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詹姆斯·鲍德温(1924-1987),美国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剧作家和社会活动家。 詹姆斯·鲍德温生于纽约市黑人聚集的哈莱姆区,自幼母亲改嫁,十四岁时跟随牧师继父开始在教堂布道。高中毕业后,离开教堂,搬至格林威治村,曾当过饭馆侍者和仆役,业余时间则写作书评和小品文。1944年,他结识黑人作家理查‘赖特,并在赖特的帮助和鼓励下从事创作。四年后,步赖特的后尘离开美国侨居巴黎和欧洲。1957年,美国爆发警察镇压黑人示威的小石城事件,鲍德温回到美国,参加黑人民权运动,同时写下许多文章,就反对种族歧视、黑人解放的道路等问题发表意见。1987年11月30日,鲍德温因胃癌逝于法国南部城市。 鲍德温一生著述颇为丰厚,内容丰富多变,包括六部长篇小说、四部剧本、十几部散文集、一本童书和一卷诗集,其中著名的有长篇小说《高山上的呼喊》《向苍天呼吁》《乔瓦尼的房间》《另一个国家》、散文集《土生子的札记》《没有人知道我的名字》《下一次将是烈火》等。他的作品影响了很多作家,托妮-莫里森亲自编辑了他的小说和散文集两卷本。2002年,鲍德温被学者莫莱菲·凯特’阿桑特列为100位伟大的美国黑人之一。2005年,《向苍天呼吁》人选《时代》杂志“1923—2005年百佳英语小说”。 后记 詹姆斯·亚瑟·鲍德温 詹姆斯·亚瑟·鲍德温(1924—1987)是20世纪美国最 重要的黑人作家之一。从1947年在《国家》杂志发表第一 篇评论《作为艺术家的马克西姆·高尔基》起,到1985年 在《新政治家》上发表最后一篇文章《致主教的一封信》 ,鲍德温共出版了六部小说:《向苍天呼吁》(1953)、《 乔万尼的房间》(1956)、《另一个国度》(1962)、《告诉 我火车开走多久了》(1968)、《如果比尔街会说话》 (1974)、《正在我头上》(1979);七部文集:《土生子札 记》(1955)、《没有人知道我的名字:土生子札记补遗》 (1961)、《下一次将是烈火》(1963)、《街头无名》 (1972)、《魔鬼有了工作》(1976)、《不为人所见之事的 证据》(1985)和《票价》(1985);一部短篇小说集《去见 那个男人》(1965);一部诗集《吉米的忧伤》(1983);三 个剧本《教堂前座》(1955)、《给查理先生的布鲁斯》 (1964)和《有一天当我迷路的时候》(1972):以及一部儿 童故事《小人儿,小人儿:童年的故事》(1976)。他利用 一切文学形式,特别是小说和杂文随笔,反映了造成美国 黑人生存现状的政治和社会因素以及在美国所谓民主下人 们为保持种族特性和个人的性取向所遇到的困难甚至迫害 。 鲍德温出生在纽约的哈莱姆区。母亲爱玛·琼斯随着 黑人向北方的移民潮来到纽约,生下鲍德温的时候还不到 20岁。鲍德温两岁多的时候,爱玛和比她大40岁左右的戴 维.鲍德温结婚。戴维是个工人、虔诚的宗教信徒和浸礼 会巡回传教士。他仇恨白人,但无力改变现实;他收入微 薄,却和爱玛生了八个孩子;他养活不了他们,但看到年 幼的孩子去为别人擦皮鞋,妻子去给白人洗衣、打扫又感 到羞耻。他把一肚子的恶气撒到家人头上,成了鲍德温童 年时代痛苦的根源。加上弟妹众多,鲍德温从小就要帮助 母亲照顾他们,常常是一只手抱孩子一只手拿着书看。也 许这就是为什么他在1974年对采访他的一个法国人说“我 从来没有过童年”的原因。① 鲍德温从小学起就酷爱读书。他先从哈莱姆的两个公 共图书馆借书看,后来到纽约市图书馆去借书。他中学时 读了理查德·赖特的作品后,赖特成了他心目中的偶像和 文学之父。虽然后来他对赖特的《土生子》有看法,但是 他在回顾赖特对他的影响时说: …… 鲍德温在美国文坛上活跃了近35年,经历了20世纪美 国种族关系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黑人民权运动,创作了 大量紧密结合时代的作品。他的散文犀利有力,他的小说 反映了在充满令人窒息的宗教重压和种族歧视的黑人贫民 窟中长大的黑人的心灵的呼唤。对他作品中表现出的思想 和艺术成就,在他生前是有褒有贬,褒多于贬,在他死后 也依然如此。没有人能够否认,他的作品是时代的产物, 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最重要的美国黑人作家之一,对当 代美国的思想文化具有很大的影响,为美国人民留下了宝 贵的精神遗产。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在鲍德温的追悼 会上感谢鲍德温留给了黑人作家三件珍贵的礼物:能够表 达黑人的真实感情、思想和处境的新语言、“识别罪恶但 从不惧怕”的勇气和他对人类的爱。①胡安.威廉姆斯在 《华盛顿邮报》上的文章极好地总结了鲍德温的成就: 鲍德温作为(时代的)见证人的努力所取得的成就为所 有的人——黑人和白人,同性恋和异性恋者,知名和无名 人士——这些他在作品中揭示出了他们的人性所在的人们 一再证实。由于他的见证,美国和美国文学界都更加丰富 多彩了。②
