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朱湘情书全集(图文珍藏本)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朱湘 |
出版社 | 中国青年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作者简介 朱湘(1904-1933),字子沅,原籍安徽太湖,生于湖南沅陵,父母早逝。1920年入清华大学,参加清华文学社活动。1922年开始在《小说月报》上发表新诗,并加入文学研究会。此后专心于诗歌创作和翻译。1925年出版第一本诗集《夏天》。1926年自办刊物《新文》,只刊载自己创作的诗文及翻译的诗歌,自己发行。因经济拮据,只发行了两期。1927年第二本诗集《草莽》出版。1927年9月至1929年9月留学美国,回国后曾任教于国立安徽大学(现安徽师范大学)外文系。1933年12月5日,他从上海到南京的客轮上投海身亡。 后记 1.这是一本热情洋溢的诗人才子写给小女人的书信。 目前搜集到的朱湘写给霓君的书信共94封。本书稿主要根 据1934年北新书局出版的《海外寄霓君》整理而成。《海 外寄霓君》是朱湘去世后,朱湘好友根据他给妻子刘霓君 的书信整理而成,以此作为对他的纪念。后来石先生经过 认真考证,将当时遗漏的四封信收入本书,按照时间顺序 ,把94封信重新进行了整合。 2.这些文本、手稿大多写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鉴于 当时民国时期的特殊情况,一些遣词造句、语法、表达习 惯、人名地名之类的翻译等,与现在的写法、用法等有或 多或少的差别。比如像和象、那和哪、什么和甚么、合适 和合式、彩色和采色、希奇古怪和稀奇古怪等,还有个别 是作者的造字或者作者独特的语言表述习惯、口头禅等, 如两个说双个,“砰东响一声”,现在说法是“砰咚响一 声”,说“中午”,是“中上”;还有一些是作者的笔误 ,如“皮气”应该是“脾气”;“玩皮”应该是“顽皮” 。对于这些问题,在编辑过程中,我们尽量遵照手稿、文 本的原貌,全部保留原汁原味,力图还原朱湘手稿和文本 的真面目。 3.为了便于读者阅读,我们根据信或日记的内容,为 每封信都加了一个标题;同时原来信中有的个别实在太长 的段落,阅读起来比较吃力的,经过再三斟酌,酌情对段 落进行拆分,以增加阅读的节奏感和愉悦感。 4.朱湘和霓君当年来往的书信很多,但后来由于种种 原因,遗失的不少,尤其是大量的手稿原件、手迹等。我 们一直在致力于收集最全面、最完整的朱湘霓君情书手稿 ,如果您手中有除了本书收入之外的其他书信或手稿,烦 请跟我们联系,不胖感谢! 中国青年出版社 中国青年智库论坛办公室 (新青年读物工作室) 目录 导言 第壹章 离别 第1封 出洋 第2封 细君 第3封 寄钱 第4封 美国 第5封 别离 第6封 寄信 第7封 温存 第8封 寄住 第9封 打算 第10封 玩意 第贰章 相思 第11封 发网 第12封 博物 第13封 痴心 第14封 担忧 第15封 “告愬” 第16封 捎带 第17封 想家 第18封 衣裳 第19封 爱情 第20封 责任 第21封 感恩 第22封 房客 第23封 画片 第24封 写字 第25封 笑话 第26封 营养 第27封 希腊 第28封 存钱 第29封 做菜 第30封 小说 第31封 博士 第叁章 乡味 第32封 寄菜 第33封 孩子 第34封 奶妈 第35封 误会 第36封 送药 第37封 补菜 第38封 划船 第39封 人情 第40封 叫片 第41封 国货 第42封 偷心 第43封 生活 第44封 风俗 第45封 养身 第46封 宽心 第47封 赠诗 第48封 想开 第49封 少寄 第肆章 别扭 第50封 夫妻 第51封 急切 第52封 绣花 