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论大战略(精)
分类 经济金融-管理-管理学
作者 (美)约翰·刘易斯·加迪斯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论大战略》的作者加迪斯自20年前起,就在耶鲁大学开设了“大战略研究”课程,受到广泛关注,是耶鲁大学最受欢迎的课程之一。他将为期一年的课程内容浓缩成为一本简洁而又全面,以史实为依据又饱含独到见解的历史著作。这部著作学术严谨,视野开阔,从2500多年前的希腊和波斯的战争,写到20世纪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从雄霸古地中海的罗马领袖,写到改变美洲新大陆的美国总统。文献丰富,思想深刻,既有对寓言的深度解读,也有古今中外诸多军事家的战略思想精华分析。在加迪斯眼中,大战略就是目标与能力能够达成一致,并根据环境的变化适时做出调整。其核心就是:好高骛远容易导致失败,厚积薄发间接实现目标,审时度势及时调整策略。大战略不仅适用于国家层面,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发展,都需要宏观战略,需要目标与能力的相协调。这一权衡问题将关乎整个社会发展的大格局。
作者简介
约翰·刘易斯·加迪斯(John Lewis Gaddis)现为耶鲁大学罗伯特·A.拉韦特(RobeR A Lovett)讲座教授,著名的冷战史学家和大战略研究家,曾被《纽约时报》称作“冷战史学泰斗”,2005年获美国“国家人文奖章”(National Humanities Medal),著有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0rigines of the Cold War、《遏制战略》(Strategies of Containment)、《长和平》(The Long Peace)、We Now Know、The landscape ofHistory、Surprise,Security,andtheAmericanExperience、GeorgeF Kennan。
目录
推荐序
序言
第一章 穿越赫勒斯滂海峡
第二章 长墙
第三章 老师和约束
第四章 灵魂与国家
第五章 作为枢纽的君主
第六章 新世界
第七章 最伟大的战略家
第八章 最伟大的总统
第九章 最后的美好希望
第十章 以赛亚
注释
序言
狐狸式思维和刺猬式思维的差异
傅莹
清华大学兼职教授、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中国
外交部前副部长
加迪斯用狐狸和刺猬的隐喻开篇。这个典故最早出现
在古希腊诗人阿尔基洛科斯的残篇中:“狐狸多知,而刺
猬有一大知。”当代英国哲学家以赛亚·伯林在1953年出
版的《刺猬与狐狸》中加以引申,借此描述历史人物思维
的差异。狐狸追逐多个目标,其思维是零散的、离心式的
。而刺猬目标单一、固执,其思维坚守一个单向、普遍的
原则,并以此规范一切言行。伯林据此为分析人的思维提
供了一种分类法。
伯林认为,柏拉图、但丁、尼采、黑格尔属于刺猬类
型,而亚里士多德、莎士比亚、歌德则属于狐狸类型。问
题在于,这种简单的“二分法”能普遍适用吗?狐狸式思维
和刺猬式思维能否共存?大文豪托尔斯泰,时而像一只固执
的刺猬,试图追寻历史发展的规律,时而像一只多疑的狐
狸,鄙夷历史解释和经验。狐狸和刺猬的特点在他身上出
现某种交汇,而交汇点就是“常识”。伯林的结论是:常
识是某种自发、单纯而未被理论污染的东西,经得住时间
检验。
伯林的理论被演绎成历史研究者的罗盘,也启发了加
迪斯对战略行为的思考。他认为:狐狸式思维的人善于归
纳各种不同信息,而不是仅依据“宏大图式”进行推导;
刺猬式思维的人则恰恰相反,他们拒绝批判和反思,往往
沉浸在自己先人为主的观念里。而加迪斯认为,“狐狸和
刺猬的悲剧在于,彼此都缺乏对方所具有的一些能力”。
那么,这两种互相对立的思维方式能否并存?如果把刺猬的
方向感和狐狸对环境的敏感性结合起来,也许就能孕育出
成功的大战略。
目标与能力的平衡即为战略
加迪斯认为,人的思维往往处于刺猬式和狐狸式两种
思维方式的对抗之中。前者重视目标的单一性和纯粹性,
而忽视手段的配合;后者重视环境的变化和对自身能力的
评估,但往往模糊了目标和焦点。加迪斯在书中展现了这
种对抗和矛盾,他引用大量的历史事件,分析其中历史人
物的思维和行为,从而体现出战略的内涵。为什么有的战
略意图能得到超水平的实现,而有的战略意图一败涂地?加
迪斯的结论是:如果把刺猬式思维理解为对战略目标和愿
景的规划,把狐狸式思维理解为对自身能力的评估和调控
,那么目标与能力的平衡即为战略。
不过,加迪斯也说明,这种平衡不可能一成不变,而
应是动态的和不断变化的,因为在战略的执行过程中,外
部的影响因素随时都在发生变化,目标与能力需要互相适
应和配合,尤其要防止两者脱节。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拥
有“好的判断力”和“均衡的行为”,简言之,就是运用
常识。加迪斯写道,所有战略问题的核心不过是常识而已
,但保持常识并不易。
加迪斯认为,战略意图的追求者从不缺乏伟大理想,
然而,成败往往取决于现实条件,而不仅仅是伟大理想。
战略的失败者给人类战争史留下了许多不可思议的问号。
例如,以拿破仑之伟大,何以忽略了俄国拥有辽阔地域和
恶劣气候的现实,执意让大军向纵深挺进,最终陷入补给
不足和天寒地冻的境地,以一场惨败终结了一生的辉煌之
旅。年轻时的伯里克利(古希腊政治家、雅典黄金时期领导
人)聪慧过人,从不失算,何以在老年时对危机失去了敏感
性和判断力,以至顽固地鼓动雅典与斯巴达对抗,最终导
致繁盛的希腊文明在战争中毁灭。这便是著名的伯罗奔尼
撒战争,被历史学家修昔底德总结为强国争霸的经典案例
。在加迪斯看来,这些失败者都曾是伟大的政治家,但他
们不愿受现实条件约束,试图摧毁任何阻碍自己的东西,
固执地追求超出能力的目标。
……
近年来,世界上许多所谓的民主制国家陷入政党政治
和国家治理困境,即使是一些老牌的西方大国也未能幸免
,甚至出现了极端右倾思潮的回流。什么才是有效的国家
治理模式?单一模式的主张是否需要调整?进而,国际事务
是应被个别国家掌控,还是需要各国共同探索应对挑战之
策?
