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记忆与传承(消失于古村落记忆里的故事)/建筑杂话 |
分类 | 科学技术-建筑-建筑理论与文化 |
作者 | 张克群 |
出版社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通过简明的建筑讲解、有趣的历史和故事、诙谐的语言风格,展现了中国古村落、古城古镇的隐秘角落中辉煌的民间建筑风采。不过与其说这本书是介绍建筑,不如说是个小型的建筑展览。村镇的建筑大多数是民居,未经大师之手设计,也谈不上什么流派,但却反映出普通百姓的爱好和寄托,以及民间匠人精湛的技艺。小小一本书,带你踏上寻根之旅,走近那些渐行渐远的民居村落,走近那永不消逝的乡愁记忆。 作者简介 张克群,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受教于建筑学大家梁思成先生。毕业后一直从事建筑设计工作。 家学渊源深厚,亲友中名人辈出。父亲张维,曾任清华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母亲陆士嘉,流体力学家、教育家,北京航空学院(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创校教授之一。舅公施今墨,北京四大名医之一。儿子高晓松,音乐制作人。 目录 序 前言 第一章 村子里有什么 一、浙江 1. 亲戚村——桐庐的三个村子 2. 桐庐的严子陵——不爱当官爱钓鱼 3. 建德新叶村——耕可致富,读可修身 4. 南浔古镇——水边的恬静 5. 庆元——廊桥之乡 6. 廿(niàn)八都——三省交界,使用九种方言 二、云南 1. 大理诺邓村——岩盐起家的村子 2. 双廊镇双廊村——亮丽的白族风格 3. 大理石龙村——古乐传承 三、福建 1. 培田村——敬神不如拜祖 2. 永定土楼——一个村子一栋建筑 四、安徽 1. 安徽屏山村——光前裕后 2. 呈坎村——按八卦设计的村子 五、湖南 1. 永兴板梁村——义字当头 2. 岳阳张谷英村——全村在一个屋檐下 六、江西 1. 赣州白鹭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2. 婺源李坑村——设法院的村子 七、江苏、四川 1. 江苏苏州明月湾村——心平气和路路通 2. 四川广安市武胜县宝箴(zhēn)塞——整个一碉堡 八、辽宁、河南 1. 辽宁阜新查干哈达村——远亲不如近邻 2. 河南安阳马家大院——很多名人都住过 第二章 古城古镇 一、浙江 1. 庐州——铸剑之魂 2. 绍兴——黄酒之乡 3. 兰溪镇——三江之汇,七省通衢 4. 海宁——漕运之地 5. 金华——不为人知的八咏楼 二、福建 1. 赵家堡——一个灭亡皇族后代的悲歌 2. 台北府——岩疆锁钥 三、安徽、湖北 1. 安徽屯溪镇——徽商的发源地 2. 荆州古城——兵家必争之地 四、山西、辽宁 1. 山西平遥——晋商们的家 2. 辽宁兴城—— 不灭的袁崇焕的忠魂 第三章 宗祠与牌坊 一、宗祠 1. 江西吉安富田王氏宗祠 2. 安徽棠樾鲍家祠堂 3. 浙江泰顺县薛氏宗祠 4. 广州陈氏宗祠 5. 福州陈氏宗祠 6. 福州螺江陈氏宗祠 7. 浙江台州陈氏宗祠 8. 徽州祁门闪星里陈氏宗祠 二、牌坊 1. 山西和顺明代兵宪石坊 2. 四川隆昌石牌坊 3. 道县石牌坊 4. 上海宝山罗店镇钱世桢墓石牌坊 5. 安徽棠樾牌坊 6. 安徽歙县许国牌坊 跋 参考文献 序言 妈妈领着年幼的我和妹妹在颐和园长廊,仰着头讲每 一幅画的意义,在每一座有对联的古老房子前面读那些抑 扬顿挫的文字,在门厅回廊间让我们猜那些下马石和拴马 桩的作用,从那些静止的物件开始讲述无比生动的历史。 那些颓败但深蕴的历史告诉了我和妹妹世界之辽阔、 人生之倏忽,和美之永恒。 从小妈妈对我们讲的许多话里,迄今最真切的一句就 是:这世界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远方与诗——其实诗就 是你心灵的最远处。 