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从拓荒女孩到驰名世界的儿童文学作家,劳拉一生的故事曲折生动。她以细腻的文笔和丰富的情感,把家庭的西部拓荒史、父母姐妹间的亲情、与阿曼乐之间纯洁美好的爱情,以及个人的少女成长经历,描述得栩栩如生、妙趣横生。 《小木屋的故事》是一套非常适合孩子阅读及亲子共读的书籍。通过品读劳拉的成长故事和其家庭的拓荒历程,我们可以认识自己与亲人、与大自然的亲密关系,可以在生活节奏加怏、人际关系疏离、远离大自然的现代社会中,找回温馨的亲情、宝贵的勇气、真实的爱情和朴素的感动。 本书是该套书籍中的《新婚四年》分册,为插图全译本。 作者简介 劳拉·英格斯·怀德(1867-1957),美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出生于美国威斯康辛州的拓荒者家庭,从小跟随父母穿越美国的中心地带,迁徙各地寻求美好生活。她从六十五岁开始创作儿童文学作品,将自己的成长经历写成了“小木屋的故事”系列。劳拉的“小木屋的故事”已被翻译成几十种文字出版,成为全球几代人共读的儿童文学经典。 目录 序幕 第一年 第二年 第三年 第四年
序言 在美国白宫的网站上,列有美国儿童文学作家的白宫 梦之队,成员仅有三位:一位是写《夏洛的网》的E.B. 怀 特,一位是写《戴高帽的猫》的苏斯博士,还有一位就是 《小木屋的故事》系列小说的作者劳拉·英格斯·怀德。 劳拉·英格斯·怀德出生于1867年2月7日,是家中四 个孩子中的老二。根据劳拉的描述,她的父亲是个聪明、 乐观却有些鲁莽的人,而她的母亲节俭、温和且有教养。 劳拉的姐姐玛丽14岁时因感染猩红热而失明,弟弟9个月大 的时候就夭折了。姐弟的不幸和常年艰辛动荡的拓荒生活 ,让劳拉从一个无忧无虑的小女孩儿迅速成长为一个坚强 、勇敢、自立的少女。1882年,她在15岁时就取得了教师 资格证。为了能让姐姐玛丽读昂贵的盲人学校,她独自去 离家十几公里的乡村小学做教师赚钱养家。在那段时间里 ,她收获了爱情,大她10岁的农庄男孩儿阿曼乐对劳拉展 开了追求。3年后,18岁的劳拉和阿曼乐结为夫妻,后来生 下了女儿罗斯。罗斯长大后成为了一名相当出色的新闻作 家,而正是在罗斯的鼓励下,老年劳拉开始了对过去拓荒 生活的回忆,创作出了《小木屋的故事》系列小说。这套 作品可以说就是劳拉大半生的自传,书中的主角劳拉就是 真实劳拉的化身。 《小木屋的故事》讲述了19世纪后半叶,女孩儿劳拉 和她的家人在美国西部边疆地区拓荒的故事,被誉为一部 美国人自强不息的“拓荒百科”。1862年南北战争期间, 美国国会颁布了《宅地法案》,规定了拓荒者可以申请获 得公有土地,从而揭开了波澜壮阔的美国西部大开拓时代 。南北战争结束后,美国各地掀起了到西部拓荒的热潮。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住在美国中部威斯康星州的劳拉一 家开始了进军西部、追求美好生活的拓荒历程。劳拉从2岁 开始便跟随家庭四处迁徙,在13岁以前,她就已经到过威 斯康星州的大森林、堪萨斯州的大草原、明尼苏达州的梅 溪边,以及南达科他州的大荒原。劳拉一家住过森林里的 小木屋,睡过草原上的地洞,也在静谧的农庄和繁忙的小 镇生活过。 《小木屋的故事》一共有9本,其中序曲《大森林里的 小木屋》出版于1932年——劳拉65岁之时,主要讲述了她 童年时代生活在威斯康星州大森林里的故事。这本书一经 出版便获得了出人意料的成功,受到了不同年龄读者的极 大欢迎,这也让劳拉意识到自己“拥有一个奇妙的童年” 。