第53封 借钱 第54封 作诗 第55封 答应 第56封 乡味 第57封 平权 第58封 “吃心” 第59封 疑心 第60封 学堂 第61封 哈佛 第62封 武宁 第63封 找事 第64封 故事 第65封 见识 第66封 巴巴 第67封 大事 第68封 还钱 第伍章 筹划 第69封 译书 第70封 转学 第71封 儿女 第72封 棉带 第73封 舒散 第74封 礼物 第75封 新校 第76封 照相 第77封 消息 第78封 日常 第79封 回国 第80封 寄生 第陆章 畅想 第81封 二罗 第82封 二嫂 第83封 玩意 第84封 花边 第85封 教孩 第86封 真心 第87封 规划 第88封 购物 第89封 船票 第90封 畅想 第91封 准备 第92封 保证 第93封 西装 第94封 武汉 出版后记 精彩页 我爱:细君 小东要雇奶妈,就早己嘱咐过了,不必再提。小沅定名叫海士,因为他是上海怀的,士就是读书人,士农工商的士。从前孔夫子说过一句话,叫作“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意思就是说,慈善的人爱山,因山是结实的;聪明人爱水,因为水是流动的:小沅是海水旁边怀的,我替他起个号叫伯智,就是希望他作一个聪明人。“伯”是行大,聪明的人同尖巧的人不一样。聪明的人向大地方看,尖巧的人只看小的,尖巧的人只是想着害人。小东定名叫雪,因为你到北京,头一次看见雪,刚巧那时你便怀了小东。并且雪是很美的一件东西,它好像一朵花,干的雪你仔细看一看就知道它是六角形,好像一朵花有六瓣花瓣,所以古人说“雪花六出”。她号燕支(燕字读作“烟”字一样,不是燕子的燕),因为古时候有一座山,叫燕支,在北方古代匈奴国的皇后她们不叫皇后,叫阏氏,(就是燕支这二字)便是因为此故。小东是在北方怀的,所以号叫这个。我替你取的号叫霓君(这两个字我如今多么亲多么爱)是因为你的名字叫采云,你看每天太阳出来时候或是落山时候,天上的云多么好看,时而黄,时而红,时而紫,五采一般(彩字同),这些云也叫作霓,也叫作霞。(从前我替你取号叫季霞,是同一道理,但是不及霓君更雅。)古代女子常有叫什么君的,好像王昭君便极其有名。说到这里,我可以告诉你一个笑话:从前汉朝有一文人,叫东方朔(姓东方,名朔),这人极其好开玩笑,有一天皇帝祭地皇菩萨(这祭叫社),不用说,桌上自然是供一大块猪肉了,这块肉(大半是半个猪,或者整个)照规矩祭完神以后,由皇帝下令,叫大官分了带回家去。有一次这位东方先生性子急(不知是不是他的太太叫他十二点钟回去吃中饭,那天祭祀费时太多,已经一两点钟了,他怕回去太迟,太太要不依,说他只管自己,不顾别人等他;或者说他偷去会女相好,谈话谈忘记掉了,不记得回来吃饭了),无论如何,总是他过于性急,不等汉武帝下令,他自己就在身边拔下了宝剑来(古人身边都带宝剑),在猪肉上头割了一块就走。但是被皇帝知道了,叫他说出道理,如若说不出,便推出去午门斩首。(这自然是皇帝同他开玩笑,因为皇帝很喜欢他说笑话)这位东方先生毫不在乎地说:我割肉你应当夸奖我才对,为何反来责备我呢?你看我拔出剑来就割,这是多么勇敢!我割的刚好是自家分内应得的,不会割别人的一点,这是多么清廉!拿肉回去给我的“细君”,这又是多么仁爱!细君就是“小皇帝”,“小先生”,就是说的他太太。皇帝一场大笑,放他走了,并且叫人跟着送了一只整猪到他家里去。东方先生的太太自然是说不出的快活。本想骂她的先生一场的,也不骂了。这是提起君字,想到的一段故事。以后作文章的人读书的人叫妻子作细君,便是这样起来的。这个故事,我的霓君,我的细君;我的小皇帝,你看这有点趣味吗?我如今在外国省俭自己,寄钱给你,别的同学是不单不寄钱回家,有时还要家里寄钱,你看我比起东方朔先生来,也差不多吧?我想我寄回家的钱,总不止买一头猪罢……(一九二八年,年初)(P5-6) 导语 精心考证和编排90+4封“美丽情书”,还原柴米油盐的“现实爱情”! 