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撩人心扉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何少川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记游山水名胜的散文集。全书分“八闽掠影”“神州放眼”“暇思畅怀”“异域寻踪”四个部分。作者抒情于大自然之中,追问史迹,引典问今,寻觅根须,探求究竟,融作者之“我”于大自然景物之中,又走进史典之内,力求景物纳入地理正宗,历进正史;以景抒情、抒理,感悟无尽,思越千载,哲情博大,思理深邃;赋大自然之灵气,抒山川景色之壮美,吟史今人物之功过,咏异域风情之神话,题材广泛,才情奔放,令人赏心悦目,拍案称快。

内容推荐

本集分为“八闽掠影”“神州放歌”“遐思畅怀”“异域寻踪”四个部分。

作者笔下所咏叹之山水、之人物、之事迹及历史掌故,皆系常人所难到、难见、难遇者。难能可贵的是,作者笔力雄健,文思绮丽,自然、历史、人生相互交融,意趣、情趣、理趣蕴藉兼备,故读后令人玩味叹赏。

目录

才思奔放 感物吟志(代序) 翟泰丰

八闽掠影

武夷又一春

海峡金桥

品味金湖

感悟土楼群

梅花山观虎

在古火山口

中国南方的“金字塔”

神游闽西

锦溪漂流记

流光溢彩之夜

漫笔安贞堡

瑞云山赏藤

踏步青云峡谷路

观盏品茗遇林亭

泛舟龙湖

杨家溪探谜

永远的赵家堡

湄洲岛上赏石画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不凡的将军山公园 

探访“龙硿洞”

海桥丰碑 

走进东山岛 

路的咏叹 

惠安石头傲然世上 

百丈岩春韵 

人文荟萃古名镇

神州放歌

雨中长路

探访蚩尤的子孙

新疆日记

过三峡

壶口观瀑

经典山水

漫步平遥古城

八月政绩千载颂辞

京华余韵今犹在        

碧水群峰宜漫画

行走在牡丹江畔

今日白洋淀

雨雾风景绝

阿里山风华

太鲁阁奇观

鹅銮鼻海思

阳明山烟雾

遐思畅怀

赛茶

出山的老路

感受幸福

诚信者,天下之结

“铁观音”探源趣说

相望

楼前的梧桐树

海月夜

林月夜

雪月夜

刨,水 

放杯八婺

闽南儿女

永志“拯救者”

异域寻踪

圣彼得堡散记   

华沙美人鱼

重返莫斯科  

自然古朴的维尔纽斯

生活在神话中的国度

异国情谊   

“水之乡”   

走向好望角   

南非的紫薇花

“我的罗宾岛”

赞比亚之旅  

万花筒的世界

试读章节

海峡金桥

新千年的钟声还回荡在我们的耳际,湄洲岛又迎来了多彩多姿的“2004年神州世纪游”活动。

湄洲岛,这个氤氲着浓郁妈祖文化氛围的神奇岛屿,又一次舒展热情的双臂拥抱来自海峡两岸的中国人和海外游客。

作为妈祖文化发祥地的湄洲岛,犹如镶嵌在台湾海峡西岸中部的一颗璀璨明珠,放射出“海上和平女神”妈祖独特文化的灿烂光芒。

这里,有旖旎的自然风光和令人魂牵梦萦的人文景观。有潮缓滩平的黄金沙滩,有千古绝唱的“湄屿潮音”,特别是在秀峰奇石、幽洞静林衬托下的妈祖庙,巍哦壮观。

妈祖,如交响天地的重鼓繁钟的生命之者,萦绕在我国沿海、内陆河道以及东南亚、朝鲜、日本、北美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通灵神女”的“天妃”精魂已撒向世界各地,三千多座的宫庙供奉她的神像,两亿多信徒对她虔诚朝拜,妈祖救难济世、急公好义的动人事迹传遍海内外,成为一座沟通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的桥梁,一条连结世界和平与民众博爱的纽带,一盏照耀四海五洲的“顺济”神灯。

