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民选,教授,博士生导师。2001年毕业于香港大学教育学院,获哲学博士学位。张民选教授现任“教育部国际教育研究与咨询中心”主任、“教育部国际教育研究基地”主任、“上海高校智库”上海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院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教育中心负责人。他曾先后担任上海市教委副主任,上海市教科院院长、上海师范大学校长、联合国教科文组顾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顾问和世界银行国际教育专家。张民选教授主持的上海国际学生测评项目(Program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 PISA)以及上海教师教学国际调查(Teacher and Learning International Survey, TALIS)的测试结果在全球引起巨大反响。
徐士强 教育学博士、副研究员,现为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普通教育研究所副所长,《上海教育科研》杂志常务副主编,主要从事普通高中发展、基础教育国际化、高中国际课程、基础教育规划等领域的宏观和中观研究。主持上海市哲社课题《上海基础教育的国际化实践与研究》、上海市教委重点项目《上海市推进特色普通高中建设》等多个项目,出版专著《普通高中国际课程政策设计研究》、以及译著、编著等多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第一章以科学规划引领教育改革发展
引言
第一节前瞻规划,勾画面向新世纪的教育战略
愿景
第二节着眼新世纪新挑战的一流基础教育规划
第三节起步新世纪的教育现代化发展规划
第四节从战略和全局高度描绘2020年教育
发展蓝图
第二章课程教学改革
引言
第一节“一期课改”:开创三板块课程结构,
实现两个改变与三大突破
第二节“二期课改”: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多维度课程体系建设
第三节研究性学习的创立与实践
第四节以“绿色指标”对学校定期开展
体检
第三章教师专业发展与改革
引言
第一节打造人才高地的“双名工程”
第二节抬升底部的“新农村教师培养”
第三节重心下沉的在职教师“校本研修”
制度
第四节重心下沉的“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
第五节推行见习期教师规范化培训
第四章招生考试制度改革
引言
第一节高中毕业会考基础上的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
第二节高校自主招生改革
第三节教育考试招生管理体制改革
第四节高校招生考试“立交桥”建设
第五节以“学业水平考试”为基础的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
第五章教育管理的变革与发展
引言
第一节率先把义务教育纳入法治轨道
第二节重建学校生态,尊重规律管办教育
第三节让校长成为学校发展的舵手与领头雁
第六章办学体制改革
引言
第一节民办学校兴起与公办转制学校
第二节率先建立公共财政扶持民办教育制度
第三节推行年金制缓解民办学校教师社保瓶颈问题
第四节“纳民”管理和成本补贴,发展随迁子女学校
第五节率先发展行业组织探索多元治理
第七章以对外开放促进教育改革发展
引言
第一节改革开放以来上海教育对外开放的历史发展
第二节对国外教育理论的引进与借鉴
第三节教育对外开放本土化实践的典型案例
第四节国外对上海教育的引入与借鉴
第八章以科学的评估与督导助推教育改革发展
引言
第一节上海教育督导的历史发展
第二节教育综合督政:区县政府落实教育法定责任
第三节学校发展性督导评价:“一校一品牌”
第四节督学资格制度:发挥“蓄水池”作用
第五节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延伸督导触角
参考文献
后记
教育的突破:上海优质教育的关键/当代中国教育改革与创新书系》立足政策纪实,着眼对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基础教育中在全国带有突破性、开创性的改革思想、重大政策、关键事件进行客观回顾与审视。这些重大政策或事件包括:前瞻科学的教育规划、富含上海特点的多轮课程改革、教师队伍建设与专业发展机制与手段创新、率先探索实施招生考试改革、从管理到治理的变革、多元化办学体制、以开放促进教育改革、以评估与督导助推教育内涵发展等八大方面。
《教育的突破:上海优质教育的关键/当代中国教育改革与创新书系》分别描述了这些重大改革产生的背景、阐述了改革的核心内容、剖析了其突破性的价值和意义。
《教育的突破:上海优质教育的关键/当代中国教育改革与创新书系》呈现出的上海作为全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前沿地区,改革开放以来基础教育重大改革的要点和基本情况,是教育政策研究和决策的重要参考材料。
自上海学生在PISA( 2009, 2012) 惊艳亮相后, 全世界教育人士的眼光就再也无法离开这个城市。各国政府和教育组织纷至沓来, 试图探寻“上海成功”背后的秘密。原上海师范大学校长、上海PISA项目负责人张民选在本书中具体而完整地介绍了上海基础教育的教师培养体系, 以及课程改革上的细节, 更多地提出了反思--亮眼的PISA成绩背后是上海学生巨大的学业压力, 高含量的数学成绩代表不了将数学应用于生活的能力。如何更好地提供优质教育, 切实让老百姓觉得没有择校的必要, 是上海教育下一步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