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乐山城记(一座古城的生命史)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邱硕 |
出版社 | 天地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通过对乐山城市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搜集、整理和研究,从整体上勾勒出乐山古城的地理状况与历史脉络,并从城墙营建观照人与自然的关系,从城市中政治建筑与民居的布局反映城市的主要功能,从城市信仰空间来探讨何为“乐山人”,从城市文化空间的变化探讨乐山城市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本书从城址移动、城墙建毁、坊市聚散、街巷变化、祠庙兴废、庭楼增减等关联了区域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方面的历史发展,以乐山这座内陆古城的生命历程折射了中国传统城市的兴衰。 作者简介 邱硕(1983一),女,四川乐山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学士、华东师范大学法学硕士、四川大学文学博士。现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专职博士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研究人员,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新媒体时代的城市形象与民间叙事:以成都为个案的民俗学考察》,研究方向为文学人类学、巴蜀文化、城市文化。 目录 引子 相遇乐山城 古城的传说与现实 古蜀开明王朝故都 南安县城所在地的疑云 嘉州城的风雨变迁 城墙营筑史 东南城墙与城堤:人与水的战斗 竹石堤坝吕公堤 楗杉驱石魏公堤 城堤一体胡侯堤 “老丙午大水”后的技术革新 未完成的半边街河堤整修 西北城墙:人对山的倚靠 李辅刊山为城 拆台复建北上门 东北外城:人向土的扩展 外城增建,一波三折 将外城培修进行到底 城门名称的微言大义 古城墙的衰落 高北门的渐逝 会江门生死劫 “盛官”之厦和“盛民”之所 权力“六扇门”:嘉州城的官衙群 得江山之助的宋代司署 “道门口”之前世 “荔子呈祥郡馆中” 县署:从城郭到河边 文庙:嘉州的文气汇聚之所 庙学三迁 庙学布局 修缮者的故事 市场商业区:“嘉州酒重花绕楼” 周期流动的明代农贸市场 清代、民国的繁华市廛 纵横的街网,迭代的建筑 细说街巷 土桥街的金融世界 “杨半城”的倾城之劫 未完的故事:巧遇虾蟆口5号 神灵共居之城 国家神灵的嘉城祠庙 城西农神城北厉 文庙诸祠与忠孝节义 老关帝庙的迎春活动 县城隍江吴鉴 一城多少火神庙 叱咤风云地方神 斩蛟赵昱,吾嘉福神 捍卫四川第一人 “李公生我!” 嘉州的忠魂 雪泥鸿爪祭寓公 三江奔茫兰若开:嘉城的佛寺 恩贡溯源观音寺 消失的白塔街浮屠 “好个老箫吹不得”:老霄顶的道教宫观 从弘明观到万寿观 铁灵官下山降雨 道士与军人 在野的民间寺庙 乐山是夜郎王的诞生地? 