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曹靖华译城与年(精)/中国翻译家译丛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苏联)费定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城与年》是为费定赢得国际声誉的长篇小说。书中主人公安德烈是一位心地善良、感情丰富,曾留学德国的青年知识分子,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俄国和德国爆发战争时,他动摇、徘徊,走过了一条曲折的生活道路。
目录
俄普及本序 [苏联]科列斯尼科娃
小说收场的一年
演讲
书信
移案的方式
一九一九年
彼得堡
战壕教授
康拉德·施泰因
兵临城下
线团
一九一四年
爱神的离心机
实在说,世界大战何时开始的
DICHTUNG UND WAHRHEIT

离开本题
传说——谣言——故事
石侯爵夫人
脚步更坚定了
罗尼小姐寄宿学校
一九一六年
民军
七湖公园
还是花
逃亡
一九一七年
冯·兴登堡元帅想到什么人呢?
要这些贫乏的岁月何用呢?
费多尔·列片丁
有伤大雅的小文章
一九一八年

没有白的和黑的
浆果
芬兰民族的民族性
一九一九年的第二章,本章在章之前
塞米多尔的星期六
列片丁的结局
平生次
重逢

一九二〇年
画套揭去了
新地
咱们两清了,斯塔尔佐夫同志
译后记
怀念费定
作者自传
关于小说《城与年》
《城与年》插图小引
余音
序言
[苏联]科列斯尼科娃
《城与年》,“在这些异乎寻常的、惊心动魄的年月
里,我们还没来得及从这一小时里醒悟过来,另一小时又
把我们撞倒了”。费定在这部作品里描绘了战争与革命的
年代。
这个线球,在读者面前疯狂地旋转着展开来。第一章
是“小说收场的一年”。这一章写作品主人公之一——安
德烈之死。这之后,在我们面前出现了一九一九年来到彼
得堡的活着的安德烈。接着是一连串读者弄不清的事件。
安德烈带着一封读者不知情的信,到了一个他完全不认识
的人家里。一个神秘的施泰因的出现,不仅使安德烈惊恐
万分,而且使读者也不寒而栗。后来安德烈在十字街头碰
到一个奇怪的女人,这女人竟是他的妻子。
作者一跳就跳到一九一四年,从彼得堡跳到埃朗根,
从俄罗斯跳到德意志,这么一来,完全把读者带入迷魂阵
中。
在那里又是头两章里的那些人物。就是第一章里枪杀
自己挚友安德烈的那个库尔特。施泰因就是冯·舍瑙中尉
。取丽塔地位而代之的是安德烈的第一个情人玛丽小姐。
总之,一九一四年是这部小说的开端。如果从这里开
始读,一切事件就依次展开了。
富饶的、一模一样划成小方块的整个德意志,展现在
我们面前。在那里,“生活——这就是不要破坏和谐”的
德意志啊。
在这里,人们每天都定时到罗泽瑙去纳凉。
男人们都把西服上衣一脱,把帽子系到背心钮扣上,
拿着伞就走了。
他们刚迈出第一步,就脱掉西服上衣,把帽子系到钮
扣上,于是一切都在和谐所容许的节奏和韵律里行进了。
男人们是这样。
他们背后顺从地跟着妻子、女儿、岳母。都身穿白上
衣,带着手提包和伞。
他们前边是儿子们:不戴帽子,穿着“罗伯斯庇尔”
式衬衫,下摆束在短裤里。战争的粗暴声音,闯入了德国
市民恬淡宁静的生活:
“拿去,拿去,拿——去——吧!”
“号外!……”
“号……”
“……外!……”
“看吧,看吧!”
“哎——呀!……”
“我说过,我说过嘛!……”
“您看过了吗?”
“您呢?”
“您呢?”
