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宁夏原创精品出版工程“阳光文库”系列丛书,是阳光出版社立足本土、面向全国的原创文学中长期出版工程。“阳光文库”由新文艺群体作品为主的“阳光之露”、青少年作者作品为主的“阳光之曦”、成熟作家新作品为主的“阳光之芒”和已成名作家成名作为主的“阳光典藏”四大版块组成,具有自主文化品牌及标识的系列图书。 本书稿是一部散文集,是系列丛书“阳光文库”中的一种。书中汇集了作者从开始写作以来的散文作品,从文章朴实的语言和真实的情感可以看出作者文章从稚嫩一步步走向成熟的过程。书中文章内容都来自作者的亲身经历和所闻所见,很贴近生活,真情实意。 作者简介 马文菊 宁夏固原人,以前是农民,热爱文学,喜欢用文字记录生活。2015年开始学习写作。作品曾在西吉《葫芦河》《固原日报》、烟台的《大众文化休闲》《女友》《贺兰文学》《齐鲁文学》等杂志发表。 目录 第一辑·暖爱 ★我的母亲 ★和婆婆一起生活的日子里 ★悠悠女儿情 ★回娘家 ★父亲的爱 ★父亲住院了 ★暖暖的爱 ★洋芋菜里的爱 ★幸福的人 ★橘子又熟了 温暖的夜 一个苹果的故事 我对杨梅的念想 侄子媳妇 第二辑·琐事 ★我与文字的缘分 结缘抄写 ★油香 ★第一份工作 坐飞机 休戚与共 同村人 与火仲舫老师的见面 春节的假期 冬至记事 付出才有回报 女儿大学毕业了 雨中情 雷雨 迟来的雨 幸福 第三辑·追忆 今天是你的忌日 ☆忆侄子 谢水的记忆 看电影 家的变化 那些流逝的冬日 停电之后的美好回忆 “喊叫水”的记忆 老家的山更美了 记忆深处的草 第四辑·心境 山行 斋月乡村的夜晚 江南美 杭州西湖 春 秋天 赏雪 冬日里的清晨 后记 (带★篇目为朗读篇目) 导语 马文菊,宁夏固原人,热爱文学,喜欢用文字记录生活。2015年开始学习写作。作品曾在西吉《葫芦河》《固原日报》、烟台的《大众文化休闲》《女友》《贺兰文学》《齐鲁文学》等杂志发表。 本书是她的散文集,文章里多数写的是亲情篇。写亲人之间的和睦相处,写母亲对孩子的关爱,写孩子对老人的孝敬,从而展现人性的真善美。也写美好的社会,写这个社会的和谐与发展。本书的亮点是通过回忆过去的生活的困苦,来展现现在生活的美好! 后记 我的写作里程 当我被邀请去银川开改稿会时,看到我的文章被整整 齐齐收录到书的样册里,并且准备最后一改开始出版发行 时,我的心情澎湃了,我的眼睛湿润了。回忆过去,我感 慨万分!我从一个连什么是小说,什么是散文都不知道的 农村中年妇女,直到这本书的出版,我付出了不少的心 血,但是我觉得我的付出是值得的!是文字给我带来了快 乐,是文字充实了我的生活,是文字填充了我心灵的空 缺,也是文字使我的生活更加精彩!知道了文字能写尽人 间的真善美,更知道了文字还可以传播正能量。 我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里,初二那年,我因交 不起几十块钱的学费而辍学了。父母把我许配给了我现在 的老公,从此生活的重担压在了我的身上。在之后的十多 年里,我生孩子,抚养孩子,干着家务,还做着繁重的苦 力活。因为老公经常出去打工,我学会了割粮食、背麦 子、锄地、打场,扬场的活儿我也被迫学会了,而且干得 非常利索拿手,就连男人套上牛犁地的活儿我也会干。但 是就是没有接触到文字,没能体会到文字的魅力!可能是 因为我身处的环境,或许是忙碌吧!后来孩子们到城里上 学了,我也随之进了城,在家待了六年,给孩子们做饭, 看着孩子们学习,之后也找了份自己喜欢的工作。 刚开始接触文字那时,两个女儿都已上了大学,儿子 也只是晚上放学回家才能见得着面。老公长年不在家,偶 尔回家还老是在麻将馆里泡。为此我吵过也闹过,但都无 济于事。家里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感觉很无聊,生活得 也挺没趣。有段时间可能得抑郁了吧,稍受点委屈便想到 了去死,觉着活着真没意思。