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甲申风云(上中下)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林奎成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公元1644年农历甲申,李自成攻入北京,大明皇帝自缢,清军入关,仅仅42天之内,天崩地坼,江山易主。本书将大明、大顺、大清三方同时铺展开,上至皇帝大臣,下至奴仆百姓,以真实历史事件为依托,细密而又生动地描写了其间种种故事和众生相,最终揭示出朝代更替的内在原因。作品结构宏大,情节曲折,描写细腻,语言典雅,是一部优秀的历史小说。
作者简介
林奎成,祖籍在山东烟台,生长在辽宁大连,工作在河南开封。毕业于日本国立广岛大学研究生院,东洋史专业,明清史专攻,获硕士学位。学术专著有《吴三桂与甲申之变》。
目录
《上》
1.大明崇祯十七年正月初九日
京师上元
2.大明崇祯十七年正月十六日
庙堂请缨
3.大顺永昌元年正月十八日
戏取平阳
4.大顺永昌元年正月二十五日
蒲州分兵
5.大清顺治元年正月二十六日 大明崇祯十七年正月二十六日
九王摄政
遣师大典
6.大明崇祯十七年正月二十八日
布商枉死
7.大顺永昌元年二月初八日
疆臣尽节
8.大明崇祯十七年二月十二日
议撤宁远
9.大明崇祯十七年二月十三日
佞臣督师
10.大顺永昌元年二月二十三日
轻取真定
11.大明崇祯十七年二月二十六日
廷议南迁
12.大顺永昌元年三月初一日
血洗宁武
13.大明崇祯十七年三月初六日
下诏勤王
14.大明崇祯十七年三月初九日 大顺永昌元年三月初九日
永平奉诏
大同分兵
15.大明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二日
强项县令
16.大明崇祯十七年三月十四日
督师降贼
17.大明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五日
天意难回
18.大明崇祯十七年三月十六日
总督勤王
金陵春梦
19.大明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七日
兵火红颜
20.大明崇祯十七年三月十八日 大顺永昌元年三月十八日
天崩地坼
《中》
21.大明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 大顺永昌元年三月十九日
大内易主
田府得沅
三桂入关
22.大明崇祯十七年三月二十日
兵抵丰润
23.大顺永昌元年三月二十一日
胜国衣冠
24.大顺永昌元年三月二十二日
饷源之策
25.大顺永昌元年三月二十三日 大明崇祯十七年三月二十三日
新朝授职
盘山凶讯
昌黎安民
26.大明崇祯十七年三月二十四日 大顺永昌元年三月二十四日
永平闻变
追赃助饷
27.大顺永昌元年三月二十五日
大内库藏
28.大顺永昌元年三月二十六日
吴襄传信
29.大明崇祯十七年三月二十七日
勒兵玉田
30.大顺永昌元年三月二十九日
遣使招降
31.大明崇祯十七年四月初一日
回师关门
32.大清顺治元年四月初四日
议取中原
33.大顺永昌元年四月初七曰
杀优索沅
34.大清顺治元年四月初九日
誓师伐明
35.大明崇祯十七年四月初十日
约兵剿贼
《下》
36.大顺永昌元年四月十三日
闯王东顾
37.大明崇祯十七年四月十五日 大清顺治元年四月十五日
翁后之谋
38.大顺永昌元年四月十七日 大明崇祯十七年四月十七日
绐贼缓师
总督南下
