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当我们谈论不平等时,有两个问题无法回避:一是什么阻碍了穷人摆脱贫困,二是什么助力了富人维持富有。在阶层固化日益让人焦虑的今天,对后一个问题的探讨更为重要。为什么在我们的社会中,获得高薪职位的往往是来自富裕家庭的学生?是什么让他们顺利通过选拔? 为了回答这些问题,劳伦·A.里韦拉深入美国起薪最高的行业——投行、咨询和律所,访谈上百位招聘官和求职者,详细考察了宣讲会、内部推荐、简历投递、面试和评议等招聘环节,通过丰富的案例,揭示出看似能力取向的选拔标准如何帮助精英阶层完成了优势地位的代际传递。尽管这些公司都宣称要寻找最优秀、最聪明的毕业生,但何为优秀,什么代表了优秀,谁表现出优秀的特质,对这些问题的看法都带有阶层的色彩。除对选拔机制的分析外,书中披露的大量招聘内部知识,亦可为普通人突破阶层天花板提供启发。 目录 第一章 进入精英阶层 第二章 竞技场 第三章 游说 第四章 简历纸 第五章 为面试做准备 第六章 开始面试:找到合适的人 第七章 继续面试:求职者的故事 第八章 结束面试:*后两幕 第九章 畅所欲言:评议优点 第十章 社会重建 第十一章 结论 后记 附录一 谁是精英? 附录二 研究方法细节 附录三 访谈名单 注释 致谢 参考文献
导语 出身不一定决定命运,但决定了改变命运的难度。名校毕业、成绩优异,就能顺利获得高薪offer、进入精英阶层吗?这可能只是万里长征的起点。名企选拔的标准对家境优渥的学生更有利,招聘官眼中的“优秀”特质往往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的熏陶和培养。看似公平的竞争,实则成为精英自我复制的助推,以及其他群体向上流动的壁垒。 《出身》细致考察了宣讲会、内部推荐、简历投递、面试和评议等招聘的各个环节,通过丰富的案例,披露了大量招聘的内部知识,为普通人打破文化壁垒、突破阶层天花板提供了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