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记 人类为了生存,同时也为了方便生活,会利用非常多 的物质。自然界存在的物质、加工产品以及通过人工合成 从其他物质中创造出的产品等,实际上多种多样,形形色 色。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没办法逐一了解身边每种物质的 特性和特征。但是,有时,通过社会上发生的重大事件和 人群中热传的话题,我们会突然想到某种物质的名称。在 这种情况下,是觉得事不关己就毫不关心,还是希望利用 这个机会去稍微了解一些知识,将决定我们对多样化物质 特性和特征的敏感性是越来越强,还是越来越弱。 我们被如此之多的物质所包围,它们多种多样、各不 相同,以至于难以针对所有物质,都能敏感地意识到其危 险性和操作方面的注意事项。 日本的行政和相关机构就产品的制造和使用制定了各 种各样的规定,以便帮助我们避免可接触物质带来的危险 。可以说,在这些规定的保护下,我们不必逐一了解每个 物质的危险性,大体上也能够实现安全放心地使用。 只是这些规定在多大程度上是合理的?利用的风险与 受益比又该如何界定?需要我们特别注意。在遇到不知道 名字的物质时,最好能够试着查一下,明确它具有怎样的 性质,又有哪些利用规定? 本书从人们热议的话题和普遍关注的问题物质中,选 择了大家感兴趣和真正关心的内容进行了介绍。 这些内容中,既有依据明确证据规定了利用方法的, 也有仍未充分了解潜在风险的。不能仅仅觉得看起来有害 就一味抗拒躲避,需要综合衡量风险和受益比,切切实实 以寻求最佳结合点为目标考虑问题,这样才是理想的处理 方法。 关于如何确定风险和受益的最佳结合点,作为争取社 会性认同的手段,近年来出现了一种叫作“风险沟通”的 方法,备受人们关注。在读了本书之后,如果您觉得还想 了解点儿什么,那么,我建议您最好再去了解一些关于风 险沟通的基本思维方式和实例的知识。 一色健司 2016年10月
目录 第1章 事故、犯罪中的化学物质 二战后全球使用率最高的毒药 铊元素的光和影 蠢人才用砒霜,但它不仅仅是毒药 厕所、温泉和下水道为什么容易致人死亡? 攀登火山会离奇中毒? 冬天室内取暖要谨防“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漂白剂瓶子上为什么要说“危险!严禁混合!”呢? 什么是“病屋综合征”? “化学物质过敏症”是什么? 农药使用需谨慎 霉菌好可怕 蘑菇,美味有毒一线牵 乌头的双重身份 毒品、兴奋剂和“危险药物”千万不能碰! 香烟就是“毒物罐” Column 婴儿误饮、误食该怎么办? 第2章 环保问题中的化学物质 PCB、DDT的全球漫游 二英的超长待机能力 顽固分子:三氯乙烯 一种可生物降解的塑料君 泄漏的原油到哪去了? “光化学烟雾”是个什么鬼? 臭氧层的前世今生 从“梦幻物质”到被人弃用的氟利昂 “温室效应”:温室里全是二氧化碳吗? 大气污染源:是汽车还是炒菜的锅? 使用过的食用油中有拯救地球的原料? 酸雨,到底是什么在酸? 大气污染的晴雨表 它能诱发“高铁血红蛋白症”! 与普通灰尘大相径庭的“粉尘” 时至今日仍未解决的“石棉”顽疾 电池中的毒物——镉 铬的两副面孔 自然界中也存在的放射性物质和射线 当核泄漏时我们怕的是什么? 让人头疼的放射性废物 “理想核燃料”的落选之旅 为什么钠会成为文殊核反应堆的难题? 废品变身新型武器 对氢能的期待与现实 Column 越来越高效的太阳能电池 第3章 人体生存问题中的化学物质 生态系统的幕后大佬 谁才是真正的能量之源? 食物是怎么给我们提供营养的? 保健品厂商不喜欢本节内容 明确具有致癌性的物质是指什么? 