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许子东细读张爱玲
分类
作者 许子东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作者简介
许子东,香港岭南大学中文系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紫江讲座教授,著作有《郁达夫新论》《呐喊与流言》《为了忘却的集体记忆》《张爱玲的文学史意义》《许子东现代文学课》《许子东讲稿》(三卷)等十四种。曾参与《锵锵三人行》等谈话节目。
书评(媒体评论)
现代中国文学禁得起
细读的作家不多,张爱玲
是其中之一。许子东读张
爱玲,读出华丽与苍凉、
世故与惘然、狎睚与悲伤
……本书是“张学”又一力
作。
——王德威 著名学者
、哈佛大学讲座教授
许子东是最早肯定张
爱玲小说的艺术魔力的学
者之一,他的视野广阔,
见解独到,这本书是他多
年来研究的成果,绝对值
得推荐。
——李欧梵 著名学者
、香港中文大学讲座教授
一本《流言》,一本
《张看》,书名就劈面惊
艳……明明知道读她只乱
我心,但偏是要读。现在
。许子东还说要“细读”…

——贾平凹 著名作家
看完这本书最大的感
觉就是许子东老师的说法
本身就是一道睿智、接地
气的风景!
——许鞍华 著名导演
学习完这本书,打算
重读一遍张爱玲。
——高晓松 著名音乐
人、主持人
目录
前言
第1章 东方主义与长三堂子
第2章 以实写虚与物化苍凉
第3章 张爱玲的父亲和母亲
第4章 论七巧
第5章 《倾城之恋》中的上海与香港
第6章 《倾城之恋》与五四爱情小说模式
第7章 读《封锁》
第8章 “胡说”张爱玲
第9章 《红玫瑰与白玫瑰》
第10章 雌雄同体的《茉莉香片》
第11章 “人艰不拆”的《留情》
第12章 散文:“张看”与“私语”
第13章 散文中的文学观与历史
第14章 从上海到香港
第15章 张爱玲在美国
第16章 《小团圆》与晚期风格
精彩页
第1章 东方主义与长三堂子
在张爱玲的第一篇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刊于1943年上海《紫罗兰》杂志)的故事开端,“葛薇龙,一个极普通的上海女孩子,站在半山里一座大住宅的走廊上,向花园里远远望过去”。请注意,作家这里特别标明是极普通的上海女孩子,后来王安忆《长恨歌》也这样强调弄堂女儿王琦瑶的上海身份,不过两个作家目的是不一样的。
薇龙到香港来了两年了,但是对于香港山头华贵的住宅区还是相当的生疏。这是第一次,她到姑母家里来。……这里不单是色彩的强烈对比,给予观者一种眩晕的不真实的感觉,处处都是对照。各种不协调的地方背景,时代气氛,全是硬生生地给掺揉在一起,造成一种奇幻的境界。
山腰里这座白房子是流线型的,几何图案的构造,类似最摩登的电影院。然而屋顶上却盖了一层仿古的碧色琉璃瓦。玻璃窗也是绿的,配上鸡油黄嵌一道窄红的边框。窗上安着雕花铁栅栏,喷上鸡油黄的漆。屋子四周绕着宽绰的走廊,地上铺的红砖,支着巍峨的两三丈高白石圆柱.那却是美国南部早期建筑的遗风。从走廊上的玻璃门里进去的是客室,里面是立体化的西式布置,但是也有几件雅俗共赏的中国摆设。炉台上陈列着翡翠鼻烟壶象牙观音像,沙发前围着斑竹小屏风,可是这一点东方色彩的存在,显然是看在外国朋友们的面上。英国人老远地来看看中国,不能不给一点中国给他们瞧瞧。但是这里的中国,是西方人心目中的中国,荒诞、精巧、滑稽。
葛薇龙在玻璃门里瞥见她自己的影子……
我之所以要整段抄录这么长的引文(以后也很少会有这么长的引文),一是因为这段貌似女主角看到的香港豪宅风光恰恰是小说的基调,满足并打破当时上海人心中的香港梦;二是因为这段文字既是女主角视觉的呈现,又是小说叙述者的描写,两者有点“混淆”。引文前面讲明薇龙在看,后面又回到她在玻璃门前找自己的影子,中间这一大段今天可从萨义德(Edward Wadie Said,1935—2003)“东方主义”角度解读的场景描写,到底是出自20来岁上海女学生的好奇眼光,还是小说叙述者(20多岁上海女作家)对殖民地风光的敏锐批判?或者两者都有而且混合——而这种主人公与叙述者的角度混合混淆,我们以后会详细讨论,它恰恰是张爱玲创作的一个重要特点。