战争把太平生活搅乱了。战争把两个朋友——俄国人
安德烈和德国人库尔特——变成了敌人。库尔特把安德烈
看成“祖国”的敌人,同他绝交了。
战争一步步吞没了德国的和谐与幸福。
作者集中全部注意力,描写了战争的后方。他憎恶战
争。“战争是绞肉机。”脚一登上开往前线的列车的那些
士兵,在他看来都是上断头台的人。
作者在这战争的恐怖里,用卓越的艺术巨匠的手笔,
描写地主贵族德国的智慧如何黯然失色了。
把那些反战的士兵,都囚到一座寂无声息、死气沉沉
的城堡里。有一天,从城堡里传来一声绝望的吼叫,从铁
窗里伸出一双手,“在空中,在阳光下乱抓,忽而藏到铁
窗里,忽而又伸到窗外来”,这印象在读者记忆里是永远
磨灭不了的。
表面上德国仍保持着自己过去的面貌。处处表现出模
范的秩序。政府用尽一切方法使自己的国民在爱国主义的
狂热里窒息。“供给消费者的全部产品,从药房的泻药到
鞍掌铺的马套,都完全具有爱国主义精神的外衣了。”可
是在这些秩序后边,隐藏着日益激昂的反战情绪。
柏林放着活动西洋镜,“投十枚芬尼,你将目睹战争
”,对于真正看见过战争的人,引起了强烈的反感。
通往充斥着断肢残体的医院小路上,竖着牌子,上边
写道:
只准自行车通行。
只准行人通行。
只准骑乘通行。
可是不准一个人到那里去,因为不能让“和平”的德
国人看到真正的战争。
可是在音乐会上表演“最新改良整形术”,表演“膝
以上截肢,骑自行车上下楼梯”,“截去手腕的残肢表演
打字”,“肘以下截肢的残肢使用铲、斧、耙、锤、刨及
锯”。
德国真是发明创新的能手啊!千千万万的工厂主,在
战争中都发财了。可是被毒气侵害了眼睛的士兵们都醒悟
了,饱经忧患的妇女不再忍受了,革命在德国爆发了,疯
狂的群众把城堡捣毁了。
作者强有力地表现了战争的可怕,但是不曾把革命的
全部力量显示出来。革命似乎轻轻地滑过去,退居到无关
紧要的地位。作者仿佛有意从一个小城的窗口来表现革命
。德国十一月九日的事变,表现在比绍夫斯堡,而俄国的
十月革命,在安德烈回国时,却遁人辽远的像塞米多尔那
样的城市里。当安德烈来到大城市,他首先看到的是饥荒
与破坏。
安德烈来到莫斯科,展现在他面前的是一幅多么可怕
的画面。
人们像一群可怜的幼蜂,拥在篝火周围;一个半裸的
女人,吊着两只空布袋似的乳房,在捉破衣服上的虱子;
产妇在小土屋里大声喊叫,害伤寒病的人在三轮车下说胡
话。
“跨过灌了石灰的尸坑,越过水陆两宜的蔓草似的断
体残肢,透过哭泣、叹息和呻吟,沿着散布死亡的大地—
—这是通向生的道路。”
……
费定很少写无产阶级,但是他细致入微地描写了把革
命局限在爱国主义狂热中的德国社会民主党。作者有声有
色地描绘了社会民主党的代表人物——合唱之友社社员、
理发匠保罗·亨宁。他发表热情洋溢的演说,大谈革命的
意义及社会主义的伟大,但同时又代表理发业公会及合唱
之友社,对萨克森王致欢迎词,过后,他怀着狂喜的神情
,对朋友们述说国王如何同他握手,如何称赞他的嗓子。
保罗·亨宁就是惯于在左的言辞下做恭顺奴才以及在
帝国主义面前卑躬屈膝的社会民主党的化身。
在这部作品里,农民所占的地位也很小。书中的一群
农民也都是没有个性的。不过,他们之中也有一个有声有
色的人物,那就是列片丁。虽然他的双腿被锯掉,成了可
怕的残废,但他依然怀着乐观精神。他甚至在自己极悲惨
的境遇中,找到积极的东西。“可是我种菜顶用着呢。活
重着呢,女人还顶不了。可对我算得了什么?我的手可以
入地半尺深,而且我连腰也不用弯。好极了!”
