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爱国主义教育家钱伟长/教育薪火书系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沈鸿敏 |
出版社 | 山西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作者简介 沈鸿敏,1963年1月生于北京,博士。1981—1985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就读,获理学学士。1985—1988就读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获教育学硕士。2001—2006日本东京工业大学社会理工学研究科学习,获工学博士。曾任职于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教务处、清华校友总会。发表中、日、英文学术论文10余篇。参编《日本科技与教育发展》《国外高层次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目录 第一章 饱读诗书的少年时代 第一节 出身于书香门第 第二节 《钱氏家训》和钱家名人 第三节 家庭熏陶——祖孙三代人同桌共读 第四节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第五节 乱世中完成初等教育 第六节 苏州中学的名师指点 第二章 学贯中西的青年时代 第一节 立志科学救国,弃文从理 第二节 越野队的小个子运动员 第三节 毕业论文科学研究的开端 第四节 投身抗日救国运动 第五节 战火中绽放爱情之花 第六节 西南联大首执教鞭 第七节 国际学术界崭露头角 第八节 加州理工师从冯·卡门 第九节 哥丁根学派的传承 第三章 清华园的教学生涯 第一节 抗战胜利弃美归国 第二节 重建清华大学迎接解放 第三节 人生低谷右派生涯 第四节 教学科研硕果累累 第四章 特殊时期的“地下科技工作者” 第一节 “文化大革命”中仍坚持科学研究 第二节 下放到工厂当炉前工运用知识进行技术革新 第三节 周总理关怀接待国际友人 第四节 出访英国、瑞典、加拿大、美国 第五节 首倡环境保护 第五章 古稀之年任上海工业大学校长 第一节 多校争聘上海工业大学取胜 第二节 办一所中国的加州理工学院 第三节 实行开门办学 第四节 锐意改革创办教学新体制 第五节 首开自主招生先河 第六节 完善学生管理制度 第七节 人事和分配制度的改革 第六章 创建上海大学 第一节 新上海大学的成立 第二节 成功申报“211工程”大学 第三节 筹划3000亩地的新校区 第四节 亲手规划校园蓝图 第五节 一定要建综合性大学 第六节 办研究生院提升办学水平 第七节 内部管理改革教师制度改革 第八节 上海大学建立钱伟长图书馆 第七章 为奠定我国科学事业做贡献 第一节 创建力学研究所 第二节 筹建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第三节 创办《力学学报》 第四节 创办《应用数学和力学》杂志 第五节 创办上海市应用数学和力学研究所 第六节 参与制订科学技术十二年规划 第七节 中国的“三钱” 第八章 万能科学家 第一节 速成俄语 第二节 珍宝岛战役中显神通 第三节 高能电池的诞生 第四节 “钱码”的创建 第五节 运用力学原理解决港口、河流问题 第九章 社会活动家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社会活动 第二节 宣传四个现代化 第三节 参与香港和澳门基本法的起草 第四节 主持王宽诚教育基金的评选 第五节 为我国的百科全书事业做贡献 第六节 促进海峡两岸的汉字交流 第七节 保护文化遗产 第十章 钱伟长爱国主义思想和教育思想 第一节 钱伟长的爱国主义思想 第二节 钱伟长的教育思想 第三节 钱伟长教育思想溯源 附录 一、钱伟长年谱 二、钱伟长发表文章(部分) 三、钱伟长学术著作(部分) 精彩页 第一章 饱读诗书的少年时代 融乐的家庭生活及长辈的楷模,启迪着像我这样的年轻人,懂得要洁身自好,刻苦自励,胸怀坦荡,积极求知,安贫正派,在进入正规学校前,就得到家庭教育的良好培养。 