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精神明亮的人(美文版) |
分类 | |
作者 | 王开岭 |
出版社 | 山西教育 |
下载 | ![]() |
简介 | 作者简介 王开岭,男,1969年出生,山东滕州人。现居北京。作家、媒体人。历任央视《社会记录》《24小时》《看见》等栏目的指导和主编。著有散文和思想随笔集《精神明亮的人》《古典之殇》《跟随勇敢的心》《精神自治》《激动的舌头》《王开岭作品·中学生典藏版》等十余本书。其作品因“清洁的思想、诗性的文字、纯美的灵魂”而在大中学校园拥有广泛影响,被誉为中国校园的“精神启蒙书”和“美文鉴赏书”。 书评(媒体评论) 一名智者,一位诗人 ,一颗良心,一个浪漫而 冷峻的同时代人。携上这 样一本书,与之同行,我 感到了雪的融化、心的欢 愉和春天的临近。 ——吴教人 王开岭是思想家,是 哲人,是诗人,是这个时 代难得的价值启蒙者、心 灵美学家,其作品深度切 入时代的社会病灶、人性 疾患和价值盲区,用兼具 痛感和美感的言说,给我 们以无微不至的心理治疗 、价值带领和窜美抚慰。 其作品情思深湛,意象摇 曳,是当代文学中少有的 将诗情和哲思完美融合的 心灵读本。 ——李汉荣 他在一个措辞不清的 黄昏里具有罕见的说是与 不是的坚决与彻底的能力 ;他在一个虚无主义的沙 漠中以峭拔的姿态和锋利 的目光守护着美与良心。 ——王小鲁 目录 夜航船(代序) 第一辑 轮椅上的那个年轻人,起身走了 我们无处安放的哀伤 父与子 精神明亮的人 向儿童学习 从生命到罐头 决不向一个提裤子的人开枪 向死而生 谈谈墓地,谈谈生命 远行笔记(四章) 两千年前的闪击 第二辑 向一个人的死因致敬 一个房奴的精神大字报 白衣人:当一个痛苦的人来见你 打捞悲剧中的“个” 光荣的父辈 大地伦理(四章) 雪白 仰望:一种精神姿势 人类如何消费星空 被占领的人 第三辑 当你老了,头白了…… 当她十八岁的时候 永远的邓丽君 《罗马假日》:对无精打采生活的精彩背叛 女性气质 有毒的情人 俄罗斯课本 爬满心墙的蔷薇 为什么不让她们活下去 我们能发出那个声音吗 第四辑 请想一想华盛顿 战俘的荣誉 是“国家”错了 “我比你们中任何一个更爱自己的国家” “然而我认识他,这多么好啊” 对“异想天开”的隆重表彰 读书:最美好的生命举止 “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 那些消逝的年轻人 恰同学少年 精彩页 轮椅上的那个年轻人,起身走了 01 北京的园子里,地坛,是我颇觉乏味的一个,水泥砖太满,草木受欺,一个有想象力的人进去会难受。尤其是盛夏,像抽干了水的池子,让人焦灼。 即便如此,在我心里,仍是器重它的。地坛,是个重量级的精神名词,因为一个人和一篇散文。 二十年前,大学的最后一个夏天,在阅览室乱翻,忽遇一文,不觉间,身子肃立起来。很想一个人逃走,躲开众目,找一个身心无所顾忌的角落,慢慢享用。 它把我拐跑了,去了很远的地方,那儿长满荒草和古柏,除了僻静、空荡和潮湿的虫鸣,只剩一位小伙子和他的轮椅。那个脸色苍白、被孤独笼罩的青年,那个消沉倦怠、无事可做的青年,那个在灿烂之年猝然摔倒的青年,终日躲在其中,在墙角、在荫下,漫无边际地冥想,关于青春、疾病、身体、梦想、活着的意义……与之相伴的,只有光影、落叶和硕大的年轮。暮色苍茫时,母亲细弱的寻唤,云丝般飘来,他选择答应,或沉默。 “这是个废弃的园子。”这个自感被废弃的人长叹,彼此同病相怜。 “搬过几次家,搬来搬去总在它周围,且越搬越近了。我常觉得这中间有宿命的味道:仿佛这古园就是为了等我。” 对一个刚结束身体发育、精神正闹饥荒的学生来说,那个阅览室的下午,犹如节日。黄昏时,他一溜烟跑向复印室,把整篇文章揣进书包。 