如果美国的对外战略存在钟摆效应,那么特朗普上台
是否代表了推动美国对外战略有所收缩、社会向保守主义
复归的力量?特朗普政府主张战略收缩,恢复国家实力,着
眼于美国自身利益。他的目标反映了美国的现实处境,因
此,尽管美国各界对其个性和做法颇多批判,但比较一致
地支持他的一些政策方向。然而,国际事务的关联性很强
,尤其是大国对全球趋势的带动性非主观意志所能掌控。
美国放弃国际责任,甚至主动破坏世界秩序,例如对中国
等重要贸易伙伴采取关税惩罚措施,破坏自由贸易体制,
由此对他国造成的伤害和对世界经济的冲击,必然会反过
来侵蚀美国自身利益。这又何尝不是大国行为需要计入的
代价呢?
狐狸式思维和刺猬式思维的分类可以为观察美国战略
得失和取向提供有趣的角度,对从事战略研究的人有一定
价值。加迪斯在书中虽未明说,但字里行间还是有警示意
味的,提到维护和平与繁荣需要智慧和历史责任感。他希
望美国人,特别是战略决策者关注到,一个合理的战略目
标须有与之相匹配的能力,而且在执行过程中应根据情势
发展不断调整推进战略目标的方式和手段,必要时甚至要
对战略目标进行果断的调整。
诚然,这些都是重要的。但是,从中国人的角度看,
任何战略的成败都不能脱离战略演进所处的时代背景,成
功的战略构建更是要基于对时代潮流的准确判断。冷战的
终结打破了世界被集团隔绝的状况,给经济全球化提供了
更大空间,而各国希冀和平、追求发展构成后冷战时期的
基本潮流。回过头来看,中国对世界大势的判断是准确的
,即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中国的改革开放之所以能
取得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正是顺应了和平与发展的潮流。
当前,中国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符合时代
潮流和人类发展方向,是对我们的国际言论和行为的根本
指导。中国对外政策的目标一向以为国内发展建设构建和
维护一个好的外部环境为准则,基本内涵是和平与合作。
当然,没有什么理想能够轻易实现,没有哪条路径可以畅
通无阻。中国需要让自身的追求与人类发展的基本方向保
持一致,与世界各国一道努力,共同维护和平与稳定,促
进发展与繁荣。
导语
作者是普利策奖得主、“国家人文奖章”得主、“冷战史学泰斗”、享誉全球的战略家加迪斯,在战略研究领域拥有绝对的话语权。
《论大战略》一书是加迪斯几十年研究战略管理、领导力的精华所在,是一场关于千年战略思想的巡礼和反思。
包括基辛格、保罗·肯尼迪、尼尔·弗格森在内的全球顶级战略家和学者都是加迪斯作品的忠实读者和其思想拥护者。
《论大战路》英文版出版后立即登上英文亚马逊畅销榜,《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华盛顿邮报》等主流媒体也第一时间刊登正面书评。
常振明、傅莹、刘瑜、徐小平等鼎力推荐《论大战略》!