致癌性与致突变性 “焦煳物”中是否含有致癌物? 让人又爱又恨的炸薯条 新型的农作物培育方法令人担忧吗? 不发芽的马铃薯也有毒?! 酒精的功与过 常喝红酒和茶真的有利于健康吗? 酱油致死? 摄入食盐后“血压也不升高星人” “取消胆固醇摄入限制”的谜团 乳酸是个“背锅侠” 痛风患者请注意! “万艾可”是怎么发挥作用的? 脑内存在兴奋剂! 净水处理界的“大气层” 净水器值不值得买? 清晨一杯水,您可要当心 “富氢水”是什么? Column 空气净化器该怎么选择? 第4章 我们身边的其他化学物质 “铁”是再循环利用的优等生 铝罐再循环利用的现状 银器的处理妙招 糟糕,温度计碎了! 硬币中的金属 垃圾堆里有矿山 塑料瓶的再利用大反转 填充泡沫的去向 你真的会用电池吗? 常用的锂离子电池究竟是什么? “LED”是节能照明的终极武器吗? 揭开电气石的真面目 钛锗首饰真的能起到保健作用? 并不是所有温泉都能养生 美容院里的“化学焕肤”是什么? “洗净”的衣服会烧伤皮肤? 优点很多的碳素纤维 干燥剂家族集合! 铁器伴侣 使用除霉剂要当心! 白蚁再见! 后记
精彩页 二战后全球使用率最高的毒药 执笔:左卷健男 根据数字统计,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直至1952年,氰化物高居自杀所用毒药的首位。一旦你向周围的人问起“你知道哪种毒药?”恐怕许多人的第一反应都会回答“氰化钾”,可以说氰化钾是一种众所周知的毒药。 氰化钾(山埃钾)和氰化钠(山埃钠)是最具代表性的氰化物。 ●摄入氰化物时 成人经口摄入氰化钾的致死量是0.15g~0.3g。摄入后的1分钟~1分半钟的时间内,人就会出现初期症状。比如:头痛、眩晕、脉搏加速、胸闷等。然后,在3分钟~4分钟后,将出现呼吸紊乱、呕吐、脉搏逐渐变弱、痉挛、丧失意识、甚至死亡等症状。 氰化钾和氰化钠进入胃后,会与胃酸(稀盐酸)发生反应,产生含有剧毒的氢氰酸(氰化氢)气体。之后,氰根离子(氰化物离子)将与三价铁离子(Fe3+)发生反应,形成稳定的化合物,从而干扰与细胞呼吸密切相关的酵素——细胞色素氧化酶的工作,导致细胞无法呼吸。此外,还会急速侵犯脑呼吸中枢,在短时间内致人死亡。 ●氰化物的利用 氰化物在我们日常生产和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金矿石中,金会以细小颗粒的形式零散分布在石英等岩石内。如果将矿石打磨成粉末,并用空气吹入氰化钾水溶液中,金元素就会溶解。如果在溶液中放入锌,那么锌就会逐渐溶解,而金则相应会凝固成型。人们往往通过这种方法来炼金。 在实施电镀时,为了确保镀层平滑均匀,必须充分发挥氰化物的作用。人们往往使用氰化钾或氰化钠的浓溶液作为金、银、铜等的电镀液。 ●自然界中存在的氢氰酸毒物 最后,希望提醒广大读者注意的是自然界中是存在氢氰酸毒物的。酸梅、杏、桃等的果仁中,含有一种名为“苦杏仁苷(扁桃苷)”的生氰糖苷(氢氰酸与糖的化合物),它可以通过酵素分解成为氰醇。氰醇会进一步分解为毒性更强的剧毒物质氢氰酸气体(氰化氢)。 在欧美各国,曾发生过多起误食生杏仁或扁桃仁导致中毒的事故。如果儿童食用5~25粒生杏仁,就可能致死。多年以来,这些果仁一直被作为止咳药使用,但是切忌食用过量。 铊元素的光和影 执笔:山本文彦 在当今世界中,由于误食铊化物导致中毒的事故仍然屡见不鲜。此外,由于铊元素无色、无臭、无味,不易被发觉,因此,往往被犯罪分子利用作为投毒工具。在历史上,使用铊进行投毒犯罪的案例就有因书刊杂志和电视报道而名噪一时的格雷汉姆·杨连环投毒案、1981年的日本福冈铊毒案、1991年的日本东京醋酸铊投毒杀人案等。2005年,在日本静冈县,也发生了不满18岁的学生企图使用硫酸铊对其生母投毒的谋杀案件。