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戴士弘,1942年生,1961年毕业于北京四中。 1966年毕业于(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 曾任教于吉林大学计算机科学系。 1992年参加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筹建工作。 1994年筹建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与计算机系,任系主任。主编、参编、主审了多部高职教材。获2000年广东省普通高校教学成果一等奖。多次荣获校、市、省级优秀教师称号;三次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 2000年任深圳职业技术学院院长顾问。 2004年7月被原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聘为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专家,并为核心技能专业委员会委员。 2005年被聘为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教授、教务处处长,并担任学院教学改革指导委员会副主任等职,主持学院整体教学改革工作。2008年1月,受聘为院长顾问、教育部现代教育技术师资培训基地主任。 2007年6月以来陆续在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高职教改课程教学设计案例集》(合编),以及专著《职教院校整体教改》(2012年5月)。几本书受到应用型院校广大师生的热烈欢迎,多次重印。 2011年3月被全国高职高专教育教师培训联盟授予“2010年度全国高职高专教育教师培训工作‘优秀培训师’”称号。 2002年退休至今,持续进行应用型院校教改和现代项目教学的实践与理论研究。特别是2007年以来,应邀进行教改讲座、课程点评、骨干队伍培训、教师培训测评和整体教改工作的院校遍及全国,被多所高职院校聘为教学改革顾问。 目录 导读 第1篇 现代应用型教育的基本观念 第1章 应用型教育的培养目标与教学特点 1.1 培养目标 1.2 教学特点与知能关系 1.3 传统教学法的优点及其局限 第2章 课程的评价标准 2.1 课程评价的传统标准 2.2 课程评价新标准 2.3 应用型课程改造的三项重要原则 第3章 应用型教育的社会定位 3.1 三个转化与三类高校 3.2 应用型课程教学中的根本问题 3.3 应用型课程的教学目标 第2篇 应用型课程的改造 第4章 课程的整体教学设计 4.1 整体课程改造案例 4.2 课程整体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4.3 课程整体设计要点 4.4 课程进度图与项目情境图 4.5 整体设计演示内容 第5章 课程的单元教学设计 5.1 单元课程改造案例 5.2 课程单元教学设计的要点 5.3 单元设计中的常见问题与观念误区 5.4 对教师的建议 5.5 课程单元教学设计(教案)的格式 5.6 课程单元教学设计的演示要求 第6章 非工科课程的改造 6.1 “唐宋诗词欣赏”课程 6.2 “税法”课程 6.3 “语文”课程 6.4 “专业英语”课程 6.5 “综合(基础、普通)英语”课程 6.6 “数学”课程 6.7 “体育”课程 6.8 “铁路技术管理规程”课程 第7章 现代项目教学中的若干模式 7.1 项目与能力的等级 7.2 课程整体设计的基本模式 7.3 课程单元设计的5种模式 7.4 多重循环 7.5 工学结合课程的基本模式 7.6 工科教育的现代先进模式 7.7 现代项目课程中的教师引导方式 7.8 质的研究 第3篇 应用型课程中的项目与任务 第8章 现代项目教学 8.1 项目的不当应用 8.2 项目的准确定位 8.3 项目的承载能力 8.4 非项目与项目的比较和改造 8.5 项目的识别与改造的案例 8.6 项目的设计步骤与检查 8.7 项目的情境设计 8.8 项目中体现的教学要求 8.9 项目设计的原则与技巧 8.10 现代项目教学的主要特点 第9章 现代应用型课程的设计特点 9.1 一体化课程 9.2 应用型课程设计的特点与教师的问题 第4篇 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造 第10章 专业课程体系目前存在的问题与改造思路 10.1 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10.2 课程体系改造的思路 第11章 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造工作 11.1 第一阶段:行业、企业、专业、市场的调研分析 11.2 第二阶段:专业课程体系设计阶段 11.3 第三阶段:课程建设阶段 11.4 第四阶段:新课程体系的实施 11.5 改革实施的先后顺序问题 第12章 课程体系改造的基本原则 12.1 系统原理 12.2 目标原理 12.3 具体原则 第13章 专业课程体系的五种类型 13.1 第一种类型:“学科体系+实验”的课程体系 13.2 第二种类型:弱化的学科体系+强化的实践教学 13.3 第三种类型:训练“课程综合能力”为主的课程体系 13.4 第四种类型:训练“专业综合能力”为主的课程体系 13.5 第五种类型;以学生自主实践学习为主的课程体系 第5篇 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第14章 应用型院校教改的形势、问题与对策 第15章 教师应用型教学能力培训与测评 15.1 工作步骤 15.2 测评达标的基本原则 15.3 培训测评的政策和要求 15.4 培训测评的效果 15.5 培训测评工作的特点 15.6 开展培训测评工作所需的条件 15.7 培训测评工作中的教师 15.8 课程设计演示、研讨、点评工作的实施 15.9 课程整体设计点评要点 15.10 课程单元设计点评要点 第6篇 应用型院校的整体教改 第16章 整体教改的主要内容 16.1 整体教改的三个层次与一个突破口 16.2 应用型院校对教师的要求 16.3 专业的建设与改革 16.4 创造中国特色应用型课程教学新模式 16.5 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与改造 16.6 创造本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和团队 16.7 应用型院校内涵层次的提升 16.8 应用型高等(高职)院校整体教改实施步骤 16.9 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的实施步骤 16.10 整体教改领导工作经验谈 第7篇 高职教改经验的普遍意义 第17章 中国应用型(职业)教育的社会定位 17.1 职业链与应用型教育的位置 17.2 应用型高等教育的基本属性与未来 17.3 高职本科展望 第18章 教学改革中的认识论问题 18.1 直接知识与间接知识 18.2 “砧木”与“接穗” 18.3 直接知识与间接知识的衔接与促进 18.4 课程教学中的常见问题 18.5 强调德育和能力为重的项目教学原则的普适性 18.6 建构学习的内容和手段 18.7 教学的基本规律 18.8 新型学习模式与实践的认识论 18.9 能力、动力与价值选择的向量模 内容推荐 本书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论述了“应用型院校整体教改”与“现代项目教学”两大主题。第一,本书对近30年来应用型院校各层次教改的丰富经验进行了较深入的总结和理论探讨,归纳出课程结构的若干模式、教师有效引导的若干方法、专业课程体系改造的方向和步骤、学校新育人模式改造的方向,提出院校整体教改的有效路线图和许多创新的见解。第二,本书介绍了现代项目教学的基本理念、方法、模式和特点,并分析了它为什么成为应用型院校课程教学的首选,为什么成为所有类型教学的重要借鉴。 本书适合关心我国各类教育(特别是应用型教育)教学改革、学校建设和个人提高的广大教师、院校管理者、领导者以及教育理论研究者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