梦断秦淮
39.大明崇祯十七年四月十八日
关上绸缪
40.大明崇祯十七年四月十九日 大顺永昌元年四月十九日
卫城誓师
挥兵山海
41.大明崇祯十七年四月二十一日 大顺永昌元年四月二十一日 大清顺治元年四月二十一日
石河初战
急驱关门
威远盟誓
42.大清顺治元年四月二十二日 大顺永昌元年四月二十二日 大明崇祯十七年四月二十二日
山海大战
43.大顺永昌元年四月二十四日 大明崇祯十七年四月二十四日
永平和议
44.大清顺治元年四月二十六日 大明崇祯十七年四月二十六日
石河顿兵
45.大顺永昌元年四月二十九日
弃京西遁
46.大明崇祯十七年五月初一日 大清顺治元年五月初一日
榆河之争
47.大清顺治元年五月初二日
九王进京
48.大顺永昌元年五月初三日 大明崇祯十七年五月初三日
娥眉惊魂
49.大明崇祯十七年五月初四日
铁山访师
50.大明崇祯十七年五月初五日
南国飘摇
后记
附录一 一次成功的辩伪
——《吴三桂与甲申之变》阅后意见
附录二 实事求是治史,雅俗共赏著文
——《吴三桂与甲申之变》阅读意见
序言
惊天大变局
——《甲申风云》序
王立群
公元1644年,明、清、顺三大政治势力展开了一场殊
死大搏杀,而酿成了“甲申之变”。这场历史大变局,直
接导致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帝国制王朝——清王朝的诞生

这场江山的鼎新革故,始自李自成逼死崇祯帝,终于
多尔衮大败李自成,其间,各种势力的关系极其复杂。
为了反映这一惊天变局,作者积二十年之功,在前人
研究的基础上,钩稽爬梳,辨伪驳误,纠正了诸多传统的
错误见解,以严谨的态度和精详的考证,写出了近三十万
字的学术著作《吴三桂与甲申之变》(知识产权出版社,
2013年9月出版)。这本学术著作在四个重大问题上提出了
与传统观点迥然不同的新论:
一、李自成失败的原因
大顺军从甲申年(1644)三月十九13胜利人京,到四
月二十九日狼狈出京,仅有四十二天。败亡之速,转换之
快,中国历史上极为罕见。长期盛行于史学界的主流观点
是:李自成的失败是由大顺军进京之后急遽腐败所致。此
外,大顺军“对明朝官员刑杀过重”说、“追赃助饷丧失
人心”说、“满汉地主阶级联盟剿杀农民军”说等,众说
纷纭,莫衷一是。
作者列举史实,逐一辩驳。认为诸说的最大错误是:
简单问题复杂化。李自成的失败只是一个单纯的军事问题
。大顺军进京后,李自成昧于大势,对关外清军实力、意
图,一无所知,迟迟未派重兵攻取山海关。而且,李自成
对吴三桂的认识完全错误,认为吴三桂一定不会降清,只
能降闯。完全无视深受忠君思想影响的明朝重臣,联合清
兵为崇祯帝复仇的巨大可能。事实上,多尔衮利用明军复
仇心切的心理,突出奇兵,大顺军猝不及防,一战而溃,
致使李自成速败。
二、吴三桂降闯
传统说法是,大顺军人京后,吴三桂畏惧李自成势大
,决定投降。在从山海关前往北京受降途中,听说爱妾陈
圆圆为大顺军主将刘宗敏所获,冲冠一怒,改变决策。这
是甲申之变的一个重大问题。
作者详细考察了吴三桂人关的行程,证明吴三桂没有
降闯的时间和行为,并以可靠史料证明,吴三桂降闯是三
藩之乱爆发后,康熙帝有意编造的一个谎言,目的是搞臭
吴三桂。
三、吴三桂与陈圆圆
吴三桂与陈圆圆的故事家喻户晓,大致是:明崇祯十
六年(1643)春,吴三桂奉命进京,在皇戚田弘遇家宴上
初识陈圆圆,惊为天人,遂用千金购以为妾。但是,边关
警报骤至,崇祯帝诏命吴三桂迅速赴关外御敌。临行之前
,吴三桂把陈圆圆安置在其父吴襄京中的府第。第二年,
大顺军进京,大将刘宗敏劫持了陈圆圆,吴三桂一怒为红
颜而降清。
