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气冲霄汉(童祥苓传)/海上京剧名家系列/菊坛名家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唐燕能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作者简介
唐燕能,编审、作家、剧作家。生于1942年,1967年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出版的著作有:《郭沫若与他的日本妻子》、《黑色的悬念——外国政坛人物死亡之谜》、《外国政坛丑闻录》、《世界十大战争危机》、《世界十大罪恶集团》、《世界十大财宝之谜》、《世界十大政治内幕》、《探险勇士》等。编著《365夜历史故事》、《365夜笑话》。发表剧作《称心女婿》、《放水记》、《乐昌公主》,报告文学《纳吉之死》、《斯大林之死》、《高尔基之死》,以及《让每一块色彩都充满生命》、《我心中的宠物欢欢》、《忆明珠与他的(白下晴窗闲笔)》、《与狼共舞的女人》、《为行业作家呐喊》、《我的瑞典朋友霍更》等散文数十万言。策划、编辑“扬州八怪人物传记丛书”,并担任“菊坛名家丛书”主编与总策划,专事于为杰出的戏曲艺术家立传。
后记
写《童祥苓传》,对我本人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童祥苓先生是著名的京剧艺术家,因为在“文革”期
间出演“样板中的样板”《智取威虎山》,并成功地扮演
了深入虎穴、活捉土匪座山雕的解放军某连侦察排长杨子
荣孤胆英雄的形象而名声大噪,家喻户晓。
童祥苓的艺术之路与童家班,尤其与童芷苓的兴起密
切相关,他艺术上的鼎盛时期又与现代戏《智取威虎山》
有关。所以写《童祥苓传》,一定程度上就是写童家班的
历史,以及童芷苓对童祥苓的影响。童芷苓唱红后将童祥
苓调至上海,童祥苓的成功与“文革”中的不幸是与童芷
苓的遭际纠结在一起的。
童祥苓因他得天独厚的艺术天赋,被选人京剧《智取
威虎山》剧组,他主演解放军英雄人物杨子荣,亲历了《
智取威虎山》创作、形成的全过程,并在创作与表演艺术
上倾注全部心血,力求精益求精,把京剧传统的表演程式
与现代京剧的表演手段结合起来,融会贯通,作出了自己
的贡献。此后,因姐姐的问题受牵连,几度被排斥在主演
之外,三起三落。所以写《童祥苓传》,一定程度上又是
写京剧现代戏《智取威虎山》形成至成熟的创作历史。这
是本传不可避免的两个不可或缺的内容,也是童祥苓艺术
生涯的两个重要节点。
童祥苓毕竟是个京剧演员而非政治人物。然而,围绕
《智取威虎山》剧的创作与演出,必然涉及对一些盖棺论
定的政治人物的叙述与评说,这就成了一个十分敏感的话
题。
本书是文学传记,自然按文学传记的体例、规范与要
求去写,着重写人,写出书中人物个性的方方面面。样板
戏涉及的一些政治人物,至今已有定评,但落实到写活生
生的人,应该还原他们盖棺论定前的所作所为,及其思想
、性格、情感的复杂性与衍变过程。在特定的历史时期,
他们有为人不齿、良知泯灭的一面,也有人性隐秘不显露
的一面;有公开场合所表现的政治上道貌岸然的峥嵘与张
扬,也有个人生活中不显山露水的自然欲望、情绪和心理
状态。人的个性就像一面多棱镜,从不同角度看,大小镜
面会表现出不同的形状与色泽,大镜面自然彰显他们心智
、思想、情感、道德及其政治态度的主要品质,但小镜面
呈现的奇谲、诡异色彩,会使人目迷心眩,一时五色难辨
,就须冷静分析,仔细梳理,找出正确的叙事路径。
还原敏感人物的个性及精神状态,绝非易事,我们可
以拿今天的定评去剖析他们过去的为人走向,但将他们脸
谱化与妖魔化的叙事方式,往往会导致写作上的粗鄙化与
简单化倾向,反而掩盖了人物真实的性格生成与发展的历
史逻辑。
上述文字表明了笔者写作本书所取的态度、方式与立
场,智者见智,仁者见仁吧。
样板戏是京剧艺术史上一个十分奇特且另类的现象,
“文革”十年不仅霸占整个戏曲舞台,其话语权几乎成了
文艺专制的代名词。“文革”的结束虽然终止了它的霸权
地位,但它并未消失,近半个世纪以来,在文艺舞台上仍
占有一席之地。对于这种现象,我们应该加以研究,要分
析它生成的原因、条件与机制,政治权力、政治意志对它
的作用、影响与支配。它不应该成为戏曲史上的盲区、雷
区。任何鸵鸟式的视而不见,或不屑一顾,都不是唯物主
义的科学态度。只有还其历史的真相,理清它发生、发展
、定型的脉络与全过程,我们才能得出实事求是的正确结
论,从而填补戏曲史上这段空白。
本传在采访、写作过程中,得到了童祥苓、张南云、
童孝天、黄钧、金勇勤、余雍和、孙正阳、沈利群、孙耀
生、忻鼎亮、王念章、贡献国、费三金、张弘、沈路平、
沈护林、江妙春、许鹤龄、庄乐群、郁德明等先生、女士
们的鼎力相助,尤其得到了上海京剧院单跃进院长、上海
人民出版社领导与编辑部同仁的热心关切与支持,在此一
并致谢!