此后十年,她笔耕不辍,相继出版了《农庄男孩》 (1933年)、《草原上的小木屋》(1935年)、《在梅溪 边》(1937年)、《在银湖边》(1939年)、《漫长的冬 季》(1940年)、《草原小镇》(1941年)、《快乐的金 色年代》(1943年)等7部作品,故事一直讲到劳拉恋爱并 嫁给阿曼乐。1957年,劳拉在密苏里州的农场去世,享年 90岁。她的遗作,反映其新婚生活的手稿——《新婚四年 》于1971年由女儿罗斯整理出版,为《小木屋的故事》画 上了完美的句号。 劳拉曾在文章中写道:“我见识了森林和草原的印第 安乡村、边疆小镇、未开发的西部广袤土地,也亲历了人 们申领土地拓荒定居的场景。我想我目睹了这一切,并在 这一切中生活……我想让现在的孩子们对他们所看到的事 物的历史源头及其背后的东西有更多更深的了解,正是这 些使美国变成了今天他们所知道的样子。”《小木屋的故 事》在历史层面上,已然超越了儿童文学的范畴,吸引了 无数读者争相传阅。在劳拉87岁时,《小木屋的故事》系 列小说开始被译成多种语言文字,在世界各地发行,每一 本都受到了读者的极大欢迎。没有高学历、没有受过严格 写作训练、没有华丽文笔的劳拉恐怕没有料到,《小木屋 的故事》系列小说从此会成为世界儿童文学经典名著,成 为美国文学史上的一块里程碑。迄今为止,它已被改编成 各种形式的故事,拍成系列电视剧和多部电影。而作者生 活过并在小说中出现的地方——威斯康星州大森林中和堪 萨斯州大草原上的小木屋、南达科他州银湖岸边的农庄和 德斯密特镇的旧居,都成为了著名的景点,每年迎来成千 上万的访客。 从拓荒女孩儿到驰名世界的儿童文学作家,劳拉一生 的故事曲折生动。她以细腻的文笔和丰富的情感,把家庭 的西部拓荒史、同父母姐妹间的亲情、与阿曼乐之间纯洁 美好的爱情,以及个人的少女成长经历,描述得栩栩动人 、妙趣横生。《小木屋的故事》系列小说如同一幅幅工笔 细描的图画:拓荒者们与大自然搏斗,但又与大自然和谐 相处;作品中的日月星辰、风雨冰雪、飞禽走兽、树木花 草,无不变幻多姿、充满诗意,即使是破坏力巨大的自然 灾变,也别具魅力;拓荒者之间的人际关系是那么单纯、 和谐,家庭成员、亲族和朋友间的情感,包括劳拉与阿曼 乐的爱情,都是那么真诚、美好,他们甚至对狗、猫、马 、牛等家畜也充满了眷顾与柔情。全书涉及自然、探险、 动物、亲情、爱情、成长等诸多受青少年喜爱的,或惊险 刺激、或温馨感人的元素,即便今天读来也倍感亲切,让 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这是一套非常适合家庭阅读和亲子阅读的书籍。通过 品读劳拉的成长故事和家庭的拓荒历程,我们可以认识自 己与亲人、大自然的亲密关系,可以在生活节奏加快、人 际关系疏离、远离大自然的现代社会中,找回温馨的亲情 、宝贵的勇气、真实的爱情和朴素的感动。 放眼今天,生活在电子时代的我们很难说就一定比拓 荒时的劳拉一家更加幸福。祖辈们用勤劳和勇敢开拓出美 好的家园,传递给子孙后代。而当我们享受他们的馈赠时 ,却忘记了他们是如何久经生活的考验:耕种、打猎、缝 衣、筑屋、凿井……劳拉曾说,她创作《小木屋的故事》 ,是为了“把自己的童年故事讲给现在的孩子听,让他们 懂得勇敢、自强、自立、真诚、助人为乐……这些品质不 管是在过去还是在现在,都可以帮助我们克服各种艰难困 苦”。劳拉的愿望已经成为一代代读者所追求的目标,劳 拉的故事已经成为人们成长路上难得的指引与鼓励,温暖 了无数大人和孩子的心灵,激励着我们不畏艰辛、勇敢开 拓、创造未来。
