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陈晓珊,女,汉族,广东汕头人, 经济学博士。现为广东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讲师,主要从事财务管理、资本市场运作、 公司治理、产业组织等方面的教学、科研 工作。目前已以第一作者或独立作者身份 在《中国会计评论》、《商业经济与管理》、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当代财经》、《财 经科学》等CSSCI来源期刊上发表学术论 文30余篇,独立主持广东省普通高校青年 创新人才项目,并作为主研人参与多项国 家级和省部级课题的研究。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思路、研究内容与框架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内容与框架 第三节 研究方法 一、文献分析法 二、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三、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 四、比较分析法 第四节 创新之处 一、研究视角创新 二、研究方法创新 三、研究内容创新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概念界定与指标衡量 一、高管薪酬 二、在职消费 三、产品市场竞争 四、产权性质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产权理论 二、交易费用理论 三、委托-代理理论 四、信息不对称理论 五、最优契约理论 六、管理层权力理论 第三节 文献综述 一、高管薪酬文献综述 二、在职消费文献综述 三、产品市场竞争文献综述 四、产权性质文献综述 五、产品市场竞争与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的关系文献综述 第四节 文献评述 第三章 制度背景与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在职消费现状分析 第一节 制度背景 一、中国劳动者工资分配制度改革回顾 三、中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契约设计发展历程 第二节 高管薪酬现状分析 一、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水平分析 二、上市公司高管薪酬结构分析 第三节 高管在职消费现状分析 一、上市公司高管在职消费水平分析 二、上市公司高管在职消费制度分析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高管薪酬与在职消费的公司治理效应研究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高管薪酬与公司绩效:正向激励作用 二、在职消费与公司绩效:“代理观”与“效率观” 三、高管薪酬与在职消费的公司治理效应:替代抑或互补 四、高管薪酬与在职消费的公司治理效应:企业异质性的影响 五、高管薪酬与在职消费的公司治理效应:企业产权性质的影响 第三节 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二、变量说明 三、模型构建 第四节 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二、实证结果分析 第五节 进一步研究:基于产权性质的视角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高管薪酬与产品市场竞争的公司治理效应:替代还是互补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理论模型 第三节 实证分析 一、数据来源和变量说明 二、变量描述性统计 三、实证模型设定 四、实证结果分析 五、稳健性检验 第四节 进一步研究:基于产权性质的视角 第五节 影响机理分析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在职消费与产品市场竞争的公司治理效应:替代还是互补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理论模型 一、基准模型——纯寡头市场结构 二、扩展模型——混合寡头市场结构 第三节 实证分析 一、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二、计量模型设计与变量说明 三、实证分析与经验证据 四、稳健性检验 第四节 进一步研究:基于产权性质的视角 第五节 影响机理分析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一节 研究结论 一、高管薪酬与在职消费的公司治理效应 二、高管薪酬与产品市场竞争的公司治理效应:互补性 三、在职消费与产品市场竞争的公司治理效应:替代性 第二节 政策建议 一、政府层面 二、企业层面 第三节 研究不足与未来研究展望 一、研究不足 二、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内容推荐 本书基于产品市场竞争和产权性质两个视角,分析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在职消费的公司治理效应。通过将高管薪酬与在职消费纳入统一的分析框架,厘清了在职消费的“效率观”和“代理观”,也发现了两种机制间的替代性。进一步地,基于委托-代理理论和最优契约理论构建关于高管薪酬与产品市场竞争、高管在职消费与产品市场竞争的理论模型,进而采用计量实证分析法分别研究各机制间关于公司治理效应的交互关系,结果发现高管薪酬与产品市场竞争之间存在明显的互补关系,而高管在职消费与产品市场竞争之间存在明显的替代关系,并且上述互补关系和替代关系均不受企业产权性质的影响。最后,基于研究结论,分别从加强政府监管、完善上市公司治理机制等角度提出政策建议。 本书可供公司治理学、产业经济学等相关领域读者阅读,也可供相关决策部门、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员及普通高等学校经济管理类或社科类师生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