在我和妹妹长大的这么多年里,我们分别走遍了世界 ,但都没买过一尺房子。因为我们始终坚信,诗与远方才 是我们的家园。 妈妈生在德国,长在中国,现在住在美国。读书画画 、考察古建筑,颇有民国大才女林徽因之风(妈妈年轻时容 貌也毫不逊色)。那时梁思成与林徽因两位先生在清华胜因 院与我家比邻而居。妈妈最终听从梁先生读了清华建筑系 而不是外公希望的外语系,从此对古建筑痴迷一生。妈妈 对中西建筑融会贯通,家学渊源又给了她对历史细部的领 悟,因此才有了这部有趣的历史图画(我觉得她画的建筑不 是工程意义上的,而是历史的影子)。我忘了这是妈妈写的 第几本书了,反正她充满乐趣的写写画画总是如她乐观的 性格一样情趣盎然,让人无法释卷。 从小妈妈教我琴棋书画,我学会了前三样并且以此谋 生,第四样的笨拙导致我家迄今墙上的画全是妈妈画的。 我喜欢她出人意表的随意创造性。这也让我在来家里的客 人们面前常常很有面子——“这画真有意思,谁画的?”“ 我妈画的,哈哈!” 为妈妈的书写序想必是每个做儿女的无上骄傲。谢谢 妈妈,在给了我生命,给了我生活的道路和理想后的很多 年,又一次给了我做您儿子的幸福与骄傲。我爱您。 导语 本书由高晓松作序推荐,清华奶奶张克群中国传统古村落寻访之作,讲述中国人“家”的故事。 屋檐下的旧时光,尘世里的旧村庄。 本书带你从绍兴的小桥流水人家,游到广州雕栏玉砌的陈家祠;从南到北,从东到西,故事在房子里,你在故事里。 后记 大约是在三年前吧,偶然地发现中央电视台有个栏目 ,叫作《走遍中国》。我心说,自己老胳膊老腿的,又不 常回国,走遍中国今生是不可能了,那就饱饱眼福,看遍 中国吧。于是就跟着这个栏目,从边疆到海岸,从北纬30 。到大江大川、深山老林这么走了一遭。看《走遍中国》 成了我每日必上的课了。偶尔一次错过,便遗憾半天。 特别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那些平时旅游绝对到不了的地 方,那民风之朴实、那传承之深厚,都是我们这些长期生 活在城里的人所没有,也不知道的。 去年回国时,我买了全套的《走遍中国》的光盘,扛 回来后又重点地看了看,突然萌发了把它们写出来、画出 来,让更多的人跟我一起惊诧、一起感动的想法。于是就 有了几个月的奋战和老眼昏花的伏案描绘。 今天,这颗埋藏多时的种子终于开花结果了。 诸位看了这本书,如果能说一声: “有点意思”, 那我这几个月就没白忙活了。 书评(媒体评论) 张克群生来聪慧,兴趣广泛,交流谈吐亲切近人 ,真高兴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有这种人才面向世界。 冯钟平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原副院长 张克群才华横溢,涉猎广泛,在建筑、绘画、音 乐等领域颇有建树,出了大量好书。 柴裴义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张克群将她一生对建筑的思考留下,书写得轻松 、随意、活泼、图文并茂,读者可以无负担地阅读。 季元振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院原执行总建筑师 在今天我们确实需要“负有宣传的使命,对于社 会有指导的义务”的大众读物,张克群的书正是担负 着这样的使命。 秦佑国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原院长 张克群沿着梁、林大师的足迹,遍访古建名镇, 采风写生,笔耕机录。对中外古今的建筑艺术成就、 来龙去脉、构造做法以及背景故事娓娓道来。 沙春元 常州市规划设计院高级规划师,原院长 张阿姨是我非常尊重的前辈,她的书给了我很多 教诲,让我受益匪浅。 老狼 著名音乐人 张老师能很自然地把文化用漂亮幽默的语言来描 绘表达,把她的书读下来有笑声,有感叹,每个故事 都浓缩了生活的智慧。 李阳 著名魔术大师 精彩页 我国长期以来是以农耕文化为主的国家。