直到2015年微信的兴起,无 聊时我去翻阅公众号,阅读公众号里的心灵鸡汤,阅读公 众号里的文章,我才深深地体会到了原来文字是这么的神 奇,它可以把景物写得如美丽的画儿一般,它可以把人的 内心世界表达得淋漓尽致,它还可以把亲情写得如此的温 暖……于是我便深深地喜欢上了文字,开始在朋友圈写简 短的说说。 我的说说被远在新疆的舅舅看见了,舅舅是个退休的 历史老师,他便鼓励我写作,而且说我将来一定能写出好 的文章来。在舅舅的微信指导下,我正式开始了写作,文 化程度并不高的我,再加上二十多年没有接触文字,刚开 始写作时我连语句写得都不怎么通顺,“的地得”都不知 道该怎么用,标点符号也用错,更别提文章的章程了。舅 舅就不厌其烦的指导我、鼓励我,是他让我在写作上有了 坚强后盾,在精神上有了很大的支柱,在他的帮助下,我 的写作水平有了很大的进步。可以说,这本书的出版,舅 舅是功不可没的。没有舅舅的耐心教导,就没有今天的 我,更不会有这本书的出版发行。 舅舅在辅导了我一年多之后,我觉得我想要更快更好 地写文章,必须要学到更专业的写作知识。正当我处于迷 茫时期时,朋友圈一位文友发的链接里有个网络写作班正 在招生。在观察了一些日子之后,我就背着老公,背着家 里所有人报了名,是陕西作家沉香红的网络写作班。 为什么要背着家人呢?一来是报名需要花钱。二来 是,因为女儿和老公刚开始都不怎么支持我写文章。女儿 对我说,妈,你就别写了,玩文字的人内心都很脆弱,就 像海子,就像三毛,她们都是有名的作家,都是得了抑郁 症最后自杀而亡的,你还是不要写了,否则也得抑郁。老 公也是极力反对,说,写那些没用的干嘛,大半夜的不睡 觉,点灯费油不说,费眼睛,费颈椎,也费精力,还不能 当饭吃。每次他在家时我熬夜写作,他都会板着张脸,我 都不予理睬。因为我觉得文字可以和我说话,文字可以陪 我聊天,文字可以解除我心中的烦闷,文字可以让我活得 挺充实。在很长一段时间我和家里人做着斗争,他们说他 们的,我做我的,反正不耽误做家里的活计就行。慢慢地 他们也就不怎么阻拦了。 进了香红老师的学习班,在香红老师的认真耐心的教 导下,我才知道了什么是散文,什么是小说,还有散文的 种类,以及各种文体的写作方法,并且从中学到了很多写 作知识。 为了克服在文章中出现的口语太多,标点不清等问 题,于是我开始坚持每天抄写。晚上下班,给家里人做完 晚饭收拾好屋子,我便开始在灯光下抄写,我边抄写边学 习,遇到好的文章我多读几遍,从中学习他们的写作方 法,记住他们的好词好句,这样的抄写我坚持了一年,从 未间断过,果然大有收获。 可能对于文字功底好的人来说,一篇文章可以个把小 时来完成,但对于一个文化程度并不高,再加上二十多年 从未接触到文字的我来说,能很快很好地完成一篇文章是 挺困难的。状态好的话可以两三个小时写一篇文章,状态 不好的话可能好几天才能写完一篇文章。而我觉得写文章 并不算太难,最难的是要把一篇文章打磨成一篇好的文, 那就要反复阅读,反复修改,在修改的过程中才是最费时 最熬人的。我的每一篇文章,我都认真阅读过好几十次, 并且也修改了好几十次,直到语句通顺,直到没有错别 字,直到自己觉得满意这才罢休。当然,我的 精彩页 我的母亲 母亲,一个伟大的名词。她孕育了我们,养育了我们。在这其中她付出了多少心血和艰辛,只有做了母亲的人才能体会得到。 母亲年近七十,岁月在她的脸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迹,但却隐藏不住她曾经的美丽。她的大眼睛依然闪闪发亮,白净的皮肤上爬满了皱纹,两鬓头发已经花白。白盖头把她的脸庞印衬得更加洁净清秀漂亮。 小时候为我换尿布我不知道,喂奶也不记得。但是,我记得上学那时候,我不爱吃煮洋芋,看见煮的洋芋我总是撅着我的小嘴,母亲便给我一个人炒洋芋菜吃。那时候家里贫困,母亲总是上山挖柴胡子,卖了换钱给我们买布做衣服穿。记得她给我和姐姐买了一块黑白格子的布做成上衣,我们穿上高兴得不得了,觉得非常漂亮,那是我记事起穿的第一件新衣服。