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在追溯自1950年代以来我国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中“观察记录”所处地位的基础上,从理论研究、文本分析、问卷调查三个角度,系统而全面地梳理了当前幼儿园中一线教师在撰写“幼儿个案分析”,及开展教学性评价时各不相同的实际表现及其背后所隐含的观念。 目录 总序:理解寻常行为的成长意义/001 前言/001 章概述/001 节本研究为什么关注幼儿园教师撰写"幼儿个案分析/001 第二节本研究的思路及研究的价值和意义/004 第三节本研究涉及的重要概念/006 第四节本书的结构/015 第二章已有研究的关注点和本研究的视角/016 节有关幼儿园教师开展幼儿发展评价工作现状的研究/016 第二节有关教师的内隐理论的研究/020 第三节有关幼儿园教师儿童观的研究/023 第四节有关教师的判断的研究/026 第五节从教学性评价的视角看待幼儿园儿童发展评价工作和幼儿园教师撰写"幼儿个案分析"/029 第三章我国幼儿园教师开展"幼儿个案分析"撰写工作的历史脉络/036 节20世纪50年代:学习苏联经验,撰写教养笔记/036 第二节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服务于课程改革的自觉行为/039 第三节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幼儿园工作规程》颁布带来的变化/043 第四节21世纪的最初十几年:《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产生的影响/046 第五节2012年以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产生的影响/048 第四章影响我国儿童评价政策与实践的国外经验再审视/054 节瑞吉欧幼儿教育体系中的"纪录"(意大利)/055 第二节作品取样系统(美国)/065第三节学习故事(新西兰)/076 第四节"纪录"、作品取样系统与"学习故事"三种评价模式之间的比较/086 第五节对"纪录"、作品取样系统与"学习故事"本土化的分析和讨论/091 第五章幼儿园教师撰写"幼儿个案分析"现状一基于文本的内容分析/094 节幼儿园教师撰写"幼儿个案分析"的现实状况/09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