拙作在写作过程中自觉有不少未尽人意之处,诚望专
家与广大爱好京剧的观众、读者,以及童迷们指点迷津,
批评指正。
笔者 2019年1月51日识于沪上
目录
总序
序 单跃进
引言
第一章 何处高楼雁一声
一 初涉梨园的艰辛
二 烽火路上“生死劫”
三 芷苓初露头角
四 《纺棉花》走红申江
五 光耀津门父老
第二章 莺已迁,惊看鹤冲天
六 痴迷京剧的小顽童
七 育苗不吝巨资
八 金山银山也不拿
九 苓社大放异彩
十 双喜临门与四姐晚婚
第三章 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十一 去留两难的抉择
十二 新旧社会两重天
十三 拜师与择偶
十四 童芷苓剧团的终结
十五 恋别与新婚
十六 萌生的艺术之梦
第四章 长风破浪会有时
十七 万幸中的不幸
十八 搏命的岁月
十九 难忘的幸福时光
二十 姐弟献艺《尤三姐》
二十一 遮不住的光芒
二十二 吃上了面包黄油
第五章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二十三 乍暖还寒的时节
二十四 昨夜西风凋碧树
二十五 四姐惹恼“客人”
二十六 权力的扶持
二十七 调集人马“攻尖”
二十八 被搁置的况味
第六章 吹尽狂沙始到金
二十九 剧本的全新打造
三十 百里挑一的遴选
三十一 音乐上的群策群力
三十二 重点唱段的创作
三十三 画龙点睛之妙
第七章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三十四 夹缝中旋转的陀螺
三十五 好意反成恶冤家
三十六 片纸不留的浩劫
三十七 抱愧终身的内疚
第八章 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
三十八 有功人员被“清理”
三十九 荒谬的“三突出”
四十 对剧本、音乐的再修改
四十一 导演与主胡
四十二 摄影棚内外
第九章 雨里花枝朝暮开
四十三 家像一条支离破碎的船
四十四 寻找“杨子荣”
四十五 无可替代的童祥苓
四十六 命运的延续
四十七 受委屈的人民代表
第十章 满江秋浪碧参差
四十八 演与不演的尴尬
四十九 筹建承包演出队
五十 浪里行舟的三泰演出
五十一 回首有情风万里
五十二 可怜天下父母心
第十一章 侍轩辕,遨游青天中
五十三 四姐的最后日子
五十四 有朋自远方来
五十五 身在异乡为异客
五十六 甘苦自知终不悔
五十七 堂前繁花几度红
后记
参考书目
精彩页
开宗明义地说,童祥苓是与“童家班”,尤其是与他的四姐——“童家五虎”的先锋——童芷苓的大名紧密地连在一起的。如果没有童芷苓先期的奋斗与功成名就,便没有日后童祥苓的成就与辉煌;如果没有童芷苓蒙受的“不白之冤”,也便没有童祥苓此后所受的委屈、坎坷与磨难。所以,为童祥苓立传,必须对他的家庭,以及童芷苓及苓社的情况,用一定的文字穿插在本传中稍作必要的介绍与叙述。
为了写好本传,笔者采访过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孙正阳老师。他曾与童祥苓先生长期在上海京剧院共事,且同在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剧组中,童老师扮演正面人物杨子荣,孙老师扮演反派人物栾平,他俩的对手戏演得精彩绝伦,给广大观众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孙老师太会演戏,他的脸部表情及身段动作,把栾平这个反面角色演绝了。拍电影时,为了防止反面人物的表演压过正面人物,导演谢铁骊不得不在好几个镜头中让他转过身去,只给观众留下一个背影;即便如此,演栾平的孙正阳老师,结合栾平的阴险、诡谲心理,用肩背肌肉的抖动,照样把栾平演得惟妙惟肖。
就是这样一位“浑身是戏”的艺术家,谈及童祥苓老师的艺术时,竞赞不绝口,钦佩不已:“祥苓的艺术可了不得,一身的本领!他小时候家里请了多少名师教他!”
