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西藏传统绘画中的政治人物与政治制度变迁/西藏大学藏学所藏学文丛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扎西
出版社 西藏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以西藏历史发展史中提炼政治形态的变迁为主要内容,并根据历史顺序,把藏传佛教各教派丰富多彩的壁画、唐卡画等艺术中的政治人物、历史事件绘画为背景,阐释古代西藏以及元朝以来基于中央政府特定主权管辖下中央对西藏治理举措,西藏地方政治发展中政权组织形式,政治结构发展变化、不同时期的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政治关系的特点、内容以及西藏地方历史人物在当时政治活动中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研究,较清晰地阐释了西藏地方政治制度变迁。
目录
总序
序言
第一章 藏族祖先来源说与考古证明(公元五世纪前)
第一节 青藏高原形成说
一、藏族先民关于青藏高原形成说
二、地质学关于青藏高原隆起理论
第二节 藏族先民祖先来源说与考古证明
一、藏族先民的几种祖先来源说
二、青藏高原的考古证明
第二章 西藏部落联盟时期的社会政治形态
第一节 从氏族社会到小邦社会的演进
一、母系社会到父系社会的发展
二、藏族部落实体的出现及其演进
三、部落之间争霸与联盟的政治形态
第二节 悉补野王统世系形成与赞普制度出现
一、原始军事民主制的瓦解和赞普世袭制度的出现
二、悉补野王统世系的崛起
三、王权和神权结合与斗争的政治形态
第三章 吐蕃王朝时期的政治形态
第一节 松赞干布的统一事业与治国方略
一、松赞干布的统一伟业
二、创制文字、提升文化内涵
三、建立新的政权组织形式与官僚体系
四、注重对外交流,推动社会事业的发展
五、以部落为基层单位,建立严密的军事组织制度
六、建立新的宗法制度与司法体系
第二节 实现统一后的吐蕃政治体制发展
一、吐蕃王朝的朝觐盟会制度
二、贵族政治体制浮出水面
三、建立驿传制度,确保政令、军令畅通
第三节 吐蕃王朝建立后的几次政治经济改革措施
一、芒松芒赞时期的政治举措
二、都松芒波杰时期的政治举措
三、赤德祖赞时期的政治举措
四、赤松德赞时期的政治举措
五、吐蕃王朝停止发展时期的政治举措
六、吐蕃王朝的解体
第四章 分裂割据时期的政治形态
第一节 吐蕃王朝宗法政治秩序的崩溃与赞普政权的消失
一、吐蕃王朝覆灭的社会政治背景
二、吐蕃王朝解体的主要政治原因
第二节 分裂时期出现的几大地方政权组织
第三节 藏传佛教与各地方势力在政治上相结合的政治形态
一、地方各政治势力支持下的佛教重新复兴
二、藏传佛教的形成与各教派参与政治的形式
第五章 分裂割据时期西藏社会政治性质
第一节 分裂割据时期藏传佛教兴起对西藏政治制度的影响
一、以佛教“十善法”做为社会治理的基本思想
二、巩固和扩大寺院经济实体,为参与政治奠定基石出
三、政教合一政治体制的雏形与发展
第二节 分裂割据时期西藏同内地的政治关系
第六章 元朝时期萨迦政权的政治制度
第一节 蒙古势力进入西藏与萨迦派地方政治实体的关系
一、蒙藏政治关系的建立
二、萨迦派与蒙古王室确立的密切关系对西藏政局的影响
第二节 元朝中央治理西藏的基本政治措施
一、早期蒙古汗国采取的分封制
二、元朝中央对西藏地方采取的治理形式
第三节 西藏地方官吏设置及其发展
一、元朝对萨迦派首领封官赐印、建立委任地方官吏的制度
二、萨迦政治体制的缺陷与统治政权的终结
第七章 明朝时期帕木竹巴和第司藏巴政权的政治制度
第一节 帕竹第悉(王权)政教合一制度的建立与政治改革
一、帕竹第悉(王权)政教合一制度的建立
二、帕竹第悉(王权)的政治改革及其影响
第二节 明朝对西藏各宗教派别与地方势力的治理形式
一、明朝推行“因俗而治、多封众建”的地方治理政策
二、明朝建立朝贡纳税、茶马互市制度,修缮驿站,推行“厚赏羁縻”政策
第三节 西藏辅政大臣的篡位及世俗政权的出现
第四节 帕竹政权支持下格鲁派的兴起与宗喀巴宗教改革
一、宗喀巴早期的宗教活动与格鲁派兴起的社会背景
二、宗喀巴的“整顿宗教”及其僧伽传承制度创新
三、格鲁派从禁止僧侣参与俗政到积极向世俗政权靠拢的转变
第八章 清朝时期西藏甘丹颇章和噶厦政权政治制度