南宋著名文学家刘克庄曾吟诗道:“灵妃一女子,瓣香起湄洲。”元代的户部尚书贡师泰在游览湄洲岛祠天妃后作诗道:“百年神女庙,长护海霞红。”明成祖永乐皇帝用诗赞道:“湄洲神人濯厥灵,朝游玄圃暮蓬瀛。”清代进士钱俊元还写道:“宋代坤灵播,湄洲圣迹彰,至今沧海上,无处不馨香。”正如近代才子梁启超题写的:“历数朝受封典万古流芳,向四海显神通千秋不朽。”……妈祖和湄洲岛妈祖庙已成为超千年跨国界的神祗,架起蔚为壮观的举世共识的文化彩虹。湄洲岛,不仅是海内外妈祖信徒祈福朝谒的圣地,而且也是妈祖文化学术研究者考察的首要胜迹,已成为中外叙缘、东西交融、南北辉映、内外争趣、山海呼应的独家文化旅游聚焦岛屿。

“湄洲供海神,四海祭天妃。”千禧祈福平安竞渡,万里护航祥和致富。妈祖文化的内涵和外延已是人类传承文明、发展进步的世界性课题。

2000年4月

P4-5

序言

才思奔放 感物吟志

——读何少川散文集《撩人心扉》随笔

何少川是我的老友、好友、文友,且又情感相通,同吟斯之大作极易心扉同撩,莫非自然。

少川所著《撩人心扉》者,令我坐云踏雾,缥缈于茫茫混沌幽梦仙境,斯乃化感而发,“飘逸仙气,撩人心扉”。情动而言形,理发而撩心,故卷舒风云,心存万物,思理为妙,神居胸臆之中,妙云巧雾撩我之心扉。读来令我痴迷。

我读斯著,神飘忽八闽,情飞扬武夷,灵随马祖“瓣香起湄洲”,心魂随斯之笔漫行于天下,同在“神州放歌”,会心于“遐思畅怀”,同行于“异域寻踪”。好不快哉!乐哉!

少川此一大作,名目《撩人心扉》,书分四卷,“八闽掠影”“神州放歌”“遐思畅怀”“异域寻踪”,共70篇,约21万字之浩。其中不乏佳篇名作。在临溪清流幽水地,无处不闻吐纳珠玉之妙语;在“冰清玉洁”银光飘洒于浩瀚大海的脉动里,又无处不读思理为妙之深邃;在“古道幽谧”、“如梦游桃源”之世外,可透视作者应物思感之灵动;在韩愈贬于“蛮烟瘴地”和余韵于汴梁之众多史典里,可读到斯章文之思也,其神远矣,神思之谓,感悟深焉;形于异域之途,人禀七情而吟,抒人类之美哉。

少川之散文,宏富篇数,可称浩繁,抒情赋形,可谓上乘。意境开阔,美溢全章,抒情吟感,阐叙哲情,感人至深,可谓大作、佳作。

《撩人心扉》者,入诗如画令人陶醉之美文是也!

《撩人心扉》者,抒发于江河湖海,吟咏于名川大山,大自然灵气之浩歌也!

《撩人心扉》者,哲情博大,思理深邃,情思静谧,灼燃激情,乃心灵弹奏之灵魂曲是也!

《撩人心扉》者,凸显作者稳秀中奔放之情才,平易中行笔之激情,妙笔之下大自然与人、与社会、与山川景物、日月湖海,同吟同咏,融汇一体!

