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为陆大道院士数十年研究成果集合于一体的文集,综合叙述了陆先生科研生涯中研究方向与研究重点的逐渐变化与调整、若干研究领域的简要回顾,主要包含了在工业布局与工业地理学的基本理论与实际问题、中国区域发展的不平衡与城镇化问题、首都北京的国家高端服务业经济中心功能的定位与京津冀协同发展、我国重大交通与能源工程、中国国情与国家发展战略问题、我国地理学与人文及经济地理学的发展问题等等领域进行科学研究的学术成果,最后还包含了对于经济地理研究工作与学科发展前景的深刻思考和体会。 全书分成六个部分,其中第一部分“生产力布局与国土开发”,主要收录了工业生产力布局以及国家区域开发研究相关的代表性学术论文,共19篇。第二部分“国土规划与区域发展”,主要收录了我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研究相关的代表性学术论文和咨询报告,共32篇。第三部分“城镇化与城市发展”,主要收录了中国城镇化进程以及城市群发展相关的代表性学术论文,共14篇。第四部分“可持续发展与发展战略”,主要收录了对于我国经济长期高速增长的思辨以及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态势和问题研究相关的代表性学术论文,共28篇。第五部分“地理学和人文与经济地理学”,主要收录了对于地理科学的发展回顾以及学科价值的思考相关的致辞与讲稿,共30篇。第六部分“书评”,主要收录了为多本学术著作撰写的序言以及评议,共10篇。书后的附录更是囊括了陆先生全部文章目录、著作目录、咨询报告与建议合集,以及有关领导专家对“点-轴系统”理论与我国国土开发与经济布局“T”字型构架的评述,还有一份陆先生早年的手写原稿,十分具有珍藏价值。 作者简介 陆大道,人文与经济地理学家。1940年10月生于安徽省桐城县,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地理系。20世纪80~90年代在原联邦德国作访问学者、合作研究和客座教授。曾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所长。现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地理学会名誉理事长。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长期从事经济地理学和国土开发、区域发展问题研究,其中包括:参与了《全国国土总体规划》及环渤海地区、沿海地区、东北地区、京津冀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西部地区等多项国家级及地区级规划的制订和战略研究。20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了“点-轴系统”理论和我国国土开发和区域发展的“T”字型空间结构战略,即以海岸地带和长江沿岸作为今后几十年我国国土开发和经济布局的一级轴线的战略,在实践中和学术界产生了重要影响。90年代以来,对我国区域发展、地区差距、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及我国城镇化进程等进行了大量实证性和理论研究,参与和组织编写了诸多咨询报告报送到国务院和有关部门。曾被聘任为“十一五”“十二五”国家规划专家委员会成员、国家发改委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专家组组长和长江三角洲区域规划专家组组长、国务院东北办东北地区振兴规划专家组组长等。 目录 序一 序二 前言 第一部分 生产力布局与国土开发 工业区的工业企业成组布局类型及其技术经济效果 二○○○年我国工业生产力布局总图的科学基础(全文版) 二○○○年我国工业生产力布局总图的科学基础(精炼版) 我国区域开发的宏观战略 全国建设布局的总体构想 Zur Territorialen Struktur der Industrie in China Scientific Basis for Overall Plan of Industrial Productivity Allocation of China up to the Year 2000 大渤海地区的战略地位及整体综合开发和治理研究 浅谈工业的合理布局与环境保护 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布局 我国钢铁工业发展的资源和基地布局问题 关于我国电力建设问题 我国生产力区域布局的基本框架 水源与工业布局 海洋经济大国——21世纪初年中国发展的重大目标之一 合理解决我国北方地区用水问题一个重要途径 加快长江产业带的开发与建设 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需要重视的基础性概念 建议渤海沿岸地带不再新建扩建核电站 第二部分 国土规划与区域发展 空间结构理论与区域发展 论区域的最佳结构与最佳发展 关于“点-轴”空间结构系统的形成机理分析 工业的点-轴开发模式与长江流域经济发展 忽视区域规划危害甚多 对我国区域规划有关问题的初步探讨 关于国土(整治)规划的类型及基本职能 京津唐地区现状及国土整治规划的任务 区域综合开发整治的若干理论问题 京津唐地区的区域发展与空间结构 重视长江产业带开发的规划研究 论我国区域发展与区域政策的地学基础 Objective and Framework for Territorial Development in China 我国大经济区的划分及其发展战略分析 正确看待东西部间经济发展差距的不断扩大 重要的战略决策:建设环渤海经济区 东西部差距扩大的原因及西部地区发展之路 地区合作与地区经济协调发展 我国区域政策实施效果与区域发展的基本态势 我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与西部开发 我国中部地区的地位和加快发展的途径 区域发展地学基础综合研究的意义、进展与任务 中国区域发展的新因素与新格局 我国区域发展的战略、态势及京津冀协调发展分析 关于我国区域发展战略与方针的若干问题 China's Regional Development Policies: A Review 建设经济带是经济发展布局的最佳选择 长江大保护与长江经济带的可持续发展 关于珠江三角洲大城市群与泛珠三角经济合作区的发展问题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地理密码” 黄河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 关于“十四五”规划:领域与认识 第三部分 城镇化与城市发展 京津冀城市群功能定位及协同发展 关乎中国百年国运的重要决策 我国的城镇化进程与空间扩张 关于《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编制大背景的几点认识 走健康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的道路 大都市区的发展及其规划 区域发展和城市化的几个问题 中国城镇化发展模式:如何走向科学发展之路 中国城镇化进程的科学思辨 基于我国国情的城镇化过程综合分析 我国大城市群发展应突出产业创新 “新型城镇化新变化的科学认知”专辑序言 地理学关于城镇化领域的研究内容框架 首都北京高端金融商贸区建设的重大意义与天津滨海新区开发的教训 第四部分 可持续发展与发展战略 地理国情与国家战略 国土开发与经济布局的“T”字形构架与长江经济带可持续发展 信息时代对社会经济空间组织带来的广泛而深刻的变革 我国区域经济大格局不宜谋求大调整 我国新区新城发展及区域创新体系构建问题 关于经济增长支撑系统领域研究的进展 关于“胡焕庸线能否突破”的学术争鸣 中速增长: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当代中国的全球观念与全球战略 “未来地球”框架文件与中国地理科学的发展 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经济体系的初步构想 我国能否保持经济的长期高速增长 未来1/4世纪我国的环境危机及对策 我国跨世纪持续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 关于东北振兴与可持续发展的若干建议 国民经济战略性结构调整的区域响应 关于避免中国交通建设过度超前的建议 人一地关系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经济地理学与持续发展研究 我国区域持续发展的态势和问题 科学发展观及我国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用“调适”的观点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用水和生态系统用水 关于区域性规划环评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我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迈入新阶段 中国北方地区用水进入低增长和微增长阶段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兴起与作用 关于加强地缘政治地缘经济研究的思考 关于加强智库建设的认识与建议 第五部分 地理学和人文与经济地理学 地理科学的价值与地理学者的情怀 辉煌的成就更高的使命 在纪念中国地理学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致辞 向100年来为国家和人类做出贡献的地理学家致敬 中国地理学的发展与全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