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人文学科与美国梦(精)
分类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作者 (美)杰弗雷·盖尔特·哈派姆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指出,今天的人文学科是“二战”之后在美国学界发展和兴盛起来的。人文学科被构思为一种对美国文化的表达,是体现美国国家利益的一种工具,其在概念上描绘了“美国之梦”:人文学科代表了共和国建立之初美国人对一个安全而繁荣的国家的渴望和向往;在那样的国度里,人民能够纯粹地享受并欣赏文化,它们用学术术语,体现出了对于美国国民性格的一种理想化概念。人文学科这一概念已由美国播撒到世界各地,并仍然是美国对高等教育所做出的最显著、最宝贵的贡献之一。 书中所收入的文章不仅受惠于哈派姆作为美国国家人文中心主任的优势,也得益于他在海外以及在美国空军学院的丰富教学经历,故而能够为读者思考历史、意识形态和人文学科的未来这一重要话题提供一个至为重要的视角。
目录
引言 作为一门外语的人文学科
第一章 “人文学科危机”之下与之外
第二章 根源、种族与回归语文学
第三章 在人文与国家之间:一个制度性概念的演进
第四章 文学研究的未来大突破:快感
第五章 帕纳萨斯山上的金矿:通识教育和职业教育的融合
第六章 富足中的忧郁:美国是如何发明人文学科的
第七章 高处的深度:与美军战士品读康拉德
后记
导语
哈派姆用轻松而略带诙谐的语气告诉人们,美国的精英阶层从始至终都非常清楚人文学科之于美国的意义,它是对人们生存的终极解读,是对人们生存状况的明确认知。人文学科标志着一个历经战乱的民族建设新社会的巅峰成就。只有在一个经济、政治、军事和社会发展得到保障的社会里,公民才有可能学习、鉴赏器具文物和艺术文本,以此丰富生活。
《人文学科与美国梦》的前四章追溯人文学科从古希腊到18世纪的发展历程以及美国如何接续这一人文传统,后三章关注在全世界充溢着焦灼感,人们被功利主义碾压的情况下,人文学科如何居于美国自我认知的中心。人文教育滋养了美国人的心性,使他们在面对未来时沉着与淡定,形成了一种内在的沉静感与安全感,这种安全感因人文艺术得到不断的强化。这也是美国梦的最深层的根基。
书评(媒体评论)
杰弗雷?盖尔特?哈派姆十分令人信服地展现了以人
文学科命名的这个美国项目的丰富性,他十分雄辩
地将其阐释为“研究人的学科”。该书极具说服力
、深邃丰富、值得讨论;这本可读性极强的著作将
成为政治家、学者和普通大众的必读书目。 
                      
                      
      ——迈克尔?伍德(Michael Wood),
普林斯顿大学
《人文学科与美国梦》是这样一本书:读者将对其
加以研读,将与之辩论,将对其观点表示同意或反
对——但最关键的是:这是读者不得不认真对待的
一本书。
                      
                      
        ——塞思?莱瑞(Seth Lerer),
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
精彩页
如果我们需要通过一个很短的故事讲述人文学科的发展历程,故事大概会是这样的:最初,我们有所谓的语文学(philology),它是一个大叙述,后来逐渐分成科学和人文学科。语文学的着眼点在语言学形式的源起、语言的形成和发展以及种族和人类的发生与演变。最初它关注的是古典文学,并繁荣了一个多世纪。随着宗教对课程设置影响的逐渐淡化,语文学让欧洲与美国许多大学院校的课程设置有了根基。然而,20世纪初期开始,语文的教学及科学基础受到了质疑。作为研究文学的一种方式,语文学在许多另辟蹊径的批评家面前逐渐败下阵来;作为一种科学,语文学也无法与快速发展的自然科学媲美,虽然自然科学曾一度以语文学为发展的榜样。最终,在后宗教时代肩负着探索人类起源的语文学在美国扎根了,它扎根于人文学科的概念之上。和语文学一样,人文学科也强调文化与遗产。到20世纪中期,人文学科与个人满足、创造力、自由等理念深深联系在一起,此时的人文学科已成为博雅教育的核心所在,成为通识教育的中心,它帮助我们建立一种共同的文化,并以学术语言表达着美国189的民族个性:好学、开放、对恐惧和需求无所畏惧,并以一种尽可能客观的姿态探索人类生存状态的无限机会与可能性。对于人文学科的支持——无论是公共的还是民间的——都被看成一种带着启蒙特征的爱国主义形式。二战以后高等教育发展迅速,人文学科也进入了一个发展的黄金阶段,它自信沉着,受人尊崇与景仰。然而,随着冷战的结束,人文学科似乎失去了存在的理由。此外,与其他学科一样,人文学科也被职业化了,被隔绝了,永远只指向自我,关乎自身,寻求自我的正当化与合法化。人文学科与国家和个人的关系被削弱,失去了存在的合理性,身处孤立的境地。曾经被用来应对各种危机的人文学科,此时自身陷入了危机。随着高等教育变得越来越职业化,越来越实用、功利,偏向科学与研究,大学中的职业学科以及各类科学不仅吸引了更多的注意,也获得了更多的资源和地位。如果想让这个简短的故事有所转折,那么人文学者们需要寻求方法激活他们所从事的学科与个人自由和自我实现之间的关系。他们需要证明,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都有理由来支持他们所从事的工作,而不应该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那一套逻辑来重新建构人文学科,使之合理化。此外,他们还需要接受自身领域的理想性,甚或是空想性,即与现实不那么契合的地方。他们有义务让公众明白,人文学科产生于美国,它体现了美国的希冀,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如果我们忽视、贬低人文学科,将其边缘化,那么最终的代价便会失去这些我们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希冀。当然,我们的传统民族自我认识中有些东西即便丢失,也不会造成什么损失;我们甚至可以说我们传统中的有些东西应该被丢弃。但通过教育使民众实现自我这样的希冀是绝不能丢弃的,否则就会对美国的自我认知构成严重威胁。我们也需要严肃对待美国认知中慈善与博爱的主题:作为一个全球化程度很高的民族,美国在关于人的创造性研究方面有能力也有责任领导世界,领导力在这里不应该被理解成主导性,而是一种模范和表率作用。只有在一个权威可转移的国家,人文学科的理念才真正具有现实意义。在这样一个国家里,参数永远不是固定的,人们的选择也不会因身份受到限制,他们需要通过自己的判断驾驭一个周遭世界,人们都有各自的想法和动力。人文学科的学习让人们学会灵活分析、处理问题的方式,尤其是在我们的国家,问题是需要定义的,解决方法自然也需要灵活;在这样一个国家里,富有想象力和个性的人会得到认可和尊重。在一定程度上,人文学科在变动中求发展,而这种变动的极端就是危机。人文学者的工作永远是在思考和应对各种危机——社会、道德和政治危机,这就是人文学科。人文学科不能满足我们所有的需求或填补我们所有的欲望,它本身并不能使我们变得完整与完美。这原本也是不现实的。事实上,人文学科也恰恰是在具有缺失的环境中才能发挥其最大的效力。在缺失中,伍德所谓个人认知才能穿越客观的、非个人的知识形态并得到升华,因为在这样一种环境下,我们关于世界的认识才会最大限度地激活我们对于自身的认知。本书的最后一章便是写人文学科如何在特殊的环境下帮助人们求得自我认知的突破。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1: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