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苏里传(精)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曹积三
出版社 江苏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作者简介
曹积三,作家、编剧、资深影视艺术家。1969年毕业于吉林大学法律系。原长春电影制片厂编审、厂艺术委员会委员。曾任电影传媒主编、影视策划部主任、电影频道总编辑等职。现居美国,任美国《美华文学》文学顾问。著有《大明星陈强传》《戎马关山·苏云传》《红都影帅》《御宝·红颜》《画外影人》《如歌如烟一一那年那月那明星》《红都星光》《影坛风流》《名人雅趣》《奥斯卡明星浪漫史》等多部作品。
书评(媒体评论)
《我们村里的年轻人》
是我国农村片中划时代的
作品。
——夏衍
我虽然早就志在文学,
但后来成为一个专业的歌
词作者却是做梦也没有想
到过的,其发端是和苏里
的相遇相知,有了这个发
端才有了后来的一切,这
对于我的创作生涯当然是
至关重要的。我珍视这个
发端,珍视这次机缘。
——乔羽
电影《刘三姐》对我影
响至深,我小时候对《刘
三姐》的印象,那就是人
漂亮,歌好听!《刘三姐
》是我儿时最美的回忆。
——张艺谋
父亲在现场看到的那部
影片是由山西作家马烽编
剧、著名导演苏里执导的
电影《我们村里的年轻人
》……我父亲一遍一遍给我
讲述这段经历的时候,他
一定也没有想到,他已经
为他的儿子种下了电影的
基因……1997年,当我在汾
阳拍摄我的第一部影片《
小武》的时候,溯源而去
,突然觉得选择导演作为
自己的职业一定跟父亲这
段经历有关。
——贾樟柯
后记
想不到我与苏里先生的
缘分竟如此之深。
还记得第一次见到他,
是“文革”期间,好友王文智
约我去长影参观,在主楼
前,见到经过“文革”七斗八
斗后的苏里,他一身蓝布
粗装,清瘦的脸庞上,炯
炯有神的眼睛含着微笑。
他向我们点头致意,便走
过去了。
文智悄声告诉我,他就
是大名鼎鼎的苏里。一个
普通得不能再普通、朴素
得不能再朴素的形象,就
这样留在我的记忆里。我
压根儿不会料到,若干年
后,我会成为给他做传的
人。
此后不久,我作为部队
调干调入长影。进厂后,
听到许多关于他的趣事,
就因为他为人低调,衣着
太过朴素,既不摆大名人
的“谱儿”,亦没有大导演的
“范儿”,住宾馆、去京参加
会议,常常被人拦下,甚
至曾被视其为骗子,多次
闹出乌龙。
苏里先生有两大嗜好,
一是串门儿,二是洗澡。
平时,他常到同事和工人
师傅家串门儿,谈戏上的
事,也唠家常,碰上谁家
有个大事小情,总愿助人
为乐,因此他人缘好,朋
友多。
那天,编剧房友良先生
请总编室的几位同志到家
里小聚,我去了,苏导也
应约而去。房先生做了道“
气锅鸭”。苏里边吃边讲起
了太行山的往事。一次,
他因生济疮离开部队,在
老乡家里将养,老乡的日
子过得十分苦,却把下蛋
的老母鸡抱到山上宰了,
给他炖了……讲着讲着,他
的眼圈红了。还有一次,
他连日高烧不退,病情危
重,乡亲们不顾遭遇鬼子
扫荡的危险,用担架抬着
他,翻岭爬坡,像传送情
报一样,从这庄传到那庄
,一直把他送到野战医院
,他说,倘若没有乡亲们
,他的命,也许就没了。
也许,这些经历,这份感
恩之情,这就是他始终与
群众打成一片的原因所在

苏里整洁利落,平时爱
洗澡是出了名的。可是,
拍《刘三姐》时,他的双
腿被热水烫伤,一连几十
天躺在担架上导戏。时逢
盛暑,却不能洗澡,该是
怎样的一种苦楚和煎熬?
