极目
标是什么?人类为此目标
干了些什么,尤其是怎么
干的?其结果又是什么?
按照这个思路,我们能够
发现,人类的目标从来是
也永远是追求幸福,人类
为了幸福的目标不断地认
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其结
果就是文明。对文明的记
录、描述和传播就是文化
。如此想来,就慢慢发现
某种内在逻辑真实地存在
于人类文明史的宏大架构
之中。
文明是物质和精神的
创造,文化是描述这种创
造的知识体系。幸福或者
不幸,其实是在人类欲望
和需求驱动下对文明和文
化的追求以及对追求结果
的整体感受。人类社会就
是在这种目标、行为与结
果的循环中不断进步的。
这使我有某种豁然开
朗的感觉。按照这种思路
,我们读历史一下子变得
轻松起来,解读现实也就
不再困惑和迷茫。
我把对文明史,尤其
对科技史、经济史和社会
史的解读写下来,然后按
照同样的思路解读人类当
前面临的各种现象和问题
,就写成了这本书。我把
它命名为《文明与幸福》
,既是想阐述其内在的逻
辑关系,更是想表达人类
在任何历史阶段或文明阶
段,永远不要忘记自己的
目标是什么,结果是什么
或会是什么,然后是在目
标与结果之间干了什么以
及应该怎么干。
在写作过程中,我尽
可能对一些重大历史事件
进行深入解剖,尤其针对
当前各种粉饰或者蓄意的
歪曲,尽可能用逻辑和数
据进行还原。方法是着力
于把历史和文明的逻辑发
掘出来,这是我最希望做
到的。钱穆先生说“天下
的真理是属于历史的”,
所以读懂历史自然就能读
懂现在甚至未来。
作为一个研究经济史
和经济思想史的学者,我
难免会更多地偏向于经济
和伦理的角度看问题,也
更多关注现实中的经济现
象和经济问题。好在人类
社会首先表现为经济社会
,这似乎也没有什么不妥
之处。当然,我既然站在
文明的高度谈问题,自然
会论及关乎文明的诸多方
面,包括政治、经济、科
技、教育、文化、宗教以
及哲学和伦理,等等。
本书共12章,从上述
关乎文明与幸福的各个方
面谈历史与现实,贯穿始
终的就是人类的目标与行
为的逻辑关系,这是主线
条。本书力图梳理文明和
人类行为的内在逻辑,其
结果自然也能反映文化和
知识的内在逻辑,尤其是
今天人们言必谈及的人类
共同价值的内在逻辑。
本人从本科到硕士阶
段学的是工业自动化和计
算机,头十年教书也是教
自动化和计算机课程。十
多年后读博士转向经济学
,博士后从事的是哲学和
伦理学领域的研究。这样
的学习和研究经历使我大
致能横跨理工、社科和人
文三大领域,具备一定的
跨学科研究的能力,所以
才敢给自己找了这么个大
题目,并敢于付诸行动。
唯愿此书对大家梳理
思绪、观现象和看问题能
有所裨益。
肖仲华
2019年9月23日
导语
全书内容涉及哲学、伦理、政治、经济、科技、教育和文化等多个领域,看起来有些散乱,但如果能抓住人类行为的目标、路径和结果这条主线,就能把握其内在的逻辑关系。
本书力图梳理文明和人类行为的内在逻辑,其结果自然也能反映文化和知识的内在逻辑,尤其是今天人们言必谈及的人类共同价值的内在逻辑。
后记
今天的世界,正处在
又一次大动荡和大变革的
前夜。写此书的初衷,是
想寻找当前人类全球性新
思潮和新动向内在的逻辑
并对其做合理的解释。
人类的一切思想和行
为到底有没有逻辑,逻辑
又在哪里,这是我首先要
找的答案。历史是一条长
河,有前因有后果,自然
也有逻辑。历史的制造者
是人类。历史记录的是人
类行为及其结果,人类行
为的结果就是人类文明。
这样去思考,慢慢就找到
了此书的基本脉络。
全书内容涉及哲学、
伦理、政治、经济、科技
、教育和文化等多个领域
,看起来有些散乱,但如
果能抓住人类行为的目标
、路径和结果这条主线,
就能把握其内在的逻辑关
系。这是理解此书主旨的
关键。
