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用最好的方法养最棒的孩子)
分类
作者 马利琴
出版社 天津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作者简介
马利琴,女,从事一线教育工作多年,现致力于家庭教育、儿童心理等方面的研究,对相关热点问题有着独特的认识和理解,在多种期刊杂志发表评论、随笔百余篇。出版的家庭教育图书《3岁入园期,陪孩子顺利走进幼儿园》《6岁入学期,陪孩子做好幼小衔接》等,深受家长的好评。
书评(媒体评论)
我们对儿童存在两种极端的心理,都于儿童有害
。一是忽视,二是期望太切。忽视则任其像茅草一样
自生自灭;期望太切,不免拔苗助长,反而促其天折

——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 陶行知
要尊重儿童,不要急于对他作出或好或坏的评判

——法国启蒙思想家 卢梭
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
堆集。
——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 雅斯贝尔斯
儿童能力初期萌芽是尤其可贵的,我们引导儿童
初期自然趋向的途径能固定儿童的基本习惯,能确定
后来能力的趋向。
——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心理学家 杜威
后记
不要让自己的一厢情愿毁了孩子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这里所谓的“离不开”,既
不意味着孩子一定要黏着父母,也不是说孩子的一切都必
须由父母包办。
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判断
,会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父母一厢情愿地为孩子的将来
铺路、规划、为孩子进行取舍……最终的结果只能毁了孩
子——缺乏主见、依赖性强、极度缺乏安全感等,或者会
让他们觉得窒息,离你越来越远。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教育这条漫长的路上,
父母一定要摆正心态、不断寻求最好的方法,引导孩子一
步步前进,一点点改正,吸取教训,用心总结。
少了跑道,飞机无法起飞;少了历练,孩子无法成才
。如果你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够成龙成凤,现在开始就
不要再一厢情愿地替他们思考、替他们决断,而要遵循成
长发展的规律,为他们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让他们在成
长的过程中变得乐观、自信、勇敢、坚强。
不管买多少本育儿书,不管参加多少场育儿讲座,也
不管搜集多少个育儿视频,父母始终要坚持一个立场:爱
孩子,就让孩子在自由、自然的状态下成长!揠苗助长只
会害了孩子。
目录
Chapter 1 对孩子的整个人生负责
拔苗助长,只会伤了根基
助跑过短,如何拥抱蓝天
父母要懂得适当“妥协”
帮孩子规划人生,避免他们误入歧途
“神童”式教育真的好吗
学习很重要,劳逸结合更重要
Chapter 2 “慢养”出来的孩子更优秀
多花些心思,用爱浇灌
教育是一种“慢”艺术
一步一个脚印,孩子更优秀
让他做个幸福的“笨”孩子
Chapter 3 真正做到尊重孩子,才能教子成功
每个孩子都有优缺点,不要揪着缺点不放
揭开虚伪的面具,认识孩子本来的样子
懂孩子,才能容孩子;知孩子,才能帮孩子
捍卫孩子独有的气质
贴上“笨”的标签,孩子将被压垮
Chapter 4 有效的亲子沟通,是孩子自然成长的第一步
良好沟通习惯的养成,需要一步一步来
走进孩子的世界,和他融成一片
关心孩子,就要将关心之言简单地说出来
跟孩子说知心话,不能少了感情
即使是说开心话,也要言中带理
即使担心孩子,说出的话也要灵活变通
批评孩子,要客观公正
Chapter 5 优秀品质培养,抄近道不可靠
好品质培养,靠的是耳濡目染
爱心:博爱才是真正的爱
诚信:一次诚信并不难,难的是坚持
责任感:多鼓励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
自信心:不同的年龄段就要做不同的事
战胜自己:在点滴事件中,引导孩子战胜自己
Chapter 6 培养好习惯,不能一味求快
孩子的好习惯并不是在一天养成的
不要因为孩子一次的不诚实就否定孩子
尊重别人体现在细节中
多重复,引导孩子学会独立
好习惯是在有目的、有计划的训练中形成的
改掉坏习惯需要一个过程
Chapter 7 欲速则不达,孩子的学习急不得
学习,一口吃不成个胖子
打好基础,磨刀不误砍柴工
制定的学习目标太高只会伤了孩子