导语 《新婚四年》是劳拉死后才被发现的手稿。这份手稿描写了劳拉和阿曼乐婚后前四年生活的点点滴滴。在这四年里,劳拉与阿曼乐的生活非常辛苦,他们先后遭受了房子烧毁、旱灾、双双病倒以及儿子夭折的厄运,唯一的安慰可以说就是女儿玫瑰的健康成长了。然而,劳拉与阿曼乐并没有被接二连三的挫折击倒,他们以两人深厚的情感为后盾,依然满怀希望与勇气,共同面对未来,开创了属于他们自己的家园。 精彩页 第一年 一八八五年的达科他大草原,炎热和大风是气候的常态。周一下午四点的时候,天气非常炎热。一辆两匹马拉的黑色马车很快绕过皮尔逊马车行旁边的拐角,在大街的尽头拐弯往乡村公路飞驰而去。 离小镇一英里的郊外,有一座建在放领地上的小屋。它有三个房间,这是劳拉的家。她正在为就要完成的黑羊绒裙缝上麻纱质地的里衬,这是最后一道工序。她听到马车的声音,就放下手里的活儿,穿戴整齐走到门口去迎接客人。 八月的时候,小屋前的草地就变成了棕黄色,旁边还有几棵小三角叶杨树。劳拉就站在草地上,远远看去,就像是一幅美丽的图画。 劳拉戴着一顶用秸秆编织的暗绿色遮阳帽,上面系着蓝色丝带,帽檐下是一张精致粉嫩的小脸,棕黄色的刘海下是一双会说话的蓝色大眼睛。她上身穿着紧身上衣,上衣的袖子长长的,竖起的领口镶着花边,下面穿的是拖到脚尖的大蓬蓬裙,裙子是用粉红色的细麻布料做的,上面绣着蓝色的花枝。 来的客人是阿曼乐。这一天他和劳拉约好了去游玩,他们两个人都喜欢驾着马车出去玩。他从马车上走下来,小心地扶劳拉上了马车,又将遮挡灰尘用的亚麻护膝盖在劳拉腿上。安顿好之后,他扬起马鞭,马车旋风一般冲了出去。自始至终,阿曼乐都没有说话。他带着劳拉往南穿过草原,到了亨利湖和汤普森湖中间一块肥沃的土地上。这里长满了野樱桃和葡萄。他们在这里游玩了一会儿之后,又向东北方走去,到了十五英里外的灵湖,在这里绕了一个大圈之后才返回家去。 傍晚的阳光依然有些刺眼,他们将车篷拉起来挡住阳光。马车飞驰而过,惊起了躲藏在草丛中的小动物:五彩羽毛的松鸡、长耳朵的野兔、长着条纹的田鼠慌慌张张地四散逃窜。惊起的野鸭扑棱棱地从这个湖里飞到那个湖里,笨拙地一头栽了下去。阿曼乐终于打破沉默问劳拉:“我希望我们能快点结婚。你需要一个盛大的婚礼吗?如果你不需要盛大的婚礼,我们很快就能结婚。去年冬天,我在明尼苏达的姐姐就要为我们准备一场盛大的婚礼。我说过不需要,但是她却不听。她说要和我妈一起来这里参加我的婚礼。可这却不是件好事,因为马上就要农忙了,收割庄稼的时候会很忙。如果婚礼早点举行,我们就可以早点安顿下来。” 劳拉手指上戴着戒指,上面镶嵌着石榴石和珍珠。她一圈圈转动着它,说:“可你知道,我不希望我丈夫一辈子是一个农夫。这个小镇发展得很快,你会有许多机会的。” 沉默了一会,阿曼乐问劳拉:“你为什么不愿意嫁给农夫呢?” 劳拉毫不犹豫地回答:“因为农庄里的农妇太辛苦了。她们需要做很多家务,收割时还要给打麦人做饭,甚至还要到地里帮忙。另外,做农夫永远不可能赚到很多钱。他们在和镇上商人交易时总是得不到公平的待遇。” 听了劳拉的话,阿曼乐笑了起来:“可是我记得爱尔兰人有句话是这样说的,‘世界上的事都是公平的,因为富人能吃到冰,我们也能吃到,只不过他们在夏天吃,而我们在冬天吃而已!’” 劳拉不喜欢说到关键的问题,阿曼乐总是敷衍她。她对阿曼乐说:“我不愿意被镇上的商人剥削,也不愿去过又穷又累的生活。” “你错了,”阿曼乐收起笑脸说,“农夫是唯一能够主宰自己命运的人。因为我可以选择我的生意对象。如果我不愿意和商人做生意,他们的生意就做不下去!正因为这样,所以他们才会想尽办法讨好农夫。而我却没有这样的烦恼,我只需要种地就可以了。土地可不会反悔。” “我今年已经种了五十英亩小麦,”他接着说,“若我一个人,种这些就够了。但如果你愿意嫁给我,那等到秋天我们可以再开垦五十英亩的土地,这样我们明年就能种多一倍的小麦。 “还有,养马很赚钱。我还能再多种一些燕麦,这样就可以养更多马。 PP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