我一直觉得,冥冥中,
好似有一双手,早就为我
写《苏里传》做案头准备
了。我主编《电影晚报》
时,去安徽开《情漫黄山
》的座谈会,竟到了苏里
的老家当涂和他读书的芜
湖,这对了解他的生活学
习环境是十分重要的。
武汉,是苏里当年离家
逃难、奔赴延安前的落脚
点,也是他离开部队,奉
调北上,投身电影战线的
出发之地。我在长影总编
室当剧本编辑时,武汉恰
恰是我组稿的重点方向,
三年里有数月住在哪里,
这使我有机会去熟悉那些
对于苏里一生都有着重要
意义的地方。
“文革”未年,苏里受命
执导《四渡赤水》,当他
率领摄制组沿着红军四渡
赤水的路线采风时,我也
正为组织革命历史题材影
片《山寨火种》,沿同一
路线采风,我们竟在贵阳
云岩宾馆不期而遇。
80年代初,苏里作为电
影“金鸡奖”的评委,赴延安
出席颁奖活动。我作为《
大众电影》的记者,也到
了心仪久之的宝塔山下。
这是苏里参加革命后,第
一次回延安。他望着延河
对我说,就是在这儿,他
懂得了,一个人的命运只
有同人民的命运结合在一
起,活着才有意义。
除此之外,在数十年的
时间里,由于工作的机缘
,我陆陆续续采访过众多
的电影界人士,其中有许
多是和苏里有交集的人物
:有的是他的战友和朋友
,有的是与他合作过的名
宿和老戏骨,有的是被他
提掖过的新人。他们在无
意中都为我提供了难得的
素材和线索。
先生离休后,我写了个
关于井冈山时期红军题材
的剧本,想听听他的意见
。以此为由头,我俩在北
京总参测绘局招待所有过
几天的长聊。
他讲了一生遇到的许多
人和事,讲了电影创作的
甘与苦。
那天,吃过晚饭,在招
待所的院子里遥弯儿,他
突然停住了脚步,叹了口
气,说道:“你可能没听说
过我轻易不愿讲的一件事
。”那是在太行山,他患了
重疾,有位大娘把他接到
家里将养。为防鬼子扫荡
,大娘把他藏到了房后的
山洞里。一天,鬼子突然
进了村子,眼瞅着敌人端
着枪,朝山洞搜去,大娘
急中生智,让小孙子向门
外急跑,引开了敌人。苏
里脱险了,而大娘的小孙
子却倒在了血泊里……说着
说着,他的声音哽咽了。
这段往事,如针扎心。
叫人悲愤不已。
那个晚上,我无法入睡
,大娘和小孙子的影子一
直在眼前闪动着…
我想到了凶残的敌人,
残酷的战争;想到了伟大
的人民,至善的太行大娘
;思考着苏导为什么一生
痴爱着太行山……
次日,与苏导分手前,
我俩拍张小照留念。其时
,我的情绪依然沉浸在那
血染的往事里,难以自拔

那一次,苏导读过我的
剧本后,透出喜爱。他说
:如果让我拍,会拍得很
有意思。可惜不是从前了
。说完,露出了一脸的无
奈。
更让他无奈的是新世纪
后的那个黑夜,他亲眼看
见了工作一生、奉献一生
的长影大院,变成了一片
瓦砾。当那些亲切的建筑
被推土机推倒的时候,他
泪流满面,失声痛哭…
苏里先生的形象,历经
漫长的岁月,在我的心庭
里,日益丰满,且立体化
了。
2003
目录
卷1 古刹问命
问命
烧肉也会变成烂菜团
卷2 巧遇恩师
雨中巧遇
不懂规矩的“小铁脚”
迈大步,做大丈夫
卷3 多亏邹韬奋的信
同窗是地下党
因书得祸
溯江逃难
一只足球伴煎熬
逃难船上定乾坤
多亏邹韬奋的信
卷4 搭救苦命女
一路惊魂奔延安
搭救苦命女
卷5 罗瑞卿的妙计
易名苏里
请主席签名
罗瑞卿的妙计
戏,原来可以这样演!
卷6 忘了点灯酿悲剧
把《论持久战》唱成大鼓书
罗瑞卿、贺龙争苏里
过心的爱情参谋
忘了点灯酿悲剧
卷7 太行,我再生的爹娘
惨绝人寰的一幕
太行,我再生的爹娘
卷8 灭鬼擒敌逞英雄
炮楼底下显威风
灭鬼擒敌逞英雄
卷9 武兆堤牵线当红娘
“四平攻坚”立大功
武兆堤牵线当红娘
恋爱偏说“走麦城”
婚礼,“老蒋”来祝贺
卷10 总理点将入影坛
创作歌剧《钢骨铁筋》
拍摄《回到自己队伍中来》
周恩来点将入影坛
卷11 局长袁牧之的电报
“我还是想演戏!”