主人公视角的叙事,最明显的例子是主人公的自画像。在《第一炉香》里,葛薇龙自己的外貌,也是由这个上海女学生的眼光而细细展现:
薇龙在玻璃门里瞥见她自己的影子——她自己自身也是殖民地所特有的东方色彩的一部分。她穿着南英中学的别致的制服,翠蓝竹布衫,长齐膝盖,下面是窄窄裤脚管,还是满清末年的款式;把女学生打扮得像赛金花模样,那也是香港当局取悦于欧美游客的种种设施之一……
P1-3
导语
凤凰卫视《锵锵三人行》节目嘉宾、香港岭南大学教授许子东潜心探究30年。
文中人生,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全书试图讨论张爱玲在整个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关注她跟胡适、傅雷、柯灵、丁玲、夏志清、宋淇等人的关系。
序言
有人说:“就是最豪华
的人,在张爱玲面前也会
感到威胁,看出自己的寒
碜。”同样道理,在张爱
玲的文字面前,再仔细的
文本阅读,也会显得粗枝
大叶。可我们还是要“细
读张爱玲”,为什么呢?
1990年秋天,我在
UCLA(加州大学洛杉矶分
校)参加一个Seminar,“
女性主义与中国现代文学
”,其中有一半的时间在
讨论张爱玲,李欧梵教授
主持,周蕾的书做参考教
材。修课的同学中现在很
多人已是著名教授。为了
参加这个Seminar,我常
常要在大学南面的
Westwood和Rochester路
口找免费停车位。当时我
一面在街口转来转去找车
位,一面脑子里想着英文
论文的概念,张爱玲、小
上海、小市民社会等,所
以那个路口的超级市场、
邮局、书店……我都已经
非常熟悉。万万没想到,
原来张爱玲最后住的地方
就在那个路口,她平时去
的超级市场、邮局、影印
店,就是我常去的那几家

在UCLA我们当然也议
论过张爱玲的近况,只听
说她隐居在洛杉矶,我们
想象她大概隐居在Santa
Monica Beach或比弗利山
庄。她那么出名,生活应
该会舒适高雅,文化界谁
也找不到她。谁也没想到
她原来就住在我天天停车
的路口。
实际上,我们后来看
到资料,张爱玲最后十几
年住在洛杉矶时的生活状
况有些凄惨。她有时候租
房,两个月的首付租金都
付不起,要问律师借。我
们穷学生都能付。除了最
后住的Westwood,之前
她住的北好莱坞等都不是
好区。Motel怎么能长住
?而且她没有车。洛杉矶
这个地方,不开车的话,
走路、坐巴士都是很辛苦
的。她去世以后好几天才
被人们发现,房间里只有
一堆纸箱,什么家具也没
有,有一些漂亮衣服被带
来带去。她后来老是搬家
。大家知道她早期有一句
话:“……生命是一袭华美
的袍,爬满了蚤子。”这
是多么精彩的象征,没想
到作家的晚年,竞把象征
变成了写实。她十几年间
到处搬家,她说自己身上
有虫,竟把头发都剪了。
戴文采,《美洲中报
》的一名编辑,一度知道
张爱玲住址,就在附近也
租了一间,等了好些天都
见不到人。最后没办法,
她只好将纸条塞在张爱玲
房门下面,纸条上的内容
大概就是说我是台湾的记
者,想见一面,问几个问
题,您不反对的话,我明
天什么时间来找您。到了
第二天中午,她再去的时
候房子空了,没人了,搬
走了,像聊斋一样。也不
清楚搬家与记者有没有关
系。最后戴文采好像是根
据几天来垃圾箱里收集的
东西写了整版的报道,说
她牙齿出血、吃什么冷冻
食品、用牙线、涂什么药
等。
后来我遇到南加大教
授张错——把张爱玲骨灰
撒在海上的葬礼就是张错
教授参与主持的。张错跟
我说:许子东,就算你在
路上碰到她也没有用,你
根本认不出她。为什么?
