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他传奇(十二个诗神与火神的替身)/传奇三部曲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高伟 |
出版社 | 青岛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描绘的是另一些名动世界的男艺术家们。他们是:顾城、张国荣、马龙·白兰度、安德烈·高兹、凡高、海明威、塞林格、亚里士多德、毕加索、达尔文、陀思妥耶夫斯基、王洛宾。在阅读人物传记的同时,完成一种更加幽密的心理阅读,是这本书的特点。 作者简介 高伟,作家、诗人,现居青岛。出版有诗集《风中的海星星》、《机器时代》、《玫瑰·蝴蝶》;随笔集《她传奇》、《他传奇》、《生命从来不肯简单》、《每一次破碎都是盛开》。对身心灵学说有着深度兴趣和持久研究,被誉为“都市身心灵导师”,其作品《不要晃动生命的瓶子》深受读者追捧。 目录 总序 思想者高伟杨志军 序 走笔,在天堂或以远陈政 文森特·凡高:陨落的向日葵 毕加索:创作者和毁灭者 霍金:他脸上的微笑让群星动容 海明威:对自己扣动扳机的人 塞林格:一个背对世界的男人 安德烈·高兹:抱着爱人和她一起去死的人 陀思妥耶夫斯基:一个包扎刀子的人 达尔文:他用“进化论”颠覆了整个世界 马龙·白兰度:浪子一样的男人 王洛宾:出产于西部的情圣歌王 顾城:从蚁到神的童话诗人 亚里士多德·奥纳西斯:一个想得到一切的人 跋都是谈资,除非你也是天才——读《他传奇》丁国强 序言 走笔,在天堂或以远 陈政 《她传奇》面世一年多后,《他传奇》又新鲜出炉了 。他和她,原本就是人类的阴阳面,缺一不可。现在完整 地摆在一起,可以供我们欣赏、分析、借鉴、评判,也可 以让我们的心情随主人公命运的波涛汹涌而跌宕起伏,还 可以使高伟这个女才子,将其灵魂隐秘的一面,将其学养 汲取的另一端,将其爱恨情仇的立场与态度活脱脱、无可 遮拦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看完全篇的此刻,2011年10月2日上午,我抬起头, 目光恰好与云山低垂的庐山西海相遇,大自然给出的物象 和高伟语词中织就的情景相交,让人觉得云遮雾罩,水汽 蒸腾,一时间山苍苍,水茫茫。生活,竟梦幻般虚幻;生 命,竟浮云般无常。 这一感觉显然与我的期待相去甚远。 在我的期待中,高伟选择书写的这些知名男人,尽管 已经有心理准备,不会那么十分完美,但依然会像沙漠中 的胡杨,纵使完全千枯,也能够屹立不倒。而事实偏偏不 是,事实是那些在我生命经验中构建起的伟岸男人,大都 一个又一个在我眼前轰然倒下,让人莫名地体悟到一种深 入骨髓的悲凉。是老迈的、饱经沧桑的悲凉;是深秋的、 即将迎来万木萧瑟的悲凉;是黄昏的、渐渐要被夜色吞噬 的悲凉。 是否真的是越趋近天才,便愈能感觉天人之际的难以 弥合?是否真是控制欲太强的名人们,要么他们亲自制造 苦难,要么在他们的所谓盛世之后,接着就是巨大的苦难 ?是否真的执着的本质就是渴望改造对方。我们这样做, 对方也这样做,但没有谁愿意被男一个人改变,于是我们 都忍不住要拒绝彼此,而伤害也由此产生?是否真的如同 庄子所说:圣人不死,大盗不止。而所谓的“圣”、“王 ”,不过是一种致幻的毒液,并无人间的良药可解?人类 ,真的是地球的癌细胞吗? 如果我们不能责怪高伟如此坦诚而透彻地解剖,我们 也不能责怪名人们为什么要这样走完他们的人生,而只能 进行其他方面反思的话,那么,我只好说,就我这一代人 而言,受到的光明、励志教育太多,而几乎没有得到类似 幽暗、闲情的智慧照耀。