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传播纵横》认历史脉络为经,以全球视野为纬,与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理论资源的活水源头保持开放性的互动,又强调社会传播分析的辩证性、具体性、互补性和条件性。 美国主流传播研究的“内卷化”,使国际传播成为“美国的”国际传播,不是“国际的”国际传播。作者试图联系在地经验与全球视野,以重建国际传播的知识论与方法论基础,一方面促进国际传播的“国际化”,赋之以丰富的“文化性”,一方面加强华人社会传媒研究与西方主流文献的对话,以期获得彼此“境界的交融”。 美国主流传播研究不但有“国际真空”,也有“历史真空”。作者抉微钩匹赜,借助社会科学的问题意识和方法分疏近代中国新闻史上若干重要的脉络,在国际格局下动态地追寻人物事件、结构过程的同与异、常与变。 作者以纵横中西的学术生涯见证了半个世纪的传播研究,并从深刻反思中提供下一步发展的方向。 作者简介 李金铨,台湾政治大学“玉山学者”,美国密西根大学博士,曾任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教授、中研院客座教授、香港中文大学讲座教授、香港城市大学讲座教授。研究领域包括国际传播、媒介政治经济学、媒介与社会、新闻史,以及传播的社会理论。在学术道路上孜孜求索四十年,穿梭传播学的时空脉络,远近纵横。2014年获国际传播学会(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 ICA)颁费雪导师奖(B.Audrey Fisher Mentorship Award),2018年获国际中华传播学会(Chinese 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颁终身成就奖,2019年获选国际传播学会会士(ICA Fellow),同年获颁中国新闻史学会卓越学术奖。 目录 第一章 传播研究的时空坐标——兼释“横看成岭侧成峰” 附录一 “媒介专业主义”的悖论 上篇 国际传播:中华与世界接轨 第二章 传播研究的“内眷化”——简评美国主流研究的典范与认同 第三章 国际传播的国际化——反思以后的新起点 第四章 在地经验,全球视野——国际传播研究的文化性 第五章 视点与沟通——华人社会传媒研究与西方主流学术的对话 附录二 海外中国传媒研究的知识地图 下篇 民国报刊:新闻与历史的联系 第六章 近代中国的文人论政 第七章 报人情怀与国家想像 附录三 民国报刊研究问题举隅 第八章 半殖民主义与新闻势力范围——20世纪早期在华的英美报业之争 第九章 现代中国的公共舆论——各说各话乎,公共对话乎? 第十章 密苏里新闻教育模式在现代中国的移植——兼论帝国使命、美国实践主义与中国现代化 跋 传播纵横——学术生涯五十年 附录四 传播研究的方法论——“跨界”、“搭桥”与“交光互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