此外,2014年,在日本爱知县,审理涉嫌谋杀的大学生嫌疑犯时,还发现其在高中读书期间,曾企图使用硫酸铊毒杀同县的同学。 ●以前曾被用作脱毛剂 关于铊元素,除了在自然界中少量存在,还可以通过提炼铜或锌得到。其作为具有剧毒的重金属之一而广为人知。成人在摄入100mg的铊后,就会出现中毒症状,其致死量大约在600mg~900mg之间。19世纪中叶人们最先在英国硫酸工厂的残留物中发现了硫酸铊,并在此后将近100年的时间内,将其用作治疗皮肤病的脱毛软膏。由于使用硫酸铊的过程中曾发生过多起中毒事故,因此,现在已经基本上不将它用作药品了。 ●铊发挥毒性的机制 铊不仅会通过消化道,还会通过皮肤和气管黏膜进入人体。在人体摄入后的12小时~24小时内,就会出现神经病学体征、呕吐、腹痛、感觉障碍、运动障碍等。严重时会诱发痉挛,甚至导致呼吸困难、循环障碍,直至死亡。如果大量摄入,在5日~14曰内,会出现成束脱发的症状。铊在人体内的工作机制与钾极为相似,因此,摄入后会与钾发生抑制性竞争,干扰钾在神经、肝脏、心肌线粒体内的正常工作,从而导致人体中毒。此外,铊还会导致酵素丧失作用,无法合成蛋白质和角蛋白,并与维生素B2结合,诱发脱发和神经炎等。由于铊会通过尿液或大便排泄,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检查尿液和大便查明一个人是否铊中毒。在确认中毒的情况下,应通过洗胃或灌肠、血液透析等解毒,可以使用碘化钾溶液等方式进行治疗。 ●应用于最新医疗领域的放射性铊 虽然铊总给人一种危险的感觉。但是,您知道吗?铊还可以用于医疗领域的疾病诊断。在向人体注射放射性氯化铊注射液后,使用特制相机对来自体内的放射线进行成像处理,借此可以对心脏疾病、脑肿瘤以及副甲状腺疾病进行诊断。放射性氯化铊中的铊含量大约为2μg以下,由于摄入量极低,不会导致人体中毒症状。 P2-6 导语 这些都会让人中毒你知道吗?土豆、蘑菇、薯条,甚至还有自来水…… 我们熟悉又陌生的:电气石、镭温泉、碳素纤维、富氢水、净水器、嘌呤痛风和酒精、病屋综合征-……这些又到底是什么?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生活中的“坑”大大小小,是时候认清楚它们的真面目了! 本书内容涉及到我们日常生活方方面面的化学物质,14位专家学者手把手带你绕过生活中的“大坑”!每小节篇幅短小精炼,专家学者们写作风格深入浅出,保证你在3页以内就能了解到威胁自身生命安全的“大雷”!这是一本每个关心生命安全和注重生活质量的人都应该一读的书。 序言 一提到“化学物质”,最先浮上您脑海的是什么呢? 是人造物质?工厂使用的物质?污染物质?还是化合物? 虽然有许多不同的定义,但是它们无一例外都属于化学性 物质。如果换个说法,其实我们身边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元 素构成的,也是说都是由化学物质构成的。 本书将对化学物质进行详细说明,内容将涵盖我们身 边所能接触到的危险物质,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物质 ,以及我们经常听说但不知道其真实本质的物质。 大多数化学物质(下文简称“物质”)或多或少都具 有毒性。甚至连占人体体重比约60%的水也不例外。如果 人在短时间内过量饮水,有可能会因水中毒致死。但是, 我们不能因此将水列为有毒物。一般来说,所谓有毒物是 指在一定条件下,即使摄入较少剂量,也会对人体健康造 成危害,甚至危及或夺走人生命的物质。有毒物还具体分 为逐渐显露影响的慢性有毒物和短时间内产生影响的急性 有毒物。