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生态系统是社会和经济活动的基础,联合国人居署编著的《城市与自然协作》关注如何规划建设环境实现与自然协作。导则着眼于如何规划城市和地区,以实现健康的生态系统,并实现为自己系统提供充裕的空间、持续提供重要的诸如淡水、食物、燃料等物资和垃圾降解等服务。
城市地区可以环绕景观马赛克进行规划,这样可以在保护大型绿色廊道和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的同时增加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人类要生存,就需要学会如何与自然协作来保护地球资源并从中受益。城市必须具有足够的能力来预测、应对、适应不确定性和各种挑战。这种能力来自对资源流的主动监管,包括水和能耗、废弃物生产和分解、温室气体排放、食物流、生态系统产品与服务的保护与培育。
作为《致力于绿色经济的城市模式》本丛书之一,联合国人居署编著的《城市与自然协作》关注未经规划的、快增长的城市对城市地区自然系统的影响。导则概括了引导性发展如何使生态系统的力实现最大化,以支持人类与自然的可持进程。《城市与自然协作》还提供了以下方法:如何在区尺度上实现与自然和生态过程协作,如思考跨尺度需求;如何了解地区系统;如建立能够在地区、城市和地方尺度上应用原则和措施等内容。
序
译序
前言
专业词汇
1 概述
2 城市化的挑战
2.1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2.2城市蔓延引发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2.3景观破碎化
3 景观镶嵌模式
3.1什么是景观镶嵌模式
3.2斑块和廊道模型的核心概念
4 促进景观镶嵌模式
4.1确定战略景观格局以保障关键的生态过程
4.2突出生态系统服务的经济和文化价值
4.3结合生态过程开展工作
4.4采取综合规划管理的方法
4.5把城市视为生命系统
4.6使开放空间具有生产性
4.7回收、恢复和再利用城市空间
4.8使过程透明和包容
5 实施可持续的城市增长
5.1多层次的规划
5.2基于高效且可更新模块的规划
6 案例研究
6.1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市将都市农业纳入土地利用规划
6.2美国纽约市的流域管理
6.3把公路换河流:韩国首尔的清溪川治理工程
6.4中国杭州使用斑块和廊道的镶嵌促进可持续发展
6.5德国柏林《城市气候发展规划》——气候变化背景下绿色空间的生态效用
6.6南非开普敦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评估
6.7菲律宾新比斯开马加特流域,——一种合作管理方法
6.8克罗地亚萨格勒布致力于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生境
7 结论
参考文献
译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