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藏羚羊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大规模盗猎,数量从20万只锐减到不足2万只,被列为国际濒危物种。面对疯狂的盗猎,索南达杰以生命担当起自然保护者这一神圣的职责。索南达杰是发起对可可西里生态环境有组织保护的第一人。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却在一次和盗猎者的搏斗中英勇牺牲。今天,索南达杰拥有一个光荣的名字——改革先锋。为了可可西里这方净土的安宁,一批批志愿者前赴后继,不畏艰险,不怕牺牲,新时代需要这样的英雄,更要赞扬这种精神。 《藏羚羊背上的可可西里》紧紧围绕“可可西里”“生态保护”“藏羚羊”“志愿者”展开叙述。 作者简介 王宗仁,著名散文家。1939年出生于陕西扶风,1958年入伍。中共党员,高原军旅七年,以后一直在总后机关工作。历任团政治处书记、新闻干事、创作室主任。一级作家。曾任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现为中国散文学会名誉会长。 出版报告文学、散文集40余部,题材以青藏高原军营为主。著有长篇报告文学《历史,在北平拐弯》《枪响卢沟桥》,中篇报告文学《青藏高原之脊》。散文集《情断无人区》《五道梁落雪,五道梁天晴》等。《藏羚羊跪拜》等4篇散文入选初中或小学语文课本。 散文集《藏地兵书》获得第五届鲁迅文学奖。 目录 藏羚羊跪拜 藏羚羊背上的可可西里 可可西里的黎明 可可西里历史上那个滴血的日子 为什么可可西里没有琴声 盛夏到可可西里拥抱冬天 遥远的可可西里 导语 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藏羚羊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大规模盗猎,数量从20万只锐减到不足2万只,被列为国际濒危物种……《藏羚羊背上的可可西里》紧紧围绕“可可西里”“生态保护”“藏羚羊”“志愿者”展开叙述,书中收录《藏羚羊跪拜》《藏羚羊背上的可可西里》《可可西里的黎明》《可可西里历史上那个滴血的日子》等作品。 精彩页 藏羚羊跪拜 当天,他没有出猎,在山坡上挖了个坑,将那只藏羚羊连同它那没有出世的孩子掩埋了。同时埋掉的还有他的杈子枪…… 这是听来的一个西藏故事。发生故事的年代距今有好些年了。可是,我每次乘车穿过藏北无人区时总会不由自主地想起这个故事的主人公一那只将母爱浓缩于深深一跪的藏羚羊。 那时候,枪杀、乱逮野生动物是不受法律惩罚的。就是在今天,可可西里的枪声仍然带着罪恶的余音低回在自然保护区巡视卫士们的脚印难以到达的角落。当年举目可见的藏羚羊、野马、野驴、雪鸡、黄羊等,眼下已经成为凤毛麟角了。 当时,经常跑藏北的人总能看见一个肩披长发,留着浓密大胡子,脚蹬长筒藏靴的老猎人在青藏公路附近活动。那支磨得油光闪亮的杈子枪斜挂在他身上,身后的两头藏牦牛驮着沉甸甸的各种猎物。他无名无姓,云游四方,朝别藏北雪,夜宿江河源,饿时大火煮黄羊肉,渴时一碗冰雪水。猎获的那些皮张自然会卖来一些钱,他除了自己消费一部分外,更多地用来救济路遇的朝圣者。那些磕长头去拉萨朝拜的藏家人心甘隋愿地走一条布满艰难和险情的漫漫长路。每次老猎人在救济他们时总是含泪祝愿:上苍保佑,平安无事。 杀生和慈善在老猎人身上共存。促使他放下手中的权子枪是在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以后——应该说那天是他很有福气的日子。