联想到此,悲情顿涨。 成功、成名并不是人生的至高境界,或许是《他传奇 》要传递的重要信号。 顾城,是那个写下“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 它寻找光明”的童话诗人。他生命的最终却把自己变成了 一个魔鬼。“这是他诗行中最最失败的一句。”高伟这样 评判。而我却这样思考。顾城的悲剧是不是因为幽暗与闲 情教育的缺席? 马龙·白兰度,超级演员,大牌浪子。上苍安排他到 人间来,制造耐人寻味、让人咂舌不已的他传奇或她传奇 ,就是让芸芸众生有大戏可看,“从来没有一个流氓如此 被爱戴,从来没有一个恶棍如此招人喜爱”。“马龙的身 上,同时具有兽性和神性,就是缺乏常人身上所谓的人性 。他的一生,比他上演的任何一部电影都要露骨。他的残 酷与绝望,可以得到滚滚红尘的奥斯卡最佳剧情奖”。高 伟这样分析。而我却更为欣赏这样的段落,比如:“男女 爱情的试卷上,对的答案永远不是名声、地位、金钱这样 的东西。这些看似巨额的东西加起来,也不比一个简单的 词语在本质上更接近正确答案,比如心疼。”还有:“马 龙演的电影有一个共通的主题,那就是欲望彻底地暴露了 它的不可能以及不可能之后的毁灭。马龙又用他真实而又 迷乱的一生。揭示了这个重大主题。” 写过《麦田里的守望者》的塞林格,是一个天才的独 居者。 高伟认为,不想传奇的本身恰恰造就了他的传奇。而 其中有关初级神经系统、高级神经系统的举例分析,有关 群居动物和独居动物的演绎,都非常精彩,让塞林格从另 外一个角度夺目了起来。我想,如果不是高伟,塞林格在 中国大众的眼中,可能是一个早已功成名就,但道德败坏 的糟老头子而已。 …… 关于认知。高伟的成见就是认定生命中的根本动力是 成为自己,而所谓自己,就是一个人过去主动参与的生命 体验的总和。这一点,一般人不会认识到这种高度,至少 也不会有如此清晰。 关于情感。女性的天性就是追逐浪漫,追求爱情。高 伟是追逐浪漫,追求爱情的先锋,她常常站在一个制高点 ,待那些跟随者簇拥了上来。她又站在了另外一个制高点 上。把她比附为引领浪漫和爱情的精神自由女神,我认为 毫不夸张,这些我们完全可以从她的诗歌和随笔中得到体 悟。她的追逐热烈而不盲目,妩媚而不妖媚,浪漫而不浪 荡,高洁而不高傲。也许高伟深知,在日常生活态度中, 情感比认知更为重要。 关于行为。一个人的行为,绝对受认知和情感因素的 影响。无论是作为青岛女记者的高伟,还是奥运火炬手的 高伟,抑或是大写特写蝴蝶与玫瑰的高伟,她都在践行着 里尔克的一句话:认清痛苦,学会爱。我从高伟诸多的文 字里得到启发:一个具备了正确态度的“我”,才是自己 人生的选择者和判断者。 人类因梦想而伟大,而远行,相信是每个人心底的梦 。高伟因《她传奇》和《他传奇》,独自走笔天堂或天堂 以远,这样的远行,不是 导语 《传奇三部曲》由青岛出版社出版,分为《他传奇——十二个诗神与火神的替身》《她传奇——十五个被上帝眷顾的女人》《爱传奇——十个惊世骇俗的爱情事件》三本,描写了名动世界的艺术家或科学家的幽密心理、传奇人生和凄美爱情。高伟用她极具个人化的笔墨、手术刀般剖析的目光,以及细密绵长的优雅情怀和独特的观察力,把人世间出类拔萃的优秀人物串连起来,让他们的传奇故事在纸页间复活,从时间深处浮现,闪闪发亮。《传奇三部曲》是语言的传奇、情感的传奇、思想的传奇、精神的传奇,让我们知道,人类怎样活才是活着,怎样爱才是爱情,怎样死才是死亡,全书闪烁诗性、尖锐、执拗和悲伤的锋芒。 后记 都是谈资,除非你也是天才 ——读《他传奇》 丁国强 阅读男人是女人的生活,解读男人是女诗人的事业。 