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日落莫高窟》是近年来敦煌题材文艺创作的又一部大部头作品。小说笔触细腻,视角独特,是一部写实与传奇、人性与诗情兼具的成熟之作。 目录 《日落莫高窟(上下)》无目录 导语 本小说讲述了20世纪初自发保护莫高窟的先行者们的故事。俄国十月之后,以阿连阔夫为的阿尤古斯军团逃进中国后将莫高窟变为兵营,肆意破坏洞窟瑰宝;而视敦煌艺术为生命的白和极富正义感的邹季南联合当地民众与入侵者展开了殊死的搏斗。 精彩页 夕阳下的博乐塔拉草原。 五月,阿尔泰山谷中吹出的风还带着阵阵的寒气,但无垠的草原已吐出了嫩嫩的绿意。一眼望去,没有牛羊,没有牧人的毡房,只有看不到边际的绿色,尽管这绿色还不够浓,不够深。 夕阳如同一个巨大的火球,在向地平线沉去的同时,也为草原铺洒着赤红色的余晖。 静谧、安详的博乐塔拉草原。 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从地平线上传来,猛烈地撞击着草原。 刚才的那一份静谧,那一份安详,霎时间被这急促而纷杂的马蹄声震碎了,惊醒了。盘旋在天空中的那一只雄鹰,突然振翅高飞,受惊一般地消失在苍穹里。 从那轮赤红的落日里,奔涌出了一片黑魃魃的剪影,马是红的,人是红的,就像是从太阳里面喷出的一股激流,卷起漫天的烟尘,向草原疾驰而来。 马队,一支由两干多匹骏马组成的马队,从遥远的天际和落日中涌出,整齐的队形,飘扬的旗帜,闪着光亮的马刀,汇合着阵阵呼喊,让博乐塔拉草原震颤、抖动起来。 这是一次骑兵军团的冲锋。训练有素的骑兵,正在进行一次扑向敌阵、足以碾碎任何对手的冲锋。 但,在他们的前方,却看不到任何对垒的敌阵。 马队依然向前冲锋,骑手们的呼喊声依旧响亮,令人胆寒。 突然,奔驰在马队最前面的那匹高大的骏马腾空而起,仰天发出了一声长长的嘶鸣。这声音除了携着桀骜不驯的雄性基因外,还带上了一种令人伤感和惆怅的意味。这一声长嘶掩盖了所有的马蹄声、呼喊声、草原的风声和军旗的呼拉声,长久地回荡在空旷的草原上。 马背上的骑手,拼命地拉扯着缰绳,制服着这匹不听话的骏马。几次的腾空,几次的盘旋,几次的长嘶之后,那匹骏马,终于安静了下来。它停住了脚步,没有前行,但头颅却伸向了身后,向马队的后方眺望,接着,又是一声长长的嘶鸣。 刚才还在疾驰的马队,在这一声嘶鸣中,突然安静了下来。 人和马都在静静地倾听那一声长长的嘶鸣,那充满雄性刚烈又饱含惆怅与眷恋的嘶鸣。在这一刻,草原又恢复了宁静,一切都像是凝固了。 马背上的军人们,脸上都涂抹了一层厚厚的尘土和硝烟的余灰,显示着他们驰骋的路途和曾经经历的战火洗礼。他们身上的军装破旧了,尘土和硝烟让军装失去了原来的颜色,变得有些灰暗。 迭尼索夫策马跑了几步,来到了马队的最前方。他在马上行了一个军礼,然后向刚才制服那匹不肯前行的高大骏马的军官报告说:“司令官阁下,我们的脚下就是中国了,军团已经越过了国境线!” 听着迭尼索夫的报告,军官没有任何表示,那张地道的哥萨克人的方脸盘,露出了凝固而沉重的表情。 他,就是俄罗斯帝国西伯利亚阿尤古斯军团司令官阿连阔夫少将。 阿连阔夫俯下身,拍了拍自己的坐骑,说道“老伙计,难怪你不想走了。” 马再一次转过头来,向天边,向落日投去了长长的一瞥。 阿连阔夫顺着马头的方向望去,远处那轮火红的夕阳正一点一点地沉向地平线。眼前是两千多匹骏马和马上的士兵组成的军团,他们依然保持着冲锋的队形,每个士兵都肩背马枪、手握马刀。 P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