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粟裕与毛泽东陈毅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少华
出版社 湖南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作者简介
少华,湖北天门人,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现为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二级巡视员,中国中共党史学会会员,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会员,湖北中共党史学会理事。从事党史、军史和地方革命史研究。著有《林彪的这一生》《毛泽东与彭德怀》《红四方面军》《粟裕与毛泽东陈毅》等十余部党史军史作品。
后记
粟裕浑身是胆,一生藏谜。
他既是常胜将军,又是悲情英雄。
平凡与伟大,守正与出奇,豪迈与纤秀,温和与执拗
,恭谦与抗上.风光与憋屈,美誉与恶评……性格的不同
侧面、命运的不同因素、大潮的不同力量经常交集、碰撞
、纠结于他一身,投射出他战斗和生活的那个时代的复杂
、曲折和艰难。
从浩如烟海的文档中,捕捉他的思绪情怀,梳理他的
腾飞之路,解读他和他的恩师、搭档的风雨历程,是令人
沉醉的事情。其中,尤其是他集崇高与悲壮的一面,更是
令人怦然心动:
行伍出身,焠炼成才,此其一。粟裕没有旧式讲武堂
的履历,也没有读过新式黄埔军校,更没有在日本士官学
院或苏联军事学院深造,只参加过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四师
教导队为期一个月的基础训练。他从士兵做起,历任班长
、排长、连长、营长、团长、师长,身经百战,六次负伤
,逐级成长为中高级指挥员,走的是“从战争中学习战争
”的锻造之路。他的课堂是战场,他的老师是指挥作战的
朱德、毛泽东。他后来深有感慨地说.“我是在毛泽东、
朱德同志领导下学会带兵打仗的”。朱德称道“粟裕是学
习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楷模”。正是因为学得毛泽东军事思
想的精髓,每到关键时刻,每当与其他领导人发生分歧,
他的看法、观点、建议、决策总是能与毛泽东不谋而合,
从而受到最高领导层的欣赏与重用。
奇思妙想,战功卓著,此其二。在人民解放军的战争
史上,粟裕的名字与黄桥战役、高邮战役、陇海线徐(州
)海(州)段战役、苏中战役、孟良崮战役、济南战役、
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上海战役等数十次著名战役相联。
在消灭蒋家王朝的功劳簿上,粟裕与陈毅统帅的第三野战
军歼敌245万人,领先于第二野战军(歼敌221万)、第四
野战军(歼敌180万人)、华北野战军(歼敌101万)、第
一野战军(歼敌51万),排在第一位。粟裕对战争的贡献
,不仅在每打必胜、每胜必奇,还在于他的眼光独具、犯
颜直谏。他在自卫战争之初关于在南线大量歼灭敌人有生
力量的建议。在解放战争后期关于暂缓向江南跃进、集中
力量在长江以北聚歼蒋军主力的建议,他关于适时发起淮
海战役的建议,都影响和推进了人民解放战争的历史进程
。正因为如此,他是中共军事家中少数被中共中央冠以“
军事家”、“战略家”双衔的将领。
领大将衔,行元帅事,此其三。粟裕尊重同事,敬重
上级,为人低调,谦逊谨慎,历史上三次推功让贤。周恩
来拍案称奇:“粟裕二让司令一让元帅.人才难得!”毛
泽东亲自提名粟裕任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军委当时下辖
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干(部部)、总后(勤
部)等各部,工作的归总在总参,总参事实上成为全军的
首脑机关。作为总参谋长,粟裕领导1位大将(张宗逊)、
9位上将(李克农、陈赓、王震、许世友、邓华、彭绍辉、
张爱萍、杨成武、韩先楚),干部阵容配置极其隆重,仅
次于彭德怀领导的国防部。毛泽东代表中央,对粟裕交底
,“你是担的大将衔,而干的却是元帅的任务!”