本书稿完成于2019年8
月,而此后的世界发生了
和正发生着巨大而惊人的
变化。鉴于书稿已经提交
出版社,不便再做大的改
动,所以对今天世界正发
生的事情没有述及。但阅
读此书,读者应该能理解
作者所想找寻和表达的那
种内在的东西,这正是理
解今天和未来世界的一把
“钥匙”。有了这把“钥匙”
,就没有解不开的困惑了

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冲
击这个世界,未来世界可
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不是简单的危机和度
过危机,而是对人类文明
的又一次洗礼,它将关涉
人类的价值观,关涉人类
的政治和经济制度及其变
革,关涉人类科技和文化
的创新与进步,最终一定
会上升到哲学和思想层面

西方社会近年出现的
所谓反“政治正确”和民粹
化思潮是引人注目的思想
动向。疫情之后,这种思
潮到底会走向何方,这是
值得全人类普遍关注和思
索的重大问题。当前,这
种思潮似乎正在向着极端
民粹主义、民族主义、国
家主义和“反全球化”或“逆
全球化”的方向迈进。人
类在二战后逐步建立起来
的共同价值体系,以及这
种价值体系支撑下的现代
政治文明、经济文明、科
技文明和全球化的文化价
值取向,正在而且必将接
受更残酷的挑战。
美籍日裔学者福山的
所谓“历史终结论”曾经备
受追捧,但现在看来,其
结论显然要接受现实和未
来的审视与批判。疫情暴
发后,福山看到了东西方
社会应对疫情的真实表现
。他自己说“我承认新自
由主义已死”,但“中国制
度不可复制”,“我们将回
到1950—1960年代的自由
主义”。他承认之所以西
方的自由主义正在向民粹
主义转型,是因为看到西
方民粹主义兴起的国家表
现出了空前的混乱、无序
和无能,所以他才强调人
类应该回到“1950一1960
年代的自由主义”。
什么是“1950—1960年
代的自由主义”?这个提
法其实是约瑟夫·斯蒂格
利茨(Joseph Stiglitz)在
其新作《新自由主义的终
结与历史的复兴》中对新
自由主义代表人物福山进
行批判时提出来
的。“1950—1960年代的
自由主义”是指市场经济
、对私有财产的尊重以及
通过政府干预减少社会及
经济不平等的高效国家三
者并存的道路选择。这其
实就是尊重市场和私有产
权前提下的国家干预主义
。这种表述,是叫凯恩斯
主义还是“1950—1960年
代的自由主义”呢?
经济史的常识告诉我
们,1950—1960年代的美
国和西方社会,正是凯恩
斯主义高歌猛进的时代。
这个时期的日本,还处在
“战时经济”的状态,这一
点书中已有述及。
福山显然不愿意承认
中国模式的普适性。尽管
他承认中国模式的无穷魅
力,但仍然以“不可复制”
为由拒绝接受。斯蒂格利
茨是新凯恩斯主义的旗手
级人物之一,但他使用的
也依然是“1950—1960年
代的自由主义”这种表达
。斯蒂格利茨是想对行将
就木的新自由主义表达一
丝同情与怜悯,还是不想
与走向极端的新自由主义
和民粹化思潮相杂交的极
端思想为敌?我们不得而
知。
我们知道的是,斯蒂
格利茨同时也是“第三条
道路”的倡导者,还是对
中国模式大加赞赏的西方
学者之一。按斯蒂格利茨
对“1950—1960年代的自
由主义”的描述,最符合
其含义的,当然是新加坡
模式和中国模式。事实上
,西方学者讲“第三条道
路”时,也无不以新加坡
和中国为例进行阐释。
本书没有对人类未来
走向作出任何结论,但所
谓“历史终结论”显然是谬
论。历史不可能终结,不
可能终结于任何理论或主
义。恰恰相反,人类历史
正在开启新的篇章。
写此书,唯愿能对大
家有所启发。
2020年4月6日于武汉
寓所
精彩页
第1章 人类的目标
人的目标是什么?
