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唐宋诗词散文品读书系
分类
作者 方笑一 注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下载
简介
亮点展示

f38ee6881f31a225.jpg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广大读者

诗词大会命题专家精选78篇唐宋八大家的散文,配以注释、译文,注释简明、译文精准,带领读者领略唐宋散文之美。

作者简介

方笑一,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副院长,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命题专家暨现场学术顾问,上海市民文化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师团首批市民导师,中国宋代文学学会理事。

内容简介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散文史中*有名、*具代表性的八位作家。他们的文章被后世之人认为是典范被广泛地欣赏、学习、借鉴。而后人阅读古文、学习古代散文的写作,也大多从八家入手。如今,虽然绝大多数人已经没有了学习古代散文写作的要求,但唐宋八大家文也是学习文言文必不可少的。本书是方笑一教授精选的78篇唐宋八大家文,加以简注、翻译、以及几句评语。

目录

目录

韩 愈 原毁 4

师说 8

杂说四 12

进学解 15

张中丞传后叙 23

送孟东野序 31

送李愿归盘谷序 38

送董邵南序 42

蓝田县丞厅壁记 44

圬者王承福传 48

毛颖传 53

送穷文 60

鳄鱼文 65

祭田横墓文 70

祭十二郎文 72

柳子厚墓志铭 79

柳 宗 元 捕蛇者说 88

愚溪诗序 92

始得西山宴游记 97

钴潭西小丘记 100

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104

哀溺文 106

鞭贾 110

三戒 113

段太尉逸事状 119

种树郭橐驼传 128

童区寄传 133

蝂传 137

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 139

欧 阳 修 朋党论 146

与高司谏书 151

释秘演诗集序 159

梅圣俞诗集序 164

五代史伶官传序 169

相州昼锦堂记 172

醉翁亭记 177

丰乐亭记 181

王彦章画像记 186

记旧本韩文后 192

秋声赋 197

祭石曼卿文 201

泷冈阡表 205

苏 洵 六国论 214

名二子说 218

木假山记 221

张益州画像记 224

曾 巩 寄欧阳舍人书 232

墨池记 239

抚州颜鲁公祠堂记 242

赠黎安二生序 249

李白诗集后序 253

苏明允哀辞 259

王 安 石 答司马谏议书 266

答吕吉甫书 270

游褒禅山记 272

祭欧阳文忠公文 276

伤仲永 280

读孟尝君传 282

汴说 284

苏 轼 留侯论 290

喜雨亭记 296

放鹤亭记 300

超然台记 304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309

李氏山房藏书记 315

石钟山记 321

记承天寺夜游 325

日喻 328

书蒲永昇画后 332

文说 336

答谢民师书 338

方山子传 343

潮州韩文公庙碑 347

前赤壁赋 355

后赤壁赋 360

苏 辙 上枢密韩太尉书 366

武昌九曲亭记 370

黄州快哉亭记 374

前言/序言

“唐宋八大家”这一称呼,可以追溯到明初朱右编的《六先生文集》(一名《唐宋六家文衡》,实际收录了八家文章)。明代中期,王慎中、唐顺之、归有光、茅坤等古文家推崇八家的文章,形成了一个古文流派——“唐宋派”。其中的茅坤遴选八家古文,编成一部《唐宋八大家文钞》,“八大家”之名由此正式确定下来。

中国古代散文源远流长,先秦时代就已涌现优秀的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汉代以降,政论文得以繁荣,《史记》的诞生,标志着古代散文出现了一座高峰。到了魏晋南北朝,骈文逐渐占据了文坛的主导地位。骈文讲究声律、对偶、用典,在艺术形式上堪称精美,也出现了不少佳作。然而,一些作家过分追求词藻的富丽,使这种文体日益陷入形式主义的窠臼。

从唐代前期开始,陈子昂、萧颖士、李华、独孤及、元结、梁肃等有识之士相继起来反对骈文、提倡古文,但基于种种原因,未取得明显成效。“安史之乱”后,思想领域兴起儒学复兴思潮。与之相伴随,在贞元、元和年间,韩愈和柳宗元倡导了文学领域的革新,即文学史上著名的古文运动。他们主张用一种先秦和西汉时代曾经盛行的、以单行散句为主的文体取代内容空疏的骈文。由于这种文体时代较久远,就被称为“古文”。韩、柳不仅提出一系列鲜明的古文创作主张,更以其数量众多、题材丰富、形式多样的古文作品享誉士林。在他们周围,团结了李翱、皇甫湜、刘禹锡等一批古文作家。遗憾的是,古文兴盛的局面并没有维持多长时间。韩、柳的后继者创作能力有限,他们只知尽力模仿韩愈奇崛的文风,而不能自铸伟词,写出器局宏大、构思新颖的古文力作。因此,晚唐时期骈文复炽,古文运动的任务没有彻底完成。

到了宋代,朝廷对文化教育事业的重视为古文的重新繁荣提供了契机。宋初即出现了柳开、王禹偁等提倡古文的作家。当时流行于文坛的是雕章琢句的“西昆体”时文。石介等文人极力抨击这种文风,可是矫枉过正,文坛上兴起了一种措辞怪异、佶屈聱牙的“太学体”古文。欧阳修扭转了这种古文创作中的不良倾向,使宋文走上了健康的发展道路。欧阳修早年就为韩愈的文章而倾倒,踏上仕途后更是学而不厌。他明智地抛弃了韩文“怪怪奇奇”的一面,继承了其部分作品平易的特点。在不断提高古文创作水平的同时,他还尽力从多方面保证古文的主导地位。他发现了曾巩、王安石、“三苏”等古文创作人才,并在科举考试中,运用主考官的权力竭尽所能地奖掖后进,提倡古文。正是因为后继有人,宋代没有出现像唐代那样骈文复炽的情况。欧阳修的后辈中,苏轼是最杰出的一位。他早年的应试文章已让人刮目相看,后期历经磨难,又创作出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奠定了北宋古文运动的胜局。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辙四人,成就虽不及苏轼,但在古文运动中功不可没,在当时亦享有很高的声誉。因此,这八人被称为“唐宋八大家”,反映了文学发展的实际情况,也为后世所公认。

自茅坤采用“唐宋八大家”的称呼以来,出现了不少选录八家古文的选本,较著名的有清代张伯行的《唐宋八大家文钞》、清代沈德潜的《唐宋八大家文读本》等。这些选本各有特色,也扩大了八家的影响。但是,由于编选者个人好恶等因素,各选本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例如,张伯行的《唐宋八大家文钞》选韩愈文60篇、苏轼文26篇,曾巩文却达128篇,这样的选文比例虽反映了编选者个人的兴趣,但毕竟与八大家中各人实际成就的高低不相符合。这也说明,编选唐宋八大家文的工作还是值得今人再去尝试的。

本书选录八大家文共78篇,其中韩愈和苏轼各16篇,柳宗元和欧阳修各13篇,王安石7篇,曾巩6篇,苏洵4篇,苏辙3篇,这样的选文比例或许是比较合适的。每篇选文都附有白话译文,主要是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译文力求准确流畅,符合现代人的语言习惯。对于文中的人名、地名、官名等专用名词,以及少数难字,则略加注释。因为已有译文,注释就尽量简明扼要。每一篇文章最后,都有一段品读文字,以简练的语言说明文章的主旨和艺术特色,不求面面俱到,却体现了评注者最直观的阅读感受。本书一定存在不尽如人意之处,希望得到读者的批评指正。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9: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