《撩人心扉》者,大自然与入和谐相处之教科书、小百科全书是也。

《撩人心扉》浩卷四部,虽各有特色,则浑然一体。篇篇景物之抒情,均见大自然之灵气与作者引典、述故,不疲求索,多有深邃哲理之思考;篇篇对历史人物之咏,均见史迹沧桑之景物与人物蹭蹬仕途之苦疾;篇篇抒情于史迹之墨香,又与鉴于今人之吟相同工;篇篇抒发于异情之吟,均融于国人之情,颂人类之美,鞭另类之丑,眼观天下,思存故里。

少川兄抒景物之情,殊有妙哉之思理,神与物游,化外在大自然客观之美,融为思理中主观之美,升华为诗境之美,画境之韵。自古来大凡经文人墨客点诗入画之山川湖海,无不传世经久,可见大自然之美,不经抒吟,必为永世蛮野毛地。外在于人类之自然美,也就只能被隐埋于人世之外。

抒情于大自然之中,追问史迹,引典问今,寻觅根须,探求究竟,融作者之“我”于大自然景物之中,又走进史典之内,力求景物纳入地理正宗,历进正史,这是《撩人心扉》这部散文的第一个显著特点。

我在个中70余篇大作中,简略点数,有62篇引典,59篇“追问”,每章都有一个“我”字。《在古火山口》一篇中,“我坐在火山口旁”,“似乎经历从洪荒至今的历史沧桑”,不由得想起唐朝王勃的滕王阁诗:“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既融我与火山之景于一体,又飞思于洪荒之远古。引典于唐人王勃之诗,使火山口之自然景观文采赫然大增。在《杨家溪探谜》一文中,作者当然要寻迹解谜了。杨家溪者,自是杨姓居民聚多之故,似无什么谜可解。作者却追溯史迹至北宋杨家将杨文广,因其入闽平蛮,遗后裔于此地幽居,代代繁衍,久居于溪,溪自然也属杨姓了,故称杨家溪。少川兄就此论及史迹,追寻民间传说,又加个人判断,才得解谜。然此解非正史之依据,是也,非也?都不重要,重要者则在于少川兄见景追史之执著,一往而思接千载,神与风云山川并驱矣,神哉!

《铁观音探源趣说》篇,更引我钟情。平素我亦嗜饮此茶,品茗奇香,然为何称谓其“铁观音”,我似从未深思,少川兄此趣说,却引我走进他的迫问,颇有兴致。两村争茶,各论铁观音,且立有“王说”、“魏说”之论理、论据,民间趣事,无穷无尽。然少川兄毕竟不是等闲之辈,又有凡事追史寻根,求索究竟之见长,对“铁观音”之论自然会“我追问再三,阅找资料,着力求证,但是都找不到足于作为依据的历史文献。”于是苦苦追寻,终于从闽南方言的语言中觅到“灵感”,由“七观饮”方言经由“读书人”工笔于文,变此谐音为“铁观音”,从此传之于四海五湖,径走于七洋五洲。收笔时又以“我”论结束,劝君对此说“是虚是实倒也不必认真澄清”。

作者以寻问追觅史迹的思考游历山川,行于大自然,系神与物游,真可谓思接千载,悄焉动容,作者“依稀记得我第一次游览金湖”就已“飘然若仙”,再游金湖,又与北宋叶祖洽同“如入梦幻”,只是少川兄与此状元相比“梦幻”中存着清醒,故尔坐骑未惊,有幸未翻滚跌于山涧,而是在回味未穷之中,尽享与“豆蔻年华少女”随溪入湖之痴迷,迷恋于她那“秀丽而妩媚的笑靥”,自当“飘然若仙”,早已“忘记置身何处”了。于是“我终于悟出:金湖的神韵捉摸不定”,此一“捉摸”乃作者因外在大自然美而引发的神思,而此一神思,源于金湖外在之美,然金湖之美,又因少川文采之笔而妙然纸上,凸显“幽、秀、奇、绝”之美,展示了金湖之灵魂,将其外在自然之美,升华为作家笔下之奇观,静谧忽渺,秀丽妩媚,异穴奇峰,惊世罕绝,读来不禁陶醉。自古至今天下美景,无一不因文人将外在大自然之美升华为主观世界之美,以文章为自然美之化身,才开天下奇观,代代相传,诸如骆宾王笔下的易水送人、王勃笔下的滕王阁、宋之问笔下的灵隐寺、陈子昂笔下的幽州台、孟浩然笔下的洞庭湖、王之涣笔下的鹳雀楼、王维笔下的春中田园、李白笔下的黄鹤楼、杜甫笔下的岳阳楼、范仲淹等历代文人登岳阳楼等等……只因自然美,人文史化为文笔之下的主观美,山川景物跃然纸上,后人赞不绝口。

