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和朋朋哥哥一起逛北京”系列图书共有7册,包括《看京剧》《游故宫》《逛前门》《吃烤鸭》《访鲁迅》《做景泰蓝》《走万宁桥》。本套图书是面向小学中、低年龄阶段儿童的图书,以文字讲述结合插图故事的形式讲述老北京的历史风貌,展示7种不同的北京特色文化,通过阅读,让孩子们了解首都北京的历史和人文风貌,对北京建立起更多的情感连接,树立文化自信。 在《游故宫》中,我们将从天安门广场开始,沿着中轴线向北出发,走进这座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来了解那些皇家故事,探索建筑奥秘,寻找老北京的记忆。 作者简介 朋朋哥哥(张鹏),青少年博物馆教育推广人,青少年阅读推广人。 耳朵里的博物馆创始人,北京郭守敬纪念馆执行馆长。 自2003年起为孩子讲述博物馆知识,出版博物馆主题童书5部,翻译绘本3部,影响近百万家庭。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走进故宫 午门为什么凹进去? 守护紫禁城的墙与河 华丽的角楼 第二章 巨大的宫殿 看一看屋顶有几层? 数一数柱子有几根? 数一数神兽有几只? 算一算面积有多大? 中和殿与保和殿 一文一武坐落东西 第三章 神秘的后宫 皇帝、皇后睡在哪儿? 皇帝的母亲住在哪儿? 皇帝后妃住在哪儿? 皇子们的阿哥所 皇家的花园什么样? 第四章 明清北京城里的皇权建筑知多少 九坛八庙,皇家与上天的对话场 三山五园,皇帝的另一个办公室 国子监,皇家专属大学堂 结语 序言 我爱我们的北京 2002年夏末初秋,我第 一次来到北京,开始了我和 这座城市此生难断的情缘。 算下来,在我人生已过的光 阴里,有一半的时间都是和 北京紧紧绑在一起的,而这 一半的时间恰是生命里最美 的青春。 北京,我的又一个家乡 ,我是深爱着这座城市的, 现在是,将来也是。 我爱北京,因为这里厚 重的历史。记得小学六年级 的历史课本里,开篇第一课 就是从北京人讲起的,数十 万年的人类定居史,3000 多年的建城史,还有800多 年的建都史,每当我给孩子 们讲起这些数字时,总是会 有种发自心底的自豪感。当 然,历史也不只是厚重的, 不只是凝结在那些文化遗产 和珍贵文物上,它也在这座 城市的角落里,融入到了这 座城市的生活里。 我爱北京,因为这里交 融的文化。我很喜欢吃烤鸭 ,每次有外地的朋友来北京 ,也总要带他们品尝,朋友 对这美味赞不绝口时,我也 会很得意。后来,我做了北 京郭守敬纪念馆的执行馆长 ,对烤鸭有了新的了解,原 来,它是随着大运河自南向 北来到北京的,又汇集了山 东卷饼的吃法,才有了今天 的特色,这是京杭大运河给 北京带来的文化滋养,如此 文化交融的例子还有许多许 多。 我爱北京,因为这里不 变的是改变。北京是座古城 ,但她并不循旧,不固守。 唯一不变的,就是她始终在 改变,适应着大时代下城市 的发展,适应着爱她的人们 对她的期许。我搬到新的小 区不过5年的时间,忙碌的 工作和生活节奏下,似乎忽 略掉了周边发生的点点变化 ,但猛然想起她多年前的样 子,才会感慨:这样的变化 ,真好!这不,附近有家很 美的书店悄悄地开了起来。 还有,我爱北京,因为 这里可爱的人。不论是老北 京人,还是新北京人,或只 是在北京短暂打拼的年轻人 ,他们都是怀揣梦想而来, 为这座城市带来了更多的活 力,更多的创造。团队里有 位很可爱的同事家乡在河北 ,研究生就读的专业是北京 史方向,前几天她忽然说道 :“工作后去了那么多博物 馆,做了那么多活动,认识 了那么多朋友,才觉得北京 是这么美,这么好。” 这般美,这般好的北京 ,怎能叫人不爱? 说起来,我更要感谢北 京。大学一年级时,我成为 国家博物馆的一名志愿者, 开始了给孩子们讲博物的工 作,没想到,这一做就是17 年,甚至把这项工作变成了 自己的事业。更没想到,这 一做,让我和这座城市绑得 更加紧密,甚至是不可分割 。很多人说,机遇留给有准 备的人,回头想想,虽说有 的准备充分,有的准备仓促 ,但哪个人不是做了准备, 去面对人生的呢! 要感谢北京给予了我机 遇,让我有机会去实现自己 的梦想。 