这个流传三百年的故事,广为人知,几成定论。作者
以四个章节的巨大篇幅,列举大量文献资料,详加考证。
结论是:崇祯十六年春至崇祯十七年(1644)春,吴三桂
一直镇守在关外的宁远镇,根本没有进京的记录。其父吴
襄也在关外中后所(今辽宁省绥中县)待罪,京中根本没
有府第。这段时间,吴三桂没有和陈圆圆相识的时间、条
件和可能。所谓“田府家宴”及吴三桂千金购买陈圆圆诸
事,都是清人陆次云在三藩之乱后,为谴责吴三桂,杜撰
《圆圆传》的无稽之谈。此说可谓语惊四座,但是,事实
俱在,又令人不得不折服。
四、谁是借清兵剿灭李自成的决策人
吴三桂引清兵人关,是三百多年来史学界的定论,也
为民间广泛接受,吴伟业《圆圆曲》“冲冠一怒为红颜”
的名句,强化了这一故事的广泛流播。
作者通过对明朝典章制度的考察,以确凿证据,证明
决定借清兵人关的不是吴三桂,而是吴三桂的上司、时任
蓟辽总督的王永吉。王永吉采纳了当时宁远军监军同知童
逵行的建议,决定借助关外清兵力量,共同剿灭大顺军,
为崇祯皇帝复仇。吴三桂丧失民族大义,关键时刻执行了
这一重大决定,但他只是王永吉千古大误决策的执行者。
长期以来,王永吉被史学界忽略了。此前的甲申史研究,
从未有人把王永吉作为研究对象,作者在其《吴三桂与甲
申之变》中,把王永吉从浩如烟海、乱如棼丝的史料中打
捞出来,还其本来面目,正本清源,这是林奎成先生对“
甲申之变”研究的一大贡献。
在上述学术研究基础上,林奎成先生创作出了这部近
百万字的长篇历史小说。与以往摭拾民间传说连缀成篇者
不同,也与此前以现代人的生活体验移植于古人的作品不
同,这部小说,以其生花妙笔,为我们勾勒出一幅波澜壮
阔的甲申之变的历史画卷,把我们带回到了三百多年前的
社会场景中去,让我们身临其境地体验了当时人们的真实
生活。作品场面宏大,情节曲折,上自宫廷官场的帝王将
相,下至军伍市井的升斗小民,涵盖了明清易代之际社会
各个阶层的各色人物。这部作品的最大看点是,小说的主
要情节和绝大部分细节、绝大部分人物,都是历史上实有
其事和实有其人的,借诸史料,可以覆按,从此意义上说
,这是一部纪实性的长篇历史小说。
学术研究和文学创作是两个不同的门类,林奎成兼擅
二者。这一现象,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不乏其例,但在时
下,已十分罕见。小说家不做研究,多不擅研究;研究者
不撰小说,多不会撰写。二者的泾渭分流,使历史题材的
小说,往往陷入缺乏史实支撑的境地。
这部小说里,林奎成把自己的学术研究成果融人到绘
声绘色的历史生活中去,使我们真切感受到了诸如“九王
摄政”“遣师大典”“疆臣尽节”“轻取真定”“血洗宁
武”“金陵春梦”“大内易主”“胜国衣冠”“议取中原
”“杀优索沅”“山海大战”“九王进京”“娥眉惊魂”
“南国飘摇”等重大历史事件的详细而复杂的曲折过程。
在他的笔下,崇祯帝、李自成、多尔衮、刘宗敏、曹
化淳、陈演、王永吉、吴三桂、范文程、洪承畴、史可法
、马士英、侯方域、冒辟疆、钱谦益、柳如是、李香君、
陈圆圆、董小宛等一大批人们耳熟能详,又参与或经历了
甲申之变的历史人物,全都活了起来。皇帝与阁僚,英雄
与枭雄,文臣武将,才子佳人,市井小民,个个性格鲜活
,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既有金戈铁马刀光剑影的征战杀
伐,也有旷男怨女柔情似水的缠绵悱恻。通过对这些人物
的言谈举止和生活细节的观察,我们得以在轻松而饶有兴
味的阅读中,了解了一段真实的甲申之变史。
鲁迅先生在谈到文学创作时,有句名言:“要极省俭
