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评(媒体评论) 民间文学把炀帝描绘成荒淫无度的人以各种异想 天开的方式沉迷于女色。但人们会发现、即使怀有敌 意的修史者也不能掩盖这一事实、即他的正妻一个聪 慧和有教养的妇女,从未遭到他的冷落而被宫内其他 宠妃代替,她始终被尊重,而且显然受到宠爱。 ——《剑桥中国隋唐史》 杨广虽不是一个很高明的政治家,却是一位绝好 的诗人。 ——中国著名作家、诗人郑振锋 隋炀帝是大暴君,只是,暴君不是昏君,隋炀帝 虽然无德,但是有功。只是他的功业没有和百姓的幸 福感统一起来,所以才会有“巍焕无非民怨结,辉煌 都是血模糊”的说法换言之,他没有处理好功在当代 、利在千秋的关系,反而成了罪在当代、利在千秋, 这才是隋炀帝最大的问题。他是个暴君。为了征讨高 句丽,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他不顾客观条件,任意 妄为,把百姓和国家都拖进了灾难中,所以叫暴君。 ——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蒙曼 目录 第一章 大隋序曲 一、军功世家 二、不祥之兆 三、北周宫廷政变 四、攻灭北齐 五、昏庸的天元皇帝 六、杨家遇险 第二章 代周立隋 一、杨氏辅政 二、铲除异己 三、“鸿门宴”脱险 四、年幼的并州总管 五、文人太子杨勇 第三章 建功立业 一、政治联姻 二、安抚东突厥 三、夫唱妇随 四、统军征南陈 五、活捉陈后主 六、高奏凯歌入建康 第四章 密谋夺嫡 一、太子的任性 二、贤能又善妒的独孤后 三、得宠的野心家 四、筹谋进军东宫 五、拉拢权相杨素 第五章 扫平障碍 一、狼狈为奸 二、墙倒众人推 三、入主东宫 四、清除夺位劲敌 五、杨素失势 第六章 终登帝位 一、险失太子位 二、先发制人 三、汉王举兵造反 四、平叛改元 第七章 营建东都 一、勘察洛阳地形 二、起用工程专家宇文恺 三、迁都洛阳 四、显仁宫和西苑 第八章 开挖运河 一、启动运河工程 二、豪华的南巡队伍 三、太子与杨素之死 第九章 扬威四方 一、北上突厥 二、南探琉球 三、发展文化事业 四、创立科举制度 第十章 清除异己 一、因言诛杀老臣 二、妒杀薛道衡 三、宠臣张衡之死 第十一章 鼎盛之年 一、巡视大西北 二、第二次巡游江都 三、王世充得宠 第十二章 两征高句丽 一、积极备战 二、围攻辽东城 三、高句丽诈降 四、于仲文冤死 五、张须陀平叛 六、大战辽东 第十三章 险失江山 一、杨玄感起兵 二、洛阳告急 三、撤军回援 四、围剿杨玄感 五、三征高句丽 第十四章 雁门遇险 一、谶语事件 二、雁门被围 三、李世民妙计救主 第十五章 兵变四起 一、罢免苏威 二、执意南下 三、瓦岗军起义 四、晋阳兵变 五、长安陷落 尾声 魂断江淮 精彩页 第一章 大隋序曲 一、军功世家 南北朝后期,中国在经历长期的分裂战乱之后,出现了三个王朝,即北周、北齐、陈。北周天和四年(569年)的一天,北周贵族武将杨坚的家中,一个新的生命呱呱坠地,这便是他和夫人独孤氏的次子,也就是后来的隋炀帝杨广。 据史书《隋书·高祖记》中记载,杨家祖籍为弘农华阴(今陕西渭南市华阴市),往上数14代,其先祖是东汉太尉杨震,和汝南袁氏同为东汉世代冠冕之家,“四世三公”,算是当时汉魏头号氏族大家。从杨广往上数5代,其高祖名叫杨惠嘏,是平原太守,其子杨烈承袭父位,仍然是平原太守。杨烈的儿子杨帧,也就是杨广的曾祖父,做过北魏的宁远将军。