第一节 格鲁派政教合一政治制度建立
一、噶举与格鲁两派的斗争与蒙藏共治政权的出现
二、甘丹颇章早期政教合一制度的建立及其特点
第二节 格鲁派政教合一政治体制的设置及其演进
第三节 清朝中央政府对西藏政治体制设计与治理措施
一、清顺治到康熙时期的治藏设计与治理措施
二、清雍正到乾隆时期对西藏政治体制改革
三、清嘉庆至宣统时期西藏内外政治斗争与清朝的“整肃藏政”政策
第四节 英国之外法权下的西藏地方半殖民地政治
一、英国殖民主义者对西藏的殖民侵略
二、西藏地方半殖民地政治形态
第九章 民国时期西藏地方的政治制度
第一节 民国初期西藏政治格局转型的阵痛
一、民国初期拉萨战乱与西藏地方割据势力的出现
二、英国驻藏机构的设立及其职能
第二节 民国中央政府在西藏维护主权与治藏举措
一、共和制下西藏政教合一制度的存续
二、调整中央治藏机构、任命官员负责处理西藏事务
第三节 民国时期十三世达赖喇嘛推行的“新政”及其影响
一、十三世达赖喇嘛推行“新政”的政治社会背景
二、十三世达赖喇嘛推行“新政”措施的
序言
在西藏文明发展史中,以藏民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创造
出丰富多彩的政治体制、政治治理文化、宗教文化等传统
文化。西藏政治文化不仅有丰富的史料记载,而且在寺院
、宫殿等传统绘画中也以图文并茂的绘画方式,把当时西
藏社会政治发展、重大历史事件、政治人物传记以及反映
社会生活的画面描绘出来,给人以直观的历史脉络。本书
以西藏寺院、宫殿等传统绘画中提取有影响的历史人物、
历史事件,从唯物主义史观阐释西藏地方政治制度变迁史
。该书写作手法上以西藏地方政治发展史料为依据,借用
西藏传统壁画、唐卡画等中的题材内容,以插图的形式,
阐释了西藏地方政治制度变迁史。
纵观该书的内容,在元朝中央政府建立以前,西藏社
会发展的不同时代按照一般社会发展规律,可以清晰地了
解从蒙昧时代到野蛮时代再到文明社会发展的历程。在这
一过程中古代西藏各地方势力积极与外部周边不同民族加
强交往交流,特别是同内地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
交流已十分密切。到唐朝时期,吐蕃王朝政治体制的架构
很大程度上受到唐朝组织政权方式的影响,同时结合当地
的传统文化,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吐蕃政治制度。唐朝
时期唐蕃双方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全方位的交流为西
藏最终统一于中国版图奠定了基础。自元朝统一西藏开始
,元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实行有效管辖,从此历代中央王
朝直接通过对西藏地方政权组织架构的掌控实现其政治统
治,要求西藏各政教团体和政教首领严格遵循中央规定的
各类准则和历史定制,并根据西藏及其周边实际情况不断
调整统治策略,确保中央政府对西藏政治体制设置、政治
制度运行等方面的有效管辖,这种关系也可以在西藏各佛
教寺院、宫殿等传统绘画中有体现。
本书以西藏历史发展史中提炼政治形态的变迁为主要
内容,并根据历史顺序,把藏传佛教各教派丰富多彩的壁
画、唐卡画等艺术中的政治人物、历史事件绘画为背景,
阐释古代西藏以及元朝以来基于中央政府特定主权管辖下
中央对西藏治理举措,西藏地方政治发展中政权组织形式
,政治结构发展变化、不同时期的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政
治关系的特点、内容以及西藏地方历史人物在当时政治活
动中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研究,较清晰地阐释
了西藏地方政治制度变迁。
次旦扎西西藏大学藏学研究所
2016年8月20日于圣地拉萨
导语
本书以西藏寺院、宫殿等传统绘画中提取有影响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从唯物主义史观阐释西藏地方政治制度变迁史。该书写作手法上以西藏地方政治发展史料为依据,借用西藏传统壁画、唐卡画等中的题材内容,以插图的形式,阐释了西藏地方政治制度变迁史。
精彩页
第一章 藏族祖先来源说与考古证明
(公元五世纪前)