逼得太紧,会使孩子变得烦躁、焦虑
积累是成长的重要环节166陪孩子慢慢进步
Chapter 8 能力培养,需要慢慢“熏”
孩子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实现的
孩子的阅读能力,不是“打”出来的
孩子的动手能力,不是“说”出来的
孩子的独立能力,不是“骂”出来的
孩子的思维能力,不是“想”出来的
孩子的创新能力,不是“教”出来的
Chapter 9 心理健康教育,应渗透在生活的各个方面
心理卫生培养也不是轻而易举的
停一停,引导孩子欣赏沿途的风景
看一看,让孩子感受亲情的温馨
笑一笑,教孩子体验生活的美好
动一动,启发孩子感受身体的灵动
想一想,教孩子正确对待失败
Chapter 10 最好的教育方法是让孩子融入大自然
让孩子走出去,学会向大自然借力
科学散养的孩子更能成才
给孩子多一些体验的机会比说教更重要
让孩子用最简单的方式了解、记录大自然
还孩子一个完整、快乐的童年
后记
精彩页
Chapter 1 对孩子的整个人生负责
拔苗助长,只会伤了根基
在我公司附近有一家早教中心,据说是非常专业的国际认证机构,从美国引进教材和教育方式,且全球同步。早教中心设置英文课,加入的孩子可以提前接受美国的教育。
为了互相学习,跟早教中心的负责人协商后,有一天我和几位同事一起参观了这家早教中心,结果目睹了这样的场景:
在一间宽敞的教室里,许多家长正陪着孩子在老师的带领下转圈玩游戏。在音乐声中,家长抱着孩子坐在椅子上,随着音乐不停晃动,忽而又将孩子举起……教室的另一边堆放着大量玩具,有些孩子正在上面爬来爬去,陪同的家长则蹲在旁边看。
另外一间教室里,有11个孩子正在上英语课。这些孩子中,最大的3岁,最小的1岁多。虽然外教老师卖力地教授着“duck(鸭子)”这个英文单词,但孩子们并不买账,大点的自顾自地爬到教室角落里玩起了玩具,小点的则放声哭了起来,家长怎么安慰也无济于事。没过多久,孩子们都哭闹起来。外教老师只好放下手中的PPT(演示文档),跟家长一起哄孩子,好好的课堂顿时乱成了一团。
陪同我们参观的工作人员无可奈何地说:“没办法,我们开英语课就是为了从小培养他们的语感,外教老师采用的也是国外的教育方式,美国都是这么教孩子的。
在我看来,孩子的成长好比一场马拉松,绝不是一蹴而就的。根基不牢,再好的树苗也不会长成参天大树。在孩子年纪还小时,教他们懂得做人的道理,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在人格和品性方面打好根基,在此基础上再灌输知识,才会显现出一定的成效。
放眼望去,但凡优秀的孩子通常综合素质都很强,而不是单纯地靠学习成绩突显出来的。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如果不能稳扎稳打,而是太过着急甚至拔苗助长,最后孩子不仅不能成才,对他们造成的心理伤害也会影响他们未来的人生。
方法一:遵循成长规律,教育才会事半功倍
我有个远房表妹,她的儿子朋朋今年9岁,上小学三年级,学习成绩在班里一直都是中上等。表妹对孩子的期望很高,希望他将来能上重点小学、重点中学、重点大学,最好还能出国留学,所以她对朋朋的成绩总是感到不满意。为了让朋朋的成绩能有突飞猛进的提高,表妹没有顾及9岁孩子的实际情况,执意给他制订了一个大人看着都头皮发麻的学习计划,可以说,她几乎把朋朋的所有时间都安排在了学习上。为了朋朋能够按计划执行,表妹还发动老公,两人轮流对孩子进行监督。
但朋朋毕竟只有9岁,他这个年龄阶段,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本来就没有成人长,还非常容易受到其他事情的干扰。所以,朋朋在父母的监督下看似一直在学习,可一个月下来,并没有取得什么理想的效果,甚至学习计划执行一段时间后,朋朋的考试成绩不但没有提高,反而下降了。
后来,表妹打电话向我请教,我帮她分析了个中原因。我对她说:“孩子的成长都是有规律的,在教育孩子时,一定要遵循他们的成长规律,不能盲目。要根据孩子不同成长阶段的心理、生理特点,对他们进行合理引导,找到恰当的方法,尽量让孩子在玩的同时学到知识,愉快地成长。否则,给他们设限过多,提出超常要求,最后往往会事与愿违、事倍功半。”
孩子的成长过程有一定规律,只有在遵循规律的基础上不断分析、总结,找到最适合的教育方法,孩子才会乐于接受,学习起来也才会进步更快。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的孩子在不同的成长阶段,各方面的特点也各不相同。明智的父母会提前搜集一些孩子不同时期的主要特点,再根据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举一反三,提出合理要求、教给他们符合年龄段的相关知识,帮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方法二:循序渐进,切忌拔苗助长
