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序 青春作伴好读书 顾之川
序言 邀你共读《红楼梦》
第一讲 被误读的与被忽视的
第二讲 破除人名恐惧症
第三讲 想要一张更完美的贾府世系表格
第四讲 两个场景与两个人物
第五讲 贾府子弟与贾府的没落
第六讲 十二金钗细思量
第七讲 谜之十二
第八讲 那十二支宫花
第九讲 “我但凡是个男人”
第十讲 潇湘妃子湘水情
第十一讲 小王子、狐狸和玫瑰花
第十二讲 红楼记历历几何
第十三讲 红楼一梦梦几何
第十四讲 胸中纠结浩千万
第十五讲 日望西山餐暮霞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细读红楼梦(末世里的深情与荒唐)/名校名著课堂 |
分类 | |
作者 | 于鸿雁//白楠茁 |
出版社 | 教育科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目录 总序 青春作伴好读书 顾之川 序言 邀你共读《红楼梦》 第一讲 被误读的与被忽视的 第二讲 破除人名恐惧症 第三讲 想要一张更完美的贾府世系表格 第四讲 两个场景与两个人物 第五讲 贾府子弟与贾府的没落 第六讲 十二金钗细思量 第七讲 谜之十二 第八讲 那十二支宫花 第九讲 “我但凡是个男人” 第十讲 潇湘妃子湘水情 第十一讲 小王子、狐狸和玫瑰花 第十二讲 红楼记历历几何 第十三讲 红楼一梦梦几何 第十四讲 胸中纠结浩千万 第十五讲 日望西山餐暮霞 精彩页 第一讲 被误读的与被忽视的——由贾政和薛蟠入手,谈文本细读的趣味 看似熟悉而极易被概念化的人物形象,恰好是阅读经典作品的突破口。 在标签化的个体背后挖掘其形象的生动性,将会带给我们极大的阅读乐趣。 很多作品,即便没有读过,也会多少了解一些。就像没读过《西游记》都知道孙悟空,没读过《巴黎圣母院》都知道有个敲钟人。《红楼梦》作为一部几乎家喻户晓的作品,谁都能说出几个人物形象的名字,谁都能说上几句自己的看法和理解,谈一谈宝黛爱情,评论一下王熙凤。“虽然我还没好好读过,但是我觉得……”,这样的表达方式常见于日常交流中。其实,就算翻开过,也很难说把握住了故事的全貌,毕竟一二。回的体量需要时间来消化;单就其主要人物形象而言,也很难说真的能够体悟到其立体性和复杂性。 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只是在谈论前十几回、几十回里的某一个或某些人物;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可能只关注到了《红楼梦》中的几个人物,或者只关注到了某个人物的一个方面或一个特点。但是,在《红楼梦》里,人物命运走向固然遵循一定路径,但其性格、心理、情感却一直是在变化发展的。甚至,在某一个具体小说情境里,人物自身言行所展现出的“百感交集”和“百味杂陈”,更值得我们反复品味、含英咀华。同时,多个生活场景中某一人物的多样展现,或者同一场景中不同人物之间形成的鲜明对照,又会令我们感慨于作家笔触的细腻、对人性之复杂的深刻认识。 以上这些,都是文本细读中才能得到的乐趣。我们所提倡的文本细读,顾名思义,是将阅读的重点落在作品本身上,落在文本文字中,在对具体文段和相关章回的赏析中,发现有价值的问题,能够通过自主检索前后文本信息,寻找到具有自洽性的答案。 因此,第一个有意思的问题就是,作为读者,我们真的了解那些红楼人物吗?《红楼梦》第一回开篇道明了小说的创作初衷,确定了小说的基本内容——“然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之不肖,自护己短,一并使其泯灭也”(页1),“亦可使闺阁昭传”(页2)。红楼世界,“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女子的大干世界里,男子的存在就像那些衬托鲜花的绿叶,除了贾宝玉,仿佛人人都是作为反面形象出现的。 读《红楼梦》,会不自觉地忽略其中的男性角色,或是常常会对他们进行概念化、简单化的解读。因为他们缺少诗意,缺少雅趣,除了北静王有气质,柳湘莲有性情,其他诸人大多是“泥做的骨肉…‘浊口臭舌”,是“禄蠹”,因而我们往往会对红楼男子进行概念化、简单化的解读,似乎天下乌鸦一般黑。 