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中国的帝王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刘沅岱//李姝林 |
出版社 | 中国工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一代帝王,各色千秋!本书选取了周武王、秦始皇、汉武帝、北魏孝文帝、隋文帝、唐太宗、武则天、成吉思汗、永乐帝、康熙帝、乾隆帝等帝王,细数他们的千古往事!对其王朝的历史进行了详细论述。本书不是教科书式的简单叙述,而是在史实基础上有理有据、理性客观的分析。 目录 第一章 第一天子 第二章 千古一帝 第三章 汉武大帝 第四章 魏孝文帝 第五章 开皇明君 第六章 英明圣主 第七章 则天女皇 第八章 马背王者 第九章 绝世永乐 第十章 紫禁龙腾 序言 历者,过也;史者,事也。历史是一个大过程。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距 今约5000年前,以中原地区为中心便开始出现部落组织, 进而形成国家,后历经多次民族交融和朝代更迭,直至形 成多民族国家的大一统局面。20世纪初,君主政体退出历 史舞台,共和政体建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在中国大陆建立了人民当家做主的共和国,开辟了历史的 新纪元。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 建设和改革的征程中,始终注重存史、研史、学史、用史 和创造新的历史。 中国疆域辽阔、民族众多,先秦时期的华夏族在中原 地区繁衍生息,到了汉朝通过文化交融使汉族正式成型, 奠定了中国主体民族的基础。后又通过与周边民族的交融 ,逐步形成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局面,人口数量也在不断 攀升。宋朝时期,中国人口总数突破一亿;清朝时期,人 口总数突破四亿;到目前中国人口总数已经达到十四亿。 中国传统文化之所以直到现在还生生不息,一个十分 重要的特征就是包容并蓄、互相学习、和而不同,从而具 有强大的同化力和顽强的生命力,形成了同一性和多样性 相结合的发展态势。 唯物史观强调,判断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一定要 放到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通过其对社会进步的影响来分析判 断,不能用后人所处历史时代对社会的认识以及今天的标 准去衡量或诠释过去的历史。 历史就是历史,事实就是事实,这是唯物史观的基本 观点。历史的过程虽然可以分成若干时期、若干阶段,每 个时期、每个阶段的确都有它相对的独立性,但总体上每 个时期、每个阶段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前后承 接的。不管经过多少曲折,历史的连续性、前进性是不可 改变的。正如习近平同志指出的:“历史是从昨天走到今 天再走到明天,历史的联系是不可能割断的,人们总是在 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向前发展的。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而 文化则是凝聚民族的最根本的东西。文化是历史最重要的 载体。人在社会生产实践过程中创造了文化,在文明的演 进中,以人化文,进而以文化人。人与文的相互作用,推 动了社会历史的向前发展。中国悠久的历史,凝聚着民族 的价值观念、思维方法、生活样式、风俗习惯,这些是民 族认同最根本的东西,我们民族的价值观、风俗习惯都是 通过文化表达传承下来,并逐步发展完善的。 清代著名思想家龚自珍在研究春秋战国时期历史时, 曾得出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那就是“欲灭人之国,必先 灭其史”。 中国的传统文化渊源于诸子百家,主要代表是儒、释 、道,其中儒家文化为正统代表。中国自秦汉以来绵延 2000多年的封建大一统的政治格局与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 方式,使儒家文化思想逐渐发展成为与当时社会生产力、 生产关系相适应的主导文化,成为正统中华文化的代表。 儒、释、道三种文化形态呈现形式和文化符号表现形式虽 然不同,但文化的本质却是一致的,最终殊途同归。长期 文化的传承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最本质的精神力量,对 中国社会产生了支配作用,渗透于中华民族的思想方式、 行为规范、道德礼仪等各个方面。 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之所以博大精深、川流不息, 正是由于其容纳百川的结果。故而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中 唯一一个文明延续至今而历史没有中断的国家。 古人流传至今的作品,我们这一代人依然会去研读。 古人的理想也极具感染力地传承至今。古人关注苍生,关 注世界的本源,也关注宇宙的运行,我们后来者会受到启 发,拥有类似的理想,也会去效仿先人去关注这些东西。 历史不是故纸堆,人们一再重新解读历史,是人类社 会中历史传承的一种正常的文化现象。 历史的史实是不变的。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历史 的进步,人们对历史的认知更深化,对历史的解读也更加 科学。 面对新的形势,我们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 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和发展观,旗帜鲜明地反对历 史虚无主义,尊重历史史实,揭穿历史虚无主义制造的种 种谎言和迷雾,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和对待历史,使年轻一 代知道中华民族的根、守住中华文明的魂,认清我们的责 任与担当。 