这是一个积极的、有作为、值得同情的人物。可他完
全是孤独的,列片丁周围的环境,跟普通农村一样,作者
并没有把它写出来。
费定是一位都市诗人。他不了解农村,他怀着昂奋的
心情写都市的一切声响,写耸人云霄的大厦,写汽车的笛
声。
费定是一位文字巨匠。他长久地、审慎地、顽强地在
文字上下工夫。他塑造的形象,读者不仅能看见,而且能
听见。
彼得堡嗖嗖地剥落着铁屑,铁屑在屋顶上击得乱响,
沙沙地落到石铺的街道上。
湿溜溜的石板路上响起嗒嗒的进军似的,热情洋溢的
响亮的碎步声。
一辆辆自行车,轮带贴着干干净净的白色马路,沙沙
响着向左右驶去。作者不但善于绘声,而且善于绘形:
一个老头走过去,他的上身向前倾,两脚落到身后半
步远。他的脚用湿透的厚厚的破布裹着。他留在人行道上
的脚印,就像湿拖帚留下的痕迹。城市的音律都表现在运
动中。
在格尔库列斯广场,在喷泉对面,有一道年久残破和
用薄刃厚背刀挖了些洞的沉重的门。
她进门后,登上楼梯——六十七级阶梯,如果隔一级
一步,那就是三十四步。如果你来得准时——按市政厅的
钟,晚上八点,——第四层上的楼梯门就开着。进门后,
经过穿堂,一直朝前走就到了。
大都市的匆忙、急迫,反映在这部作品的整个结构里
。这种匆忙与急迫,也正说明了若干事件的混乱与堆积。
小说从收场开始,也是加强行动速度的一种手法。
作者很少人物性格的描写,我们在行动中认识了这些
人物,我们不知道他们眼睛的颜色,但我们看见他们,在
遇到他们时就认出他们来。
作者最喜爱的手法是对比。整洁明亮的德国与混乱破
烂的俄国对比。吉祥如意的后方与战争恐怖对比。革命力
量与饥荒的惨景对比。
作者常常爱用重复的手法,像酬唱似的,在整个作品
里,多次重复:“嘿!萨克森的女人真漂亮!”同丽塔离
别,完全同样的话,就重复了两遍。“人要想在都市里就
像森林居民在森林里那样”,在两页中重复了三遍。
紧紧地吸引住读者的注意力,使他们紧张地注视着小
说事件的展开,使他们不终卷不释手,这表现出作者艺术
手法的卓越魅力。
这部作品虽然在思想上存在一些缺陷,但它具有很高
的艺术价值,拥有广大的读者。
我们非难作者不善于刻画革命,没有看到真正的革命
者,但我们应当承认作者对于资本主义德国伪善的描写,
对于利用人民的爱国热诚投机的德国军国主义者嘴脸的刻
画是辉煌的艺术成就。
作者不了解革命,不能像出身于无产阶级的作家那样
把革命表现出来。他不能像他们那样表现革命,因为他本
身是一位艺术思想在革命前就形成了的典型的知识分子。
导语
《城与年》是早期苏联小说的经典之作。最初收入“中苏文协文艺丛书”,由曹靖华翻译。书中有精美木刻插图20余幅,由亚力克舍夫作画,图旁均有鲁迅先生的说明题字。
《城与年》中描写的主人德烈心地善良、感情丰富,曾留学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俄国和德国爆发战争时,他动摇、徘徊,显示出其软弱的一面,走过了一条曲折的生活道路,最终悲剧性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后记
本书作者费定是苏联著名老作家。关于他的生平,有
作者特意为本书写的自传,印在卷首,①此处不再多说了

《城与年》是作者施展艺术巨匠才华,获得世界声誉
的第一部长篇巨著。城,这是从德国的纽伦堡、埃朗根…
…写到俄国的彼得堡、莫斯科……年,这是从一九一四年
,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夜起,至一九二二年,即苏联新经
济政策开始止。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军事共产主义的时代
背景上,展开了广阔的场景。
这部作品的结构是很别致的。作者从故事的结局开始
,第一章是《小说收场的一年》,即一九二二年,写主人
公安德烈精神失常之后被人枪杀。紧接着在我们面前出现
了活的安德烈,从一座闭塞的小城来到彼得堡,鬼鬼祟祟
,在这里做了些令读者摸不着头脑的事。他带一封读者所
不知道的介绍信,寄居在一个陌生人家中。过后来了一个
行踪诡秘的施泰因,这不仅使安德烈一见之下惊惧失色,
而且使读者也出一身冷汗。
这里一开场就令读者坠入五里雾中,不辨究竟。接着
就由一九二二年经一九一九年,跳到一九一四年,由俄国
的彼得堡跳到德国的埃朗根。
在德国还是前两章中熟悉的人物。第一章中暗杀安德
烈的库尔特就是他的挚友;神秘的施泰因是德国贵族军官
舍瑙。
小说章目的排列顺序是由一九二二年经一九一九到一
九一四,由一九一四年经过一章《离开本题》,接着就是
一九一六年、一九一七年、一九一八年、一九一九年和一
九二〇年,共计九章。
这种章目的倒置(亦即年的倒置),使小说平添了无限
的神秘色彩与悬念,使小说的情节紧张,事件急转直下地
展开来,使读者的注意力一直集中到底,不终卷不会释手

如果从故事展开的顺序看,那么,一九一四年就是小
说的开端。
小说的主人公是留德的俄国知识分子安德烈,是一个
人道主义者、无政府主义者。他有一个知交库尔特,是德
国青年画家、狭隘的民族主义者和爱国主义者。第一次世
界大战前夜,他们都住在纽伦堡。虽然他们思想不同,他
们的友谊却很深厚。一天傍晚,他们兴高采烈地从赛会上
回来,紧紧地拥抱接吻,说:“愿我们的友情天长地久!