11年的小学初中,真正上学时间还不到5年。国文历史是家庭自学的,数学没有学过四则题,平面几何只学过不到一学期,立体几何和三角根本没有学过,小代数也只是一知半解,初中物理是初三的课,我从来没有上过初三,外语也没有学过,也没有小学和初中的文凭。 ——钱伟长《八十自述》 第一节 出身于书香门第 1912年10月9日,一个新的生命诞生在江苏省无锡县鸿声乡七房桥村的钱家大宅,这个小生命的诞生,使钱家大宅充满了欢乐的气氛,他就是这个家的长房长孙——钱伟长。 七房桥村是一个典型的江南村镇,啸傲泾是流经七房桥村的小河,河上能通航,到苏州、无锡很方便。七房桥村前面有一汪池塘,钱伟长小时候常与小伙伴们一起脱了衣服,跳入水中玩耍。 七房桥村的钱家曾是当地的一个大家族,钱伟长的远祖是五代吴越武肃王钱谬,明代中叶钱伟长的二十二代远祖钱心梅(曾是当地首富),由浙江迁居到江苏无锡县的啸傲泾北岸。这位远祖生了7个儿子,在啸傲泾沿岸分建七宅,故此地名为七房桥。 到了清同治年间,钱家五代同堂,一门出了两位举人,轰动了整个朝廷。为庆贺此事,朝廷当时还御赐了“五世同堂”“贡士及第”两块横匾。可惜天意弄人,这样的辉煌并没有持续很久,钱家最年长者和最年幼者相继辞世。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后,钱家就开始走向衰落。 到清末时,钱氏的后人钱承沛(钱伟长的祖父)——一个县学秀才,以教私塾养家,父亲去世后接任族长。钱承沛共生有四个儿子,钱挚(钱伟长父亲)、钱穆(国学家)、钱艺、钱文。 钱承沛作为清末秀才,思想并不保守。当时他经常阅读上海出版的报纸积极吸取各种新信息。钱承沛接触到了孙中山先生的“平均地权”思想,并很快消化吸收,将这种思想结合本地的实际,建立起了“钱氏怀海义庄”。他让族人把原先由个人管理的田地交由义庄管理,义庄则聘任两三位账房先生主管收租、交税和福利下发。作为族长,他和一位公推的副主任负责监督工作。义庄规定,凡是七房桥的孤寡老人及失去父亲的未成年孩子,每人每月可以从义庄领取一斗米、一贯钱作为生活之资。钱氏怀海义庄的做法很好地解决了佃户和地主之间的矛盾,使七房桥的经济恢复了生气。县知事也大加赞同,并全力支持。 钱承沛兴办义庄的事迹很快在附近流传开来,不到三年,无锡、苏州、昆山、常熟、太仓,甚至崇明都纷纷成立了义庄。而钱承沛本人这种愿为民众挑重担的精神,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了钱家几代人。 不幸的是,钱承沛在39岁时便因积劳成疾而去世。当时最大的儿子钱挚才16岁,钱家陷入了困窘之境。长子钱挚幸得荡口义庄的资助,才得以顺利从常州中学的师范科毕业。因品学兼优,被屠文博校长推荐到南京高等师范学堂深造,但因家庭经济困难,三位弟弟也需要培养,钱挚便返回家乡创立又新小学,任校长。钱挚做小学教员时,月薪不足10块钱,而且上有高堂,下有幼子,作为家里的顶梁柱,他的艰辛可想而知,尽管如此,他却清贫乐道,默默耕耘着。 钱伟长是钱挚的第二个孩子。他本来还有个姐姐,但未满周岁便夭折了。饱受打击的钱家对这个儿子寄予了莫大的希望与企盼,钱伟长的名字是其四叔钱穆所起,取自建安七子中徐干的字,寓意见贤思齐,希望他将来长大成人能有一番作为。 作为长子长孙的钱伟长,童年生活简单而快乐。奶奶、叔父等人经常给他讲爷爷钱承沛的故事,使他完整地感受到爷爷的人生和抱负。他的父亲和四叔钱穆都是教员,其他两位叔叔也都是才华横溢,钱伟长在这样的环境下受到了很多传统文化的熏陶。 P1-4 导语 在中国高等教育领域,钱伟长先生是个颇具传奇色彩的人。他本以文史高分考入清华大学,却怀着一腔救国热血弃文从理,最终成为成就卓著的科学家;他在政治运动中历经磨难,却始终矢志不渝,潜心学术、教育与国家建设事业,为我国近代力学和应用数学的发展起到了奠基性作用;他在中国高等教育领域辛勤耕耘数十年,不仅在科学研究上硕果累累,而且基于教育、科研与学校管理的实践,形成了其独特的教育思想。 本书结合钱伟长先生的求学经历、科研、教学及学校管理实践的经验,对其教育思想进行探索和总结。