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杂花生树(精)/掬云偶拾陈武随笔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陈武 |
出版社 | 古吴轩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作者简介 陈武,1963年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文学创作一级。曾在《花城》《作家》《钟山》《人民文学》《十月》《小说月服·原创版》等杂志发表文学作品,多篇小说被《小说选刊》《小说月报》《中篇小说选刊》《中华文学选刊》《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等选载。出版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集等图书三十余种。 后记 一 我年轻的时候喜欢读诗词楹联,对其中关于草木花果 的句子特别喜爱,有选择地抄录在一个小本子上,得了很 多条,会背的自然不在少数,后来大都忘掉了,能记得的 只有常常挂在嘴边的几句,“堂筑浣花,广厦万间忧杜甫 ;畦饶寒菜,小园一赋续兰成”。“看来飞絮三春雪,错 过繁樱四月花”。这是楹联。诗句有:“春草绵绵不可名 ,水边原上乱抽荣。”“点染韶华傅色均,枝枝红白为谁 新。”“花如解笑还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幽径疏 花放,晴林细露明。有香还自惜,在野不须名。”这些诗 词楹联,连作者是谁都不记得了。此外,能完整背诵的, 也有几首,比如《李》:“名果出吾家,移栽自海涯。要 看花胜雪,先放雨催花。”因为李树我家也有一棵,在南 园的池塘边,和几株枣树、桑葚挨在一起,结的李子又甜 又酸,还因为喜欢后两句,富有深刻的哲理,意思既深刻 又浅显:如果想在事业上取得成果,最重要的是事前的努 力。另外有一首《女蔓草》,我也觉得好,对“女蔓草” 三个字特别欣赏和喜爱,便背诵了下来:“誓作女蔓草, 不当天罗瓜。女蔓缠死树,天罗挂西家。”这大约是一首 歌颂爱情专一的诗,宁可做女蔓草,也不当天萝瓜。因为 女蔓草总能缠着树生长,一生离不开这棵树,至死不变。 而天萝瓜三心二意,不讲操守,到处乱爬,根在东家,瓜 却挂在西家。女蔓草是什么草,没查出来,是不是拉拉藤 这类的植物不得而知(可能不是,因为它们也从这棵树爬 到另一棵树)。天萝我是知道的,就是我们常见的丝瓜。 诗中的丝瓜成了“反面人物”,我心里总在为丝瓜叫屈, 因为我喜欢吃丝瓜,特别是烧一海碗鲜贝烩丝瓜,就二两 小酒,更是一绝。后来读到一首《丝瓜》,觉得这是一首 为丝瓜鸣不平的诗,也牢牢地记下了:“黄花翠蔓子累累 ,写出西风雨一篱。愁绝客怀浑怕见,老来万缕足秋思。 ”诗里的双关语用得极巧妙,丝瓜像远游的人思念家乡一 样,自己的情怀不愿被外人知道,最终形成万缕秋思(秋 丝)。 …… 写一本我记忆中草木虫鱼的书,是我一直的愿望。我 曾经在云台山上置一所简陋的小屋,也是为写作做了预先 的准备,那里的自然风光正是我想象的那样,各种果木、 草藤、山花、野蔬、昆虫、山鸟、泉水、溪流,布满房前 屋后,四季都有看不尽的风光。有一次在小屋四周不大的 范围内,我数了数,居然有四十三种不同的植物,而整个 云台山的植物就更不计其数了,真让我惊异,这是生活中 不曾注意到的景观。这些奇异的草木都是一本本大书,我 思想的书橱里能有这些大书,是我一生享受不尽的财富。 正如古人俗语: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 但是,真正开笔之后,发现我喜欢的,并且乐意书写 的,竟然还是田头垄间的那些野草、野菜、山藤或可以食 用的植物的茎叶、花朵、根须,这些野蔬,已经浸透在我 的记忆里,流动在我的血液中,成为挥之不去的童愁。我 决意把它们一篇一篇写下来,记录的不光是对这些鲜绿的 野草果蔬的印象,也是我对家乡、对童年的怀念。 跋文写到这里,想了几个句子作结: 水畦秋溪边, 花黄草木枯。 籽落泥尘里, 春来发几株。 目录 葛 胡瓢歪歪和癞葡萄 黑白丑 马兜铃和马鞭草 千年不大 九死还魂草 骨碎补 地卷皮 艾 向日葵 何首乌 榆钱 洋槐花 野山楂 菟丝子 栝楼 路边草 金银花 银杏叶 松 茅英 蓝花菜 茯苓 蓖麻 桑葚 宝岩的杨梅 花光一片白云堆 百龄海棠百年果 满园“富贵” 垂槐 香樟花开 金镶玉 窗下的月季 旱蒲 花园·紫藤 荆菜丛中一串铃 枣 原《跋》 新版后记 精彩页 葛 江苏北部的云台山是葛的产地之一,《救荒本草》卷四云:“生汶山川谷及成州、海州、浙江并澧、鼎之间。”