不久,世界大战爆发了,德俄成了敌对国,库尔特出
于狭隘的民族主义——爱国主义的义愤,把自己的知交安
德烈当做仇敌,同他绝交了。
当时比绍夫斯堡有一个贵族青年军官舍瑙;这是一个
反动、残忍、刚愎自用的野心家,他以“艺术的庇护者”
自居,收买库尔特的画而与他相识。欧战爆发了,库尔特
参加战争,在德国被俘,受到新思想的启示成为革命者,
加入布尔什维克党,在苏联参加遣返德国战俘的工作。安
德烈在德国以敌侨身份被拘押在比绍夫斯堡。他在这里认
识了玛丽小姐,而且成为他的情人。她曾帮助安德烈逃跑
,败露后被拘在舍瑙的城堡里。审讯时,因安德烈看到壁
上挂的库尔特的画,谈起与库尔特的关系,舍瑙才没有把
他交给军警当局,给他开了一张证明叫他回收容所去。不
久,舍瑙就出发到东线参加战斗,在俄国被俘,拘押在西
伯利亚库尔特管辖的战俘收容所里。过后,德俄媾和,交
换战俘,安德烈才得以回国。回国后,被派往西伯利亚协
助库尔特遣返战俘。舍瑙在被俘期间,曾煽动当地落后少
数民族,并策动他们进行反苏叛乱,叛乱平息后,又乔装
普通战俘混迹于德国战俘中。当时从西伯利亚到比绍夫斯
堡,真是关山阻隔,飞越无由,而安德烈对玛丽的苦思也
正如痴如狂,这时正遇上从前救过他的这个比绍夫斯堡的
俘虏军官。在安德烈这正是一位巧遇的给情人传信的使者
,却不知他正是自己情人的未婚夫,安德烈想方设法从库
尔特的公文夹中窃取了别的俘虏的证件,帮助舍瑙逃跑了
。安德烈后来在矛盾复杂的处境中精神失常,被库尔特作
为革命的敌人枪杀了。
作者在这里提出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问题
,谴责知识分子安德烈脱离社会的个人主义。
大概是一九三〇年,我在列宁格勒读了《城与年》,
就想把它介绍过来,可是一直没有动手。原因是我觉得这
是一部抒情诗,诗是需要诗人译的。把诗译成叙事的散文
,那结果就成了一堆榨尽汁的甘蔗渣。我非诗人,所以想
想就搁下了。
这部作品当时有许多不同的版本,其中有列宁格勒木
刻家亚历克舍夫的木刻插画精本,这些版本,为防止邮递
遗失,我当时都购了双份。一九三三年夏,在归国前拜访
列宁格勒木刻家时,曾走访了亚历克舍夫,他馈赠了大量
手拓木刻,并当场写了自己的传略(即《(引玉集)后记》中
所用者),其中有全套《城与年》插画。回国后,一九三四
年二月,由北平到上海去看望鲁迅先生,便把这些木刻带
给他。他看了以后,深为珍爱。除一部分收入《引玉集》
外,《城与年》插画因系完整的一套,故拟仿《(士敏土)
之图》出一册《(城与年)之图》。回平后,于次年五月,
又将所购《城与年》原版精本寄了一册给他,他在六月十
一日的复信中说:
八日信并稿收到,先前所寄的地址①四张及插画本《
城与年》,也
精彩页
小说收场的一年
演讲
“亲爱的街坊邻居们,最善良的居民们,尊敬的公民们!我从窗口探出身来,把我考虑好的意图对大家讲一讲:亲爱的街坊邻居们,我很苦闷,尊敬的公民们,烦恼撕裂着我的心,我的心都干枯了,像烈日下马路边的柠檬皮一样卷起来了。
“尊敬的居民们!现在是一千九百二十二年了,这不错。
“我面前有八十五扇窗户,除了楼顶上的两扇、地下室的一扇、战前油漆匠在墙上精巧地描的一扇,以及诸位能认出我的上半身的这一扇不计外,我面前共有八十五扇窗户。
“我本可以把每扇窗的情况都告诉你们,但我知道你们不会听的。因此,我请你们只注意下边那扇窗,就是晾着条纹布鸭绒褥子的那扇窗,每天早晨,两手通红的女主人总用步枪的探条拼命抽打褥子。还请你们看靠右边的那扇窗,就是从早到晚传出三弦琴声的那扇窗;再请你们看楼顶下边最高的那扇窗,就是留声机不停地放浪漫曲的那扇窗;最后,请你们看正对着我的那扇窗,也就是刚打过腻子的那扇窗,明天还要上油漆呢。
