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流域系统管理学》是普通高等学校自然保护与环境生态类、林学类、地理科学类、环境科学与工程类专业必修课通用教材。本教材编写遵循“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理念,围绕流域生态环境治理、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等方面进行了系统介绍,主要内容包括绪论、流域系统管理基础理论、流域系统结构与功能、流域系统监测与模拟、流域系统规划与实施、流域系统管理与评价、流域系统管理实践与经验。 本教材不仅可作为高等农林院校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环境生态工程、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等专业教材或相关专业的教学参考书,还可作为流域系统管理教育、科研、生产、管理相关部门人员的工作参考书。 目录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流域系统管理学的概念 1.2 流域系统管理的特征 1.3 流域系统管理的目标和内容 1.3.1 流域系统管理的目标 1.3.2 流域系统管理的内容 1.4 流域系统管理的发展历程 1.5 流域系统管理存在的问题 1.6 流域系统管理发展趋势 复习思考题 第2章 流域系统管理基础理论 2.1 流域系统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理论 2.1.1 流域水循环 2.1.2 流域碳循环 2.1.3 流域养分循环 2.2 景观格局—过程—尺度理论 2.2.1 景观格局—过程—尺度的概念及内涵 2.2.2 景观格局—过程—尺度的相互关系 2.3 流域生态经济理论 2.3.1 流域生态经济内涵 2.3.2 流域生态价值 2.3.3 流域生态经济系统平衡 2.4 系统理论 2.4.1 系统的内涵 2.4.2 系统的特性 2.4.3 系统的反馈和耦合 2.4.4 系统工程方法 2.5 管理理论 2.5.1 管理的特点 2.5.2 管理的职能 2.5.3 管理理论形成与发展 2.6 可持续发展理论 2.6.1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2.6.2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2.6.3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2.7 高质量发展理论 复习思考题 第3章 流域系统结构与功能 3.1 流域系统结构 3.1.1 流域自然系统 3.1.2 流域经济系统 3.1.3 流域社会系统 3.2 流域系统功能 3.2.1 流域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 3.2.2 流域系统的经济服务功能 3.2.3 流域系统的社会服务功能 复习思考题 第4章 流域系统监测与模拟 4.1 自然要素指标监测 4.1.1 水圈指标监测 4.1.2 岩石圈指标监测 4.1.3 大气圈指标监测 4.1.4 生物圈指标监测 4.2 社会经济指标监测 4.2.1 人ロ 4.2.2 产业结构 4.2.3 收入消费水平 4.2.4 社会经济环境 4.3 流域水文过程模拟 4.3.1 水文模型的概念和分类 4.3.2 水文过程模拟 4.3.3 概念性水文模型 4.3.4 分布式与半分布式水文模型 4.4 流域生态过程模拟 4.4.1 流域生态模型概述 4.4.2 种群动态与群落模型 4.4.3 物质循环和泥沙运动模型 4.4.4 流域景观变化模型 4.5 流域经济社会模拟 4.5.1 人口增长模型 4.5.2 经济增长模型 4.5.3 社会经济模型 4.6 数字流域 4.6.1 数字流域模型原理 4.6.2 数字流域模型的计算机制 4.7 智慧流域 4.7.1 智慧流域的科学基础与理论框架 4.7.2 智慧流域智能感知技术体系 4.7.3 智慧流域智能仿真技术体系 复习思考题 第5章 流域系统规划与实施 5.1 流域系统规划基本理念 5.1.1 “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理念 5.1.2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5.2 流域系统规划 5.2.1 流域系统规划的概述 5.2.2 流域系统规划编制的主要步骤 5.2.3 流域系统规划的实施与管理 5.3 流域系统综合治理措施 5.3.1 流城系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措施 5.3.2 流域系统自然资源开发综合措施 5.3.3 流域系统高质量发展措施 复习思考题 第6章 流域系统管理与评价 6.1 流域系统管理机制 6.1.1 步骤和技术路线 6.1.2 流域系统管理机构 6.1.3 流域系统管理手段 6.2 流域系统项目实施管理 6.2.1 流域系统项目实施资金安排 6.2.2 流域系统项目实施进度控制 6.2.3 流域系统项目实施质量监控 6.3 流域系统效益评价 6.3.1 流域系统效益评价概述 6.3.2 流域系统效益评价方法 6.3.3 流域效益评价方法的选择 6.3.4 流域系统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6.3.5 流域系统效益评价指标核算 6.3.6 流域系统效益综合评价 复习思考题 第7章 流域系统管理实践与经验 7.1 国外流域系统管理实践与经验 7.1.1 欧洲莱茵河流域系统管理 7.1.2 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系统管理 7.1.3 加拿大欧肯那根湖流域综合管理 7.1.4 澳大利亚墨累—达令河流域系统管理 7.1.5 日本琵琶湖流域综合管理 7.2 中国流域系统管理实践与经验 7.2.1 东北黑土区——以黑龙江通双小流域为例 7.2.2 北方风沙区——以内蒙古奈曼旗为例 7.2.3 北方土石山区——以北京密云水库流域为例 7.2.4 西北黄土高原区——以甘肃九华沟流域为例 7.2.5 南方红壤区——以浙江梅溪流域为例 7.2.6 西南紫色土区——以四川清溪河小流域为例 7.2.7 西南岩溶区——以云南滇池流域为例 7.2.8 青藏高原区——以雅鲁藏布江流域为例 复习思考题 参考文献 附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