大清早,他从帐篷里出来,伸伸懒腰,正准备要喝一铜碗酥油茶时,突然瞅见两步之遥对面的草坡上站立着一只肥肥壮壮的藏羚羊。他眼睛一亮,送上门来的美事!沉睡了一夜的他浑身立即涌上来一股清爽的劲头,丝毫没有犹豫,就转身回到帐篷拿来了权子枪。他举枪瞄了起来,奇怪的是,那只肥壮的藏羚羊没有逃走,只是用乞求的眼神望着他,然后冲着他前行两步,两条前腿扑通一声跪了下来。与此同时只见两行长泪就从它眼里流了出来。老猎人的心头一软,扣扳机的手不由得松了一下。藏区流传着一句老幼皆知的俗语:“天上飞的鸟,地上跑的鼠,都是通人性的。”此时藏羚羊给他下跪自然是求他饶命了。他是个猎手,不被藏羚羊的哀求打动是情理之中的事。他双眼一闭,扳机在手指下一动,枪声响起,那只藏羚羊便栽倒在地。它倒地后仍是跪卧的姿势,眼里的两行泪迹也清晰地留着。 那天,老猎人没有像往日那样当即将获猎的藏羚羊开宰、扒皮。他的眼前老是浮现着给他跪拜的那只藏羚羊。他感觉有些蹊跷,藏羚羊为什么要下跪?这是他几十年狩猎生涯中唯一见到的一次情景。夜里躺在地铺上他也久久难以入眠,双手一直颤抖着…… 次日,老猎人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对那只藏羚羊开膛扒皮,他的手仍在颤抖。腹腔在刀刃下打开了,他吃惊得叫出了声,手中的屠刀咣当一声掉在地上……原来在藏羚羊的子宫里,静静卧着一只小藏羚羊,它已经成形,但自然是死了。这时候,老猎人才明白为什么藏羚羊的身体肥肥壮壮,也才明白它为什么要弯下笨重的身子为自己下跪:它是求猎人留下自己孩子的一条命呀! 天下所有慈母的跪拜,包括动物在内,都是神圣的。 老猎人的开膛破肚半途而停。‘ 当天,他没有出猎,在山坡上挖了个坑,将那只藏羚羊连同它没有出世的孩子掩埋了,同时埋掉的还有他的权子枪…… 从此,这个老猎人在藏北草原上消失了,没有人知道他的下落。 藏羚羊背上的可可西里 藏羚羊,你快点跑。跑成一条流线,与地平线一样美丽的流线。你可否注意到你的背上驮着可可西里,那是祖国扇动的羽翅,它充盈着奇光异彩,那是一位“美丽的少女”! 这个世界上有些事情很奇特,这个世界上有些事情却很平常。奇特的一直奇特着,久而久之也就淡为平常了。真有这事?可可西里为证。 这四个字透着怪味,好像从国外引进而来。我相信任何一个第一次触摸它的人,大多不明其意。尤其是近些年,因了藏羚羊这个精灵突如其来地闯进国人生活,“可可西里”这四个字的出镜率一路飙升。从乡间打麦场的草庵到城街胡同游的三轮车上,多少人都津津乐道可可西里。不甘寂寞的人总是乘这乐和劲出来凑热闹,他们像选到了黄道吉日似的,凭着从半道截来的那点儿一知半解的资料,再加上合理的虚拟和想象,今日编一个藏羚羊蓝色的梦,明天写一部可可西里畅想曲。哇!原本一过客俨然成了高原的“受害者”,缺氧把他们撞击得死去活来。可可西里严重缺氧吗?看看他们笔下解释的可可西里这四个字的含意:“美丽的藏羚羊故乡”。 就这样,原本一块清纯的净土,被这些半路杀出的程咬金炒得沸沸扬扬,好像成了嫁不出去的姑娘。 “可可西里”一词系蒙古语,译成汉语是“神秘的少女”或“美丽的少女”的意思。也有人译为“青色的山梁”或“青色的高原”。可可西里是人世间一块少见的神奇土地,这是不争的事实。我曾数十次亲临它,每次到了那里或在遥远的京都想到遥远的它时,总会有这样一种舒爽的感觉:犹如无声的雪,落在窗台的干枝梅上,雪化了,梅更让人耐看。 这就是可可西里? 够诗意了,也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