沙场无敌,政途多难,此其四。古之良将,有能成一
役之胜者,有能成一国之安者,有能致天下之兴亡者。成
一役之胜者,不可胜数;成一国之安者,世有所出;能致
天下兴亡,屈指可数。粟裕可谓不世出的天才,军事生涯
辉煌炫目,政治生涯却极其坎坷。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
屡次被戴上“反政治委员制度”的帽子,遭到批判、贬谪
,甚至有性命之忧,陈毅为他抱打不平,说他是“受委屈
最多,提拔得最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是第
一个被打倒的军队高级将领,被扣上“一贯反领导”、“
向国防部要权”“告洋状”等罪名,在军委扩大会议上被
公开批判,被解除总参谋长职务。他的妻子楚青辛酸地感
叹:“(粟裕)60年的革命生涯,30年处于逆境,粟裕几
乎隔天就挨次整。”1994年12月25日,在粟裕去世十年后
,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和张震联名发表了题为《追忆粟
裕同志》的文章,为他平反昭雪。文章指出:“1958年,
粟裕同志在军委扩大会议上受到错误的批判,并因此长期
受到不公正的对待。这是历史上的一个失误。这个看法,
也是中央军事委员会的意见。”正义可能会迟到,但绝对
不会缺席。拂去烟尘的历史更加真实。
半师半友.相守以诚,此其五。粟裕与陈毅,邂逅于
1927年南昌起义兵败的南下途中,共事于1939年挺进苏北
的江南指挥部,正式搭档于1947年华中野战军与山东野战
军合并后的华东野战军。一经搭档,他们便相识相知,相
敬相重,成为闻名三军的黄金搭档。他们的战友、军事科
学院院长郭化若将军回忆,“由于工作需要,陈、粟之间
有分有合,而且分多合少”。据统计,在解放战争4年时间
内,粟裕与陈毅始终在一起的时间仅为11个半月,大部分
时间不在一起。但是,分多合少并不影响他们的水乳交融
、坦荡快乐的感情,并不影响他们天各一方、心领神会的
联系,并不影响“陈不离粟、粟不离陈”的佳话。粟裕始
终称陈毅为“军长”,陈毅对粟
目录
第一章 邂逅
“七大”之争,显示出不同的心性禀赋。朱德大度,陈毅调和,林彪抢锋,粟裕守拙,给毛泽东造成喜怒哀乐的感情冲击,也奠定了他们政治上的宿命。
第二章 委屈
军团政委上任伊始,就朝军团长寻淮洲和参谋长粟裕吼了一嗓子:“我在作报告,哪个还在讲话?!”粟裕不明不白地被扣上“反对政治委员制度”的罪名,接连败走麦城。
第三章 惊艳
奇思奇兵奇招,粟裕敢打只有五成把握的仗。叶飞3000人对3000人,敢分割包抄;王必成迂回过头,仍能卡住要害;陶勇唱空城计,打得自己光膀子上阵。险到极致,胜得淋漓!
第四章 伯乐
曹甸战役唱反调,盐城战斗解危难,刘少奇把惊奇的目光投向粟裕。他回延安后,向毛泽东和中央推荐两位人才,一位是农村问题专家邓子恢,一位是军事天才粟裕。
第五章 执拗
粟裕二让司令,显霁月胸怀,留生花妙手。毛泽东升帐点将,陈毅喜忧参半:“回华中恐怕没有事做,不起作用。”
第六章 试阵
李天霞狂得有理:“十二万人对三万人,四打一,我这里没有问题!”粟裕偏得出奇:“不管其他三路,我专打一路,六打一!”毛泽东惊得咋舌,电询:“打的是八十三师吗?”
第七章 重挫
六战四败,山东野战军陷入苦战,指战员牢骚满腹。陈毅把责任一把揽过,公告全书“3月来未打好,不是部队不好,不是师旅团不好,不是野战军参谋处不好,主要是我这个统帅犯了两个错误”。
第八章 逆战(上)
一封告状信逼出毛泽东霹雳手段:陈毅负责大局,大政方针集体商定,战役指挥交粟裕负责。新型搭档关系横空出世。
第九章 逆战(下)
粟裕意欲诱捕七十四师,陈毅支持,参谋长陈士榘和政治部主任唐亮反对。陈唐直接电告中央军委,陈毅气得不行:“你们有电台,你们能发报,你们向党中央告我的状!”