目录 我的地牢在震动 十字架之下 跋:论詹姆斯·鲍德温及其作品 王家湘
精彩页 亲爱的詹姆斯, 这封信我已经写了五次,又扔掉五次。眼前一直浮现你的脸,同时也是你的父亲——我的弟弟的脸。你像他一样坚强、沉重、脆弱、忧郁——气势咄咄逼人,因为你不希望任何人认为你软弱。在这一点上,你也许和你的祖父很相像,我也不确定,但你和你的父亲外貌上确实很像他。他已经死了,他从未见过你,他的一生都很糟糕。事实上在他离世之前很久,他就已经被击垮了,因为他内心深处相信那些白人对他的看法是对的。这也是他变得如此虔诚的原因之一。我想你的父亲一定也和你说过这些。你和你的父亲都没对宗教展示出什么兴趣,你们已经属于另一个时代了,那时黑人们已经离开乡村,来到了后来E.富兰克林·弗雷泽①所说的那种“毁灭之城”。只有当你真的相信你自身就是白人世界所叫唤的那个“黑鬼”时,你才可能被彻底摧毁。我告诉你这些,是因为我爱你,请永远不要忘记这一点。 从你们出生第一天起我就认识你们,我是看着你们俩长大的。我曾把你父亲抱在手里,扛在肩上,亲过他,打过他,见证了他蹒跚学步的过程。我不知道你现在有没有认识一个人超过这么长时间,如果你爱过一个人那么久,从婴儿到童年,再到他长成一个男人,你会对时间、人类的痛苦与付出具备一种奇异的视角。其他人无法看到我随时都能在你父亲脸上看到的东西,在他今天的样貌背后,是他无数过去的面容的重叠。他一笑,我就看见一间他不再记得的地下室,一座他不再记得的房子,我能从他现在的笑声里听见他儿时的笑声。他一骂人,我就想起他在地下室的楼梯上摔倒,痛苦地号哭,而我或者你祖父一哄他就好了。但没有人能够抚平他今天深埋心底、秘不示人的那些苦痛,你能在他的笑声、谈话和歌声里听见它们。我知道这个世界对我的弟弟做了什么,我也知道他是如何从这一切之中幸存下来。但更糟糕的是,这是我的祖国和同胞所犯下的罪。正因如此,不管是我还是时间和历史,都不会忘记他们。他们过去,此刻仍在摧毁成千上万人的生命,但他们对此一无所知,或者根本不想了解。一个人能够,事实是一个人应该努力变得坚强一点,对毁灭与死亡产生一种哲学上的兴趣,因为这是自人类存在以来大多数人最擅长的事情(但要记住,大多数人并不代表人类整体),但我们不能接受把那些毁灭者认定为无辜,因为正县汶种无辜,构成了犯罪。 现在,亲爱的与我同名的你,正是这些无辜的好心人,你的同胞们,让你一出生就置身于和查尔斯·狄更斯笔下一百多年前的伦敦差不多的处境里。(我仿佛听到那些无辜的人此时正在齐声叫喊:“不!这不是真的!你太恶毒了!”但我写这封信给你,正是想告诉你怎样和他们打交道,他们中大部分人甚至不知道你的存在。我很清楚你出生时的情况,因为我当时就在那里,而你们的同胞们不在,他们还没赶到。你的祖母当时也在,我想那些无辜的人应该去找她对质,她并不难找,也没有人会说她恶毒,但你的同胞们并不知道她的存在,尽管她毕生都在为他们工作。) 唔,大概十五年前,当你出生,降临到我们中间,你的父亲、母亲和祖母望着他们抱着你走过的路,盯着他们带你住过的家徒四壁的房子,他们本该感到沉重,但他们没有,因为有了你。“大詹姆斯”(你是随我命名的,那时你已经是个大孩子,而我不再年轻),你在那里被爱着。宝贝,你被他们爱着,立刻、永远、用力地爱着,为了在这个无情的世界里守护你。记住:我知道对今天的你来说,这些听起来很沉重,在当时看来,情况也一样糟糕,我们当时都在发抖。至今我们也没有停止颤抖,如果我们不是如此爱着彼此,无人可以幸存。正因为我们爱你,所以你必须活下去,同时也是为了你的孩子。以及你孩子的孩子们。 P3-7 导语 每当我感到迷失,我的地牢就会震动,我的锁链就会掉落。 20世纪 美国文坛无可取代的良心——詹姆斯·鲍德温。影响几代人探寻信仰、暴力和爱的散文经典。 出版56周年 简体中文版首次出版! 向詹姆斯·鲍德温致敬的纪录片《我不是你的黑鬼》(I Am Not Your Negro)获得奥斯卡提名! 《下一次将是烈火》出版56周年之后,依然是批判美国种族主义影响最大的文本之一。 内容推荐 《下一次将是烈火》是詹姆斯·鲍德温影响深远的散文集,全书由两篇信件组成。第一篇《我的地牢在震动》最早刊登于《进步》杂志,是作家在美国黑奴解放运动100周年纪念时给侄子的公开信,讲述了非裔美国人如何经历一代代的不公而幸存,并敦促侄子超越白人对黑人的狭隘定义,追求卓越。 第二篇《十字架之下》最早发表于1963年的《纽约客》,当时正值亚拉巴马州发动的针对黑人的暴力事件,鲍德温凭借其对“国家的黑暗现实尖锐剧烈的批判”登上《时代》杂志的封面。作家回忆了自己17岁时遭遇的信仰危机,描述了基督教堂里遍布的伪善和暴力,以及自己和美国黑人穆斯林运动领袖的一次分歧。鲍德温深刻地指出种族歧视的根本来源于白人对权力的病态迷恋,以及他们面对公义和历史的虚无与恐惧,号召黑人和白人抛弃黑暗的肤色政治,共同承担起艰难的历史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