我女儿年龄不大,却是一个很有主见的孩子,不过有时候她会表现得有点执拗。
一次,女儿和我一起在小区北门的空地上种豆角。她认为种子种得越密,长出来的豆苗越多,结的豆角也会越多,所以她就一颗种子紧挨着一颗种子地种。我告诉她这样不行,等豆苗长出来,接收不到充足的阳光,将来豆角就会结得少,所以每颗种子之间的距离应适当大一点。可女儿不听,执意按照自己的想法种。
只要有过种植经验,都知道女儿的这种做法是错的。不过,为了让女儿通过实践认清到底哪种做法是正确的,我建议她种些距离近的,再种些距离稍远一些的,等到长出了豆角,再看哪种种法结的果实更多。女儿爽快地答应了,似乎在等着看我的“笑话”。
豆角长出来之后,我跟女儿过去看,距离近的,叶黄、豆角的个小,稀稀拉拉地挂在藤上,长得也不饱满;而那些距离稍远的,豆角个个饱满。女儿看了,心服口服。
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一点:别看孩子年龄小,他们想问题、做事情都有自己的认知和看法。即便他们对事物的认识不清、做法也不成熟,但作为父母,我们绝不能上来就直接予以否定,这样做不但不会扭转他们的想法,还会增强他们的逆反心理。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我们应当给他们充足的时间,让事实说话
导语
顺应成长规律,给孩子一点积蓄能量的时间,给孩子一片自由成长的天地。
本书作者马利琴老师从遵循孩子成长规律的角度出发,尊重、沟通、耐心、心理卫生、科学散养等关键词出发,用案例式的讲述方法,帮助家长接受“慢养”的育儿方法,进而培养出蓬勃向上的好孩子。
序言
最好的教育都“润物细无声”
近年来,有些父母被“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观
念误导,担心自己的孩子在起跑线上就输给别的孩子,于
是给孩子报各种辅导班,超前灌输知识……但是,作为父
母,我们更应该清楚,人生就像一场漫长的马拉松,即使
一开始的时候抢跑在前面,但过早耗尽体力会导致中途气
力不够,结果被别人远远地抛到后面。
人生只有一次,孩子的成长无法重来。所以从一开始
,父母就要打好教育的根基,为孩子的人生做好助力工作
,拿出所有的耐心去培养孩子。
唐代诗人杜甫在《春夜喜雨》里有句诗:“随风潜入
夜,润物细无声。”这句话的意思是,春雨随着春风在夜
里悄悄地落下,默默地滋润着大地万物。春雨悄悄地来,
默默地滋润,不像暴雨那样突然倾泻而下,正是这样的温
柔,才让自然万物吸收了足够的水分;暴雨骤然而至,雨
量虽然大,但由于速度快,万物还没来得及吸收,水分就
流失了。这一简单的自然现象启示我们:对教育而言,慢
,不见得不好;快,也不见得就是好的。因此,我们的教
育更应该顺应孩子的成长规律,不能一厢情愿地搞突击,
强迫他们在短时间里实现智力、能力等各方面的突破,违
背规律,只会结出恶果。
大多数孩子都是普通人,用培养天才的方法来教育自
己的孩子,不仅会让他们感到疲惫,也会让作为家长的你
叫苦不迭,尤其是看到自己的付出没有从孩子那里得到回
报时,多半会感到郁闷、生气。可是为什么不想一想,是
不是自己用错了方法?如果从一开始教育方法就是错的,
那么还能指望有什么样的好结果呢?
慢养,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滋润。不求一时的速
度与效率,静下心来,耐心地与孩子一起成长,才是最好
的教育方法。
如果说孩子是一朵纤弱的花,那么又何必强求他们在
同一时间盛开,甚至提前绽放?即便你的孩子错过了盛开
的最好时节,也不要过分担心,说不定他会像寒冬中的蜡
梅不经意间绽放,并且比别的花朵更加独特芬芳、绚丽动
人。
春天开花,秋天结果,成熟需要时间,人生亦不需要
抢跑。作为父母,我们要做的不是速度上的赶超,而是耐
心地、慢慢地将营养灌输给孩子,滋润他们的心灵,让他
们茁壮成长。
内容推荐
这本书,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让孩子“跑得快”,本书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让孩子“走得远”。怎样才算是对孩子的整个人生负责?让孩子从小自信、敢于说“不”、懂得爱别人、有同理心、热爱大自然等等。软实力是应对这个复杂世界必不可少的技能。
本书作者从亲子沟通方式、耐心陪孩子成长、尊重孩子的不完美、慢养孩子的好品质等方面,提供了10项软实力教养方法,帮助父母让孩子的成长没有短板,以健全的人格慢慢长大,享受真正的幸福。
希望帮助广大父母,以制定成长规划的方式给孩子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解决父母的“起跑线”焦虑。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3:5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