这些年,我创立过博物 馆志愿者的公益组织,成立 了青少年博物馆教育的专业 团队,也给孩子写下了几十 万字的博物馆童书,还兼任 了北京郭守敬纪念馆的执行 馆长。是北京成就了我的梦 想,我也用努力回报着北京 这座城市。如今,我有了更 多的积累,也有了更多的机 会,向孩子们去讲述我对北 京的爱。 是的,我想把这份爱告 诉孩子们,让这份爱也可以 传递和延续,于是,就有了 这套书的出版。对生活在北 京的孩子们来说,文化上的 自信要从热爱自己的家乡开 始,而热爱自己的家乡要从 认识她、了解她开始;对外 地的孩子们来说,不论是旅 行,还是读书,很多人的心 里都有个去北京的梦想,在 与她见面之前,不妨通过这 套书先和她打声招呼吧。 成书中,要感谢8位来自 不同领域的伙伴,他们用自 己专业的文字为孩子们展示 了北京不同的美;要感谢绘 画团队的老师们,让朋朋哥 哥、京京和小北的形象跃然 纸上,而且那么生动有趣; 更要感谢北京出版集团父母 必读杂志社的统筹、编辑团 队,以极强的责任心,付出 了太多让我敬佩的努力,正 是因为大家有着对北京共同 的爱,对孩子们共同的爱, 才有了这套书最终的呈现。 最后,我想说,我爱我 们的北京! 朋朋哥哥(张鹏) 2020年7月16日 导语 开启北京趣味之旅,畅聊四九城的故事与魅力! 故宫屋脊上的小神兽,告诉我们什么是古人的奇思妙想; 景泰蓝瓷器上的神秘色彩,和我们一起追溯中国颜色的历史源头; 从大前门走进它的“朋友圈”,读一读老字号们的历史故事; 了解北京烤鸭的传奇一生,品老北京传统京味儿家宴; 顺着万宁桥跨越的水系,看一看这座水上漂来的古老城池; 探秘鲁迅故居里的一草一木,寻访与他一起的京城同行者; 聆听京剧里纯正的京腔京韵,体味传统戏剧的精致之美。 带着好奇心去探索不一样的北京味道吧。 后记 小北:“故宫真是太大了 ,咱们逛了一天也没有逛完 。” 京京:“一天哪儿够啊, 很多专家在这里奉献了一辈 子,有着研究不完的内容! ” 朋朋:“没错,说到北京 让人永远也去不够的地方, 故宫绝对榜上有名。不过你 们也不要错过北京城的其他 古老建筑,那里的有趣故事 也多着呢!” 当我们走出神武门,回 望这座壮丽的宫殿,会发现 这里题写着紫禁城今天的名 字——故宫博物院。可是你 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这里叫 作故宫呢?其实,故是老、 旧的意思,自从20世纪20 年代开始,这里便不再属于 皇家,而是成为了—座属于 每一个人的博物馆。 不过在朋朋哥哥看来, 故宫这两个字还有更多的意 思。记得有次和小朋友们交 流时,有位年纪很小的小姑 娘是这样解释的,她说故宫 应该是座“有故事的皇宫”。 没错,这里承载了600年的 厚重历史,有着数不清的皇 家故事等你聆听,也有着数 不清的建筑奥秘等你发现, 到如今这里还有着数不清的 文物发现会陆续与你分享。 如果你来到今天的故宫 ,还会发现这里其实一点儿 也不老。午门、神武门、武 英殿、文华殿等处的一些宫 殿被改造成了展厅,很多时 候观众们为了欣赏那些“明 星展品”,还要排起长队; 同时,古代的皇帝也成了“ 网红”,他们的朱批变成了“ 文创”产品,他们的画像成 为了表情包。“故宫人”的努 力,让这里不再是一座沉睡 的旧时宫殿,而成为了富有 活力的现代博物馆。 今天,不仅是故宫,古 老的北京城,处处焕发着生 机,让我们一起走过北京城 的大街小巷,在皇城根、在 白塔下、在鼓楼前,搜罗那 些从未消失的北京故事。 书评(媒体评论) 相信读过这套丛书的小 朋友,一定会被朋朋哥哥、 京京和小北之间的对话所吸 引,和他们一起漫游在真实 的北京文化之中:去胡同里 探访鲁迅故居,去前门吃烤 鸭,去故宫看古建……这些 鲜活而宝贵的经历,不仅让 孩子们认识北京,珍惜北京 ,更在孩子们的内心深处种 下热爱北京文化的种子! ——史家教育集团校长, 王欢 北京,具有悠久的人文 历史和璀璨的古都文化;北 京,是一座充满生机的、传 统与创新并存的大都市。让 我们透过古雅的花窗,和孩 子们一起眺望美好的北京。 静下心来,翻开这套书,和 朋朋哥哥、京京、小北一起 ,开始北京文化之旅吧。 ——北京大学教授,宋向 光 北京文化这张名片,如 何精心保护,使之永续发展 ?让年轻一代真实地触摸到 京剧的脉搏,读懂万宁桥的 故事,感叹故宫建筑的恢宏 ……这些就像一个个鲜活的 符号,烙印在孩子们的心中 。和孩子们一起擦亮北京文 化的名片,才能真正让优秀 的历史文化活起来。 ——北京电视台主持人, 春妮 这是一套让父母和孩子 们一起了解北京文化的亲子 丛书。孩子们对北京的认知 和情感,离不开耳濡目染的 文化熏陶。和朋朋哥哥一起 ,走进北京,感受北京文化 的趣味和玩法,读懂北京文 化带给孩子们的快乐吧。 ——悠贝创始人兼CEO, 林丹 一种文化,一种味道! 如何将京味儿讲给孩子们听 ?这套丛书从景泰蓝、京剧 、烤鸭、前门、万宁桥、故 宫、鲁迅故居7个主题出发 ,用孩子们能听得懂的语言 ,为孩子们呈现了京味儿的 内涵:多元交融,历久且弥 香。 ——文化学者、作家,崔 岱远 精彩页 小朋友,你去过故宫吗?你知道故宫在哪里吗?相信很多小朋友都会告诉我们:这还用说,故宫就在北京城的中间啊!没错,宏伟的明清北京城,就是以这座宫殿为中心修建的。而如今被称为故宫博物院的皇家宫殿建筑群,在明清时期还有另外一个名字,那就是紫禁城。中国自古以来认为天上的紫微星(也就是北极星)是众星之主,对应的是人间的帝王,因此明清皇帝就把自己所住的皇城称为了紫禁城。午门是紫禁城的正门,也是现在游客进入故宫的大门。以前这里是什么样呢? 午门为什么凹进去? 小北:“我知道,午门是过去杀人的地方,‘推出午门斩首’,大家都这么说。” 京京:“我才不信呢!我听说以前斩首是在菜市口,皇帝在这儿杀人也太残忍了,朋朋哥哥,我说得对吗?” 朋朋哥哥:“没错,皇帝并不会在这里斩首犯人,但是午门也真是曾经令人害怕的门,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天子的怀抱太威严 午门高37.95米,相当于现在的10层楼房,看起来就很高大,大部分人站在午门前都需要仰视。而它的形制也很特殊,不像天安门与端门,在午门的两侧延伸出了两座雁翅楼。它们像是大雁的翅膀,也像两个长长的手臂,拥抱着每一个即将走进午门的人。可是这种拥抱却不是人人都喜欢的。想象一下,凹字形的午门的城楼上正站满兵丁,他们目光炯炯地注视着你,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这正是午门起到的将皇家的威严展露无遗的作用。即使在今天,面对午门广场,站在正中间,你的前面、左面、右面,全部都是红色与黄色,一种压迫感和对皇宫与权力的敬畏感仍然会油然而生。午门有几个门洞? 走进午门之前,我们可以先观察一下,从午门外能看见几个门洞;而走进午门之后,请你再看一看、数一数午门有几个门洞。 有没有感觉到奇怪,午门从外面看好像有3个门洞,而从里面数却有5个门洞。这是为什么呢?还记得午门两侧高大的雁翅楼吗?有人认为,正是因为它们的存在,午门南面的空间显得比较局促,一下摆开5个门洞似乎有些困难。所以建造午门的人就把两个门洞藏在了东、西雁翅楼的下面。进入午门之后再回头看,没有了雁翅楼的遮挡,5个门洞也就都显露出来了。 令人害怕的午门 在清朝时,每午的腊月初一,皇帝都要在午门举行颁布次年历书的颁朔典礼,也就是把第二年的“日历”向全国的老百姓发布。除此之外,这里还会进行两项有点儿令人害怕的活动,它们是什么呢? 明朝时,午门是进行廷杖的地方。廷杖是一种处罚大臣的方式,通俗地说就是打屁股。但是你可不要小瞧了这种惩罚方式,根据史料的记载,立毙杖下是常有的事,也就是说受到廷杖的大臣有可能在午门被活活打死。而会受到这样的惩罚,很多时候并不是因为大臣犯了严重的罪行,而是他们的行为惹得皇帝不高兴了。比如在正德年间,一些官员劝说皇帝不要去南方游玩,要好好治理国家,便受到廷杖,146人接受惩罚,被打死的有11人之多。 另一项活动叫献俘,也就是皇帝登上午门,面对跪在地上的俘虏,当场宣布处理办法。有的俘虏会被处斩,有的会被关押到监狱接受后续的审判,有的会被当场赦免。在整个清朝,在午门前一共举行了5次这样的仪式。自清朝道光皇帝以后,这样的仪式就再也没有举行过。 P8-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