此外,有毒物还有具有致癌性、致畸性(诱发畸 形的性质和作用)的特殊毒性。 在第1章中,本书将探寻因投毒犯罪或导致中毒事故而 臭名昭著的毒性物质的隐秘世界。本章将以早就声名狼藉 的氯化钾和砒霜拉开序幕,并就在高封闭环境中由于气体 燃烧导致的一氧化碳中毒以及登山时容易发生的硫化氢中 毒展开说明。 在第2章中,本书将就与环境问题具有紧密联系的物质 ,比如大气、土壤以及水质等的污染物问题展开思考。具 体包括:破坏臭氧层的氟利昂,可能是地球变暖最主要诱 因的二氧化碳,以及放射性物质等。2016年,因为事故频 发,为了研究实现核燃料循环利用而建设的“文殊”核电 站正面临关停的窘境。此外,本书还想向读者朋友们说明 ,日本在思考今后的能源问题方面,仍然存在无法回避的 、重要的课题。 细菌和植物的光合作用将是第3章的重点。光合作用的 主要作用机制是植物以水和二氧化碳为原料,通过吸收太 阳能产生糖等有机物。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即所 谓“三大营养素”)等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营养物 质,都离不开光合作用产生的糖。 另一方面,在当今社会中,大约每3个日本人中就有1 个是因为癌症而去世的。因此,我们将围绕致癌物质与食 物之间的关系展开深入分析。本章中还将关注与我们日常 生活密不可分的水,并针对最近成为热点话题的“富氢水 ”展开说明。 在第4章中,本书将针对我们身边金属材料的循环利用 展开分析。在此基础上,将对塑料的循环利用和电池等进 行说明。因此,第4章将涉及电气石、锗等“伪科学商品” 中常用的概念。 本书在行文中注意了各个部分的独立性,读者朋友们 可以从自己感兴趣的部分或者从任意部分开始阅读。在这 里,希望大家牢记一点,那就是“量的程度”,也就是摄 入多少会造成影响? 例如:焦煳的肉中含有致癌物,但是,如本书中所述 ,如果是普通的摄入量,并不会导致人体出现任何问题。 焦糊物的致癌性较弱,研究人员通过动物实验进行调研的 结果是:“实际上,一个人如果单纯因为吃烧焦的鱼皮和 烤肉中的焦糊物导致患癌,那他需要连续10年~15年,每 天吃2万条秋刀鱼”。 此外,为了方便读者阅读,用3页以内篇幅结束每个主 题,敬请参考。 左卷健男 2016年10月
内容推荐 本书将对化学物质进行详细说明,内容将涵盖我们身边所能接触到的各种危险物质,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物质,以及我们经常听说但不知道其真实本质的物质。 大多数化学物质或多或少都具有毒性。甚至连占人体体重比约60%的水也不例外。如果人在短时间内过量饮水,有可能会因水中毒致死。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将水列为有毒物。一般来说,所谓有毒物是指具有毒性,即使摄入正常剂量,也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甚至危及或夺走人生命的物质。有毒物还具体分为逐渐显露影响的慢性有毒物和短时间内产生影响的急性有毒物。此外,有毒物还有具有致癌性、致畸性(诱发畸形的性质和作用)的特殊毒性。 全书分为四章,从探索生活中诱人中毒的毒性世界开始,到深入了解我们的日常环境中的各种物质,进而由植物的光合作用延伸到第三章与人类疾病和身体健康等密切相关的话题,例如人体“三大营养素”、癌症等,最后一章关注金属材料等的循环利用以及一些“伪科学”商品的剖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