花卿血食殊不解 百年昌炽炎帝会 萧公庙的萧公是谁? 郭沫若的芭蕉花与天后官的地产官司 金鸭儿和洋教堂 文翰千载,风流近代 古人休闲何处去? 西南第一楼 此心醉向明月湖 丁东,丁东 荔枝赏春,璧津观涨 嘉州公园的沉浮 公园的心脏:中山堂 现代“道门口” 中国西部最早的西式印刷厂 从书院到学校 武汉大学的乐山岁月 嘉定文庙中的武汉大学 晨读,朝着万千嘉定亡灵 住黑白宫,谈古今书 “布满了一城的文风” 乐山美食地图 珞珈对乐嘉的馈赠 尾声 消逝与新生 声明 序言 相遇乐山城 这天是霜降之后的阴历九月初七,太阳刚没入瞻峨门 城楼,天色就很快转暗了。嘉乐门外兑阳湾的涂老幺吞了 一大碗老母亲卖剩下的汤圆,嘴巴一抹,对妻子邱氏说: “我出去了,晚上不要等我。”邱氏晓得,日本人越打越 近,下江的一个啥子大学搬到乐山城了,这段时间从早到 黑一船又一船的货和人运到水门码头上,涂老幺的活路忙 得很。 涂老幺出了家门,走到兑阳湾口口上,往右一拐,穿 过嘉乐门,沿着兴发街、紫云街、盐市街走到高北门。这 些天,下江来的那些教书先生们喜欢打听乐山城的这个地 头、那个地头,有个问“迎恩门在哪里”,涂老幺生在兑 阳湾,耍在乐山城,还从来没有听到说过“迎恩门”,搞 了半天,结果就是“高北门”嘛。高北门的城门大约在十 年前就被拆了,他顺着盐市街和油榨街交叉口的那个弯弯 ,穿过高北门东边低处的城墙缺口,拐下了土桥街。他又 想起还有个先生打听啥子“粘蛾门”(瞻峨门),也是整了 多久才搞清楚就是高西门。读书人就是喜欢搞这些名堂, 涂老幺觉得好笑,嘴角微微上扬了一下。 这个时候,迎面响起一个熟悉的声音:“吔,涂幺爷 ,捡到金坨坨了吗,笑嘻了的!”涂老幺借着土桥街摊铺的 灯光一看,原来是挑着担担面去赶嘉乐门夜市的老王,就 笑着回应:“捡锤子哦,还要去挣钱。慢点还有划子要来 。”涂老幺是操袍哥的人,尽管只有二十来岁,别人也得 喊他一声“幺爷”。 涂老幺继续沿着土桥街往前走,走到小什字再往东拐 到东大街。他最喜欢走这条路,白天闹热,晚上也闹热。 天一黑,土桥街和东大街的夜市就开张了,千百盏亮油壶 儿点起来,啥子抽彩头的、下象棋的、拆字看相算八字的 、卖打药的,好耍得很。自从这一年武汉大学迁到乐山后 ,师生陆陆续续地来,晚上逛大街的也不少,街上就更有 人气了。 一路走一路看,涂老幺溜达到东大街尽头,往右拐到 察院街,才加快了步伐,一口气走到萧公嘴码头上。划子 还没有来,他便往码头边的茶铺里坐着喝茶去了。 他要等的划子,这时正满载着人和物,由四个纤夫拉 着逆流而上。划子上有位叶先生,从重庆坐轮船到宜宾, 从宜宾坐上小汽轮上行,在距乐山二十里的冠英场又换划 子,已经折腾近一个礼拜了,正疲惫欲睡之时,船主忽道 :“快八点了,乐山城马上就到了哟!”叶先生打起精神往 江上望去,想看看那传闻中的天下巨佛和乐山古城,可惜 夜色已深,一无所睹,唯闻岷江水发出震耳的洪响。此时 他陷入了黑夜般的沉思中:四十四年的人生流转,想不到 此时会到蜀中一个叫乐山的古城;世事如此艰险,自己教 书、写作、做编辑的谋生道路也很是坎坷,不知这次到武 汉大学文学院做国文教授,又能持续到何时。 正这样想时,划子靠近码头,水声小了,纤夫们“哼 唉哼唉”有节奏的号子声大了起来,在瑟瑟江风中显得无 限凄凉。