如果我们细读故事中的相关情节,便会发现,曹雪芹笔下的男人,每一个都有自己的特点,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和性情气质,奸诈的有奸诈的卑鄙,无能的有无能的可怜,好色的有好色的嘴脸,庸碌的有庸碌的无奈,人性的多样化在他们身上一一体现。若能给予他们更多关注,我们将会读出一个更为立体的红楼世界,并从中获得极大的阅读趣味。 这一讲的内容聚焦两位男性,他们分别代表了两代人,代表了两种人物典型,代表了不同程度的被误读与被忽视。通过细读他们的故事,我们一起来打开红楼故事大门,体会曹雪芹在塑造人物时的良苦用心。一、为什么选择贾政和薛蟠 首先,这两个男性人物形象对我们来说相对熟悉。贾政是贾宝玉的父亲、贾兰的爷爷;是王夫人的丈夫;是贾母的儿子;是贾赦的弟弟;是林黛玉的舅舅;是朝廷中的官员,担任工部员外郎。他是贾府贵族世家的中坚力量,家族的顶梁柱。薛蟠是薛姨妈唯一的儿子。薛家是皇商,在各省都有大买卖。他喊贾政姨爹,舅舅王子腾原为京营节度使,后升为九省统制。我们感觉对薛蟠熟悉,是因为熟悉他的妹妹薛宝钗。往往有人慨叹,薛宝钗这么温婉大方贤淑明理的大家闺秀,怎么会有一个如此呆俗顽劣的哥哥?小说中也说,薛宝钗“较之乃兄竟高过十倍”(页63)。 其次,在传统社会,男子相对于女子而言,要面向外界更广阔的空间、接触更多的人、担负更大的责任。越是处在复杂立体的人物关系网中,人物越有更多的展现维度,因为人物的言行举止都与自己的身份、角色相关。身份越复杂,故事性就可能越强,人物性格的张力就可能越大,人物就会越有意思。 此外,这两个人物的特点很突出。贾政,“政者,正也”,《论语》中孔夫子的解释,可以让我们明白地看出人物角色的预设。从第2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的内容里,我们知道,荣国公的长孙是贾政的兄长贾赦,袭官袭爵的也是贾赦,贾政是贾代善的次子。贾政的官位是皇上体恤臣子的恩典,“遂额外赐了这政老爹一个主事之衔,令其入部习学,如今现已升了员外郎了。”(页27) 第三回林黛玉进贾府,并未见到这位二舅舅,但通过林黛玉的眼睛,我们知道贾政住在荣国府正经正内室里:仪门内大院落,上面五间大正房,两边厢房鹿顶耳房钻山,四通八达,轩昂壮丽,比贾母处不同。黛玉便知这方是正经正内室,一条大甬路, 导语 本书由北京四中资深语文教师于鸿雁、白楠茁完成。在备受学生欢迎的《红楼梦》文本细读选修课基础上,她们撰写成本书,凝结了这门课长达一学年的授课精华。全书共分十五讲,通过细读《红楼梦》的文本,分析各个人物性格,探索人物间的关系,厘清情节事件间的因果线索。每一讲围绕一个具体问题展开。本书语言风格轻松幽默,所选讨论角度贴近当下青少年的日常生活,阅读链接的内容贴近高考试题,并对传统文本做了新颖而严肃的解读。 序言 邀你共读《红楼梦》 一、为什么我们还要解读红楼? 《红楼梦》像一座宝矿,其间蕴藏了无数珍宝。两百 多年来,这些珍藏被世间的人一一品赏。那块无才补苍天 的大石头可能自己都想不到,当年的一声叹息竟然被曹雪 芹谱成了一首魂牵梦绕的歌,写进了中国人的文化基因。 研究它的学者一代又一代,甚至出现了横跨文学、哲学、 史学、经济学、心理学、中医药学等多个学科的“红学” 。 现在,《红楼梦》不仅是中学必读书,也被列入了高 考名著阅读的考查范围。读红楼成为中学生应当完成的整 本书阅读任务之一。 作为中学一线语文教师,我们自然很高兴。原因在于 ,这样一部被誉为古典小说顶峰的著作,终于可以名正言 顺地“压迫”学生阅读了,但担忧也随即而来。 这么博大精深的一本书,我们该如何引导学生去体会 它的美妙呢?让他们加入考据派,大谈特谈红楼人物到底 都象征着哪些历史人物?还是让他们加入学术圈,去读那 些解读《红楼梦》创作艺术和文学艺术的专著?抑或让学 生像看热闹一样,随随便便翻一翻,背诵记忆主要情节? 显而易见,这些做法都不合适。不管历史上红学取得 了怎样辉煌的成就,无论当代红学又取得了哪些突破性的 进展,越过《红楼梦》本身的言说和评论,对于中学生而 言,都是舍本逐末的做法,不仅不会有益于阅读和思考, 相反,还会提前伤害了味蕾,弄坏了胃口。学术研究著作 不适合绝大部分中学生,反过来,现在很多致力于发现人 物之间彼此争斗踩压、暗流涌动的解读红楼故事的图书, 不见得抓住了小说本旨,同样也不适合中学生阅读。