根据笔者了解,童祥苓生于1935年,出生时家道中落,家境贫困,他父母哪有经济条件为儿子延请名师授课传艺?童家有五个孩子,最大的童遐苓生于19l9年,次子童寿苓生于1920年,三子生于1921年幼小天亡,四女童芷苓生于1922年,小女童葆苓生于1929年,童祥苓是最小的一个儿子。大哥、二哥、四姐都大他十几岁,小姐姐也大他6岁。童家五个孩子迫于生计,先后都入了梨园行,其时,北平称为“童家班”,沪上则称之为“童家五虎”。童祥苓幼功扎实,是否与以童芷苓作为核心的童家班的成功有关?抑或与望子成龙、很有远见的父母的鼎力栽培有关?或许前者为培养小弟提供了足够的经济条件,后者则给小儿子指明方向,为他日后艺术上的成长、腾飞夯实了扎实的基础?
笔者带着这些疑问,与读者一起穿越时光隧道,从一个世纪前童家祖父辈的历史说起吧。
童祥苓并非出身梨园世家,然而,从他祖父、外祖父到他的哥哥姐姐,都和京剧结下了不解之缘。
清末民初,祖父曾当过吉林官产处长,退休后定居天津,几乎每天拄着一根拐杖,走进劝业场五楼天华景戏院看戏。外祖父是个大商人,也常携着家眷去戏院看戏陶冶性情。
父亲童汉侠,祖籍江西南昌,自少年起便随父定居津门,毕业于天津法政学院。他是最早的同盟会会员,和孙中山先生交谊匪浅,后来为了养家糊口,又回到教育界教书。他虽与梨园没什么渊源,但长期供职于报社,结交了不少伶票两界人士。母亲陈倩颖也出身富裕人家,祖籍广东南海,毕业于天津女子师范学院。因几个姨妈常喜欢聚在院子里拉拉唱唱,陈氏便带着孩子们去凑热闹,去的次数多了,几个孩子耳濡目染,不知不觉中受到了京剧的熏陶。
汉侠与陈氏联姻后,生有四男二女:童祥苓原名童祥龄,大哥童遐龄、二哥童寿龄、三哥幼小夭亡、四姐童芷龄、小姐姐童葆龄,童祥龄是最小的一个,大哥大他16岁,二哥大他l5岁,四姐芷龄大他13岁,小姐姐葆龄比他大6岁。父母因子女过多,在童祥龄出生之前的三胎都打掉了。祥龄懂事后曾问母亲,为什么怀上我时没把我也打掉呢?陈氏摸着他的头说:“我连打了三胎隔了好几年都未怀上,没想到四十多岁才怀上你,和你爸商量半天,想到这是最后一胎了,就留下个小的吧!”儿子听了淘气地做了一个鬼脸:“好险哪,要是妈在之前怀上我,我就来不到这世上了!”