这本两代人合写的《中国的帝王》,从世界大历史格 局的角度,选择中国历史上具有创新精神的领导者,通过 纵横交错的中国古代社会活动轨迹,延绵不断的中华文明 发展史实,探究历史发展的走向,追寻中华文明无穷的内 力、无尽的潜力和巨大的向心力。令人欣慰的是,年轻的 作者还是一位少年时代就离家去国的青年学子。在当今快 餐文化盛行、浩如烟海的“戏说历史”,中华民族辉煌的 历史文化被历史虚无主义、被青少年追捧的逆潮中,这不 能不说是一抹可喜的亮色。他们用时代的观点去认识、分 析历史这是难能可贵的。 李殿仁 2019年8月1日 (李殿仁,原国防大学副政治委员兼纪委书记,中将 军衔。现任中国国史学会副 导语 本书脱胎于纪录片《千古帝王》,通过中国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帝王,以站在全球视野的大地图上的视角,来诠释中华文明纵横交织的历史。图文彩色印刷,全书配有300张彩图,图文并茂,让读者更加直观了解这些帝王。既可作为学生了解中国帝王的课外读物,青年人聊天谈资的资料来源,也可作为中老年读者的休闲作品。 翻开本书,中国历代帝王的长卷将在我们面前徐徐展开…… 精彩页 第一章 第一天子 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被称为天子的人,是周武王姬发。 大约是公元前1025年,武王灭商,建立了周朝。 周代的统治,延续了800多年,其影响之深远,以至世界任何一种文化都难以望其项背。 在黄金般色彩的土壤所覆盖着的广大区域,孕育了一个黄皮肤民族的黄河文明。而周人就生在黄土地西部的边缘。 周人起初居住在黄河大转弯的渭河流域,是中国最早进行农业耕作的民族之一。 周人与在西北牧羊为生的蛮族相邻,在文化上与产生过甲骨文的商朝迥然相异。 周人于旧石器时代所创造的黑陶文化,一直保留到周人灭商的时候。 第一节 祖先渊源 史书上记载,周武王的先祖是被尊奉为农业始祖神之一的“后稷”。而“后稷”又是发源于渭河下游姬水流域的中华始祖——轩辕黄帝的后裔。 黄帝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是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为五帝之首。据说黄帝生长于姬水(古姬水在今河南新郑)之滨,居轩辕之丘(今河南新郑),故称姬轩辕。传说中,其生卒年份为公元前2717—公元前2599年。 黄帝在位期间,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始制衣冠、建舟车、制音律、创医学与文字、历法等,以统一华夏部落与征服东夷、九黎族的伟绩载入史册。 中华民族是世界最早创制历法的三大民族之一。 今日中国人仍然时时在说的老皇历,就是黄帝时期实行的历法,相传由轩辕黄帝根据干支纪年所创制,故称为黄历或者皇历。据《史记》记载,黄帝建元甲子,以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为黄帝元年正月初一。皇历主要内容为二十四节气,里面不但包括了天文气象、时令季节,还包含了古时帝王需要遵循的行为规范、人民在日常生活中要遵守的一些禁忌,乃至农民耕种的时机,故又称农民历。 黄帝纪年是根据黄帝历和天干地支,以及帝王世系表推算的华夏人文始祖黄帝即位,以及创制历法的时间为华夏纪年元年的纪年方式。因为干支纪年是从黄帝开始的。据历史典籍记载,黄帝时代的大臣大挠“深五行之情,占年纲所建,于是作甲乙以名日,谓之千;作子丑以名月,谓之枝,干支相配以成六旬”。黄帝纪年始自西元前2697年。以黄帝纪年来推算,现在的纪年时间应该是当下的年份加上2697。比如,2018年,应为黄帝4715年。 现行的公元纪年法是从所谓的耶稣出生之年算起,这一年以前的年份叫公元前某年,以后的年份叫公元某年。 中国使用公元纪年法,始自孙中山。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随之下令:“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并通电全国,“中华民国,改用阳历,以黄帝纪元四千六百零九年十一月十三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的《大总统誓词》上即署“中华民国元年元旦”。 周人有确切记载的祖先后稷,姓姬名弃。父亲帝喾是轩辕黄帝的曾孙,中国历史与神话中的“三皇五帝”之一,中华上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 后稷的母亲是元妃姜螈,属于中华民族另一位始祖炎帝的后裔。传说姜姓部落的首领由于懂得用火而得到王位,所以称为炎帝。 据中国历史最早记载炎帝、黄帝诞生地的史料《国语·晋语》记载:“昔少典娶于有蠕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二帝用师以相济也,异德之故也。” 炎帝部落的活动范围在黄河中下游,在姜水一带时部落开始兴盛,最初定都在陈地,后来又将都城迁移到曲阜。 从神农起,姜姓部落共有九代炎帝,神农生帝魁,魁生帝承,承生帝明,明生帝直,直生帝牦,牦生帝哀,哀生帝克,克生帝榆罔,传位五百三十年。 炎帝和黄帝不但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同时也是中国文化、技术的始祖,传说他们以及他们的臣子、后代占据了上古几乎所有重要的发明。 后来,两个部落争夺领地,展开阪泉之战,黄帝打败了炎帝,两个部落渐渐融合成华夏族,华夏族在汉朝以后称为汉人。 随着近代的越来越多的考古发现,这些保留在神话传说中的人物故事,正在不断地被历史遗迹所证实。 据史记载,姬水轩辕黄帝出于少典,生于寿丘,长于姬水,故而以姬为姓。 姬水在哪里?史书没有明确记载。现在一般学者认为,是指从今麟游流出而南流人渭河的漆水河。此河在今陕西省武功县境内,历史上属宝鸡市管辖。“姬”“漆”相通。所以,宝鸡市是黄帝从渭河上游东迁的第一个居住地。 P1-5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