第十章 悬战(上)
有人把孟良崮战役称为“虎口拔牙”。粟裕对这一说法也满意,他说:“老虎的嘴巴并没有张开,只有一点空隙,我们硬切进去,好像天桥的把式开硬弓,将敌人左右两翼撑开,把第七十四师从敌人的重兵集团挖出来予以歼灭。”
第十一章 悬战(下)
反转之后还有反转?张灵甫以身为饵,引诱华野主力前来包围;蒋介石将计就计,布置外围大军,以驰援孟良崮,实施反包围。陈粟盯着张灵甫,蒋介石盯住陈毅,胜负在一线之间。
第十二章 非攻
“反攻,反攻,丢了山东!”陈毅恼怒七月分兵,八战只打好了三仗;谭震林认为问题出在战术上,批评军事指挥不精细;粟裕认为轻敌是主因,上书中央,请求处分。
第十三章 转折
粟裕致电中央,反对拆分陈粟。毛泽东坦白刘邓“异常紧迫”,催促陈粟火速启程,罕见地批评爱将“怕牺牲”、“怕吃苦”、“要带大部队”、“要大休息”、“每日叫苦连天”、依赖后方。
第十四章 进谏
独特的一场考试,考官为中央五大书记;独特的一句问语,令粟裕眼睛湿润。毛泽东宣布“中央决定陈毅不回华野”,引出粟裕二辞司令。
第十五章 拧犟
凤鸣九天,虎啸泉城。粟裕与许世友对对碰,拧作战方案,拧攻城重点,拧兵力配置。聂凤智擅改军令,引发战场妙手。
第十六章 淮海(上)
粟裕的天才提议,毛泽东的关键变动,刘、邓、陈的战役协同,“小淮海”逐步升级为“大淮海”,一个与国民党重兵集团南线决战的世纪妙想在碰撞中诞生。
第十七章 淮海(下)
粟裕的烦恼,吃一个,挟一个,看一个。杜聿明兵指何方?中央得到绝密情报,认为将东走两淮,谭震林、王建安根据前线动态,判断方向为东;犟帅不同意,也不能否定,焦思苦虑七天七夜。
第十八章 流年
首战不胜,金门战役折损九千将士,粟裕惊呼“所查损失,为解放战争以来之最大者”,潜心研究新战法。他推荐刘伯承或林彪担任攻台总指挥,毛泽东则说“解放台湾之战仍由粟裕指挥”。
第十九章 蒙冤
一位元帅,两位候选人。刘少奇推荐粟裕,周恩来力挺陈毅。毛泽东绝妙的平衡术,授大将军衔,行元帅事。
第二十章 守望
庐山会议,彭德怀被打成反党集团。刘少奇劝粟裕把五八年事讲讲,部下说“你不好讲,我们替你讲”。他婉言拒绝了,“我决不利用党内政治风浪的起伏”。
后记
精彩页
第一章 邂逅
“七大”之争。显示出不同的心性禀赋。朱德大度,陈毅调和,林彪抢锋,粟裕守拙,给毛泽东造成喜怒哀乐的感情冲击,也奠定了他们政治上的宿命。
不经意的邂逅,经常蕴含着宿命般的机缘。乱军中,共和国第一大将偶遇三位元帅,开始了跨越半个世纪的交往。
1927年10月,在南昌起义溃退的人流中,20岁的警卫班长粟裕遇到了同龄的连长林彪、年长6岁的团指导员陈毅、年长11岁的副军长朱德,共同经历了人生第一次低谷。
他们那被硝烟熏黑的脸上,流露的虽然都是愁苦,但面临的问题却各有不同。
朱德,最大的愁苦是“光杆司令”.棘手的难题是如何掌握住这支陌生的、士气涣散的部队。南昌起义前,朱德任江西军官教导团团长兼南昌公安局局长,起义后任第九军副军长,在南下途中两次带兵,指挥的都是临时拼凑的部队。他在自述中回忆:
第一次带兵,撤离南昌,向潮汕进军,“我被举做在暴动中成立的新第九军副司令,带了一部分兵,还有教导团的学生以及零七八碎的散兵向东出发”。
第二次带兵,是在三河坝。“这时分为两路,一路是主力,叶挺、贺龙带着走,占领了潮汕。另一路归我指挥,为一个支队,到大埔……(后来)主力在那面失败,我们也就撤了下来,这时潮安、汕头复被敌人抢去,我们陆续打了几天。收容了潮汕撤下来的残余部队,即刻向福建、江西退却”。
两次带兵有三个共同点:带的都是偏师,担任的都是牵制任务,所辖部队均为临时搭配的。朱德形容前者为“零七八碎的散兵”,后者为“撤下来的残余部队”。
在四面围攻的逆境下,朱德既非原有长官,部队亦非旧部,官不识兵,兵不信官,处境堪忧。陈毅很直爽地描述当时将士对朱德的观感:“朱德同志在南昌起义的时候,地位并不重要,也没有人听他的话,大家只不过尊重他是个老同志罢了!”