五千年来的文明、文化,尤其是建筑文化,很大程度上是在广大的乡村里。我的老师陈志华先生说过:“不研究乡村,就没有完整的中国建筑史。”大量乡土建筑虽然不能登上大雅之堂,在建筑史里也没什么地位,却真实地反映出农耕文明和广大农村的社会生活。这是我们的一份宝贵遗产。 由于人力、材料和需求等诸多因素,乡土建筑外形一般都很简朴但不失精美。也幸亏乡村的社会结构和变迁不像城市那样大,才使得这些民间建筑和风俗得以保存。让我们到若干省、若干村去参观领略吧。 一、浙江 1.亲戚村——桐庐的三个村子 人有称亲戚的,村子为什么也是亲戚呢?说来话长。 百家姓第428名有个复姓:申屠。说实话,长这么大我还没听说过有这么一个姓呢,孤陋寡闻啦!这个申屠家原本住在北方,今天的陕西、甘肃一带。那里叫屠源。西汉末年,为躲避战乱,申屠氏举家南迁,在今杭州桐庐的荻浦村落脚为生。那咱们就先瞧瞧荻浦村吧。 荻浦村,名字来源于生长在水边的荻草。如今全村2500人,有五分之四的人姓申屠。 荻浦村的祠堂里有一幅长联。 上联是:“木本自屠山木郁荻葱唯愿枝枝高百丈” 下联是:“水源连范井水流浦纳还期派派聚明堂” 上联告诉子孙后代,我们原本是屠山人,在这里扎根并发展,下联是说不能忘了范家,这是我们的血脉所在。 为什么提范家呢?这里有一个真实的故事,说北宋年间,有一个叫申屠理的穷小子爱上了荻浦村有钱人范家的大小姐,蒙范家不弃,人了赘。按那时候的规矩,俩人生的孩子本应姓范,但范家的闺女觉得范家自己人丁够兴旺的了,反倒是外来的申屠家比较凋零,于是请求父母允许他俩的孩子姓申屠。老范家还真开通,爽快地答应了。自此以后,申屠家在荻浦村日益兴旺发达起来了,并且发展成了一个新的村子——深澳村。这么说来,深澳村是荻浦村的女婿村。这位申屠理不但入赘不改孩子的姓,而且受到老丈人和丈母娘的厚待,终生念念不忘。临死时留下祖训:“永言孝思,终身行孝”。听着对仗不怎么工整,可能文化不高吧,但荻浦村的人世代听话,把“孝”字视为做人的头等大事。在他们心里,这个字是博爱的起点。 首先是爱自己的父母,然后推广到爱别人的父母。 知恩图报的申屠理在村里建的第一个设施是一口井,起名叫范家井(图1—1)。意思很明显,就是吃水不忘挖井人,自己永远记得范家的好。 申屠理的后人申屠培佑靠做草纸发了家,光绪九年(1883年)建了这个村第一座大屋——佑承堂(图1—2)。这座建筑的一大特点是八间屋子用廊道给连了起来,儿孙们虽然各住各家,但联系起来十分便利。在这种尊老爱幼的和谐气氛里,他家繁衍出了300口人。佑承堂的建筑本身跟一般祠堂没什么大区别。令人惊诧的是它室内的木雕。还有一个保庆堂,也是木雕琳琅满目的。保庆堂柱子上有各色牛腿30多个。梁上各类木雕多达400多处。简直就是个古代木雕展览馆!其细致、其生动都可算是木雕的精品。北京的皇宫里都没这么好的木雕。可见为自家干活,积极性高涨啊(图l一3~图1一5)。 荻浦村人有一个他们自己的节日——时节,又叫敬老节。这个节日从农历十月二十一日到二十三日,要一连过三天。在外地的儿女们在这一节日里一定要回来。其隆重程度赛过北方地区的春节。远道而来的女儿要给爸爸做肘子、给妈妈烧鱼。各个“堂”里名副其实地“欢聚一堂”。 荻浦村还有一个十分壮丽的石牌坊,上面两个大字“孝子”道出了建牌坊的由来(图1一6)。清乾隆年间,有一男子申屠开基,他的父亲得了疽(ju),也就是生了大脓疮。大夫都说没治了,可申屠开基愣是用嘴一口一口把疽里的脓血全部吸了出来。老爸的病因此竟然慢慢好了。自此以后,他越发精心地照顾父母。夏天轰蚊虫,冬天暖被窝,是个现实版的二十四孝。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申屠开基去世。全村的文化人感念他的事迹,写了一本关于他的书,上报给县官。后经层层落实,到了皇帝手里。乾隆皇帝连高兴带感动,拿起御笔写了“孝子”俩大字和一段短文,并且作为模范孝子的楷模,批准荻浦村给他修一座三间四柱五楼(五个房顶)的石牌坊。 …… P3-7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