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伯纳德·韦纳(Bernard Weiner, 1935—)当代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发展了著名的归因理论。主要研究领域是社会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研究兴趣是动机、情绪与归因。他曾发表了有关情绪和动机的多篇文章,出版了15本著作。于1990年获得美国社会心理学会坎贝尔?唐纳德卓越研究贡献奖。 目录 第一章 归因动机论:探究社会动机与正义 隐喻的作用 成就评价 对受污者的反应 理论整合 助人行为 对权力者的依从 攻击行为 责任与控制、意向的异同 关于社会行为的初步理论 情感的作用 一个更完整的社会行为论 对责任和情感的深入评论 小结 第二章 检验归因动机论:融合文化差异和个体差异 动机序列 对助人和攻击的元分析 文化差异 个体差异 归因动机论的特征 小结 第三章 道德情感及创造正面道德印象 识别道德情感 论创造积极的道德印象 傲慢和嫉妒,谦虚和羡慕 印象形成与借口 坦白或忏悔 再思辩解 小结 第四章 奖赏与惩罚 奖赏作为动机的抑制因素,惩罚作为动机的激励因素 惩罚的目的 归因视角下的惩罚目的 奖赏预期和惩罚威胁下的责任判断及其后果 小结 第五章 深化法庭隐喻:归因动机论有用吗? 课堂作为法庭 生活法庭上的精神病患者和其他受污者 法庭上的夫妻/配偶 法庭上的商业 生活法庭上的攻击者和受害者 小结 结语:归因动机论宣言 归因动机论的妙处 归因动机论的疏漏 归因动机论:理论之树长青 归因动机论:素朴的还是科学的? 归因动机论的未来 参考文献 主题索引 译后记 导语 本书是韦纳教授杰出学术生涯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从事归因理论研究或归因理论相关工作的读者将从本作品中看到作者敏锐的洞察力、严谨的观察力和坚韧的研究精神。韦纳教授声称“这肯定是我的封笔之作”。对此,社会和人格心理学家也许会同意,但他的学术创造力将会延续下去。 这本著作包含了韦纳归因思想和研究的精华,提出了许多新颖的观点。相信许多读者会对它感兴趣。 内容推荐 《归因动机论》是当代著名社会心理学家伯纳德·韦纳成熟期的作品,提出了一种关于人际或社会动机的归因理论。本书回顾了归因研究领域的不同流派,通过对比彰显归因动机论的独特性与普适性,以隐喻的手法阐释各种社会语境中的情感与行动,形成完整的理论框架,并就人类生活中的“为什么”与“有什么后果”做出解答。 作者对归因动机论有一个形象的比喻:生活是法庭,人是法官。个人需要对生活中发生的事情进行判断,产生情感反应,进而做出行动。归因理论对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在心理学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