“尊敬的公民们!共和国究竟不是一个坏玩艺儿。在共和国里可以拍打鸭绒褥子,把它放在太阳地里吹吹风,不怕被人偷走,晚上只能用褥子套来铺床。在共和国里可以有鉴赏音乐的能力和学习三弦琴。显然,国家政体的形式,绝不会影响到唱片的质量。末了,共和国很轻易就懂得用油漆窗框来防风雨是顶好的。
“亲爱的街坊邻居们!咱们院子里的这八十五扇窗中,只有我这一扇窗没有点缀着一包包干酪和香肠,以及装着奶油和酸奶的小罐、小锅、牛奶罐、黄油罐,没有点缀着鲜绿的葱和大红的萝卜,这值不值得一提呢。甚至连那个像通风口一样大的靠边的楼顶上的窗子,跟我这布满蛛网,神圣不可侵犯地保留着我那可敬的女房东的猫马特罗斯的不大客气的猫爪印的空窗台,比较起来,也都讲究得多了。
“现在是白夜,白天流了一天汗的夏季,在咱们的天井里休息了。八十五扇窗都大开着。我利用这个机会,对你——放唱片的先生,也对晾鸭绒褥子的邻居,对有小锅、黄油罐、罐子和萝卜的人——对所有探出头听我有力的声音的人,我对你们讲几句话。
“唔,你们别害怕:我的话不会扯得太长。我想对你们提一个问题,总共提一个问题就完了。
“最善良的居民们,尊敬的公民们!现在是一千九百二十二年了,这不错。这不错,因为咱们吃奶油和酸奶,学三弦琴,晾鸭绒褥子。这不错,因为上边所举的那些营生,虽然缺少革命的气味,可是共和国并不反对。尊敬的公民们,你们觉得对不……”
讲到这里,突然传来一声震撼着这片毗连的石头房子的尖叫:
“安德烈!” 一个穿着敞怀衬衣的人,停止了演讲,向传来喊声的地方望了一眼。后来,他突然向房间深处退了一步,又跑到窗口,探出半截身子,用迟钝的声音问:
“几号房间?”
“咱们到街上见吧!”一个声音落到天井里。
安德烈依旧敞着怀、蓬着头,从屋里跑出去。
女房东随后锁上门,向天井里望了一眼,向八十五扇窗瞟了一下,用颤抖的嘴唇嘟哝说:
“我早就想着他发疯了!啊,太可怕了!”
书信
我亲爱的:
我又给你写信,而且又不知道该说什么。
我最怕你一认出我的笔迹,就会把信撕掉。
也许不是这样。我最怕给死人写信。最怕你死了。我不说你已经死了,我给你写信。
玛丽,我的小宝贝儿,有一件事我明白了。从前有好多事,我觉得都是明白的,你记得吗?现在有一件事:我要同你并排坐在一起,把一切都说一说。不知怎的,不能把一切都一一想起来。有一件事是明白的,就是如果你听我说,那么一切我都会谅解,你也不至于像两年前一样大喊大叫。那时你吵得多厉害啊,玛丽……
我有点闹糊涂了。
别忙,我在房间里走一走,想想怎样更简单明了地把最要紧的说出来,玛丽……
是的。我觉得,如果我说出来,你一定会明白我的……或者,不,开始说这个吧。
整个混乱(如果不是这样,我想,我也许会找到力量来好好写一封信),整个混乱都是由于我决定……玛丽,我不知道我怎么了!我要去找你。我决定了。我不能再这样了。反正一个样。我要把两耳塞起来跑掉。让他们去嚎哭,去死吧!我应当去找你。
库尔特是个真正的人。今天真是出其不意,我在彼得堡碰见他了。他负责把我弄走,就是说帮我的忙。他听出我的口音,虽然当时情况很特别。总之,我的情况很糟。库尔特马上就说我应当换换空气。当然,我一个字也没有提及说我想见你。关于换空气的问题,我同意了。玛丽,当人家提到气候、提到神经,我有点好笑。虽然我非常疲倦。可是库尔特却毫不知倦。
事情是……
我把开头又读了一遍。这就是我的故事。我想起有一年冬天,我碰见一只狗,那狗用前爪在锁着的门上乱抓。狗的主人是睡觉了呢,也许是不愿开门:当时风雪飞扬。我走到门跟前,看见被踩的雪地上,有狗爪的红血印。狗在抓门,血把爪子都染红了。
它不会明白,自己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6:5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