早在四姐童芷龄出生前几年,即辛亥革命之后的七八年中,童家已家道中落,每每靠典当度日。外祖父在世时,对童家多少还有些接济,但外祖父去世得早,全家迁回南海(2002年改为南海区,为广东省佛山市辖区),从此渺无音讯,唯一的靠山倒了。父亲离职报社,先后在军界、政界做些临时的工作,抄抄写写,没有一份固定的工作。母亲便在慈惠圣功小学兼教多门功课,为的是多领几份薪水。童祥龄的三哥就是因为无钱治病,死在母亲怀中。
1929年,父亲经人介绍在威海卫找到了工作,担任一家报社的主编,全家便迁往山东。借着父亲的人缘,一家人出入当地的戏院十分方便。令人惊奇的是,只有七岁的“小四”芷龄,平时生性好动,看戏时却全神贯注,一动不动。看着看着,嘴里就会念念有词,听上两三遍,还能咿咿呀呀地模仿着唱起来。放学归来,她便一头扎进后台,把戏衣、头盔、凤冠穿戴起来,还拿着刀枪把子、扇帕、马鞭在手中比划,过过瘾。汉侠先生似‘乎看出了女儿有学戏的苗头,就请当地的京剧名角新黛玉来家中做客,并有意让女儿在客人面前叫起嗓子。新黛玉看出主人的用意,就将芷龄拉过一边,一句句教开了《女起解》。芷龄毫不怯生,敢于张口,教了几遍,就大致学会了。新黛玉直夸她:“是一块学戏的料!”
可是,好景不长,未及两年
导语
童祥苓先生是著名的京剧艺术家,因为在“文革”期间出演“样板中的样板”《智取威虎山》,并成功地扮演了深入虎穴、活捉土匪座山雕的解放军某连侦察排长杨子荣孤胆英雄的形象而名声大噪,家喻户晓。本书共十一章,大体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四章叙述了童祥苓从幼年到30岁青壮年时期的成长经历,但作者独运匠心,将童芷苓为首的童家班之兴起和运营作为童祥苓成长的背景,紧紧地缠绕在一起,须臾不分。从第五章“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起,童祥苓开始接触杨子荣,进入了一种貌似众人皆知,实则不然的人生经历。其叙述是多维度的,人物和事件扑面而来,甚为密集详尽,读来引人入胜。
序言
去年深秋,唐燕能老师将他新近的书稿《气冲霄汉—
—童祥苓传》发我电子信箱,邀我写序。我与唐老师相交
相知是近几年的事,源于他主编了一套“菊坛名家丛书”
,并倾力笔耕,身体力行地为一批上海戏曲艺术家著书立
传。在我看来,这是一项艰难但有意义的工作。倘若没有
一份对中华传统艺术的热衷和熟悉,没有一份记录近现代
戏曲人生命轨迹的使命感,是难以担当的。而这两点,在
我所认识的唐老师身上都具备。
唐老师是我敬重的出版家、作家,是前辈,拜读他的
书稿正遂我意,只是受邀写序,实在惶恐不安。然而当我
读完全书,则有了勇敢向读者朋友们推荐此书的想法。《
气冲霄汉——童祥苓传》对一位彪炳史册的京剧艺术家的
描述有其独特之处,抑或是开启了一个新的观察视角。
全书共十一章,大体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四章看似
按部就班,叙述了童祥苓从幼年到30岁青壮年时期的成长
经历,但作者独运匠心,将童芷苓为首的童家班之兴起和
运营作为童祥苓成长的背景,紧紧地缠绕在一起,须臾不
分。这样的叙述方式,对读者理解童祥苓,乃至研究童祥
苓的艺术成因和演剧观念是很有帮助的。从第五章“风乍
起,吹皱一池春水”起,童祥苓开始接触杨子荣,进入了
一种貌似众人皆知,实则不然的人生经历。其叙述是多维
度的,人物和事件扑面而来,甚为密集详尽,读来引人入
胜。
关于童祥苓老师,很多观众对他的知晓缘于他在京剧
《智取威虎山》中的杨子荣形象,有的则止于杨子荣。其
实,这是一个误会。尽管这个误会的本身是美好的,主要
是杨子荣的形象实在太炫目了。但据我所知,杨子荣并不
是童祥苓艺术的全部。恰恰相反,童老师在京剧传统戏方
面的造诣是极为深厚的,且戏路很是宽广,在表演上更有
过人之处。较之在科班里因循成长起来的艺人,童老师年