少川兄此类作品,大多用心品味,引悟于外在自然之美,故尔读来余味无尽,其中不乏优秀之作,可谓美文,将令后人称赞。

以景抒情、抒理,感悟无尽,思越千载,哲情博大,思理深邃,此乃少川大作第二个显著特点。

在“遐思畅怀”卷中,书于三篇借月色银幕飘渺而抒情之妙作,读后令我久久沉醉于如梦的沙雾之中,云缠雾绕,难于脱身。月色三篇:一为《海月夜》,二为《林月夜》,三为《雪月夜》。此三篇月夜,诗难吟妙,画难作色,唯少川公书而成章。此三篇月之吟,美文者,佳作者,恰似苏东坡《文与可画■■谷偃竹记》中所云“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故尔“振笔直遂”者,必为传世美文,似应引散文界诸公一读。

三篇月之吟,一吟海边月,作者开篇即列海之月非同旷野之月亮,一无孤寂,二无迷惘,三更无恐惧。海边之月夜,有的则是月色皎洁,苍穹无垠,柔静沉醉。作者此刻笔下不尽吐纳珠玉之妙语:“只见一轮冰清玉洁的明月高高悬挂中天,它洒下如水的辉光雾霭般氤氲,把海天映照得浑然一色,天地间显得更加深邃漠远,茫茫然银白一片。”此时此刻,作者的情感全然融于大海,意境全然飘忽于月宫,在倾听月与海深情意切的诉说,海荡漾的浪花在歌唱,月折射的光在舞蹈,作者却盘坐于海月之间,倾听海的脉搏,月的回应。此时,我想到人、月、海,“天涯共此时”,“还寝梦佳期”无尽美景,作者似乎完全寝梦于虚幻玄妙之境界,灵感早已随月踏海,飞越于遥远!遥远!寻觅于哥本哈根港口的美人鱼,追踪到安徒生《海的女儿》……作者的妙笔在飘忽与激越中,描绘人生之美境,万物之和谐共生,遐想远越人生,灵魂飞向美的永远!永远……这永远是繁星闪烁的宇宙,这永远是深邃的奥妙与神奇,这永远融和着人生的真情、和美与善良……

这永远的哲理,全然融含于海月之夜的朦胧的纱雾之中。

三篇月之吟,二吟林月夜。作者在抒发山林月色的神韵时,正与海月篇相反,这里少了宁静幽谧的美妙,朦胧纱雾的神秘。全然是林风呼啸于月影之中,恰似李白《月下独酌》,“暂伴月将影”“我舞影零乱”,“月伴枝叶舞,群树共婆娑”。夜半长空云急风吼,必然万树狂舞,似雷击裂帛,又似黄水直捣壶口,此乃月夜伴松涛,腾空长啸,欲挡万钧,势摧万物……作者在松涛之中,追寻到“月夜泛发着幽幽蓝光”,“月的光波随着松涛荡漾”,月在狂涛中蓝光依然幽静,静与狂同在,有形的松涛吼嚣,与无形的气流带来的风(此“无形”自然是目测标准)相合流,作者称为“月朗松涛急”,其实是气流吹走了云,月自朗,松涛作为林木,则在气流急风中狂吼,风目测者难,松林受风起松涛则易见于目。于是,作者在此又以风与涛,话有形与无形之哲理。指出无形之影,似乎比有形之状更可怕、更狂癫,就此,作者以深邃的哲理结论为:“自然界如此,人类社会也正是如此!”