青岛女作家高伟的《他传奇》是一本有分量的心灵随笔, 作者以女人特有的细腻和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成长起来的诗 人身上那种不可磨灭的理想主义气质对那些成功或失败的 性情男人的心灵世界进行挖掘与阐释。海明威、塞林格、 毕加索、陀思妥耶夫斯基、王洛宾、顾城等等,无一不是 惊世骇俗的天才人物,他们的苦难命运、病态人格、多变 爱情不仅蕴含着整个人类的梦想、缺陷、不安,也会寄托 着一个敏感女作家一生的爱恨、悲伤和诗意。 高伟很心疼笔下这些才华横溢却又喜怒无常的男人, 在她看来,他们不过是些任性的、充满奇思怪想的孩子, 他们的精神世界有太多不为人知的东西。我从高伟的文字 中读到了痴情、同情、悲悯和爱抚。高伟的文字充溢着母 性的光芒和情人的炙热。这些精灵般的男人创作出了石破 天惊的灵魂之作,也因此让无数像高伟这样热爱文学的女 人从此着了魔。作为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文系出来的人, 我十分怀念那些为一篇小说、一本诗集、一部老电影不思 茶饭、神魂颠倒乃至痛不欲生的女生,她们白衣飘飘、安 静忧郁、高傲脱俗,瞧不上那些富贵子弟,偏爱长着大胡 子、着装极不讲究、言必称康德、萨特的思想家或者写那 些晦涩难懂文字的诗人。她们是那个纯文学时代、诗歌时 代、哲学时代的标志。正是由于她们的倾听和关注,才有 了八十年代的人文风景。高伟心疼这些举止怪异、喜怒无 常的诗人或者疯子,她听得懂他们的呓语,她解得开他们 留下的谜。在隔阂的世界上,真正心灵相通的方式可能惟 有这种毫无利益瓜葛的精神相遇。高伟对于顾城的审视, 完全像一个纯洁的母亲,她知道顾城虽然在精神上是一个 巨人,在生活中却是个长不大的孩子,根本就不可能把繁 杂的红尘打理好。一个在现实生活中很糟糕的人却往往得 到女人的爱,女人从骨子里是讨厌人精的,而对于在世俗 生活中蹩脚的顾城这样的诗人,她们会从内心中可怜他们 ,她们喜欢这种不谙世事、不与现实合谋的精神气质。她 们从不苛求上帝把他们塑造得既有脾气有棱角又会把现实 摆布好。高伟就是如此。她写道:“顾城这样的男人,只 是适合于那种把他搁置在精神王国就成了,读他的诗就行 了,做丈夫,做男人,顾城大抵就不会合格。”这话看起 来像是批评、谴责,实则是谅解、宽容。她知道顾城承担 不了那么复杂的世俗任务,只适合生活在童话世界里。这 是一种心灵体贴,也是一种精神溺爱。叔本华说,天才与 常人的根本区别在于,常人绝不可能持续地进行完全不计 利害的静观,只是偶尔进入审美景观而已,而天才却能够 用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用于流连生活中那些美好的东西。 顾城如此,高伟亦是如此。《他传奇》的文字之所以值得 闭上眼睛回味,因为这里面洋溢着一位女作家的精神芬芳 。她这样描写张国荣的美:“他阴柔的面孔透露着足金一 般纯正的阳光,有时候,他是忧郁的,忧郁得千千净净, 一个生活在烦乱红尘之中的沉重灵魂,必须得有这么一种 忧郁。” 《他传奇》其实就是高伟女士的一部精神恋爱史,她 用写作的方式来怀念自己所迷恋的男人,从形而上到形而 上,从乌托邦到乌托邦。为自己所冥想的男人写一本书, 恐怕是所有女作家不谋而合的梦想。没有比这更浪漫的了 。寻觅异性,不仅归于人的生物性,也是一种永不厌倦的 精神游戏。爱情是女性对抗平庸的利器,尽管大多数爱情 只是自我想象和创造。高伟爱的不是那些男人的成功,而 是他们的忧郁性格、残损经历和倔强隐忍。她了解他们的 不幸童年,更清楚他们身上的过人之处,更是对于他们盘 根错节的感情史了如指掌。