对这个问题,每个人可能有各自不同的回答。多数人会说,自己的目标首先应该是有健康的身体,然后好好学习争取有个好学业,再争取有个好事业,希望有个温暖的家,希望能发家致富或至少能小富即安……其实,这些大众化的人生目标背后有个抽象的概念,叫幸福。
人类思考和追求幸福的历史几乎与人类文明史同步,自古就有,而且永远都在。这是因为幸福不只是个人的生活目标,更是人类的终极目标。
一个人,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以至整个人类,无论在什么样的历史阶段,追逐的目标永远是快乐幸福,绝不可能是痛苦或者苦难。只不过,在不同的人生阶段或者不同的历史阶段,人或者人类所追求的幸福水平会有所不同。大而言之,人类在不同历史阶段所表现出来的所有文明形态,一定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追求幸福。只不过,不同文明阶段的目标存在只追求个人幸福还是兼顾他人幸福,是追求少数人幸福还是追求多数人幸福的区别。所以,幸福是文明的内核。
自从人类开始彻悟,把实现“最大多数人最大程度的幸福”或者实现“人类普遍幸福”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目标,人类才真正迈入现代文明的历史阶段。今天人类普遍追求的自由、平等、公平、正义以及民主法治等范畴所构建的共同价值体系,其实就是现代文明的价值内蕴,它们共同构成了幸福的价值链条与逻辑。
所以,要读懂人类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就得从幸福讲起。
幸福是什么
人类对幸福的渴求,其实与人类文明的诞生同步。人类对幸福的理解,应该与人类文明的进程同步。
鸿蒙时代,人类的一切行为不外乎本能的求生与成长。尽管人们在劳动中逐渐发明了工具,有了语言和交流,但一切依然围绕提高获取食物的效率而展开。此时所谓的幸福就是快乐,即简单的生理满足就是快乐。
劳动和工具的创造,也在改造着人类自身。随着大脑的逐渐发达,思维和情感也逐渐开始形成。基于思维和情感,人类逐渐有了是非和价值判断。从个体简单欲望的满足,逐渐走向关注同伴和他人的欲望与满足,这就有了同情与怜悯之心。原始的食物和交配权的争夺,也随之逐渐走向基于同情和怜悯的协作与分享,于是诞生了理性思维和价值判断。
当人们从基于生理欲望的满足深入到基于理性思考和价值判断的情感与思想的满足时,就有了不只是快乐的幸福观念。如果说物质和生理欲望的满足就是快乐,那么物质欲望和精神需要都得到满足就是幸福。
人类从神学宗教到世俗伦理时代,对幸福的思考可归结为所谓德性幸福观、感性幸福观和理性幸福观。由于这些思考都基于物质匮乏这个时代的大前提,人类并没有足够尊重物质需要的合理性,更没有足够尊重精神需要,反倒是将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以对立的方式表现出来,以精神追求来压制物质的欲望,把理性和德性当成了压制而非张扬欲望合理性的工具。所以,早期神学宗教和世俗伦理时代的幸福观念基本都失之偏颇。在人类有了科学思维之后,对物质和精神的科学分析导致了幸福观念的根本性变化。需求层次理论的出现,为人类幸福理论的重构开拓了视野。当我们意识到人类的欲望和需求可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以及自我实现的需求时,我们就懂得了从快乐到幸福,是一个连续的需求和满足过程。人类终于懂得,在生理需求和物质需求得到满足的基础上,继续实现情感、道德和理性价值诉求的全方位满足才是真正的幸福。需要指出的是,这里所讲的需求是一般的需求概念,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需要,不是经济学的需求概念(经济学的需求概念专指有购买力的需要)。因为马斯洛在阐释需求层次理论时用的是需求概念,本书在讲需求层次问题时依然沿用这一概念,在讲经济学需求概念时会特别进行区分。
不管你如何理解幸福,对幸福的追求更多偏向物质还是更多偏向精神,有一点必须注意,那就是幸福最本质的东西:幸福说到底终归是人的欲望满足,满足无论是物质方面的还是精神方面的,最终表现为各种体验与感受。 抓住这个本质非常重要。这关系到人类社会到底应该干些什么,曾经是怎么干的,以及今后应该怎么干。
P1-4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7 14: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