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本名查良镛,浙江海宁人,一九二四年生。曾任报社记者、编辑,电影公司编剧、导演等。一九五九年在香港创办《明报》机构,出版报纸、杂志及书籍,一九九三年退休。先后撰写武侠小说十五部,开创了中国当代文学新领域,广受当代读者欢迎,至今己蔚为全球华人的共同语言,并兴起海内外金学研究风气。
曾获颁众多荣衔,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最高荣誉大紫荆勋章、英国政府O.B.E勋衔及法国最高荣誉“艺术与文学高级骑士”勋章和“骑士勋位”荣誉勋章,剑桥大学、香港大学名誉博士,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名誉文学博士,英国牛津大学、剑桥大学、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新加坡东亚研究所等校荣誉院士,北京大学、日本创价大学、台北清华大学、南开大学、苏州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校名誉教授,并任英国牛津大学中国学术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文学院兼任教授,浙江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教授。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委员等公职。
其《金庸作品集》分由香港、广州、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四地出版,有英、法、意大利、希腊、曰、韩、泰、越、印尼等多种译文。
《碧血剑》是我的第二部小说,作于一九五六年
。
《碧血剑》的真正主其实是袁崇焕,其次是金蛇郎君,两个在书中没有正式出场的人物。袁承志的性格并不鲜明。不过袁崇焕也没有写好,所以在
一九七五年五六月问又写了一篇《袁崇焕评传》作为补充。
《碧血剑》曾作了两次颇大修改,增加了五分之一左右的篇幅。修订的心力,在这部书上付出最多
。
《袁崇焕评传》是我一个新的尝试,目标是在正文中不直接引述别人的话而写历史文字,同时自己并不完全站在冷眼旁观的地位。这篇“评传”的主要创见,是认为崇祯所以杀袁崇焕,根本原因并不是由于中了反问计,而是在于这两个人性格的冲突。这
一点,前人从未指出过
这篇文字并无多大学术上的价值,所参考的书籍都是我手头所有的,数量十分有限。出自《太宗实录》、《崇祯长编》等书的若干资料都是间接引述
,未能核对原来的出处,或许会有谬误。这篇文字如果有什么意义,恐怕是在于它的“可读性”。我以相当重大的努力,避免了一
般历史文字中的艰深晦涩
。现在的面目,比之在《
明报》上所发表的初稿《
广东英雄袁蛮子》,文字上要顺畅了些。
本书讲述了一代抗清名将袁崇焕因皇太极的反间计而遭崇祯皇帝冤杀。一心为父报仇的袁承志年纪轻轻被推举为武林盟主。欲报杀父之仇,又遭亡国之危,少侠毅然选择以拯救天下苍生为己任,树义旗、助闯王、力抗满清铁骑。一身绝世武功的他历尽千难万苦,却未能救黎民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满腔悲愤的他不得不远赴海外。
《碧血剑》一书作者以悲天悯人的笔触描写明末乱世的人间惨状,处处充满对黎民百姓的深切同情。
小说是写给人看的。小说的内容是人。
小说写一个人、几个人
、一群人或成千成万人的性格和感情。他们的性和感情从横面的环境中反映出来,从纵面的遭遇中反映出来,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关系中反映出来
。长篇小说中似乎只有《
鲁滨逊飘流记》,才只写
一个人,写他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但写到后来,终于也出现了一个仆人“星期五”。只写一个人的短篇小说多些,尤其是近代与现代的新小说,写一个人在与环境的接触中表现他外在的世界、内心的世界,
尤其是内心世界。有些小说写动物、神仙、鬼怪、
妖魔,但也把他们当做人来写。
西洋传统的小说理论分别从环境、人物、情节三个方面去分析一篇作品。
由于小说作者不同的个性与才能,往往有不同的偏重。
基本上,武侠小说与别的小说一样,也是写人,
只不过环境是古代的,主要人物是有武功的,情节偏重于激烈的斗争。任何小说都有它所特别侧重的一面。爱情小说写男女之间与性有关的感情,写实小说描绘一个特定时代的环境与人物,《三国演义
》与《水浒》一类小说叙述大群人物的斗争经历,
现代小说的重点往往放在人物的心理过程上。
小说是艺术的一种,艺术的基本内容是人的感情和生命,主要形式是美,
广义的、美学上的美。在小说,那是语言文笔之美
、安排结构之美,关键在于怎样将人物的内心世界通过某种形式而表现出来
。什么形式都可以,或者是作者主观的剖析,或者是客观的叙述故事,从人物的行动和言语中客观地表达。
读者阅读一部小说,是将小说的内容与自己的心理状态结合起来。同样一部小说,有的人感到强烈的震动,有的人却觉得无聊厌倦。读者的个性与感情,与小说中所表现的个性与感情相接触,产生了“
化学反应”。
武侠小说只是表现人情的一种特定形式。作曲家或演奏家要表现一种情绪
,用钢琴、小提琴、交响乐或歌唱的形式都可以,
画家可以选择油画、水彩
、水墨或版画的形式。问题不在采取什么形式,而是表现的手法好不好,能不能和读者、听者、观赏者的心灵相沟通,能不能使他的心产生共鸣。小说是艺术形式之一,有好的艺术,也有不好的艺术。
好或者不好,在艺术上是属于美的范畴,不属于真或善的范畴。判断美的标准是美,是感情,不是科学上的真或不真(武功在生理上或科学上是否可能)
,道德上的善或不善,也不是经济上的值钱不值钱
,政治上对统治者的有利或有害。当然,任何艺术作品都会发生社会影响,
自也可以用社会影响的价值去估量,不过那是另一种评价。
......
一代抗清名将袁崇焕因皇太极的反间计而遭崇祯皇帝冤杀。一心为父报仇的袁承志年纪轻轻被推举为武林盟主。欲报杀父之仇,又遭亡国之危,少侠毅然选择以拯救天下苍生为己任,树义旗、助闯王、力抗满清铁骑。一身绝世武功的他历尽千难万苦,却未能救黎民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满腔悲愤的他不得不远赴海外。作者以悲天悯人的笔触描写明末乱世的人间惨状,处处充满对黎民百姓的深切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