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劳伦斯传/世界名人名传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英)理查德·奥尔丁顿
出版社 河南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是“世界名人名传”之一种。本书按时间顺序,分为三个部分,讲述了“我们时代最富创造力的天才,是英语文学中最伟大的作家之一”的著名作家劳伦斯的人生故事。他性格软弱、温情脉脉、个性鲜明、思维超群,他踏遍西西里、南太平洋和南美等地,苦苦寻觅、沉思冥想,进行他那独特的哲学思考,留下了诗一般的文章。
作者简介
理查德·奥尔丁顿(1892一1962),英国现代著名作家,劳伦斯研究专家,劳伦斯生前的好友。他以自己对至交的深刻了解和研究,写下了这本情珲并重的文学传记,以劳伦斯式的激情和优美的笔调再现了劳伦斯悲剧的一生。
目录
第一部 儿子与情人(1885一1910)
第二部 结婚与战争(1911一1919)
第三部 世界的逐客(1920一1930)
序言
一本书要是取了个奇怪的副标题,作者就得赶快说明
理由,否则人家就会疑心你是故意矫情或者故弄玄虚,以
推广销路;或者,两者兼而有之。我把这本书题名为《一
个天才的画像,但是……》(此版更名为《劳伦斯传》),
为什么呢?首先,因为这本书只能算是一幅画像,而不是一
本详尽无遗的传记。如果要写一本传记的话,那么,就我
所掌握的材料而言,其篇幅就得比这书长两三倍。其次,
从我所看到的有关书籍及信函中,我注意到差不多随处随
地人们都喜欢用这个短语:“劳伦斯当然是个天才,但是
……”在他生前,人们对他的评论有所争议时,自然免不
了要用到这句话,而且着重点往往在于“但是”而不在于
“天才”。劳伦斯自己自然也看到并且记住了这句话。他
有异常敏锐的观察力和近乎超人的记忆力;凡是议论他的
那些话恐怕很少能逃过他的眼睛或者从他的记忆中消失,
他在他的《随笔选》中就写道:“在早年时期,他们总是
对我说你是有天才的,其用意无非是宽慰我,因为我不具
备他们所有的那种无比优越的条件。”这些年来,我们仍
然可以听到这种带有照顾口气的言辞。说老实话,一个人
生来有几分才气,又算得什么呢?比起其他一些人来,他们
或者有个高贵的爷爷,姓名登上《缙绅录》,或者有个名
牌大学的招牌,或者在无聊的评论杂志上每周写过文章;
显然他们的身价就高得多了,一个天才又能值几文呢?所以
,我这个副标题实际上是别人给我选的。
那么,到底什么是天才呢?对于那些爱吹毛求疵的人,
那些性情乖戾的妇女和鼓吹平等主义的人来说,这个名词
早已过时了,用不着了,不过我们要用它,他们谁能剥夺
我们的权利呢?劳伦斯的第一个评论者福特·马多克斯·休
弗一开始就称他为天才,直到最后他临终时,那些黄色报
纸的穷哥儿们还是称他为“浸透了情欲的天才”。既然人
们众口一词地把这个称号加在他的身上,看来这个词肯定
是有意义的。如果说,天才的意义“主要是指精力而言”
的,那么劳伦斯无可争辩地是有天才的。他成年以后短短
的20年的生命中,他的创作生涯和经历是极其紧张而且持
续不断的,虽然他也有暂时休息或转移的时候,但是他的
思想源泉是从来不会枯竭的,不过人们所说“天才”的意
义当然不只是指精力而言。使用这个词的范围是很宽泛的
。一般说来指的是那些人:他们具有无比敏锐的感知力,
对于人类某种美好事物的追求具有特别精确的才能,而不
是那种机械性或者模仿性的才能。人们常说释迦牟尼是宗
教的天才,亚历山大是军事的天才,莫扎特是音乐的天才
,雪莱是诗歌的天才,爱迪生是发明的天才。我们不必在
字面上斤斤计较,做无意义的争辩;但是我们可以认识到
人们普遍使用这个词是有一定的含义的。D.H.劳伦斯是
个天才,但是什么样的天才呢?这就是我希望在这本书中所
能说明的。不过在一开始的时候我只能说:劳伦斯无论在
生活中、在写作中都是个天才,但是……
导语
戴维·赫伯特·劳伦斯(通称D·H·劳伦斯),20世纪英国小说家、批评家、诗人、画家。代表作品有《儿子与情人》、《虹》、《恋爱中的女人》和《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等。
劳伦斯出生于矿工家庭,当过屠户会计、厂商雇员和小学教师,曾在国内外漂泊十多年,对现实抱批判否定态度。劳伦斯写过诗,但主要写长篇小说。他一生创作了10部长篇小说、11部短篇小说集、4部戏剧、10部诗集、4部散文集、5部理论论著、3部游记和大量的书信。
劳伦斯创作探讨的主题是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男人与女人之间的关系,但泼墨最多的还是男人与女人之间的关系,在描写男女两性关系方面,劳伦斯用突破禁区,大胆地触及到了“性”这个人人都拥有它、需要它却又令世人谈性色变的话题。