杨广的祖父杨忠出生于北魏正始四年(507年),魁梧雄壮,武艺绝伦,见识广,气量大,有将帅之略。杨忠18岁时外出游览泰山,刚好遇见南朝梁攻下该地。梁军将领见杨忠气度不凡,便将他抓起来带到了江南,从此杨忠开始了他那辉煌的军旅生涯。时逢北魏上层腐败严重,导致六镇将士造反。六镇是北魏的边城,是防御柔然①南侵的一道屏障,当时的守兵全部是鲜卑族强宗子弟。他们本来忠于职守,使得边境稳定,人民安居乐业,但孝文帝迁都洛阳后,随他同去新都的人都跟着富裕起来,成为汉化的贵族,而留守边镇的鲜卑将士的生活却十分贫寒。如此两极分化的现象,引起了边镇将士的强烈不满,于是便出现了从北魏孝明帝正光四年(523年)到孝武帝太昌元年(532年)长达10年的内乱局面。北魏孝昌四年(528年),南朝梁武帝见北魏内乱不止,觉得有机可乘,决定扶植一个傀儡皇帝,以便染指北方,于是命大将陈庆之率7000人,护送降梁的北魏北海王元颢①去洛阳争夺帝位。这年十月,陈庆之奉命北上,于次年五月前一举攻下北魏32座城池,先后打了47场胜仗,顺利护送元颢进入洛阳。当时杨忠就在这支队伍里面,因为作战勇敢,多次立功,被元颢封为直阁将军,即皇帝身边的侍卫官,时年23岁。不久,北魏丞相尔朱荣派侄子尔朱兆、大将贺拔胜率军反攻洛阳,梁军大败,元颢在逃跑途中丧命,陈庆之化装为僧人只身逃回江南,杨忠则成了北魏的俘虏。尔朱荣的族弟尔朱度律看到杨忠身材魁梧、相貌出众,又武艺高强,认为是个不错的人才,于是便将他留在自己帐下,当了一名将佐。 北魏永安三年(530年),随着北魏内部的叛乱基本平定,朝政大权也逐渐落入尔朱荣之手。为了更好地控制皇权,他把自己的女儿安排到孝庄帝的身边做皇后。孝庄帝对此忍无可忍,与中书舍人温子异设计将尔朱荣及其随从杀死在宫中。尔朱兆侥幸逃脱,在太原扶持元晔②为皇帝,随后与尔朱度律一起率兵攻打洛阳,要为叔父报仇,当时杨忠在尔朱度律部下当一名统军。大军长驱直入,很快就攻陷洛阳,活捉孝庄帝回晋阳绞杀。杨忠因功被留在洛阳,封为昌县伯,授任都督,另封小黄县伯。 北魏永熙二年(533年),高欢①奉命率军攻打尔朱家族,杨忠和贺拔胜在一次战斗中兵败被俘,投降了高欢。因为消灭尔朱家族有功,高欢渐渐掌握了北魏的朝政大权。孝武帝对此十分不满,暗中派荆州刺史贺拔胜和雍州刺史贺拔岳兄弟二人除掉高欢。杨忠于是又跟随贺拔胜去攻打高欢,被编在独孤信帐下,攻克南朝梁的下溠戍,平定南阳,多次立功。从此,杨忠和独孤信成为一生的挚友,也为两家联姻和隋朝的建立打下了基础。 独孤信本名独孤如愿,其先祖世代为部落大人,到他父亲的时候,成为领民酋长②,家居武川。北魏孝昌元年(525年),独孤信与贺拔度一起杀死卫可孤,只身逃到中山,投到葛荣帐下。北魏孝昌四年(528年),葛荣被尔朱荣打败,独孤信又投降尔朱荣,成为一名别将。之后他跟随尔朱荣东征西讨,在征战韩娄时,他单骑擒获渔阳王袁肆周,立下战功,被封为员外散骑侍郎,不久改任骁骑将军,镇守滏口③。元颢进入洛阳后,独孤信奉尔朱荣之命为前锋,与元颢军在黄河北作战并获胜,因功被封为安南将军,赐爰德县侯。 独孤信性格豪爽、为人仗义,而且身怀奇谋大略,和杨忠非常相似,因此二人一见如故。后来,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杨忠跟随独孤信加入西魏阵营,与高欢控制的东魏军队作战。P1-3 导语 隋炀帝平定南陈,统一天下;修建东都,迁都洛阳;修建大运河,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开疆扩土,通丝绸之路,迫使突厥分裂;创科举制度,重视教育;三征高句丽,迫使高句丽降服;诗文更是一绝,被历代名家所称颂。