高伟懂得他们的忧伤、孤独、 愤怒、焦虑甚至赌气、嫉妒、疯狂,没有这些,生命也就 无法精彩。读《他传奇》,我们会发现,作者对那些著名 男人身上根深蒂固、超乎寻常的缺点一往情深。正是这些 性格、情感上的缺陷成就了天才。高伟在写作中体现了一 种解构诗意的努力,她担心用情过度会损耗理性和智慧。 比如,写到张国荣的时候,她无奈地写道:“这不是一个 诗意的死亡。”接着她又反问:“这么一个绝色的男人, 还用得着痛苦成这样吗?这可真是生命的一个大障论,就 是看起来美好的生命也绝不就是不痛苦的生命。”高伟看 来真是动了情,把话说得颠三倒四,前言不搭后语。她从 骨子里希望张国荣有一个诗性结局的。可惜,诗意不能解 释世界所发生的一切。德国美学家狄尔泰说:“诗是将人 与人互相维系在其存在的最高要素中共同精神的表达,诗 倾诉出伟大心灵的颤动。”庸常生活是诗的敌人。但仅仅 有诗.生活也难以持续。狄尔泰转而又说:“哲学思考是 一种非同寻常的悲剧。生活是如此短促,生活之火是如此 微弱,我们怎么能达到真正伟大?!”(《论德国诗歌和 音乐》)不知高伟女士是否意识到用诗性目光考量人生是 “一种非同寻常的悲剧”,但不管怎么说,在当下这个物 质时代和绯闻时 书评(媒体评论) 高伟注视着也构建着自己的诗意的世界,享受了 这个世界,贡献了这个世界,敲打着滋润着也试探着 这个世界能不能更有兴味。 ——王蒙 传奇三部曲,是一系列爱情的探险、思想的实验 、灵魂的试炼、意识的惊跳、梦幻的波动……完成的 其实是女诗人高伟的生命传奇。 ——谢冕 高伟用长练如歌的文字写尽人类光环笼罩下的苦 与痛,我把这三本书誉为爱情圣经和人性圣经,读完 它们,就读懂了人性,读通了这个世界,可常备枕边 ,在命运的长河里,平复内心以及镇痛。 ——连谏 高伟的传奇三部曲是语言的传奇、情感的传奇、 思想的传奇、精神的传奇……传奇地合而为一,让我 们知道,人类怎样活才是活着,怎样爱才是爱情,怎 样死才是死亡。让我们在一个真正的世界上走过世界 。 ——高建刚 高伟用她极具个人化的笔墨、手术刀般剖析的目 光,以及细密绵长的优雅情怀和独特的观察力,把人 世间出类拔萃的优秀人物串连起来,让他们的传奇故 事在纸页间复活,从时间深处浮现,闪闪发亮。从某 种意义上说,这是一次理想主义者的突围,让我们看 到语言回归的力量,并从中感受到灵肉、爱恨、命运 与死亡等等诸多人性的妖娆绚烂——全书闪烁诗性、 尖锐、执拗和悲伤的锋芒。 ——周蓬桦 精彩页 文森特·凡高是提不得的,一提他,我就会产生身体反应,难过得喘不过气来。这么多年了还是不能提,一提还是喘不过气来。凡高的命太苦了,苦得让人太心疼他了。用“心疼”去表达对于凡高的怜惜显得过于轻薄了,他苦得超越了“苦难”这个词语最彻底的涵盖。他苦得过于悲壮了。他是我所知道的最苦的人,他有着我所知道的最悲壮的人生。古今中外最优秀的小说家一直试图写出令人惊讶到目瞪口呆的小说,但是,我至今没有读到过一篇小说,比凡高真实的人生更苦难,更加让我目瞪口呆。这让我感到,上帝制造出凡高这个人来,上帝给出凡高的真实人生,就是为了告诉我们,人生的苦难可以抵达到什么样的程度;一个人的悲情可以浓郁到什么样的程度;人生的惨烈可以如何突破一个生命的承受上线。还有,上帝也试图通过凡高告诉我们:现实的人生比戏剧的小说更具备狂野的真实。 凡高是画家吴冠中心中最尊崇的油画大师,每每向人谈及凡高,吴冠中就往往自己先激动起来,却找不到确切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他觉得拿凡高和李白比其豪放,不合适;以玄奘和他比其信念,不恰当;以李贺或王勃和他比其短命才华,不一样。