先前坐在茶馆里喝茶等待的挑夫们围拢过来,上 上下下一降忙碌,将客人们的货物都卸下来。 叶先生先前就与成都商务印书馆的经理有过联系,将 住所暂定在该馆嘉定分栈的黄君那里。为了便于打扫和购 置物品,就先在分栈所在的较场坝的一家旅馆暂住两天。 因为船上的经理和护航队队长都知道叶先生的大名,所以 事先联系了相熟的挑夫,谈好优惠价钱,帮他担行李。叶 先生个人的生活物品倒是不多,就是书多而重,因此来了 两个挑夫,武汉大学也派了一个校工来帮忙。 涂老幺和另一个兄弟伙对给教书先生搬东西已经很熟 练,他们麻利而小心地将雇主叶先生的书籍、物品捆好, 挑起来就往较场坝走。路上,叶先生向他们打听乐山城购 买各种物资的地头。涂老幺嘴快,一流细水地说:“先生 你住的较场坝就是个大市场,米啊、烟啊、酒啊、糖啊、 醋啊,在这个地头都买得到。啥子旧货、杂货就在较场坝 这一圈转的打铁街、板厂街、箱箱街这些街上买。前头顺 城街口到福泉门还有卖鱼的,都是这儿河头打上来的鲜鲜 的鱼,安逸得很。买柴、买炭、买木头,就往铜河蝙那边 走……”叶先生是江苏苏州人,之前虽也在重庆住过一年 半载,但对于入声字多、发音重浊的乐山土话,还是听得 有些吃力。见涂老幺熟悉地方又热情健谈,叶先生就请他 明天上午领着自己采购并搬运物品,工钱另算,涂老幺爽 快地答应了。 第二天清早,天还未亮,叶先生便醒了。与涂老幺约 定的时间还早,他便洗漱了,一个人走到街上来闲逛一下 ,看看这深秋清晨的乐山古城。他沿着昨晚来时的路,信 步穿过一个城门,来到码头,此时的天色已蒙蒙亮,回头 依稀可见城门上的“安澜”二字,左手边和右手边两条大 河在雾气的掩映中相汇于眼前,安澜门前长长的石梯一直 延伸到河滩,河滩又笔直地伸向江心去。举目远眺,两条 河对岸的景致都还看不清楚。这应该就是众所周知的岷江 与大渡河了。 沿着安澜门左边城墙根前行,经过了几个临水的城门 。有的城门码头石阶上整齐地排列着粪桶,像古玩店仔细 陈列的古玩一样。河中一只只粪船正在向岸边靠拢,冷冽 的空气中传来一阵阵臭味。 他一路前行到了涵春门外。看得出来,涵春门是个大 码头,水面上停泊着大大小小几十只船,码头工人们已经 在忙着上货了。挑水的挑夫们也来来往往,水不时从木桶 中洒出,把路面沾得湿漉漉的。这时,天色又亮了一些, 叶先生在涵春门边买了两个糖心饼子当早饭。这小食制作 甚精,甜香可口,以前听说乐山类苏州,大概就是因为这 样的缘故吧。 叶先生边吃、边看、边想,这乐山城的城墙很有些与 众不同呢。江边的城墙厚实、坚固,不仅能起到军事防御 、保境安民的作用,又能抗洪防灾,可谓一举多得。城墙 墙体是用红色大砂石垒成,而城门券却用青砖砌筑,粗粝 的红与精致的黑相映相辅,造成视觉上独特的美感。而且 临江都是水门,直面宽广的江面,城门码头上下货物非常 方便,想来涨水时节,船只是可以直入城门的,难怪乐山 是川南重要的商品集散地了。想到这里,叶先生不禁在心 中对乐山城的建造者们致以深深的敬意了。 …… 朋友黄君说:“绍钧兄的眼光自然是独到的。这乐山 城虽然不是大城市,但也是前清嘉定府的府城,乐山县府 也在城中,所以城池修得有些气派,有内外两城。民国十 七年,驻军蔡玉龙在城中大办马路,拆了些城墙,把很多 街道拓宽,改成三合路面。您说的柏油路和街树大致是从 那个时候开始陆续形成的。” “嘉定城人口战前大概五万,近来武汉大学和一些下 江的机关迁来,现在多了一万人,城中热闹了些,但也不 很拥挤。”