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赵振铎,男,1928年生,四川成都人。四川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辞书学会顾间中国音韵学研究会顾问,中国训诂学研究会名誉会长。以汉语史和辞书学研究为学术主攻方向,著有《训诂学纲要》《训诂学史略》《音韵学纲要》《辞书学纲要》《字典论》《辞书学论文集》《集韵研究》《集韵教本》等专著和论文百余篇。 目录 第一章 導言 一、訓、詁和訓詁 二、訓詁學的對象和任務 三、訓詁學在語言學中的地位 四、為什麼要學習訓詁學 五、怎樣學習訓詁學 第二章 訓詁學的流别和體制 一、訓詁的萌芽和遞嬗 二、古書的注釋 (一)傳 (二)說 (三)記 (四)解 (五)注 (六)箋 (七)章句 (八)集解 (九)義疏 (十)音義 (十一)正義 三、辭書 四、古書注釋和辭書的關係 五、讀書筆記 第三章 訓詁用語 一、訓詁用語的特徵 二、訓詁用語舉要 (一)也 (二)者 (三)曰、為、謂之 (四)謂 (五)言、此言、言此者 (六)貌 (七)所以 (八)猶 (九)讀若、讀如 (十)讀為、讀曰 (十)之言 (十一)辭、詞 三、訓詁術語規範和新術語的確立 第四章 以形索義 一、漢字的特徵與訓詁 二、小篆的分析與形訓 三、形聲字和義類 四、古文字分析在訓詁中的作用 五、使用形訓應該注意的幾個問題 第五章 因聲求義(上) 一、早期的聲訓 二、右文說 三、一聲之轉 第六章 因聲求義(下) 一、破假借 二、明連語 三、探語源 四、求詞族 第七章 釋義諸法 一、利用辭書 二、鈞稽舊注 三、對比文句 四、參考異文 五、印證方言 第八章 同訓 一、訓詁中的同訓現象 二、二訓同條 三、同訓辨析 四、同訓和同義詞 (一)頭 首 (二)目 眼 (三)少 鮮 寡 罕 (四)種 樹 藝 殖 植 田 (五)孰 誰 第九章 反訓 一、訓詁中的反訓現象 二、美惡同辭 三、施受同辭 四、正反同辭 五、反訓和反義詞 第十章 詞義引申 一、意義演變的基本方式 二、詞義的擴大、縮小和轉移 三、詞義引申的方式 四、同步引申 第十一章 譯語 一、古書襄面的譯語 二、譯語簡史 三、研究譯語的方法 四、訓詁學上的新課題 第十二章 訓詁和語法 一、傳統訓詁學對於語法現象的觀察 (一)虚詞 (二)複語 (三)倒文 (四)省文 二、前代學者語法分析的局限性 三、語法分析的新思考 第十三章 古書辭例 一、對文 二、互文 三、變文 四、連類而及 五、數詞活用 第十四章 訓詁和文化 一、天文和地理 二、衣、食、住、行 三、典章制度 第十五章 結束語 一、文字和語言的關係 二、語言的社會性 三、語言是發展的 後記
内容推荐 《訓詁學綱要》是趙振鐸先生在吸收祖父趙少咸訓詁學研究精華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教學和研究成果“擴展而成”的一部重要學術著作。1987年由陝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被很多高校選作教材。1992年,《訓詁學綱要》獲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優秀教材二等獎。 全書分十章,涉及訓詁學的方方面面。本次修訂再版,作者新加了譯語、訓詁與文化等方面的内容。本書對訓詁學進行了深入淺出、系統全面的介绍,闡述了訓詁學的概念、流别與體制以及訓詁用語、詞義引申、訓詁和語法等内容,并且補充了在生活中與訓詁相關的文化知識。 《訓詁學綱要》出版以來被學術界公認為訓詁學的權威論著和訓詁學教學的重要教材,但2003年以后未再付印,不能滿足學術研究和讀者學習的需求。這次在编入《長江學術文獻大係·語言卷》出版時,趙振鐸先生對本書做了整理、修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