可是邻居家的女孩却讽刺地说:“就像没见过似的!” 那句话像锥子一样刺痛了我的心,直到现在我都清楚地记得。可是,我知道那是母亲爬了好几座山,辛辛苦苦用汗水和辛劳换来的。我上学时她总是给我烙最白的馍馍,里面卷上好多油让我带到学校吃。冬天怕我冷,把旧衣改了,里面装上厚厚的棉花做成棉服让我穿。别的同学手脚都冻肿了,可我的手从来没有冻伤过。 母亲特别善良。记得以前人都很贫穷,我家也不例外,上年的粮食接不到下一年。父亲常常向村里光景好的人家借上点粮食,等庄稼下来了再给他们还上。我们家穷,可门口来的乞丐却很多。母亲总会给他们一碗面,或者一个馍馍,或者是一碗麦子,为这母亲还挨过父亲的责骂。母亲教导我们说,只要是家里来乞丐,不能拒绝,多少都得散点,都是些可怜人。母亲还常常把晚上没地方住的乞丐收留过夜。还说,夜很冷,让他们挤一夜吧,要不然,晚上住哪里呢?怪可冷的。尽管我们不太愿意,可听母亲这么说,心也就软了。男乞丐和两位哥哥挤着睡。女乞丐和母亲、我还有姐姐们挤着睡。因为那些年,家里只有两口窑洞两盘炕。 我从小听母亲的教导,不许偷别人家的东西,不许骂人,不能做违背良心的事。记得一次,我路过别人家的麦子地,看见金灿灿的麦穗,便拔了几颗回家,准备放到灶火里烧熟了吃。回家后被母亲责骂了一顿。说这种行为不好,叫偷,以后不许这么做。还说,将心比心。要是咱们家辛辛苦苦种的庄稼被别人这么糟蹋,你们说咱们能高兴吗?被母亲这么一问,我的脸红了,觉得自己真的做错了,以后再也不偷任何人的东西。 我结婚时年纪还小,前几次回娘家还想在她的怀里睡觉呢!我坐月子时,都是母亲无微不至地照顾我。天不亮就为我熬稀饭,打的荷包蛋自己从来都舍不得吃一个,还把面擀得薄薄的,把鸡肉炖得烂烂的让我吃。母亲不让我下地,不让我动水,生怕我落下病根。 因为我不会做针线活,我孩子的鞋子、衣服都是母亲一针一线给做的。记得有一个冬天,我带着三个孩子回娘家,一进门母亲就摸着外孙们的衣服用责备的语气对我说:“给娃娃穿这么薄点衣服,你不怕给冻坏了吗?你是怎么给娃娃当妈的?”随后,她让我父亲赶紧去集市买来了棉花和布,给三个孩子缝上了厚厚的、软乎乎的棉衣和棉裤,还做了三双棉鞋给孩子们穿上。那时,觉得有母亲真好,我可真幸福! 母亲教导我要孝顺公公婆婆,给老人把炕煨上,一天三顿饭做好,衣服也给洗勤些。人家扑柴搭火地把你娶到家里为的是啥?还不是为了端碗顺气饭。当然了,我也谨听母亲教导,尽着做一个儿媳妇的责任与义务,一直孝顺着老人。好吃的给他们做,好衣服也给他们买。 记得有一次因为儿子犯错我打了儿子,公公便打了我一耳光。我很气愤,觉得自己教育自己的孩子并没有做错什么,公公竟然打我。再说,哪有公公打儿媳妇的呢?于是,很委屈地跑回了娘家。想着这次一定要公公上门来道歉。却没想到母亲不但没有责怪公公,反而还劝我说,你公公打了你,你就当是你父亲打了你,没什么的。再说你公公还不是护你生的孩子才那么做,是情有可原的。他只是打了你一下而已,又没打下青伤红印,要让老人来向你道歉这是不妥的,得饶人处且饶人。听妈话,要是你老公来领你,你就回去。 第二天老公来了,我不想跟老公回去。但是被母亲严厉地呵斥,并警告:嫁出去的女子泼出去的水,娘家是坚决不要的,让我想去哪里就去哪里。她让老公带我回去,还交代我回家以后不许给公公脸色看。她对女婿说:“我把女子嫁给你,希望你疼她,也能为我女儿做得了主。即使她做错了,我也希望任何人不要动手打她。”当时我委屈的眼泪流了一遍又一遍,觉得我不是母亲亲生的,自己的女儿受了这么大的委屈,母亲竟然还要我回去。 后来母亲告诉我,她是不想把矛盾激化,也是为了我回家以后家里人能和我和睦相处才那么做的。母亲其实是天底下最疼我的人。 由于母亲的豁达与宽容,老公这边的家人都特别尊敬她。每次母亲来我家,老公总是要买些好吃的给母亲吃,并且嘱咐我,带母亲到商场去买几件衣服。公公也会把锁在柜子里平时舍不得吃的东西拿出采给母亲吃。 母亲一贯的教导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