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以往的文学
作品,人们往往误解了鲁迅先生的意思,正面人物是“双
目炯炯有神”,反面人物则“贼眉鼠眼”。林奎成则以客
观、冷峻的笔法,尊重历史,不偏不倚。史载,李自成于
崇祯十四年(1641)冬第二次攻打开封时,被城上守军“
射中左目”而致残,所以林奎成笔下的李自成是个“半瞎
子”,不像有些作品中说的“两道剑眉,双目炯炯”;史
料记载,吴三桂“美丰姿,善骑射”,因此在林奎成的笔
下,吴三桂是个丰神俊朗的沙场骁将。林奎成认为,与其
画眼睛,不如写谈吐,因为人物的言谈最能反映人物的修
养和个性。
此外,在对历史事件的细节处理上,作者也颇具匠心
。清人计六奇《明季北略》卷二十之507条“元宵贼人城”
记载:
北京每岁正月初八燃灯起,至十八日止,作元宵节。
是年,连夕皎月,九门不闭,金鼓震天,每门自城外入者
以千百计,皆以昏候闹元宵为名,达旦不出……贼俱腰缠
数百金,既入城,大者买将,小者买兵,各守城上。……
盖元宵九门分股频进,贼已万千伏城内矣。
根据这段简短的记叙,作者开篇,创作了这部小说的
第1章《京师上元》。通过这一章节的精彩描述,我们在读
到小说第20章《天崩地坼》时就会恍然大悟,怪不得大顺
军三月十七日围困京城,仅仅一天半,到十九日凌晨即兵
不血刃地拿下了京城!《明季北略》卷二十之499条“李自
成僭号”记:
自成移牒兵部约战,言三月十日至兵部。执牒者则京
师人,自
涿州还。值逆旅客,予十金代投,兵部以为诈,斩之

根据这条记载,作者专门设计了与第1章和第2章密切
相关的第6章《布商枉死》,表现明朝君臣的颟顸无能和草
菅人命。此类例子,均能说明作者心细如发、言出有据、
驾驭史料为我所用的高超文学能力。
作者对古代战争的描写也很有特色。同样是攻城之战
,“宁武关大战”与“山海关大战”绝不雷同。前者斗勇
斗狠,血腥残酷;后者用智设谋,出人意表。两次大战作
者俱描写得惊心动魄而精彩绝伦,是当下反映古代战争场
面的精彩之笔。
这部小说的文笔亦值得一提。措辞雅驯古朴,正好与
作品所描写的时代相匹配。叙述语言与人物道白互不缠绕
,帝王将相的吐属与草莽英雄的言谈,互不相类,这与当
下许多历史类的文学作品中,“古代人说现代话”大不一
样,彰显了作者训练有素的语言功底。
总之,我认为,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具有诸多特色的
优秀作品。阅读这部作品,不仅能使人们获得精神上的愉
悦和享受,学到大量正确的历史知识,而且,对于人们重
新审视这段历史具有重要价值。
(王立群,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
文化学者。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
导语
这是历史学者林奎成根据对甲申年间的历史的多年研究成果写成的长篇小说。这部作品虽然以小说的形式写成,但是作者对这段历史多年的研究成果。既有很强的可读性,又有历史价值,同时也是学历史的典范。作者对这段历史亦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史学态度严肃,文学功力也不凡,通过对话展示出不同人物的个性,语言简洁准确,情节松紧有度。
后记
看完这部小说,读者一定会有这样的困惑:为什么你
写的这段历史与我们此前所知道的不尽相同,甚至差异极
大?当今社会戏说历史和盲目翻案之风盛行,莫非你也在
开历史的玩笑或为某历史人物鸣冤叫屈?