局长袁牧之的电报
《保卫胜利果实》起步副导演
朝鲜战场遇险记
空为巨片受熬煎
卷12 难得吕班一片情
师友重逢
吕班领进《六号门》
巧遇日本友人岸宽身
拜会评书泰斗陈士和
“郭振清演胡二,也许能行!”
难得吕班一片情
不幸的喜剧才子
卷13 为了《祖国的花朵》
林蓝的苦心之作
给小演员们安个“家”
突如其来的意外
分角色、发剧本颇具匠心
像“过家家”一样拍戏
不忘小演员身心成长
插曲《让我们荡起双桨》的诞生
严恭之功
卷14 反法西斯史诗《平原游击队》
陈荒煤交办《平原游击队》
连遭编剧当头棒
破例
血染的往事
中山公园分镜头
方化有笔血泪账
给郭振清补课
反法西斯史诗震撼人心
卷15 领袖看望“红孩子”
走进岭背山
红军故事震心扉
英雄就在眼前
领袖看望“红孩子”
卷16 樱桃好吃树难栽
《青春的脚步》遭挞伐
“马烽,你按准了主脉!”
乡亲都说好,有人却摇头
省委书记来助阵
“万幸,没有看走眼!”
意外的收获
夏衍称:划时代的作品
卷17 担架上执导《刘三姐》
一下广西探究竟
再下广西见端倪
小白楼里“三郎”拼命
三下广西去寻美
开局便遇婆婆嘴
阵前易角儿如逼宫
干扰多多导演苦
担架上执导《刘三姐》
闻听微词官变色
苦心孤诣锦添花
看“山歌之王”万人空巷
一部《刘三姐》托起两颗星
幕后英雄多
卷18 马烽撂下一句话
放不下的心事
马烽撂下一句话
重整旗鼓拍续集
小兰、二狗结良缘
卷19 “鬼”日子
“徒弟”的担心
噩梦来临
揪斗会上伸过一只手
“鬼”日子
卷20 刀尖跑马
拍“样板戏”,刀尖跑马
《奇袭白虎团》的拍摄:尽量按艺术规律办事
卷21 又是春风花千树
夜访“五味斋”
春来不觉晓
卷22 留下不朽的史诗
未竟的心愿
心仪《点燃朝霞的人》
阴错阳差饰“满妮”
一场难忘的戏
心恋太行人未老
留下不朽的史诗
后记
苏里年表
精彩页
古刹问命
问命
泥塑的神像前,铜锈斑驳的香炉里,青烟袅袅……
住持用拂尘轻轻地掸着供品上的香灰,他那颗虔诚的心,似乎是怕神灵吃了不干净的供果,碍了身子。他过于专注了,连身后站着一个孩子,都没有察觉到。
这是一个男孩,身着缀满补丁的衣衫,赤着一双脚板。
孩子长得挺瘦,面庞的轮廓却十分清朗,特别是那一双眼睛,闪动着机灵的光芒。当他怯生生地注视着神像前的住持时,右眼睑下的那块青黑色的胎记,显得很抢眼。
这孩子,就是而后声震华夏影坛的著名导演苏里。
“苏里”,是他参加革命后的名字。其实,他姓夏,名传尧。
今天,夏传尧是顺着城边的姑孰河跑了很长的路,爬上青林山,奔进山门,到庙里来找住持的,因为,他心里有个相当重要却又弄不懂的问题,令他憋得慌,特意来向住持讨教。
小传尧属小龙,1917年,农历丁巳年,正月二十六日,生于安徽小城当涂。今年,已经八岁了。
自打记事开始,他便看见娘常常因为家里无米下锅而以泪洗面。
父亲摆个掌鞋摊,十天半个月挣得几个铜板。
逢年过节,有钱的人家,杀猪宰鸡,肉香飘到街上;而他的家里,常常连糙米饭都没有,只能用酒糟和米糠度日。
当涂街上有家声名显赫的大户,姓穆,据说,户主是军阀孙传芳部队里的一个官儿。其少爷穆继堂,和夏传尧一般大小。
穆家少爷常常端着吃剩的烧肉和馒头在门前喂狗。
夏传尧瞧着那狗吞着肉和馒头,下意识地咽着唾沫。
心里想,我什么时候能吃上这肉、这馒头呢?