幼时的学艺经历可谓复杂和特殊。所谓的复杂和特殊,在
唐燕能老师的书稿里作了很多具体生动的描绘和印证。简
言之,童祥苓是在漂泊无定的舞台演出生活中学习传统的
,是在被童家班寄予的厚望和期待中如饥似渴学习传统的
,是在演出颠沛与拜师求艺的艰难交织中成长的。他受教
于众多名家,痴迷于余(叔岩)派和马(连良)派,却从
来不曾浇灭属于自己的艺术梦想。如果说童祥苓老师塑造
的杨子荣形象确有“气冲霄汉”的伟岸,那么这伟岸也是
得之于他经年累月积攒的传统戏功底和对京剧表演真谛的
认识,是他本身的才情使然,而绝非什么“圣手”的缔造

我读此书,依稀产生了这样的印象,在童家班迫于生
计而“学以致用”的学戏方式可能让童祥苓的艺术积攒有
宽泛和多元的倾向,但严格的演出和观众的检验,又历练
着他舞台艺术的规范和严谨。童祥苓老师的这些经历和特
点,与其胞姐童芷苓何其相似。他们学戏的源头非常之广
泛,有心仪的艺术追随与规矩,但又少有囿于门派的拘谨
与蹒跚。他俩都不以“从一而终”为乐,他们膜拜传统与
前辈,却不拘一格。他们的演剧观念是开放的,表演是规
矩的。在严格的规范与灵动的表演之间,他们姐弟俩是天
然的平衡大师。走笔至此,我想起前两年与尚长荣老师聊
起过童祥苓老师的艺术。我从尚老师的眼眸间感受到对童
祥苓艺术的真切崇敬,他提议上海京剧院安排几位青年才
俊跟童老师学习老戏,跟他学怎么在老戏里塑造人物,学
对传统程式技艺规范的灵活运用。其时,我是有些诧异的
。在我熟悉的京剧圈里,敬重童祥苓艺术的大有人在,但
如此欣赏他传统戏方面的造诣,尚长荣真的是慧眼识金。
尚老师与童老师的人生轨迹各不相同,但在对京剧艺术真
谛的理解和追求上,这两位艺术大家则有着惺惺相惜的相
互遥望……
纵览全书,《气冲霄汉——童祥苓传》叙述的重点是
在童祥苓30岁以后的岁月,也必然地涉及所谓的“样板戏
”的特定年代。但凡遇到触及对20世纪六七十年代这段历
史的认识,唐老师显然是秉持了当今社会主流的共识,合
乎我们党对这段历史的总体评价。至于面对艺术创作过程
中的具体人和事,作者多少有些笔酣墨浓写春秋的风发意
气。
人物传记,是基于写作者对描述对象的认识和理解,
乃至同感同情,以及对历史景象的通透与理解。想必,这
是支撑和激发作者进入在局外人看来十分迷乱的细节藩篱
,梳理出人物心绪和灵魂走向的基石。这种探究的过程,
从本质上讲是求真的,而非一味求美。我以为,唐燕能老
师通过对大量事件细节的把握,真实地揭示出时代的荒谬
与艺术家创造欲望之间的关系。具体到被奉为“样板”的
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焦点人物自然是童祥苓。
是的,童祥苓的命运在他30岁的时候,出现了一个拐
点——他被纳为塑造杨子荣的人选。在20世纪60年代,京
剧现代戏的创作在冥冥之中被赋予了诸多与京剧无关的东
西。京剧何以承载如此沉重的非艺术载荷,一出戏怎么就
能够与某种意识形态捆绑在一起?这是童祥苓等艺术家们
一辈子也弄不清楚的。但能够在新戏中塑造有魅力的角色
,创造鲜明的人物形象,确是他们生命中最为本能的欲望
和追求。任何一位执着于京剧的艺术家,怎会不渴望这方
舞台和机遇?这就注定了一种尴尬和扭曲,当艺术家们专
注于创作和创造的时候,总有一只手在远处操弄着舞台上
的一切,你必须听而从之。而童祥苓,他的尴尬和扭曲则
比其他人多了一层诡异。他是被推到了《智取威虎山》舞
台的中央,而同胞亲姐童芷苓则从《海港》的舞台中央被
塞进了阴暗的“牛棚”。在荒谬的政治高压下,他还必须
与他挚爱的姐姐划清界限。表面上的被重用,背后的被怀
疑,地上地下两重人的生活状态,无疑是戴上了沉重的精
神桎梏。童祥苓恰恰又生性执拗,不懂腾挪转圜,不识时
务,日子过得恐惧压抑,左右不是,几乎是挣扎苟活。谁
能料想,几亿中国人民瞩目热望的舞台艺术偶像,却有着
难以名状的人生窘境,以致很多年后,落在他心里的阴影