至于 采取不读书的应考模式,更是将自己直接放在了一个逆学 习潮流和考试潮流的状态中,一定会得不偿失。 然而,《红楼梦》的确是一个大部头,较之其他书籍 ,其文化意蕴更深,多少人痛下决心,一定要读下来,但 最终还是将其变成了床头最佳催眠读物。或许,找到一种 一窥红楼大观的阅读方法才是最重要的。 二、《红楼梦》是经典,也是当年的流行小说 按卡尔维诺对经典的定义,“经典作品是这样一些书 ,它们带着先前解释的气息走向我们,背后拖着它们经过 文化或多种文化(或只是多种语言和风俗)时留下的足迹 ”。《红楼梦》正是这样的一部经典,其富有传奇的流传 过程最可看出这一点。 《红楼梦》最早流传的是手抄本,大家都熟知的是《 脂砚斋评点石头记》。脂砚斋的身份很有来头。有人认为 这是曹雪芹的红颜知己,因为“脂砚”二字带有闺房气息 。不过,读一读脂砚斋的评点就会发现,这个人经常说, 这个不肖子弟很像他,这件事他也曾一起经历过,再读某 段文字令他堕泪等。所以,脂砚斋更像是曹雪芹的亲戚, 或者至少是当年与曹家有来往、与曹雪芹有交谊的人,否 则他怎能在第一时间得到《红楼梦》?怎会如此评点? 曹雪芹一边写,脂砚斋一边抄、一边评,陆续又出现 了几个手抄本。这些手抄本文字略有不同,可见曹雪芹在 创作中有修改,有的修改也许是在这些评点人的建议下进 行的。 这不禁让我们产生了一种想象:曹雪芹在悼红轩中奋 笔疾书,有另外一个人,用非常热切的目光注视着他,热 心期盼着这个故事到自己手里,然后虔诚地拿笔不断抄写 ,又不断地将这个故事描得更细、阐释得更深。 我们又发现,脂砚斋评点不是一个人完成的,而是一 个“粉丝团”的集体所为。脂砚斋可称为“团长”,其中 有一主力干将叫畸笏叟。“笏”是官员上朝时面君用的器 物,可以把一些要汇报的事情写在笏板上,以免忘记,或 是用以记录君命旨意。加一“畸”字却给人一种正话反说 、欲扬却抑之感,正如苏州拙政园的名字意蕴,仿佛一个 人看透了一些世事而生出了与主流价值观不同的思想,便 以此调侃一番。“叟”是老头儿的意思。畸笏叟可能是曹 雪芹身边一位熟识的长者,可能是一名参透官场、隐身于 文林字海的世家子弟。总之,他们全都沉浸在这个故事里 了。 这样看来,有时候写作也不是一件特别枯燥、特别孤 独、特别寂寞的事。曹雪芹在自己的写作中,在脂砚斋评 点中,度过了人生的最后时光。他一边吃不饱肚子,一边 用血泪浇灌这本书。我们发现,这些评点的人在阅读此书 时几乎也倾注了同样的血泪,我们常常会看到评点里有“ 作者自己形容”“读至此处不禁痛哭”“真有是事”“读 之堕泪”“我读至此,不觉放声大哭”“想见当年”诸如 此类的话。 可见,《红楼梦》不仅是一本小说,而且是一群人把 过往的日子一起重新过了一遍。这是一本有温度、有脉搏 、有心跳的书。曹雪芹说“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 还无”,到底生活是真,还是故事是真,书中的故事是从 生活中来,还是生活是从书中的故事而来,在曹雪芹及其 “粉丝团”的心里,可能真的分不清了。 后来又出现了戚序本。乾隆时期戚蓼生得到一份早期 抄本,在后来的流传中又不断有人对其抄录,因卷首有戚 蓼生序言,故称其“戚序本”。戚序本系列在脂砚斋评点 基础上又多次 内容推荐 资深语文教师,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带大家细读《红楼梦》,深入剖析小说中的丰富意蕴,使恢弘、深沉、厚重的古典小说伟大之生命力,重新熠熠闪光。 “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瞬息的繁华,一时的欢乐”中的家族兴衰。 “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中的悲欢离合。 “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中的大彻大悟。 经典之所以为经典,在于其古朴的形式中蕴含令人震颤的情感和哲思,值得一读再读,反复涵泳。本书正是为初步研读《红楼梦》提供门径的作品。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