对于这样的问题,首先我要向读者说声抱歉!由于这
是一个很大的话题,恕我不能在此为您作答。我想说的是
,与您的困惑恰恰相反,我在这部小说里为您描述了一段
严肃而真实的历史,不是戏说,也没有替谁翻案,尊重历
史,客观公正,是我创作这部小说的基本原则。以往我们
对这段历史的认识有误区,也有错误,有些错误还相当严
重,且根深蒂固,影响巨大。而这一切,我都在我的另一
部学术著作《吴三桂与甲申之变》(知识产权出版社2013
年9月出版)中作了详尽的考辨和论证,有兴趣的读者不妨
寻来一读。好在虽然是学术著作,而我写的并不深奥难懂
,能读懂我的这部文学作品,就能读懂我的那本学术著作
。读了那本著作,您对这部小说的一切困惑都将烟消云散
。如果您暂时没有条件去读我的那本学术著作,则不妨先
看看本书所载的两个附录,那是两位史学专家对我那本书
的阅后评价,读了这些评价,您即可对我的相关研究留下
个大概的印象。
接着我要谈两个方面的话题,一是与这部小说有关而
我在《吴三桂与甲申之变》中没有专门讨论的几个问题;
另一是这部小说故事情节发展的余波——兹先谈其一。
李岩是个颇有争议的人物。历史上是否实有其人?此
前史学界有两种截然对立的观点。否定者以顾诚先生和栾
星先生为代表,肯定者以陈生玺先生和王兴亚先生为代表
。顾诚的文章有《李岩质疑》和《再谈李岩问题》,分载
于《历史研究》1978年第5期和《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79
年第2期;栾星的文章有《李岩之谜》和《李岩传说的余波
》,收录在栾著文集《甲申史商》里,1997年中州古籍出
版社出版。陈生玺有专文《李岩在北京史实新考》,收录
在陈著文集《明清易代史独见》中,1991年中州古籍出版
社出版;王兴亚有一本《志大才疏的李自成》,其中专门
谈到了李岩的问题,2008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从时间上看,最先否定李岩其人的是顾诚(1978年和
1979年),继而陈生玺撰文反驳(1991年),接着是栾星
(1997年)。就深度而言,栾星超过了顾诚,而二人都力
持李岩为“乌有先生”说。陈生玺与王兴亚则都坚称李岩
实有其人。这场争论的最后声音是王兴亚发出的(2008年
),之后归于沉寂,至今未闻对王说的反驳意见。
据王兴亚《志大才疏的李自成》介绍,最近(2008年
之前,具体不明)在河南省博爱县发现了《李氏家谱》,
《谱》载:李信,字岩,河南怀庆府河内(今博爱)县唐
村人。生于万历三十四年(1606),崇祯年间县学的贡生
。李信兄弟四人,李信居末,三个兄长依次为李伦、李仲
、李俊。李信的三叔李春玉,字精白。李精白无子,以李
信过继膝下而承续香火,故李精白与李信为伦理上的父子
关系。李精白在开封府杞县做粮油生意,李信曾随侍其父
,在杞县管理过生意上的账目。李信的生父李春茂,是当
地有名的拳师,与河南温县陈家沟“陈式太极拳”的创始
人陈奏庭交好,而且两家是姻亲。由于这个背景,李信文
武兼修,文则县学生员,俗称秀才;武则与其兄李仲和陈
奏庭时时磋练,共研太极,著有《太极拳养生谱》。崇祯
十三年(1640)冬李自成由晋入豫,准备攻打洛阳。农民
军有个河南怀庆府河内县人叫李牟,奉李自成之命回乡招