凡高就是一只向着太阳扑火的飞蛾。我完全理解吴冠中的心情。我甚至能够代替吴冠中感知到提及凡高时的那种找不到确切语言来的激动,还有那种物理性质的心疼。 同样的是世界大师级的画家,凡高和毕加索的命运太天壤之别了。凡高一生潦倒,一生清贫如洗,没有爱情,妓女都不要他的情色;一生只卖出一幅画;偏执疯狂,神经丧失了正常性,住精神病院,疯狂之中把自己的一只耳朵割了下来;英年自杀,死的时候几乎默默无闻,死后开始名声浩荡;而且,现在他的画价是世界顶级。毕加索年纪轻轻就盛名在世,活着就享受到世界大师的名声和金钱,美女们争相爱他,他八十多岁了照样和他孙辈的女人享欲生子;他一生极尽享乐,杀人如麻,爱她的女人是他屠杀的对象——当然,我说的是爱之杀戮,被处死的是一颗颗女人的破碎之心。不知怎的,这样一比较,我就很生毕加索的气,觉得他便宜沾得太多了。凡高为什么就不能得到毕加索百分之一的好运?当然,我也知道这样的比较是荒唐的,毕加索也是上帝给出的一个极具奢华的个体版本,是上帝挑选出来用来宠爱的那么一个儿子。上帝总会在这个世界上挑选他的子民,把各种命运搁置在他们的命里面。凡高和毕加索是上帝给出的艺术家传奇命运的两极。上帝给出的命运不能讨价还价。还有,我们千万不能以为好运与才华是按份额成比例分配的,好运甚至和一个人的善意和美貌也不成比例地被配置。 1853年,凡高出生于荷兰的一个小镇。他的父亲是个牧师,有英俊牧师的称号。他的母亲则喜欢弄彩动笔,画一些花卉静物素描。凡高是兄妹数个中的长子,比他小四岁的提奥是凡高在这个世界上最亲的人。凡高和提奥是我所知道的艺术史上最相亲相爱的亲兄弟,提奥对凡高的帮助与疼爱令人动容。提奥是凡高精神上的知己,世界艺术史上,没有提奥就不会有凡高。从某种意义上说,提奥作为凡高艺术生命的一部分,和他一起挺拔在世界美术史中的。 我在数本凡高传记里面看到过他们的照片。凡高长得像妈妈,他有着棕红色的头发。提奥长得像爸爸。凡高的爸爸是英俊的,提奥也是英俊的。凡高总被书中描绘成是“不好看”的,脸上有雀斑,可我觉得凡高真的不难看。我想大概是为了配合凡高潦倒的一生,大家把没那么难看的凡高也往不好看里说罢了,以便给凡高的悲剧再加上一个悲情的砝码。况且,凡高是一个没有时间和心思去讲究外表的艺术家,一生贫困得连吃喝都成问题,这样的男人上哪里能把自己整理得好看呢? 小时候的凡高就不喜欢合群,他很少有笑容,愿意独处,讨厌别人打扰他。他还喜欢一个人长距离地步行,到处去看。可是,他对弟弟提奥是喜欢的,乐意和他玩,乐意和他说话。他十六岁结束了学业,到喜欢他的画商叔叔开设在海牙的画店里面当店员,这是他接触美术艺术的开端。一开始,凡高对这份工作很满意,他甚至相信再也没有比这更为理想的工作了。众多艺术家的作品就在他的身边,让他的眼光开阔。那个时候,他几乎把所有的收入都用来买回他喜欢的画作,收藏起它们。这一个阶段,他做的另外的一件事就是看书。他阅读最多的书是《圣经》,他在一生的某一个时段里面产生了浓重的宗教情怀,来源于他对于《圣经》的诵读。他对文学、哲学的研读也出人意料地深和广,莎士比亚、狄更斯、艾略特、济慈、富兰克林、巴尔扎克、雨果、波德莱尔、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等大师的作品,都给凡高以灵魂的营养。与印象主义其他主要画家代表人物相比,凡高无疑是肚子里面墨水极多的人。就是与任何一个流派的大师级画家相比,凡高肚子里的墨水容量也属足够多。这一点,阅读过凡高与提奥通信的人都会领会。 P2-4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