此一结论,深邃而又耐人寻味。

《林月夜》给了我们狂癫与幽静共生共存之辩证统一的启示。

三篇月之吟,三吟《雪月夜》。雪,乃北国独有之风光,且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在八闽之地则难见此景,作者抓住“我平生第一次观赏到的大雪”作出了《雪月夜》之章,读来令我自愧,身在北国,则未将雪与月相伴之夜入笔书章,更觉少川兄之神思敏捷,意境深邃。李白《静夜思》中,曾有“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名句,《雪月夜》则有睡梦醒来,疑是“旭日晨曦”,“我走近窗前才发现,天还没有亮……高空悬挂一轮明月。”此时作者诗情萌动,抒雪景悠悠之情,化作了雪月夜之吟,俨然一篇撼人心肺的雪月合奏且旋律悠扬的散文诗,“这时的月看不见其中的纹影,似乎也积满了雪一样的凝重,俨然如微丝不染的冰轮。”至此作者的睿智再现,哲理又生,笔下又书深邃之意境。“雪地是清冷的,月色也是清冷的;月色因雪地变清冷,雪地也因月色变得清冷。”“清冷”在一般文入笔下,似无诗意,清冷在这里却是“相互照映”的“和谐气象”。月与雪同冷清,又伴有居前小溪冰雪下汩汩流水,屋后竹林雪压枝折的脆裂,“水声冰下咽”,“时闻折竹声”。意境之深邃、之优美,无不似诗如画。

三篇月夜之吟,我深深被其意境所打动,情入其诗境,意进其画廊,我痴迷其中。

此三篇月夜之吟,必将震动我国散文界。

少川兄之作富有哲情之篇甚众,我似乎被其中篇篇意境之哲情所动,《赛茶》篇,深蕴“灵魂之饮”茶文化之哲情;《诚信者,天下之结》篇又在文采飞扬之墨香中,引述管子枢言之哲情;《楼前的梧桐树》是一株被白蚁掏空的老梧桐,支撑着膏肓的躯体,不露衰败的“病情”,依然以“枝繁叶茂”历经险峻,终于被台风“拦腰斩断”。作者“心中不由地戚戚悲伤”,因为作者悟到人类从草木之中得益多多,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享尽老梧桐送来的清爽与负氧离子,却未关注与防患它们的“后忧”,于是作者又富哲情地写道:“从楼前梧桐树所受的遭遇表明,人们似乎更习惯于‘得而不事’,终归只好落进‘无所得’的窘境!

人们,切莫忘“天人合一”,合一者必互为合,“得而不事”必遭“无所得”之窘境!

窘境中之感悟,动人心肺,警示人间!

赋大自然之灵气,抒山川景色之壮美,吟史今人物之功过,咏异域风情之神话,题材广阔,才情奔放,手笔平易,驰骋议说,自然贴切,此乃少川大作第三个显著特点。

少川兄这部散文,大凡借景抒情篇,文字之美,篇篇似诗,字字灵动。《武夷又一春》,一个“又”字,道出了作者至少是两次登武夷山,一次是雨中游,时值1992年。二次又游,则“时雨时晴”,时值1997年。两次游武夷,虽天时不同,但在作者笔下,却墨泼不尽于大自然之美。第一次游,“天下着雨”,雨中揽胜于九曲溪流,泛舟直下,引来作者抒情于景的极大兴致,走笔入诗,溪流丰满,云雾迷漫,丝丝细雨“犹如隔帘观景,朦朦胧胧,恰似一幅泼墨虚幻的山水画尽入眼底,如入万千气象的仙境”。

在《瑞云山赏藤》篇中,藤之神韵,在其与树林山石攀缘互生。作者在瑞云山赏藤,引述了人文故事之后,赞许“将军藤”,“强悍”,“顽健”,有一种“震慑”的魅力,笔入藤中,“千奇百怪,趣味四溢”。“一条紫褐色的古藤隐约地穿越古缝拦路而过”,仿佛匍匐蠕动的巨大蟒,“虬髯般的条条藤蔓由岩顶垂挂在洞路口”;“缠树而上的藤不仅一条而是混杂交错已倒垂近地”;“网罗般藤萝却舒展地贴紧在长满青苔的岩石上,宛如一幅诗意浓浓的漆线雕,不能不让你凝神鉴赏”。作者迷恋于藤,抒诗于藤,也令我兴趣勃发,因为我对藤之互生的形态之美,曾有过观感,但远未走进少川笔下的瑞云山如此集中之藤的世界,特别是“情缘路”上老茎提携新枝,新枝依偎老茎,攀缘于枝繁叶茂的林木间,同生共存,浑然一体,似情人缠绵眷恋,似亲情,互为照料,我爱这种藤之缠绵,我尊敬藤真诚之亲情,故读少川此作也就自然难于释手了。

