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民事诉讼理论分析与制度探索》一书主要探讨了近十余年民事司法改革涉及的基本理论和制度,着重对诉的基本理论、诉权行使及其限度、审判权的权能及配置、证据制度中的基本概念、庭审程序变革、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等问题进行了论述和分析。本书的特色在于,运用思辨、务实和比较等多种研究方法,着力阐述了我国民事司法改革的基本目标和路径,指出了当前民事司法改革应着力于提高民众司法公正获得感,并以此作为未来民事诉讼法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在具体制度研究上,本书结合立案登记制改革所取得的成效和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应从我国诉之基本理论变革出发,确立能真正实现纠纷一次解决的诉的要素理论、诉讼标的理论。同时,对诉权行使中出现的滥用诉权、重复起诉等问题提出了完善的方案。在审判权权能及其配置问题上,比较研究了域外法官案例管理权的产生和发展,并对我国民事审判中的法官释明权实施的现状和不足进行了分析。在证据制度中,本书着力分析了证据能力和自由心证这一对概念,探讨了如何避免法官滥用自由裁量权的问题。在庭审程序问题上,本书系统梳理了域外主要国家民事庭审程序的流程、特点,并对如何完善我国民事庭审程序中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建议。在纠纷解决机制研究中,在阐述域外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具体内容和特点的前提下,对我国人民调解制度、信访制度、群体纠纷解决机制、公益诉讼机制进行了分析、探究和展望。 作者简介 相庆梅,江苏连云港人,北方工业大学法律系副教授,法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民事诉讼法学、证据法学。近十余年来在《现代法学》等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主持和参与了国家社科基金和教育部等多项科研项目。本书为作者所主持的北京市社科基金项目《北京市民事司法实践中的诉权滥用的及其规制》研究成果之一。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二章 诉论 第一节 诉的要素 第二节 诉讼标的 第三节 诉之变更制度 第三章 法院审判权的权能与配置 第一节 诉审关系的发展、变迁 第二节 法官案件管理权与当事人主义模式之辩证 第三节 法官释明权的正当行使 第四章 诉权行使及其限度 第一节 诉权的滥用及其规制 第二节 重复起诉禁止制度 第三节 立案登记制与起诉审查 第四节 不起诉契约的合法性 第五章 证据基本概念辨析 第一节 证据能力辨析 第二节 自由心证概念辨析与司法适用 第三节 法官自由裁量权及其制约 第六章 民事庭审程序变革 第一节 美国民事庭审程序 第二节 德国民事庭审程序 第三节 日本民事庭审程序 第四节 我国民事庭审程序 第七章 民事纠纷解决机制研究 第一节 域外ADR的现代发展 第二节 我国的人民调解制度 第三节 解决纠纷视角下的信访制度 第八章 群体诉讼的制度选择 第一节 我国的代表人诉讼制度 第二节 我国群体诉讼的类型化研究 第三节 我国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理解与适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