关于大地的形成与人类起源世界各地不同的民族都有丰富的神话传说,如汉民族的盘古开辟天地说、古埃及和西方部分民族的上帝造人说、欧洲日耳曼人的植物变来说、澳洲、美洲的动物变来说、汉族和北美洲迈都族印第安人等的泥土造人说等等,其中有些说法颇为相似。从西藏而言,藏民族对于大地的形成以及本民族的祖先来源同样有多种传说,在这些传说中有些带有神秘的宗教神话内容,有些传说还包含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第一节 青藏高原形成说
我国青藏高原地域辽阔,山峦起伏,西部多高山高原,东部和南部多高山峡谷,由西向东南逐级下降的阶梯状斜面。青藏高原的形成及其形成年代众说纷纭,有神话传说、考古学说、地质大陆漂移说等,没有形成统一的共识,但是对青藏高原的形成主要以大陆漂移说理论为确切。
一、藏族先民关于青藏高原形成说
西藏民间对于世界形成有多种不同的传说,如世界之卵说认为“创世之初整个宇宙虚空一片,所有生灵在空中逐渐形成,为父的光芒和为母的光线在生灵中出现,并在昏暗和黑暗中造就气息般的微风,气息中出现白色冰霜,冰霜中出现露珠。冰和露之合出现池塘,池塘之上形成一层薄膜并滚成一个卵。卵中浮出黑、白两只鹰,两只鹰交合产生了三个卵。分别为白、黑、什色(多种色)。白色卵破裂后形成天神,成为人类居住的大陆。黑色卵破裂后出现人类,什色卵破裂后出现生灵”的说法。
斯巴宰牛创世说认为“‘斯巴’世界宇宙之神宰杀小牛时,砍下牛头放之高处变山梁、割下牛尾栽珊阴之处变森林、剥下牛皮铺平处变平地”的说法。
五行运动说(见唐卡T图1)认为物质世界来源于风、火、水、土、空间五种元素在虚空中的运动所为。九迭拥仲山说认为“地球是由九座“卐”字形即拥仲的群山组成。其中最高、最秀丽壮观的俄莫隆仁,成为世界和宇宙的中心,所有江河源于此,所有的人间和神灵世界都从此处走向四方。”
海洋退却变桑田说认为青藏高原远古是大海,后来逐步隆起形成现在的高原。史书《贤者喜宴》里讲:“最初,藏区上、中、下三部所有地方是一片被水淹没的大海,后来‘工布曲拉’裂开,水沉人其中,显露出陆地并生长形成藏区的现状”。陆地出现后,藏区形成不同的区域_、“藏文史籍记裁:‘阿里三围为麋鹿野兽区,中部四茹为虎豹猛兽区,下部六岗为飞禽鸟类区’。同时在史书中提到:‘藏区三界九洲中,上部三界珠宝白光洲,有雪山岩石状如池沼,麋鹿与羚羊等动物把守。中部三界四茹肩胛洲,有岩石、草原形如沟渠,猿猴、罗刹住其间。下部三界孔雀光洲,地势平坦,宛似田畴,大象鸟兽来栖息,除这些生物外,没有人居住’的记载”。
在西藏大地形成说中最为普遍的是海洋变桑田说,这说明在远古时期不同的原始部落都有自己独特的世界起源观情况下,随着西藏高原宗教文化趋于统一,加之人们认识自然的能力逐步提高,在高原生活中不断发现海洋生物化石等,创世观也趋于统一于海洋变桑田说,后来随着创制文字,西藏的王统史籍等文献记载主要以海洋变桑田说为主。可见,丰富的传说中蕴含了当地人们代代相传的人类有关宇宙世界、自身生存环境等方面神秘神学观和朴素唯物主义历史观。
二、地质学关于青藏高原隆起理论
藏民族关于青藏高原远古时期从大海转变为陆地之说,同近现代地质学家们研究的结论十分相似。近代以来科学家们在青藏高原不同区域发现了大量的海洋生物化石,“根据魏格纳等地质学家们的大陆漂移说法,青藏高原原本是一片波涛汹涌的古特提斯海(古地中海),在古生代(2.25亿年至5.7亿年前)今天的非洲、南美洲、印度半岛、澳大利亚和南极洲,在中生代以前曾经是连接在一起的统一大陆,位于南半球,称为冈瓦纳古陆,他同位于北半球的芬亚古陆(欧亚大陆)遥遥相对,中间隔着一个从地中海往东经中东、高加索、伊朗到喜马拉雅地区的广阔的古地中海(特提斯海)。到了中生代(7000万年至2.25亿年前),由于地壳的不断运动,统一的冈瓦纳古陆开始破裂,分成若干个较小的陆地,随后这些陆块彼此逐渐分离,迎着各自的方向漂移。到中生代第三级(距今大约四五千万年前),冈瓦纳古陆破裂后的印度大陆板块向北漂移,并同北部的芬亚古陆(欧亚大陆)直接发生碰撞,形成喜马拉雅造山运动,青藏高原就是在这种两大大陆碰撞中不断隆起,从而形成同欧亚大陆连成一片的大陆,至今,印度大陆向北漂移的运动仍在继续中”。
P1-5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1:2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