通过与其个人经历及国家时代背景相结合的描述与分析,帮助我们理解其教育思想的源头和实践经验,从而更好地关照现实。 序言 在中国高等教育领域,钱伟长先生是个颇具传奇色彩 的人。他本以文史高分考入清华大学,却怀着一腔救国热 血弃文从理,最终成为成就卓著的科学家;他在政治运动 中历经磨难,却始终矢志不渝,潜心学术、教育与国家建 设事业,为我国近代力学和应用数学的发展起到了奠基性 作用;他在中国高等教育领域辛勤耕耘数十年,不仅在科 学研究上硕果累累,而且基于教育、科研与学校管理的实 践,形成了其独特的教育思想。能够取得这些成就,与他 有着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和爱国情怀、开阔的国际视 野、严谨求实、开拓创新的治学风格是分不开的。 钱伟长先生出身书香门第,他的远祖是五代吴越武肃 王钱镠,他的祖父和父亲、叔父(国学大师钱穆)都是教 书先生。他从小饱读诗书,奠定了他深厚的文学和历史学 功底。 作为一位爱国知识分子,他以祖国的需要为己任。他 以文史满分的优异成绩考入清华大学文学院历史系,入学 第三天,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国难当头,钱伟长下 定决心“弃文学理”,改学物理,要用自己的聪明才智造 出中国人自己的先进武器,赶走侵略者。日本战败后,他 放弃在美国的工作回到清华大学为国效力。多年来,他始 终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密切关注并重视爱 国主义教育,形成了既兼容传统又与时俱进的爱国主义教 育思想。 作为一个科学家,为了国家的需要,钱伟长先生开创 了中国大学的第一个力学专业,招收第一批力学研究生, 出版了中国第一本《弹性力学》专著;同时他在板壳理论 、广义变分理论和汉字宏观字形编码等研究领域都做出了 突出的贡献。他提出的非线性微积分方程组被称为钱伟长 方程。他一生共发表论文一百余篇,创办了《应用数学和 力学》刊物,著有《变分法及有限元》《广义变分原理》 《穿甲力学》等学术著作。他曾获得1956年国家科学奖二 等奖、1982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他参与创办了中国 科学院力学研究所、自动控制研究所,还参与制定了我国 科学技术十二年规划,为我国的科学技术体制奠定了基础 。 作为一位教育家,钱伟长先生的教育思想对中国高等 教育理论有着巨大贡献。他提出了一套丰富、系统的高等 教育理念,其教育思想的核心就是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他认为培养的学生首先应该一个全面的人,是一个爱国 者,一个辩证唯物主义者,一个有文化修养、道德品质高 尚、心灵美好的人;其次才是一个拥有学科专业知识的人 ,一个未来的2-_程师、专门家。为了实现培养全面发展的 人的目标,他提出了拆除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墙、教学与 科研之间的墙、各学院与各专业之间的墙、教与学之间的 墙”的“拆墙理论”。他认为应当把大学办成开放性的、 综合性的大学。 钱伟长先生毕生致力于践行这些教育理念,古稀之年 出任上海工大校长,在他的坚持和努力下,1994年建成了 开放、综合的上海大学。 在本书中,我们将结合钱伟长先生的求学经历、科研 、教学及学校管理实践的经验,对其教育思想进行探索和 总结。我们希望通过与其个人经历及国家时代背景相结合 的描述与分析,帮助我们理解其教育思想的源头和实践经 验,从而更好地关照现实。 内容推荐 本书介绍了爱国主义教育家钱伟长的生平和教育实践、教育思想。展现其饱读诗书的少年时代、学贯中西的青年时代,在清华园的教学生涯,创建上海大学,为奠定我国科学事业做贡献的事迹,凸显其既兼容传统又与时俱进的爱国主义教育思想和开放办学,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思想。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