这里的海州,就是今天的连云港市。 葛,我们都叫作葛藤,也有人叫葛根,是豆科多年生缠绕藤本,嫩茎有紫棕色粗毛。块根肥厚,内白色,含有大量淀粉及麻状纤维。叶互生,花紫色,蝶形,有点像豆花,总状花序,花谢后,结线形荚果,果上密生黄色茸毛。葛藤遍布云台山,峭壁陡坡、杂木林间、灌木丛里都有分布,越峻峭的地方长势越好,藤茎越长,有的野生葛藤比较粗,很有些沧桑的意味。早年间,我在连岛苏马湾野生植物园里见过一株葛藤有茶杯粗,缠绕了几棵大树,岁数上白。 云台山的山民们常常在秋冬季节里进山,带着镐头钻进荆棘丛中挖葛根,运气好的话,一天能挖十多斤。把挖出的葛根带回家,洗净、切成片,捣烂放入水缸中浸泡,揉出淀粉,晾干,这就是闻名遐迩的葛根粉了。葛根粉用开水冲泡即可饮用,有解饥退热、生津止渴、开胃消食等功效,还能医治腹泻,是养生保健的佳品。《神农本草经》云:“主消渴,身大热,呕吐,诸痹。起阴气,解诸毒。” 二〇〇七年秋冬期间,我拜访北大老教授白化文先生。白化文是连云港人,年轻时在北京求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考入北大,后留校任教,在佛学、古典文学方面有专门研究,著述很多。其祖父是军阀“海州王”白宝山,长期驻守海州。我和他闲聊时说到家乡风物,他对连云港的葛根粉记忆犹新,说那是好东西,他小时候吃过野生的葛根粉,是山民们自己采来制作的,味道至今没忘。古代也有一个类似的故事,是《京华人物记》记载的:南粤籍名士梁鼎芬,官居北京,常常想起故乡的名产葛根和葛粉,从街市里又买不到,于是就到药铺去买来肥大的葛根,切成片,自己调制葛根粉饮用。梁鼎芬说,他从小就酷爱此物,京中友人中,多是北方人,不知葛粉可做消闲食品,所以把他的调食葛粉称为奇癖。 《诗经·周南·葛覃》诗: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 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 …… 一个采葛的女子,做完工作后,准备回家看望父母。余冠英先生对这首诗的翻译,可谓非常独特,非常上口,既若童音般纯净,又似新雨般清澈: 葛藤枝叶长又长,漫山遍野都生长, 嫩绿叶子水汪汪。小鸟展翅来回飞, 纷纷停落灌木上,唧唧啾啾把歌唱。 葛藤枝叶长又长,漫山遍野都生长, 嫩绿叶子多又壮。收割水煮活儿忙, 细布粗布分两样,做成新衣常年穿。 《西游记》第一回有一段描写,说有一群小猴子在花果山水帘洞前“跳树攀枝、采花觅果……扯葛藤,编草袜”的玩耍情景。 《镜花缘》第九十一回中,也提到了葛根粉,称赞“惟海州云台山所产者最佳”,并进一步指出,“葛根最解酒毒,葛粉尤妙”。在九十三回写众才女行令饮酒担心醉倒,小说借才女小春之口说:“只要有了云台山的葛粉,怕他怎么。”小说上说葛粉解酒毒,典籍里有所记载,南朝大医学家陶弘景《名医别录》云:“葛花主治消酒毒”。唐代药王孙思邈《千金要方》记有葛根捣汁饮服,治酒醉不醒。金元四大医家之一的李杲在《兰室秘藏》里,有一著名的解酒良方“葛花解酲汤”,方中用葛花、砂仁、白豆蔻仁等中药材,研成细末,每次用白开水适量调服,可治饮酒太过,或酒伤之后导致的眩晕呕吐、胸膈满闷、饮食减少、体倦尿不利等症。《本草别录》也记载了葛花解酒的单方:用葛花五钱,加红茶叶少许,一同煲浓茶一大杯,饮后即能清醒。葛花解酒在民间也有一个有趣的传说:山里有一户人家,在野葛花盛开之际,山民把酿好的一坛酒拿出来准备待客。启开坛盖之后,不巧刮来一阵山风,将葛花吹入坛中。等菜炒熟,斟酒待客时,发现酒味全无,味淡如水,这才知道是葛花所致。后来人们口耳相传,都知道葛花可以解酒。有一首古诗,说的也是葛花解酒的事: 深山野葛藤蔓长, 攀树援枝绕屋墙。 刘伶若是醉荫下, 花自解酲梦更香。 这首诗不仅写出了“花自解酲”,还道出了其生长环境和形态特征。 P1-5 导语 “掬云偶拾陈武随笔”丛书一共收录了六本书,分别为《掬云居序跋》《杂花生树》《海州野菜》《风过书窗》《书房杂记》以及《艺影可亲》。 这本小书是从《野菜部落》里分出来的。原书初版时分为两卷,卷一为“野菜情”(已经独立成书),卷二为“草木如诗”。这本小书就是以“草木如诗”为主,增加了这几年新写的篇什,有《宝岩的杨梅》《花光一片白云堆》《百龄海棠百年果》《满园“富贵”》《垂槐》《香樟花开》《金镶玉》《窗下的月季》《旱蒲》《花园·紫藤》《荆菜丛中一串铃》《枣》等十几篇。 内容推荐 本书是作家陈武的散文随笔选,皆为生活偶得,兴之所至,娓娓道来,真真切切。在本书中,作者依旧将重点放在故乡江苏的一草一木,既有植物学的清新科普,又大量地引经据典,结合民间传说和自身的童年趣闻,整本书读来清新有趣。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