《我与地坛》,史铁生,《上海文学》1991年第1期。 大概又过了十年,我才真正跨进那园子。 对它,我早早存下了一份敬意和暗恋,仿佛那并非公园,而是一个人的心灵私宅、精神故居。其间的一草一木,都是被喂养过的,被一个年轻人的寂寞,被他的时针,被他心里的荒凉和云烟。 入门前,我迟疑了,顿住,觉得不该这么随便进去,似乎需要一个仪式,该向谁通报一声。而且它不应收门票的,或者,访客带一册书刊,收有《我与地坛》的那种,权当名帖或请柬了。如此,我才觉得不鲁莽,才觉得被邀请了,经了主人同意。 四百多年里,它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十五年前的一个下午,我摇着轮椅进入园中,它为一个失魂落魄的人把一切都准备好了。那时,太阳循着亘古不变的路途正越来越大,越红。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一个人更容易看到时间,并看见自己的身影。 我东张西望,找什么呢?同伴问。 我不吱声。我找一个轮椅上的年轻人,找他的车辙,找端详过他和被他端详过的东西。我很急切,一个年轻人对另一个年轻人的急切。 其实我不该来。地坛早没了文中描述的清寂,修饬一新的它,像个思想被改造过的人,像个刚理过发的新兵,熨烫严整的制服,风纪扣都系紧了。没了杂草裸土,没了野性、不规则和迷失感,没了可藏身的自由。印象中,它该是茂盛深邃、曲幽弯折的,没有头绪,能藏得住很多东西,能收留很多的人和事。它变肤浅了。枉带了相机,没拍一张。因为我不知当年的小伙子会在哪儿泊他的轮椅,哪儿可安置那些缤纷狂乱的念头,找不到这样的地方。 我对身边人嘟囔:地坛,“地”太少了!大地之坛,怎么可以缺了泥土呢? 终于确信:那人走了,不住这儿了。 我也该走了。没事我就不来了。 但我知道他在这座城里,他在一个人生病。 那种病,漫长、坚忍、安静,犹如事业。 如果说世上有什么纯属私事,那就是生病。生病会让一个人的身体极度孤独,也会让精神极度纯粹,尤其是上帝给他的那种病。(P2-4) 导语 让灵魂从婴儿做起,像童年那样,咬着铅笔,对世界报以纯真,好奇和汹涌的爱意…… 本书收录了《人类如何消费星空》《爬满心墙的蔷薇》《那些消逝的年轻人》《精神明亮的人》《轮椅上的那个年轻人,起身走了》等文章。 序言 夜航船 青春,古城,星光 “你是个走夜路的人, 有着星子的寂寥、清澈和 富饶。” 多年前,有人说。 我明白,对方指的是 灵魂,是心路,是一个青 年的精神游荡。 那时正值青春,客居 在京杭大运河畔的一座古 城,为谁而来?何以至此 ?没有让自己信服的答案 ,只能说,随风而至。大 学毕业,该城有个教书名 额,荒着,我说我去吧。 那情状,俨然一个春日里 的少年,远远瞅见一新鲜 树坑,即忍不住跳进去, 立成一棵树苗,然后朝身 上培土。 此地对这株流浪的树 苗很仁慈,很优待,我没 有丝毫的水土不服。生根 后,我才慢慢知晓,原来 它身世显赫:传说的黄帝 诞生地,少昊的都城和陵 墓,天下半数的存量汉碑 ,皆于此;膝下之邹县曲 阜,即古称的“邹鲁”圣地 ,孔孟墨诸子门徒,土木 鼻祖公输般,作《桃花扇 》的孔尚任,皆生葬于斯 ;境内有“水泊梁山”和微 山湖,绿林枭雄啸聚之地 ,除了梁山好汉,还风靡 过义和团和“铁道游击队” ,北洋乱世时还出过两任 国务总理;诗仙李太白, 竟有二十年浮生寄存于此 ,余下一栋“太白楼”酒旗 飘飘。 学校的临街叫古槐路 ,因一株苍虬奇槐而得名 ,我去的时候,路两畔已 满是它的子嗣了。推开窗 正对一院千年古刹和一尊 北宋铁塔,旁侧乃一条云 集古代学霸的“翰林街”。 无疑,在时间深处, 这是一座光彩照人的城池 。奇怪的是,这份祖耀并 未在现实中留下多少羽记 ,今天的它和它喂养的市 井,看上去和别的地方一 模一样。就像中国的各个 城市,除了老人的方言和 几样小吃,实在贡献不出 什么异地感。