拜读《杨家溪探谜》篇,作者在追寻杨家溪者乃杨文广——杨家将之后所居之地;自然更为情景相融于神,一则以诗与画的手法赞许溪,二则赞许千年榕群万株枫。溪者,上有“蓝天白云”下有缓缓流溪。诗文起笔了:“我坐在竹筏上,迎着习习和风,缓缓地顺流游弋,不由地通体舒畅。”这舒畅自然来自溪流“透彻见底,丝丝水草,粒粒卵石,偶见游鱼”俏然“洗涤心灵”。再看两岸奇峰怪石,巧妙点缀,“更显幽谧深邃而壮美秀丽”。这里的美是“姽婳宁静”、“闲息柔和的美”。在榕与枫之林中,作者又笔抒“茫茫树海”“非凡气势”,并有诗为证:“临溪清流幽水地,深藏玄机几多谜”。少川写景抒情,皆属全然有触于山川秀美之中,藉而发为咏叹。形在江海之上,神则卷舒风云之色。正如苏轼《南行集》篇所论及,“杂然有触于中,而发为咏叹”“有触”者,外在物之触也,“咏叹”者,思理之致乎,即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这正是少川借景抒情篇篇散文诗意所在,美文所至。借景抒情,诗宜发,散文则难,少川善以散文为诗,诗中议文,文中赋诗,此乃少川书写散文功力之所在。

我与少川兄共事近二十春秋,可谓挚友。他为人厚道,性情内向,为事严谨,为文平易则晓畅,内涵深邃而博大,才思敏锐,善以大自然之灵气焕发人的内在精神。《撩人心扉》此一浩卷,可称文法澄澈隽永,文章恢宏浩瀚,实属散文界又一成就。

“八闽掠影”,八闽者,乃一府、五州、二军。八闽即福建别称。时至元至正十二年福建正式建省,遂称福建。读罢“八闽掠影”,你就可通晓八闽即景,人文之杰。八闽此类之作,非文采之博大,哲理深邃者,恐难于工。

“神州放歌”遍走祖国大地,此类散文可谓多多,但写景入理、引史鉴今者却鲜为读至。最为精彩者,系台湾纪游四篇,作者以睿智之笔,入笔于地理生成的悠远之沧桑,飞笔于四五万年前,地震海啸,从茫茫海底延伸出互相连接的岩石,岩石与大陆一体,这延伸之岩石是台湾岛史籍之见证,使人们在“岩石美丽的图案中”与作者同启灵感,这灵感透视着台湾原住民三百年的历史,这三百年与作者抒吟的岩石脊梁的灵魂是联在一起的,他们连结时的岩石是一家,分离了的岩石还是一家。这四篇深蕴民族情谊情结的散文,非政治敏锐之作家,难于见此地理、历史、人文之深度。

“遐思畅怀”的特点是凸显作者文采驰骋,立意新奇,文章跌荡顿挫,驾驭自如,波澜起伏,显见开启性之笔,在三篇月夜章之中,月夜本已入诗境,作者又以奇特之笔将月引入海、林、雪夜,可谓妙哉。

“异域寻踪”,这类散文也谓多多,大凡出行异域者,似都有此笔,已不感有趣味。而少川之异域风光却含有内在的哲理,“好望角”者,“风暴角”,大西洋、印度洋交汇处,可以直达富庶的东方,自也令狞目者好望,因此作者称“从开普敦走向好望角的游踪,令人回味无穷!”

四卷一宗,大作所含蕴文采之广、之深,乃天下之空间,神州之天地!难得之佳作、大作、妙作……

2004年10月14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1 23:5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