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少华,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教授,文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国训诂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语言学会理事。2000年9月—2004年6月华东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在职博士生(导师许嘉璐教授),2004年12月—2006年12月进入北京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合作导师许嘉璐教授),2007年起任教于复旦大学。从事训诂学、古代典籍与文化的教学和研究,注重上古文献与文物考古的贯通,著有《中国古车舆名物考辨》(商务印书馆2005年)、《古诗文词义训释十四讲》(上海书店出版社2008年)。
俞樾(1821—1907),字荫甫,自号曲园居士,浙江德清人。清末著名学者。一生潜心学术,治学以经学为主,旁及诸子学、史学、训诂学,乃至戏曲、诗词、小说、书法等,可谓博大精深,著书500余卷,海内及日本、朝鲜等国向他求学者甚众,尊之为朴学大师。曾主讲诂经精舍,培养了大批弟子,著名者如章太炎、吴昌硕等。本书收录俞樾与友人通信,涉及230余人,总计1300余通。作为晚清学界祭酒,俞樾一生交游广泛,与政学各界重要人物如曾国藩、李鸿章、盛宣怀、潘祖荫、瞿鸿禨、端方、孙诒让、黄以周、缪荃孙、冯桂芬等皆有交往。内容涉及学术问题讨论,对政局时事的观感,访书刻书印书购书,创办书院学堂,等等。书中又有致子侄等家人的书信,谆谆告诫如何读书,如何作诗,如何做人,读来别有意趣。总之,书中涉及内容十分广泛,对研究晚清中国的学术史、思想史、社会史、书籍史等方面均有重要价值,是一部不可多得的重要的晚清文献。
本书是俞樾的全部书信之结集, 是迄今为止搜集最为详尽、整理最为精审的俞樾致他人书信汇编。其中反映了晚清时期的社会政治、学术文化等方面的变迁, 是不可多得的文献资料, 具有重要的史料和学术价值。
(一)本书是迄今收录特为完备的俞樾书信集,全部据原始出处及手迹进行整理(全部信件标明来源),详考俞氏交游,考订出大量原不知收信人信件的具体接收者,体现出了非常高的整理水平。(二)书中涉及内容十分广泛,对研究晚清中国的学术史、思想史、社会史、书籍史等方面均有重要价值,是一部不可多得的重要的晚清文献。与《艺风堂友朋书札》《曹元弼友朋书札》等结合起来,更可以勾勒晚清学人交往的种种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