本书不猎奇、不揭秘,以权威的史料正本清源,以通俗的语言、精炼的文字,将一个鲜活的多维度的隋炀帝展现给读者。 序言 在中华民族5000年的历史长河中,历朝历代的皇帝占 据了重要地位,是当时影响国家及民族发展的关键人物。 研究他们的功过是非,对现代人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本书的主人公杨广是隋朝的第二个皇帝,在中国历史 上被称为隋炀帝。他是一个亡国之君,炀帝是他死后唐朝 给他的谥号。《逸周书·谥法解》里说:“去礼远众曰炀 ,好内远礼曰炀,好内怠,政日炀。”意思是说,这个人 骄奢淫逸、不遵礼法,品行恶劣、道德败坏,可以说是评 价最低的一个谥号。 隋炀帝臭名昭著,千百年来可谓家喻户晓。清代思想 家王夫之提起炀帝,干脆书日“逆广”,野史小说更把荒 淫的炀帝称作“色中饿鬼”。 炀帝的事迹多见于《隋书》的其他传、志。司马光编 著的《资治通鉴》按时间顺序记述了炀帝少年为帅、立为 太子、北伐突厥、西巡西域、东征高句丽、南游江都以及 江都被杀等事迹;至于《隋书·炀帝帝纪》,纯粹是干巴 巴的流水账,可取之处是记载了炀帝所下的一些诏书,可 以从中窥见炀帝治政的思想和攻伐的意图。 不过,史书的记载也不完全可靠。《隋书》由唐太宗 敕诏秘书监魏徵主编,编撰者大多是由隋入唐的文士,对 炀帝的事迹耳闻目睹、亲身经历,可谓知之甚清,修史态 度也十分认真。但他们作为唐朝的忠实臣子,动不动就宣 言“亡隋之辙,殷鉴不远”,主编魏徵更是参加过推翻炀 是“以隋为鉴”,修史者主观上的政治倾向可谓根深蒂固 。他们站在官方立场上,极力突出炀帝的荒淫昏暴,标榜 李唐的无量功德,因而在修史材料的取舍上可能会有意无 意地偏离史实,并且对炀帝抱有某种政治偏见。而炀帝的 个性也着实让传统史家排斥:刚愎自用,不善纳谏,不肯 安分守己,热衷于革新。这种情况在二十四史中十分常见 ,毕竟任何史官都做不到完全客观,所有史书都只是从某 一方面记载而已。 那么,我们从另一个角度去看,会看到什么呢?炀帝 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百家讲坛主讲人蒙曼评论炀帝说:“他是大暴君,只 是暴君不是昏君,隋炀帝虽然无德,但是有功。只是他的 功业没有和百姓的幸福感统一起来……罪在当代,利在千 秋,这才是隋炀帝的最大问题。” 本书以炀帝的一生为主线,从其家族渊源入手,系统 地介绍炀帝一生的沉浮、性格特点、历史功绩。在语言风 格方面,本书摒弃严肃、枯燥、干巴巴的“讲授”形式, 以更为细腻、更加精练、更加活泼幽默的语言,全面展现 隋炀帝的一生。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历史是一本活生生的教科书,了解帝王的传奇人生,研 究他们的功过是非,可以给予我们借鉴和警醒。希望读者 从中可以得到自己需要的东西。 内容推荐 他领军灭陈,一统华夏;他迁都洛阳,融合南北文化;他开凿大运河,泽被千秋;他通丝绸之路,促进中西交流;他典定科举,延续一千余年;他能文能诗,才华横溢,“天下皆称广以为贤”。然而,他又急于求成,用民过重,损伤国体;北伐辽东,连年征战,兵疲民苦;巡游江南,大兴土木,骄奢淫逸……本书不掩其恶,不埋其功,为读者呈现一个真实的隋炀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