穆继堂笑嘻嘻地对夏传尧说:
“你馋啦?”
夏传尧猛地调过头去,气呼呼地应道:
“我才不馋呢!”
穆继堂走到他跟前,一撇嘴,道:
“馋就馋呗,还嘴硬!”
他突然拽了一下夏传尧的胳膊道:
“你想吃肉,我去给你盛,可你得答应我一件事儿!”
夏传尧调过脸来,问:
“啥事儿?”
穆继堂“嘿嘿”地坏笑着,说道:
“人家都说你的小鸡鸡没有蛋儿,让我看看!”
夏传尧气呼呼地说:“没羞!你才没有蛋儿呢!我娘说小鸡鸡是留着打种的,不给你看!”
穆继堂又道:“那你把裤子脱下来,让我在你脏上踢两脚!”
夏传尧听罢,脸气得通红,不想理他,用眼睛狠狠地剂着穆继堂,随即,将头转向了一边。
穆继堂又是一阵坏笑,道:“不让踢也行,那你就喊一句!”
夏传尧调转头来,问:“喊啥?”
穆继堂嘴一咧,说道:“就喊‘我爹是瞎子’!” 夏传尧最听不得别人骂爹是瞎子。
他怒不可遏地挥拳朝穆家少爷的脸上杵去;并飞起一脚,踢翻了地上的肉碗。随后,撒丫子拼命朝家跑去……
“你敢打我!”穆继堂一声怒喊,带着他的狗在后面紧紧地追赶。
夏传尧跑着,跑着,被一块石头绊倒在地上,额头上,顿时涌出了血。
就在同时,一块瓷片扎进了他的眼角。
夏传尧不顾一切地用手拔出了瓷片,眼角流出殷红的血来。
穆继堂追到跟前,狠狠地朝夏传尧的身上踢着……
那狗,也在一旁“汪汪”地吠着…
踢了一顿之后,穆继堂拽起夏传尧的头来,还想踢,见夏传尧一脸是血,一只眼睛也在往外涌着血,便有几分的怯,嘴里“哼”了一声,骂道:“你敢打我,让你眼睛也瞎喽!你爹瞎,你娘瞎,让你们全家都瞎喽!”
听到这一番咒骂,夏传尧“呼”地爬了起来,抢起拳头,朝穆家少爷打去,那少爷哪经得起他的拳头,早用双手护着脑袋,蹲在了地上。
直到穆家少爷大喊“救命”唤来了夏传尧的娘,穆家少爷这才爬起来哭嚎着,带着狗跑了。
娘望着传尧脸上血葫芦似的,又是心疼,又是害怕,她抱着儿子,一边用袖子为儿子擦血,一边“呜鸣”地哭了起来。
夏传尧也哭了,他边哭边诉说着委屈:“娘,他骂爹是瞎子!还咒娘也瞎!……”他越说越伤心,小肩膀一动一动地抽搐起来。
娘知道,小传尧最讨厌别人说他父亲的眼睛瞎。
传尧爹确实有只眼睛失明了。那是他不愿去为官家当兵,从兵营里逃回来后,被官家打瞎的。想不到,父亲的这种不幸,竟然成为富家子弟欺辱小传尧的口实。
娘叫着夏传尧的乳名,哄着他说道:“二宝,走,回家吧,咱不和他一般见识!”
小传尧问:“娘,他们为啥总欺负我?”
娘叹着气,应道:“因为咱家穷呗。”
小传尧又问:“我爷是逃荒要饭饿死的,我爹被官家打瞎了一只眼,我天天被人欺负,为啥咱家这么倒霉?”
听到儿子这一问,传尧娘有几分吃惊,她又叹了口气,道:“这是命啊!”
回到家里,一连几天,小传尧一直追问着:“娘,命是啥?”