可在历史上 ,它们曾多么个性鲜明、 卓尔不群啊。 我像梦游一样来了, 没有索引,没有向导,没 有依傍。某个黄昏,当我 骑车行至城郊一处废码头 时,我停下来,注视那条 睡着了的水,那条贯通南 北、运输过大半个中国的 水。晚霞泅红了河面,碎 金汹涌,似万千锦鲤…… 恍惚间,我竟泪流满面, 我觉得自己是乘船来的, 从很远的时空,搭一条寂 寞的船,搁浅了,就待了 下来。 一晃十年。 它对我确实不错,那 是我尽情生活的十年;是 我心神飞驰、奋力用 笔的十年;是我保持 精神上单身的十年。后来 ,我对年轻人说:若想活 得真实,活出新意,重获 生命的起点和知觉,你一 定要去异乡。 去异乡,是你摆脱群 居和惯性、逃离熟人社会 和影子人生的唯一路径。 在这儿,因为没有血 缘,没有家谱和乡谊,没 有前辈的热望、叮咛和斧 正,所以你是寂静的、独 立的。你与所有人的天然 距离都一样,与外界只有 精神联系,没有世俗约定 。你可以尽情地活,像婴 儿-样地活,活出一个未 知的你。 在这儿,所有的结营 和友谊,都凭嗅觉,都源 于生命的相似和同质。 我青春时代的朋友, 黏合的方式,多和寻书有 关。师专外的深巷里,有 一家私人书铺,售《方法 》《书屋》《天涯》等杂 志,凡染指它们的客人, 店主仿佛有某种义务,总 要撮合大家相识。那会儿 没有手机,电话也不方便 ,每回去,店主总要说, 某某某找你,然后进里屋 ,摸出一张字条来。那情 形,常让我想起电影里的 “地下交通站”。 去年惊悉,那群书友 中,有两位已不在人间, 我们最后一次碰面,对方 才而立之年。如今,只要 一想到,我再也收不到他 们的字条了,即不禁眼角 湿润,即会想起爱伦堡的 那个书名:人、岁月、生 活…… …… 结语 发现“南方”,于我是 一场拯救和修复。 于我干燥的精神体质 和私人生活,于我常年做 新闻积下的沉郁和钝痛, 于我被理性和逻辑折磨的 面孔……她的水,她的花 ,都是一种及时的感性滋 养和美学浸润。 朋友调侃:江南的甜 食,会不会让你骨头变酥 ? 我笑曰不会。 别忘了,江南不仅有 园林,还有“东林”;姑苏 除了桃花柳照、胭脂粉词 ,还有金圣叹和《五人墓 碑记》的故事。 日前,无锡召集文化 论坛,邀我给当地写一段 话。 我抄录于此,且作本 文的小结吧—— “这些年,凡往江南, 必徘徊无锡。这是一座有 氤氲感的城市,我喜欢鼋 头渚的浩淼烟波、寄畅园 的幽微清凉、南长街的精 致市井……它们分别满足 了我对人生之‘显’和‘隐’的 想象。尤喜它的美食,甜 糯、温婉、柔绵,用一句 ‘藕花深处’形容再恰当不 过。我以为,‘东林’士子 的家国使命和清洁的灵魂 诉求,近现代的工商文化 、财富观和经营观,应该 是无锡精神的两张名片, 它们对智识、生活、资财 、信仰的安顿和价值观设 计,具有传统和现代的双 重意义,在国人的精神资 源中,是极富光芒和瑰色 的。这些皆拜太湖所赐, 是太湖的辽阔、空漾、通 达与富饶启蒙了它们。另 外,无锡最让我迷恋的, 是它带来的灵魂上的舒适 感和微醺感,一个北方文 人的身心是很容易被江南 俘获的,比如在我眼里, ‘烟雨’和‘桂香’不仅是江南 的尤物,更是江南的灵魂 ,于我有着致命诱惑。在 无锡 内容推荐 本书是在《精神明亮的人》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经作者精挑细选达到这样的规模。《精神明亮的人》出版后一般再版,广大读者的好评如潮,本书稿秉承了原版选文的风格和原则,采撷原版的精华,相信能在广大读者的期待中再创辉煌。本书稿共分为四辑,在审读过程中经与作者商议对部分篇目进行了删节,从而使本书稿在内容上更加上乘、结构上更加完善,能够亲近读者、贴近市场。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