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黄帝内经》作为中医学最早的经典著作,奠定了中医学理论基础,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形势、社会背景、文化思想、科学技术发展等众多因素的影响下,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经后世医家不断的探索、实践和创新,中医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得到持续的传承与发展。 本书从中医学术发展史的角度对《黄帝内经》自秦汉至清代前期的学术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分析、研究和反思,从哲学思想、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方面研究后世医家对《黄帝内经》理论的阐释、发挥及运用,展示了《黄帝内经》理论在后世的传承、变化与发展,探讨中医学术发展的规律,从而启迪当今学术研究。 本书可供中医院校师生、中医学理论研究及临床工作者参考。 作者简介 王庆其,上海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名中医,国医大师裘沛然学术继承人,教学名师。国内著名的内经研究专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五、六、七批全国名中医学术经验师承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经学分会顾问,《辞海》中医学科主编,从事《黄帝内经》教学和研究工作40余年,主编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十五”“十一五”“十二五”统编教材,从事中医药治疗脾胃病及内科临床实践50余年,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主编或副主编出版学术著作50余部,其中有关《黄帝内经》著作20部,获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成果二等奖,国家新闻出版署全国优秀科技图书奖暨科技进步(科技著作)一等奖,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科技著作)二等奖,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成果三等奖,上海市中医药学会科技奖一等奖,科技著作奖;全国中医药研究生统编教材《黄帝内经理论与实践》(任主编),《黄帝内经病证学概论》(任主编),全国中医药本科生统编教材《内经选读》(任主编),获全国优秀教材奖,上海市教委优秀本科教材一等奖;《内经临床医学》(任主编),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著作三等奖,获上海市中医药学会中医药科技著作奖等。曾先后师承方药中教授、国医大师裘沛然教授,获中华中医药学会名师高徒奖,中国中医科学院岐黄传承发展奖传承人奖等称号。 目录 绪论 《内经》的核心理念 一、人是“天—地—人”关系的总和 二、生命是“形神合一”的统一体 三、健康是人体的一种和谐状态 四、“气化”是人体代谢的基本形式 五、“亢害承制”是人体的自稳调控机制 六、“人为天地之镇”的人本思想 七、“治未病”思想体现人类忧患意识 上篇 《内经》学术发展史略总论 第一章 秦汉时期《内经》学术发展概况与特点 第一节 政治经济技术背景 一、秦汉的国家统一与社会发展 二、秦汉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第二节 思想文化背景 一、秦朝以法为教,文化统一 二、汉初黄老之学,无为而治 三、独尊儒术与经学兴衰 四、汉末谶纬之学 第三节 《内经》学术发展概况及特点 一、学术理论的奠基充实 二、辨证论治体系的确立 第二章 魏晋南北朝《内经》学术发展概况与特点 第一节 政治经济技术背景 一、魏晋南北朝的政治分裂 二、魏晋南北朝的科技进步 第二节 思想文化背景 一、玄学之风 二、儒、道、释三教并存 第三节 《内经》学术发展概况及特点 一、经典医著的编次注释 二、脉学理论的整理发挥 三、针灸学术体系的构建 四、养生理论的践行和发展 第三章 隋唐时期《内经》学术发展概况与特点 第一节 政治经济技术背景 一、隋唐盛世 二、隋唐时期科技的繁荣发展 第二节 思想文化背景 三教并行,和而不同 第三节 《内经》学术发展概况及特点 一、《内经》整理编次注释 二、病源证候学的发展 三、综合性医著的传承 第四章 两宋时期《内经》学术发展概况与特点 第一节 政治经济技术背景 一、两宋王朝的兴衰 二、宋代农业和经济的繁荣 三、宋代官方对医学的重视和医者地位的提高 第二节 思想文化背景 一、融合了儒释道的“理学” 二、“太极”以及“理”“气”之争 三、“一物两体”的辩证观 四、“心学”与朱陆对立 五、“见闻之知”“格物致知”“反省内求”的认识论 …… 下篇 《内经》学术发展史略各论 跋:让中医经典“活”在当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