本书是一本关于他的传记,讲述了他的人生故事。
精彩页
伊斯特伍德矿区位于英国的诺丁汉郡和德比郡交界处,离诺丁汉工业城西北方大约十英里。那个地区的工厂的燃料都是由毗邻的煤矿提供的;伊斯特伍德的布林斯里煤矿就是其中的一个。直到19世纪末,布林斯里“还只有一条冷冷清清的大街,几百所简陋的房屋……矮小肮脏,盖着石板顶的砖房”,所有这一切“都给人一种极其卑微、狭隘、庸俗、无比丑陋的感觉,同时却掺杂着某种宗教的尊严感”。当时正是工业革命时期,急匆匆地兴建了许许多多这一类杂乱丑陋的城镇,伊斯特伍德不过是其中的一个。对于这种肮脏丑恶的现象,尽管罗斯金数十年不断地抗议抨击,却始终不起作用。
但是,伊斯特伍德比起谢菲尔德来那还好一些;在谢菲尔德终年笼罩着蘑菇状的黑烟,像维苏威火山爆发一般光景,遮天蔽日,毒害着人的肺部器官。它也不像真正的黑色之乡(英格兰中部矿区)那样绵延几百乃至几千平方英里到处都是矿井,工厂的烟囱和肮脏的街道,干百万张灰青色的脸,带着痛苦、绝望和愠怒的表情。伊斯特伍德的煤田占地小,都是比较晚开发的,因而矿工的住宅区还没有真正堕落到贫民窟的地步。由于矿区小,所以和周围的田野农地划分得也不是很清楚。有些住家还可以看到远处广阔的农村景象。这些地方和居民还没有形成完全机械化的单调生活。“在那里还有一种潜在的粗犷和不羁的气息,一种激动和冒险的精神,它们潜藏在中部地区一片漆黑的夜晚里,在星期六下午足球赛的呐喊声中。”有时矿工到周围近似荒野的农村偷猪。他们中的许多人每周都把应该养家的“血汗钱”喝啤酒挥霍掉。难怪女人们对那些小酒店恨之入骨,因为它夺走了矿工们那最后五先令或十个先令的余钱,使他们的家庭生活得不到丝毫改善;难怪每当丈夫们喝得醉醺醺昏陶陶地回到家里时,她们就怒不可遏。但是,谁又忍心责怪那些丈夫呢?对他们来说,酒店就意味着温暖、友情、欢乐和休憩,使他们在劳瘁的工作和愁苦的生活中得到片刻的解脱。这些矿工及其家属都有他们自己的宗教观念,具有严格的社会道德标准和成见。他们感觉不到矿区的丑陋面貌;他们闭关自守的生活使他们不能认识到自己集团的渺小地位,反而夸大了自己在英国经济和一般事务规则中的重要性。
19世纪70年代一个名叫约翰·亚瑟·劳伦斯的矿工和他的妻子莉迪娅——娘家姓比德萨尔——来到了伊斯特伍德。他们是1875年12月27日在诺丁汉的斯纳顿教堂结的婚。在伊斯特伍德,他们生儿育女,并在这里度过了自己的一生。
在许多方面,他们是一对不协调的夫妻。他们那位出名的儿子告诉我们说,约翰·亚瑟·劳伦斯属于最后一代没有接受国家义务教育的英国人,从来没有受过寄宿学校的驯化,刚满十岁就被送到矿井里做工,写自己的名字都感到吃力。到晚上,他会吭吭哧哧地给满心不耐烦的妻子读报;或者清晨,蹲在厨房的熊熊炉火旁,一边用餐叉烤着早餐吃的熏肉,肥油滴在他的面包上,一边吃力地读着报纸上的新闻。他整个生活完全是体力劳动,在矿上艰苦地劳作,在家里还要做无数的琐事,他喝酒、聊天,有时跟工友一起到很远的地方散步。年轻的时候,他是跳舞好手,肌肉发达的手臂、浓黑的头发、密扎扎的胡须,看起来“很有男子气概”。他是个监工,在那个时代,相当于工头或公司与矿工间的联络人。在分派给他的那采煤段里“归他指挥的矿工有三四个,他们的工资是从他得到的采煤的报酬中支付的”。可见,监工差不多是个工头,至少负有一定的责任,如果运气好,一周的收入可高达5英镑——真正的金镑。但这是在他刚结婚的时候,后来他整天喝酒,搞得自己萎靡不振,又因为他讥笑过管理人(他的一个老朋友提拔起来的),触犯了上司,使他再也分配不到好的采煤地段。他绝不是那种工业化的机器人,并没有受到政治思潮、新闻、广播、电影和低级庸俗的报刊的恶劣影响。他以矿井作为生活中心,每天早晨喜欢从朝露莹莹的田野上一路散步到矿井口,他喜爱并且了解动物,能够绘声绘色地讲述许多有关动物的故事。他认为祖父是法国人,所以自己只是半拉英国人。工友干活,他也干活;工友罢工,他也罢工,丝毫不考虑后果。除此之外,“他的天眭是纯粹的感觉型”,他竭尽全力使自己生活得充实,自得其乐,从不会因生活中的折磨而郁郁不欢。
他结婚时,那个姑娘莉迪娅·比德萨尔的性情和教养都和他迥然不同。她自己认为“出身于古老的家族,血统高贵,祖上是自治市的自由民,有名的无党派人士,曾经随从哈钦森上校一起作战,直到现在还是坚定的公理会教友”。大多数家庭喜欢编造这样或那样的家史以证明自己门第显赫;实际上,这种信念比事实有更大的影响。莉迪娅的父亲是舍尼斯船舶修建厂的技师兼监工,供她在一所私立小学读书,后来她在那里当过助理教师。“她博览群书,还会写诗……耽于遐想,大家公认她,非常聪颖;她最喜欢跟有学问的人一起争论有关宗教、哲学或者政治方面的问题。”……
P3-5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5: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