P1-3
导语
本书回顾了蜚声海内外的著名电影导演、新中国电影事业的拓荒者、一代电影大师苏里不平凡的人生经历,以及为新中国电影艺术不断探索、取得骄人业绩的过程,是一部关于苏里个人生涯的纪实作品,也是一部新中国电影发展史的生动记录。作品通过鲜为人知的生动素材,引人入胜的历史细节和细腻生动的笔触,描摹出苏里充满坎坷的传奇人生,在状写其艺术追求的同时,也展示出一代电影巨擘的情怀、品格和内心世界,以及新中国电影事业从筚路蓝缕到走向辉煌的真实历程。
序言
熟悉的雁叫声,传进书
房。
凭窗望去,一群大雁拍
打着翅膀落在窗前的草坪
上,它们常常来此小憩。
草坪尽头,是绿意盎然的
莽林。每每看到这个情景
,便会心飞南湖,想起绿
荫掩映的电影红都—我工作
了大半生的长春电影制片
厂。
那里,曾活跃着一大批
电影大家,苏里,就是其
中的一位。
他自1949年涉足电影,
驰骋影坛半个多世纪,见
证了中国电影红色经典时
代的全程。大师为这个时
代奉献了《回到自己队伍
中来》《保卫胜利果实》
《钢铁战士》《平原游击
队》《哥哥与妹妹》《青
春的脚步》《红孩子》《
我们村里的年轻人》(上
、下集)、《刘三姐》《
战洪图》(新旧两版)、
《奇袭白虎团》《严峻的
历程》《春眠不觉晓》《
点燃朝霞的人》等十五部
影片;作为副导演参与拍
摄了《六号门》和《祖国
的花朵》两部名片。由他
策划、筹拍,但因种种原
因未能搬上银幕的作品达
数十部之多。
他执导的影片中,有多
部系红色经典时代的擎厦
之作:《平原游击队》堪
称中国人民反法西斯斗争
的英雄史诗;《刘三姐》
是首部音乐风光故事片,
开风气之先;《红孩子》
乃新中国儿童片的扛鼎之
作;夏衍称《我们村里的
年轻人》是我国农村片“划
时代的作品”。
由于时代的原因,他没
有机会缘着自己擅长的某
一种题材、样式、风格持
续探索以达极致。但也正
是那种对新题材的涉猎、
对新风格的探索,使他的
作品呈现出了多样性,展
示了他多方面的艺术才华

他的作品,无论现实题
材,革命历史题材,抑或
其他题材;无论是农村片
,军事片,儿童片,还是
音乐风光片,都充盈着一
股浩然正气和爱国主义的
豪情,都充盈着淳朴的诗
意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都充盈着思想的力量和对
真善美的一往情深。
生活于二十世纪后半期
的中国人,很少有人没看
过苏里的电影。
《平源游击队》《我们
村里的年轻人》《红孩子
》《刘三姐》………这些耳
熟能详的影片,每一部都
和一个时代的记忆联系在
一起,每一部都堪称中国
电影史上的经典。
艺术家有两个生命:一
个是肉体的生命,一个是
精神的生命。肉体的生命
,是短暂的,无论寿命多
长,总要归去,化为泥土
;而寄托于作品中的精神
生命,却可以随着作品的
流传而得以延续。
苏里的作品,因为源于
生活,震响人民前进的足
音,表现人民的苦难和对
美好生活的向往,传达出
人民的心声,并具有打动
人心的艺术力量,因此必
将永载电影史册,为后人
的探索提供宝贵的营养。
苏里生于旧中国,自然
要经受苦难的磨砺;他从
战争的烽火中走来,必然
要经受生死的考验;他是
时代的艺术家,当然会经
受风雨的洗礼与现实的磨
练…
本书记述的就是苏里具
有传奇性的一生,通过丰
富的史料展示这位红色经
典时代的电影大师的人生
沉浮和多彩的精神世界。
谨此表达对这位影坛前辈
的崇仰之意与怀念之情,
是为序。
曹积三
2018年5月2日,于大西
洋边詹姆斯岛
内容推荐
生活于二十世纪后半期的中国人,很少有人没看过苏里的电影。本书记述的就是苏里具有传奇性的一生,通过丰富的史料展示这位红色经典时代的电影大师的人生沉浮和多彩的精神世界。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7:4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