另一位朋友李君说。 叶先生道:“对的,街道上也没有汽车奔驰,只有少 数人力车往来,我倒是喜欢这点安静。而且街市看上去非 常整洁,也不见其他城市中常见的乞丐。” 黄君轻轻一笑道:“因为武大迁来,县政府要面子, 天天令警察督促居民扫街,叫花子也不许入城。”说到这 里,他话锋一转:“说好呢,固然有好的理由,说不好呢 ,也有不好的地方。比如说,到如今嘉城里还没有地方报 ,只有民教机关收听无线电广播,挑出比较重要的电讯四 五条,写在黑板上,民众才得看到。成都的报纸要隔日才 到,重庆的报纸则需要隔五六天。” 李君接话道:“是的。乐山城也瞧不到重庆那样的新 建筑,商店的房屋和陈设大都是旧式的,没有百货品的陈 饰窗,街上摆出来的也大半是土制的手工艺品。街上很少 有穿道地西服的人,也见不到一个摩登女郎。” 于是,三人的话题转到乐山城与发达城市的落差上来 ,后来又谈到叶先生儿女们从外地转学到乐山的各种事宜 ,再谈到武大借文庙办学的种种情形,自然也少不了讨论 国内外战场动态。如此酣谈,直到饭店打烊才罢。 叶先生回到旅店,枯躺木床,意兴阑珊。乐山城虽不 恶,然而终究并非“吾土”,战事步步吃紧,国土渐渐沦 丧,国家前途堪忧,个人如何偷生……城内打更的锣声激 荡着耳膜,如豆的灯火随着窗缝侵入的寒风摇曳,他思来 想去,填成一阕《鹧鸪天·初至乐山》: 忽讶生涯类隐沦,青衣江畔着吟身。更锣灯芯如中古 ,翠口丹崖为近邻。 搔短发,顿长颦。雁声一度一酸辛。会看雪冱冰坚后 ,烂漫花开有好春。 最后一句,叶先生很踌躇,内心其实是灰的、苦的, 但总要为这乐山和世界添一点子亮色和希望才行,所以还 是缀上一句春花罢。这样想着想着,叶先生迷糊睡去。乐 山城暂时安放了他忧虑而悲愁的灵魂。 同时,乐山挑夫涂老幺干完晚上的活路,也回到了外 城北端的兑阳湾家中,母亲和妻子早已入睡。他擦了把脸 ,倒床便睡,很快就鼾声大起。他的头朝向这座盛放他祖 祖辈辈生老病死、爱恨情仇的乐山古城。此时古城也沉沉 睡去,盖着一身斑驳的历史,枕着一片对未来不可预知的 担忧与期待。 导语 本书收录了大量第一手的民国档案和珍贵的图片资料,在充分查阅各个年代的乐山地方志等史料的基础上,搜集、整理了乐山的城市历史文化资源,从城址移动、城墙建毁、坊市聚散、街巷变化、祠庙兴废、庭楼增减等多个方面生动地勾勒出了这座千年古城的生命发展史。乐山是否是开明王朝故都和南安县城旧址?乐山人和乐山的城墙与那汇于此处的三江之水发生了怎样的“相爱相杀”的故事?被誉为“嘉州文气汇聚之所”的文庙对乐山人意味着什么?延续几百年的乐山老关帝庙迎春活动有着怎样的盛况?“会吃的乐山人”爱吃的小店都有哪些?抗战时期迁来的武汉大学师生在乐山发生了哪些故事,他们又为给他们提供了坚实庇护的乐山城带来了什么……这一切的一切,让这本书来告诉你。 精彩页 古城的传说与现实 著名人类学家施坚雅(G.William Skinner)曾说,一个宏观区域的历史演变,就如同一个人的生命一样,注定要经受生、老、病、死的考验。乐山古城从形成到兴盛,再到衰落,最终被新的现代化城市取代,就经历了这么一个过程。如同人的生老病死由自然规律所决定一样,城市的起伏兴衰是由不可抗拒的社会发展规律所决定的。那么,就让我们站在乐山古城诞生的时间点上,去审视这座中国传统州城的生命起始。