陈毅,最大的愁苦是背负“五皮主义”讥讽,面临的难题是如何赢得官兵的尊重。南昌起义后,一介书生陈毅担任第十一军二十五师七十三团指导员。
周恩来有些不好意思:“派你做的工作太少了,你不要嫌小!”
“什么小不小哩!你叫我当连指导员我也干。”陈毅倒是爽快,“只要拿武装我就干。”
下到连队,他才明白,既有干不干的问题,又有能不能干好的问题。这个团的前身是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即叶挺独立团。在北伐战争中,叶挺独立团在汀泗桥、贺胜桥和攻克武昌的战役中打出威风,号称“铁军”、“铁团”,是中共最早建立的,也是最有战斗力的部队。尽管担任铁团的最高政治长官,但是,他新来乍到,没有树立起权威,被官兵漠视。有的厌恶地叫他“五皮长官”。五皮指围皮带,穿皮靴,背皮包,戴皮手套,拎皮鞭。基层士兵瞧不起这种高高在上、满嘴政治说教的长官,称他们“卖狗皮膏药”。
林彪,最发愁的是如何免遭“丢饷”追责。撤退途中,他带领的七连发生军需官携款潜逃的恶性事件,偏偏军需官又是他一向亲信的表弟。
七十三团团长黄声浩下令绑人:“林彪,你要死个明白。你表弟携款逃跑,你是他的长官,又是他的兄长,罪责难逃。”
他认定林彪“治军不严,纵弟逃跑”,呈报上级处分。
林彪辩白道:“我知道军饷关系连队安危,所以特地叫我表弟携带,谁知这个狗杂种半途开溜了,这叫我怎么办?”
厚道的朱德闻讯,阻击黄声浩执行军法,和颜悦色地叮嘱道:“三军未动,粮草先行。丢了军饷,就等于丢了部队的粮草,弄得不好,士兵们是要造反的。你一定要记取教训,重要文件、军饷细软一定要亲自收藏,不要随便交给别人。”
P1-2
导语
一个布衣战神的不败传奇与一对半师半友的黄金搭档。
28载漫天烽火,60年凤凰涅槃,一段领袖与战将相互守望的人生恋歌。
想到粟裕,就会想到联手创造奇迹的陈毅;写到陈粟,就会写到亲手缔结这对搭档、后来又亲自分拆这对搭档的毛泽东,写到他在两位豪杰之间立誓约、当证人、做裁判的那些难忘的往事,写到他们运筹帷幄、决胜疆场的奇谋险兵。这也是作者为书稿定名为《粟裕与毛泽东陈毅》的缘由。
内容推荐
“陈粟”是毛泽东亲手配对的中共黄金搭档,粟裕、陈毅两人最大知己是毛泽东,三人保持着亲密关系。毛泽东称誉粟裕是”最能打的湖南老乡”,不拘一格地提拔他、使用他;称赞陈毅识大体、重大局和磊落情怀,他俩诗词唱和,处于师友之间。粟裕与陈毅,相遇于南昌起义失败的转移途中,相知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烽火岁月,共事达45年之久。他们英雄相惜,相互支持,联手指挥了黄桥、孟良崮、济南、淮海和渡江等重大战役,取得了辉煌的军事成就;他们相待以诚,风雨同舟,表现出光明磊落、相忍为党的霁月情怀和松柏精神。本书旨在以粟裕与毛泽东陈毅长达半个世纪相遇相识、相知相重的交往为线索,讴歌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29 15:2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