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孙华娟,女,文学博士,现就职于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发表过《隋唐曲(杨柳枝)源流再探索》《说“触类”》《衣饰与求女——(离骚)新探》等论文,出版有《中国古代诗歌研究论辩》《心香寄远——书信选注》等著作。 目录 绪论 研究对象及研究现状 第一章 李昪时代杨吴及南唐的诗歌与文化 第一节 李昪与金陵、庐山两个诗坛的形成 一 延士与赋诗 二 图籍的汇聚及其对诗坛的影响 三 庐山国学的设立及其对后期庐山诗坛的影响 第二节 金陵诗坛的初建及其重要诗人 一 金陵诗坛的形成与发展 二 早期金陵诗坛的代表诗人李建勋 三 金陵新诗风的代表成彦雄及其《柳枝辞》 第二章 中主时期南唐诗歌及其文化背景 第一节 李璟时代南唐文化概况 一 李璟时代南唐的文治及其影响 二 南唐文化特质的初步形成 第二节 金陵诗坛的壮大与成熟 一 金陵诗坛的壮大 二 新诗风的成熟 第三节 徐铉在中主时期的诗歌创作及理论 一 中主时期徐铉的诗歌 二 徐铉的诗学观及其背景 第四节 庐山诗坛 一 庐山诗坛的构成 二 李中:从庐山国学到踏上仕途与遭遇战乱 第三章 后主时代的文化与诗歌 第一节 李煜时代南唐文化特质 一 奉佛与习儒 二 著述之风与好尚博学 三 清贵艺术趣味的形成 第二节 “可怜清味属侬家”——南唐王室李氏家族文艺传统的回顾及评价 一 南唐宗室的文艺传统 二 后主李煜的诗文 第三节 后主时代的诗坛 一 金陵的诗僧 二 金陵的新老诗人 第四章 宋初南唐文化与诗歌的余波 第一节 宋初文化格局中的南唐形象 一 五代宋初北方的文化状况及宋初入对南唐文化的矛盾态度 二 宋人笔下的南唐形象 第二节 南唐诗在宋初的影响 一 杨亿对宋初诗坛的总结 二 徐铉与宋初的白体诗风 三 郑文宝及其对杜诗的整理和取法 四 宋初诗风受诸南唐的其他影响 结语 附录一 唐末及五代初期九华地区诗人群体考察 一 九华地区诗人群的形成 二 九华诗人群的诗歌创作 三 三种诗风的成因 四 与其他诗人的交往及对杨吴、南唐诗坛的影响 附录二 隋唐曲《杨柳枝》源流再探索 一 中晚唐七绝体《杨柳枝》新声 二 晚唐齐、杂言《杨柳枝》歌辞 三 南唐与宋代《杨柳枝》辞体式分析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导语 本书以历时性的观照为主,对杨吴和南唐诗进行分时段研究,其中又以南唐时期和宋初为重点;就研究对象的文学品种而言,侧重于诗,词在这一阶段的兴起并非本书的主要研究对象,但将作为背景来考虑。虽然本书以南唐诗为主要研究对象,但对南唐士风及文学艺术也作了一定整体考察,主要动机是为了厘清当时诗歌所生发的完整文化背景,因为南唐诗歌和这个背景密不可分。 内容推荐 《南唐诗史》一书致力于诗史的钩沉,以南唐三朝境内不同地域诗坛和诗人群体的兴衰起落为焦点,详考其发展演变过程,力求恢复作为五代十国诗歌重镇的南唐诗坛的原貌,从而将南唐诗这一唐宋诗转型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缕述清楚。本书不但对南唐重要诗人如李建勋、李中、徐铉、郑文宝等人的诗歌加以详尽论列,也着重还原了由南唐入宋的诗人群之创作实绩及其诗学典范和观念的承传本末,理清了南唐诗对宋初诗坛无可替代的作用和影响。同时,对于南唐诗所赖以生发的南唐文化,也试图剖析其特质,厘清其渊源,诸如其博学之风和好尚“清贵”的艺术趣味对诗歌的影响、南唐宗室的文艺传统及宋初文化格局中南唐形象的多歧等现象和问题的发现与解答,都是这一努力的体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