古蜀开明王朝故都 大约公元前7世纪初,地球北纬29°55’~29°56’、东经103°76’~103°77’之间的一块地表,1亿4000万年前的白垩纪地质运动形成的石英砂岩厚达300多米,出露岩层历经亿万年风雨侵蚀,在地表北部表现为一带浅浅的、东北一西南走向的深红色山丘。剩余的地表部分则由三条来自北边山地的大河侵蚀、沉积出一片广阔的河口三角洲,泥沙淤积,卵石堆岸。其中两条河流先在三角洲西边约2公里处腾跃相遇,向东奔袭至三角洲东南角,一头撞入另一条步履渐缓的大江。 汇聚后的大江再一路向南,150余公里之后与另一条大江相汇,继续向东突进至1000公里之外的荆楚。有一支叫开明的部族正面临灭族的危机,他们的首领鳖灵决定沿着大江逆流而上,寻找新的家园。 开明族穿越重山叠嶂,涉过险水恶滩,先后与大江两岸的巴人、焚人、僚人相遇,一路无安身立足之地。他们继续北上,直到遇到这块三江交汇之处的胸襟坦荡的平坝。这里有唾手可得的粮食、取之不竭的盐卤和自燃长明的火。他们紧绷的心弦终于松弛下来,停止漫长的跋涉,重新建造城市,把它作为开明王国的都城。 不知过了多少年,开明王国将都城迁到了成都,在经历了十二代国王统治之后为秦国所灭。秦国在开明王朝第一个国都所在地建立了南安县城。此后的两千多年中,该城就一直是县、郡、州、府、路、道、专区、地区、市一级行政区划的治所,后来有了个闻名天下的名字——乐山。 古代文献与现代历史学研究给我们插上了想象的翅膀,让我们得以描画以上开明王朝建都乐山的场景。然而,想象总归是想象,开明王朝是否真的曾把都城建于三江汇流处的乐山呢? 所谓荆楚的鳖灵,最早来自西汉扬雄《蜀王本纪》的记载: 荆有一人名鳖灵,其尸亡去,荆人求之不得。鳖灵尸随江水上至郫,遂活,与望帝相见,望帝以鳖灵为相。时玉山出水,若尧之洪水。望帝不能治,使鳖灵决玉山,民得安处。鳖灵治水去后,望帝与其妻通。惭愧,自以德薄,不如鳖灵,乃委国授之而去,如尧之禅舜。鳖灵即位,号日开明帝。 其他文献的记载大同小异,这个故事大致是说,荆地一个叫鳖灵的人死了,尸体随江水逆流而上到达了蜀国郫地,死而复生,被古蜀国的望帝任用为相。鳖灵外出治理洪水时,望帝却与鳖灵的妻子私通。望帝因道德上的羞愧感而让位于鳖灵。鳖灵即位后,改国号为开明。关于鳖灵的记载,神话成分显然很重,但神话中可能留有史实的痕迹,因此历史学家们往往据此来恢复古蜀历史。 开明王朝最早的都城位于三江交汇处,这种说法最早来自北魏时郦道元的《水经注·江水》:“(南安)县治青衣江会,衿带二水矣,即蜀王开明故治也。”从秦灭古蜀至南北朝,南安县尽管在行政上附属过不同的郡、州等上级行政单位,但作为一个县级行政单位顽强存在了近八百年时间。“治”,即治所,是地方政府所在地的称呼,比如省治即今之省会,县治即今之县城。在华夏中原王朝看来,古蜀国为地方政权,所以国都也称“治”。 将开明鳖灵神话和《水经注》的记载合二为一,历史学家们从中追寻出了以鳖灵为首领的开明部族的迁徙路线与定都南安(乐山)的历史。如著名历史学家蒙文通在《巴蜀古史论述》中说:“也许开明溯江而上,先在南安(乐山),又北上至广都(双流),后移成都”“开明故治在南安,又由广都迁成都”。考古学家童恩正在《古代的巴蜀》中也说,开明族从川东迁徙而来,“最初到达川西时,定居在今乐山一带”③。P9-11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