揽人才。由李牟的“引诱”,李信与其胞兄李仲,还有另
外一李,叫李友,同乡共九人参加了农民军(见王著《志
大才疏的李自成》第45页)。
王兴亚先生的介绍如果属实,则李岩的问题已经解决
。但王兴亚著书行文,论据多不注明出处,所以《李氏家
谱》的真实性还有待证实。综合四家之言,我个人的看法
是,李岩确有其人,但不像历来传说的那么重要,可能是
农民军中一个比较温和的中、高级将领,清初的几部野史
小说把他的作用夸大了。学术是天下公器,我认为王兴亚
先生应该把《李氏家谱》公示出来,这样李岩的问题才能
彻底解决,并且让人心服口服。
由于以上原因,我在这部小说里把李岩定位为大顺军
的“制将军”兼“谋士”的角色,出场不多,只在关键时
刻让他露了露面,比较符合他“文武兼修”而又不是最高
决策层成员的身份。
吴三桂的籍贯,据《清史稿》本传为“江南高邮人,
籍辽东”。此说采自《明季北略》卷二十《吴三桂请兵始
末》:“吴三桂,字长白,高邮人。”我以为《清史稿》
误采孤证,殊不可信,没有任何文献资料能够支持这个说
法。按:《明季北略》记事舛误甚多,我在《吴三桂与甲
申之变》中已有说明,此不赘述。
天下吴姓,以周初的泰伯为创姓始祖。泰伯之后,数
传而至寿梦。寿梦诞育四子,季札最小,封于延陵,时称
“延陵季子”。延陵地当今江苏常州、江阴、丹阳一带。
凡延陵季子这一支的后世子孙均以“延陵”为郡望、以“
延陵堂”为祖祠,
书评(媒体评论)
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具有诸多特色的优秀作品。
阅读这部作品,不仅能使人们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享
受,学到大量正确的历史知识,而且,对于人们重新
审视这段历史具有重要价值。
——著名文化学者 王立群
精彩页
1
大明崇祯十七年正月初九日
京师上元
元旦刚过,京城又忙着“闹元宵”了。
京城的闹元宵与外埠不同。有个无可究诘的说法:相传成祖文皇帝于永乐十八年从南京迁都至北平之际,正好赶上正月十五上元节。为示与民同乐之意,这位永乐皇帝传旨中外,将京师的闹元宵由各地通行的三天,延展而为十日。自此以后,相沿成习,每年的正月初八到正月十八,十日之内,九门不闭,任由京畿各府县的平民商贾云集京城,赏花灯、观焰火,博彩戏、做买卖,百艺杂陈,男妇不避,烘托出天子脚下一派熙雍祥和的太平景象。
今年的闹元宵例同往年。
前天夜间,内阁首辅陈演接到兵部转来山西抚台衙门的六百里加急塘报,说闯贼李自成于元旦正日在西安建国,国号“大顺”,年号“永昌”,自称“大顺王”,改西安为“长安”,定今年为“永昌元年”,声称即将亲率百万大军挥师北上,意在直扑京师、剪灭明朝云云。
陈演接报,不免忧虑,怕的是这个消息奏了上去,会引起皇帝的赫然震怒而取消了今年的闹元宵。果尔如此,则以当前的不靖之局,朝野震动,士民恐慌,西贼尚未北侵,京城先自瓦解,而身为首辅,责有攸归,一旦皇帝发不测之威,追究下来,自己的这颗脑袋就要在脖子上连接不稳了。有此忧虑,所以在昨天的早朝上,趁皇帝指授大政方略的间歇,陈演当着全体入值阁臣的面儿,向皇帝奏报了闯贼的逆行后,进而建议,可否将今年的京师闹元宵,缩短为正月十五的前后三天,庶几“备贼”与“民乐”同举,而两者又不妨兼顾?