因为她到晚年就变成美国
人说的:Bag Lady,穷困
潦倒的妇人。她最后好多
年只穿超级市场最便宜的
299美元的中国产的塑料
拖鞋。她要在超级市场门
口跌倒,人们恐怕都不敢
扶,因为怕到时候会被起
诉,未经允许接触老人身
体,赔都赔不清楚。就是
这么一个凄凉的境遇。
这么惊艳一生的作家
,“民国世界的临水照花
人”…,最后生活怎么这么
悲凉。她晚年不是没有钱
,也不是没有名,她至少
在台湾、香港已经非常红
。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使
一个迷恋华丽雕刻世俗的
作家这样自绝于世界?林
式同的回忆录说,有一次
律师临时告诉她要去上海
出差,在电话里听到上海
两个字,张爱玲就停了下
来,停了足足两分钟,律
师也不敢说话。过了两分
钟以后她又恢复常态,淡
淡说一句:“恍若隔世。”
我在上海南京西路的重华
新村住过十几年,很晚才
知道1949年张爱玲也住过
重华新村,在那里目睹解
放军进城。同一条弄堂,
和在洛杉矶一样,又一次
跨越时空的擦肩而过。
我有心阅读张爱玲的
学术理由,第一,张爱玲
凸显了海外与中国内地现
代文学界的重要分歧。我
希望能讨论这些分歧的现
状与原因。简单地说,张
爱玲在台湾地区、香港地
区以及海外华人文学中的
影响,就像鲁迅在中国大
陆文学界的影响一样大。
第二,张爱玲研究是“重
写文学史”的突破口,或
者说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
学史上一个很难安放的作
家。“鲁郭茅巴老曹”排队
排得好好的,现在突然挤
进一个张爱玲,文学史的
次序跟价值观会受到什么
影响?第三,张爱玲好像
既属于严肃文学,又属于
流行文学,她有意无意地
跨越又调和了雅俗的界限
。所以,她现在一方面能
在大学里成为仅次于鲁迅
的博士、硕士论文题目,
同时她又是一个街头巷尾
、花边新闻、大众舆论、
时尚杂志都可以拿来消费
的文化符号。
读者即使不那么关心
文学史的问题,但还是喜
欢张爱玲。为什么?因为
张爱玲小说的主题,一言
以蔽之:爱情战争。在张
爱玲笔下,爱情故事不只
是鲜花、月光、沙滩、温
情,或者来点悲剧,车祸
、白血病等等。张爱玲的
爱情故事里面,有的是策
略,有的是计算,或者战
斗,或者博弈。平凡的日
常生活,怎么样才是爱情
呢?什么样的男人女
内容推荐
本书精选张爱玲创作生涯不同阶段的代表作加以细致解读,揭示其创作风格和特点;分析张爱玲与“五四”启蒙文学以及以张恨水为代表的通俗文学在主题、风格、叙事视角与模式、题材、结构方式、语言特征、文学意象、文学观等方面的同与不同,揭示张爱玲的创作与现代文学主流之间的应对与反叛关系,凸显其在现代文学史上独特的价值和地位。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2: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