书评(媒体评论)
《论大战略》一书认为,人的思维往往处于刺猬
式和狐狸式两种思维方式的对抗中。如果把剌猬式思
维理解为对战略目标和愿景的规划,把狐狸式思维理
解为对自身能力的评估和调控,那么目标与能力的平
衡即为战略。作为中国读者,从加迪斯勾勒出的上干
年世界战略历史中,可以观察到国家兴衰的各种印记
,引人入胜。
——傅莹 中国外交部前副部长
《论大战略》探讨的是一种战略逻辑,这种战略
逻辑离我们并不遥远,只要拥有常识,在目标与能力
之间寻找到平衡点,往往就能成就一番事业。但在现
实中,有多少人能够灵活运用常识,审时度势地知进
退呢?《论大战略》确实能对投资界产生深刻启发,
作者所阐述的战略逻辑和权衡思维值得每一位投资者
反思。
——徐小平 真格基金创始人
精彩页
第一章 穿越赫勒斯滂海峡
时间来到公元前480年,地点位于赫勒斯滂海峡亚洲一侧的小镇阿比多斯,赫勒斯滂海峡途经此处收紧,只有约一英里宽。这里的场面堪比好莱坞鼎盛时期的作品。薛西斯一世——波斯的万王之王,登上置于海岬上的王座,目视其军队集结。据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记述,这是一支超过150万人的军队,即便实际人数只有这个数字的1/10(这种可能性很大),也已接近1944年诺曼底登陆当日艾森豪威尔指挥的盟军人数。如今已没有能横跨赫勒斯滂海峡的桥梁,但彼时的薛西斯一世架起两座桥:一座建于捆绑在一起的360艘船上,另一座由314艘船承载。两座桥均呈拱形,以抵御狂风和激流。因为此前建成的桥在遇到风暴后分崩离析,愤怒的薛西斯一世砍掉了修桥者的脑袋,并下令对水流施以鞭刑和烙刑。这还不够,他又命令手下向水中投下镣铐,它们或许至今还沉在水底的某个地方。
那天的水面平静无波,薛西斯一世颇为自得,片刻之后,他却突然潸然泪下。他的叔叔兼幕僚阿尔达班问其缘故。“这成千上万人,”薛西斯一世答道,“百年后将无一人存世。”阿尔达班安慰他说,世间有许多灾祸常常会令人苦不堪言,死亡反倒是一种解脱。薛西斯一世表示赞同,但命令道:“告诉我真相。”薛西斯一世想知道,若不是他们俩都做了相同的噩梦,阿尔达班是否会赞成眼前的这项重任(波斯人在10年内第二次入侵希腊)。听到这话,阿尔达班战战兢兢:“我仍充满恐惧,不,极度恐惧。”
10年前的马拉松战役中,薛西斯一世之父大流士遭希腊人羞辱。薛西斯一世一度听从阿尔达班的劝阻,未报这一箭之仇,但自那之后,薛西斯一世的噩梦已二度袭来。就好像哈姆雷特的故事提前了2000年上演:一个颇具王者威严的幽灵,像对待儿子一样,向他发出最后通牒,“如果你不立即发动战争,……一如你弹指间登上至尊之位,重回卑微也不过电光火石间”。阿尔达班起初认为这一梦境的寓意不值一哂。于是,薛西斯一世让他换上自己的衣服,睡在王宫卧榻。幽灵再次出现,阿尔达班吓得魂飞魄散,尖叫着醒来,随即敦促薛西斯一世发兵攻打希腊。随后,薛西斯一世下令发兵,其精兵在萨迪斯集结,在特洛伊遗址上宰杀1000头小母牛祭祀。当军队抵达赫勒斯滂海峡时,桥梁已架设完毕。在准备过桥之际,薛西斯一世给他叔叔最后一次机会,令其和盘托出心中的保留意见。
尽管受到噩梦惊吓,阿尔达班仍按捺不住心中的犹疑。他警告说,前方的敌人不仅有强大的希腊军队,还有土地和海洋。沿爱琴海海岸进军途中将要穿越的区域,根本无法为这支庞大的军队提供给养。当风暴袭来时,也没有港口足以容纳这些战舰。未及与敌军交战,将士可能已疲惫不堪,甚至食不果腹。慎重的领袖“会对所有可能发生在他身上的事情都心存敬畏并细加思量,但在采取行动时英勇果断”。薛西斯一世耐心听完后反驳道:“如果把什么事都考虑到……,你永远做不成任何事。与其坐在那儿患得患失,最终无所作为,不如凭借一颗无畏的心,直面我们的恐惧……不奋勇一搏,何来胜利?” 争论就此告歇。薛西斯一世派阿尔达班回去管理波斯帝国现有的区域,自己则专心为帝国开疆拓土。他向太阳祈祷,请求太阳赋予自己足够的力量,使自己不仅能击败希腊,还能征服整个欧洲。他在桥前摆上番樱桃的枝条,命令祭司焚香。作为对赫勒斯滂海峡的奖赏,他将祭酒洒入水中,随后依次将盛放祭酒的金杯、配制祭酒用的金碗和一把利剑投入水中。这样,渡海之路准备就绪,整支军队耗时七天七夜跨越了赫勒斯滂海峡。当薛西斯一世踏上欧洲一侧的海岸时,听到一名惊惧的旁观者问,为什么众神之王宙斯要乔装成波斯君主,还带来了“全世界的人”?难道宙斯凭自己的力量还不足以摧毁希腊吗?
P1-3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6 7: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