很意外地,皇帝闻奏,并未发怒,而是极为温和地说:“不必、不必,闯贼北犯,尚需时日。我朝向来体恤民情,自成祖文皇帝定鼎北都,京师上元,例以十天为限,此为三百年不替的成规,今年岂可有异?你去代朕宣谕各该管衙门,三辅黎庶,皆我赤子,着自今夜起,照例不闭内城,许远近农工士商一体出入,熈乐贸易,不准难为百姓!”
得此煌煌天语,陈演顿感一身轻松,报也奏了,责也尽了,日后倘有意外,则言官纠弹,自有同班阁臣作证,圣谕出自宸衷,天大的乱子,与我何干?于是散朝之后,他很起劲儿地把户、礼两部的堂官和顺天府尹,以及天下首县的大兴、宛平两县的知县全部召来,细细转达了皇帝的旨意,要他们交代属员和各该管衙门,今年元宵,例同往年,切莫张惶生事,以不拂当今圣上悲悯苍生、与民同庥的美意。不过,待到这些官员走后,陈演毕竟多了一份心计,又特为把负责京师治安的五城兵马司指挥叫了来,秘密叮嘱,要在“不扰民”的前提下,暗中加派逻卒,严格察查,以防闯贼细作,趁机混入京城。
负责京中各年节庆典的有关衙门和五城兵马司的属员自然是敬谨从命,因而自昨天傍晚开始,内城九门,彻夜洞开,有那南来北往的客商游贾,要趁这十日之机,进城做几笔夜市生意,狠狠地赚它几两银钱;也有近畿州县的富户人家,觅车揽轿,挈妇将雏,特地要在天子脚下盘桓几日,以领略京城繁华和天街夜色;自然还有为数众多的南北流民、东西乞丐,公子墨客、偷儿无赖,以及耍把式卖艺的,贩假药唱戏的,贩伕走卒,村夫市妇,真正三教九流,媸妍毕集。他们有的是为赏花灯、观焰火;有的是为叩亲戚、访朋友;有的则三五同好,闹市聚饮,以拼深宵一醉;有的什么也不为,只为“看灯兼看看灯人”,趁这十日之内,良家妇女不掩行藏的难得时机,恣意窥览秀色,大饱眼悦之福。于是一到华灯初上,五城通衢,沸反盈天,而更鼓遏密,金吾不禁,任令人流在各个城门自由涌动进出。
看势头,今天出入内城的百姓似乎比昨天还要多些,亲聆了五城兵马司指挥口谕的巡城士卒不敢大意,夕阳的余辉还在,便分队出动,巡视各门去了。
逻卒每队称为“标”,每标的首领就称为“标领”。负责西城三门巡察的标领姓黄,隶属西城兵马司。西城兵马司衙门在西四牌楼南边的风车胡同。黄标领把标下的三十名兵丁分为三队,另外两队分巡西直门和阜成门,他则自带一队,出风车胡同,过了干石桥,穿越西长安大街,一路上分拨人众,蛇行蚁步地往南直奔,在刚刚起更,正是人潮汹涌的时分,来到了宣武门。
一到宣武门就看出了问题。问题在于,差不多所有进城的人都是顾盼自如,一副悠然自得而又好奇难掩的闲预神态,而对面来的这几位,却行色匆促,只顾排开众人,向前赶路,对沿路的彩灯杂耍看也不看,这哪里像是进城来闹元宵的?于是黄标领将众兵丁引到宣武门洞西侧。
“顺子,去”,他指着其中的一个年轻兵丁说:“你上去和他们搭话,专听口音。本地的,放他们走人;要是外地的,你把他们带到这里,我来问话。”
衔命而去的顺子,不一会儿就回来复命。带过来的四条汉子,短长肥瘦各有态,而个个鲜衣华服,神色坦然,商不商,绅不绅,自然更不是一般的士庶黎民。以黄标领的阅人之广,竟看不出这些人是什么来路。
“别害怕、别害怕,”黄标领和颜悦色地说:“我问你们话,只要照实回答,我不难为你们。你们都听明白了吗?”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3:0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