都难以挥去。《气冲霄汉——童祥苓传》的叙述,唤起了
很多人曾经的悲恸记忆,但愿这样的记忆不会被忘却。
然而,艺术终究是艺术。时光流动,沧桑变迁。拂去
附加的政治尘埃,《智取威虎山》依然还在舞台上,童祥
苓塑造的杨子荣形象依然在发生着艺术影响力,至今还延
续在人们的生活中。说童祥苓为京剧现代戏创作立下了不
世功绩,绝非虚妄。
本书作为人物传记,在精心完成人物叙述的同时,也
溢出人物本身来表现那段历史的复杂和畸形,或者是互为
依托的解读,这对读者是有益的。此外,作者苦心竭力地
铺排陈述了一系列创作细节的来龙去脉,甚至一段唱腔的
演变,一段唱词的变迁,娓娓道来,按说有偏离本书主旨
之嫌,我倒以为这是个意外收获。样板戏一直强调创作集
体,然而它终究是人创作出来的,创作中的个人贡献是不
能被无视的。本书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探究,大批当年参与
创作,并卓有贡献的个人浮出了水面,比如章力挥、黄钧
、李慕良等等。书中对有些人物的描叙,还颇见性格,比
如章力挥。年代久远了,创作过程本来就有“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的复杂交融和相互影响。多少年之后的回眸,
由于视角不同,观察和记忆也难免不一。笔者曾听过一些
前辈的口述,也是各有说辞。这不打紧,重要的是唐老师
的写作,以亲历者的叙述为基础,撩动了那层层历史迷雾
。在一定程度上,让一些人们不经意间打造的、人云亦云
的神话受到了质疑。于会泳,作为神话般的艺术天才,在
本书中似乎也在走下神坛。
读罢全书,唏嘘感怀之际,竞心有酸楚和不堪。只是
,我们都应该相信这么一句话,“历史不能选择,现实可
以把握,未来可以开创”。晚年的童祥苓,心头疑云渐释
,缕缕阳光和煦在身。笔者有幸,这几年与童祥苓老师、
张南云老师多有接触。他们毕生致力于京剧,始终眷恋着
京剧。他们身上的热情开朗和率直性情,令我歆慕和赞赏
不已。耄耋之年的他俩,兼容了生命的美好与顽强。这些
,在《气冲霄汉——童祥苓传》的写作中也有形象的描述

最后,要郑重感谢唐燕能老师,为广大读者奉献了这
本书。这是一部求真务实,有历史内涵,洞见人物性格和
命运,并予人以启迪的传记作品。
2019年1月10日
内容推荐
“穿林海跨雪原气冲霄汉”,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里的一段“打虎上山”传唱了几代人,依然经久不衰,由童祥苓饰演的“孤胆英雄”杨子荣更是成为了几代人心中的永恒记忆。观众知晓童祥苓缘于“杨子荣”,但“杨子荣”并不是童祥苓艺术的全部。童祥苓在京剧传统戏方面的造诣也极为深厚,这与他的成长经历息息相关:自幼酷爱京剧,浸润在爱好京剧艺术的家庭氛围中;家中为他延请名师,学习京剧老生;初涉梨园便崭露头角,与其二哥童寿苓、姐姐童芷苓、童葆苓组成童家班扬名京剧界。后来在童芷苓的带动下,童家班集体进入上海京剧院,继续艺术表演和创作,为传统京剧的革新贡献良多。在而立之年,童祥苓因“杨子荣”一角成为全国闻名、家喻户晓的明星,同时样板戏也带给他宠辱交加的一生。
童祥苓的人生轨迹与现代中国京剧的兴衰沉浮紧密相连,注定了他在中国京剧史上必将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这部《气冲霄汉:童祥苓传》是唐燕能先生经年积累的心血之作,通过广泛搜集资料并采访当事人,发掘了大量历史细节,甚至细微到一段唱腔的演变、一句唱词的变迁都娓娓道来,将童祥苓精湛多元的艺术造诣、幽默豁达的人生态度展现得酣畅淋漓。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7:5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