审校和整理亲笔手书的“手稿原迹”,钩沉时光流逝的“残酷婚姻”! 朱湘的《海外寄霓君》与徐志摩的《爱眉小札》、鲁迅的《两地书》、沈从文的《湘行书简》并称为“民国四大情书”。1927年9月,朱湘去美国留学,期间他给妻子刘霓君写了100多封情意绵绵的书信,寄托自己的异国相思之苦。现存的保留下来的书信有94封。本书系统地梳理这些现存的信件,按照一定顺序进行编排,全面展现朱湘当时的生活全貌及其心里细腻的变化,进而展现出当时的社会大环境。 序言 本书共收作者朱湘在两年的留美期间写给妻子刘霓君 的94封家书。其中90封系收在朱湘逝后由友人赵景深代为 编辑的《海外寄霓君》一书中,l934年12月上海北新书局 初版。另外有4封漏收,原因是这几封信都没有编号;有2 封未署日期,有2封只有日期,未署年份。这4封后来补收 入由罗念生编辑的《朱湘书信集》中,署上篇名《寄霓君 》。 朱湘留美时,夫人霓君住在长沙,信件一趟约要45天 ,一来一回就要90天了。为查知信件寄丢与否,也为了回 信方便起见,自1928年2月6日起,朱湘与霓君约定每一封 信,除了写上日期外,还要编上号码。上述4封信,现由笔 者根据其内容,考订出写信的年月日后,再依时间顺序, 收入本书,是即第1封、第2封、第9封及第34封等信。 根据本书第6封信,得知朱湘在出洋之后写给霓君的信 ,至少已有30封;之后,迄回国之前又写了102封。总计两 年之间共写了133封,平均每5天半即写有一封信。我想, 这应是清华留美学生的纪录吧,但也确实影响朱湘在海外 求学的进度。 朱湘(1904~1933),字子沅,原籍安徽太湖,生于 湖南沅陵,这是朱湘名与字的来源。自幼父母双亡,因而 养成了孤僻、不善与人相处的个性。1919年,即五四运动 当年,考入清华学校留美预备部中等科四年级,与饶孟侃 、李方桂、梁思永、黄自、黄翼等同学。当时留学预备部 (习称旧制,1925年考入的大学本科生叫新制)的学制是 中等科四年,高等科四年,程度相当于美国大学的二年级 。朱湘所属的这一级,预计1924年夏可毕业,故称为甲子 级。 朱湘约在1922年秋季加入“清华文学社”,后来与另 三位社员饶孟侃(子离)、杨世恩(子惠)、孙大雨(子 潜)有“清华四子”之美称,四人均写新诗。朱湘与闻一 多、饶孟侃均极力倡导格律诗,可归属于后来的“新月派 ”诗人。 1923年约3月,朱湘继学长顾一樵后,加入“文学研 究会”。 1923年冬,朱湘为了抗议学校课程安排及点名制度, 经常旷课,终至计满三个大过,遭开除出校。 1924年7月20日,朱湘与经父亲指腹为婚的刘采云( 后由朱湘取字霓君)在南京结婚。婚后,两人移居上海, 霓君在怀了长子小沅后回长沙定居待产;朱湘则经陈望道 引荐,入私立上海大学教英文。 1925年6月26日,小沅生于长沙。小沅,名海士,字 伯智,幼名小沅。 同年9月,朱湘由上海回北京后,在适存中学任教,校 长为好友彭基相,同事有饶孟侃、刘梦苇、余文伟及陈学 昭等。该校除董事长吴稚晖外,其余王星拱等校董均为北 京大学教授。同一时期,朱湘及刘梦苇也在北京世界语专 门学校任教。清华四子,此时同住在北京西单梯子胡同。 1926年4月1日,新文学早期著名的《晨报副刊·诗镌 》周刊创刊。《诗镌》同仁有徐志摩、闻一多、清华四子 、刘梦苇、蹇先艾、于赓虞等北方著名新诗人。同年4月15 日,《诗镌》第3期出刊,朱湘认为其杰作《采莲曲》一诗 未被排在首篇,登于版面上最醒目的位置。眼高于顶的朱 湘自此与徐、闻两人绝交,并视为仇人。 在这期间,除了脾气温和的杨世恩外,朱湘也与脾气 同样暴躁的另外二子饶孟侃及孙大雨闹到不欢而散的地步 。孙大雨甚至在晚年还对罗念生说,他每次想起朱湘以老 大哥自居的态度对待他,至今不能释怀。朱湘的自大及暴 躁性格,在留洋出国前,即不知得罪了多少朋友,树立了 多少仇人。朱湘后来也后悔这种卤莽的行为,时常在致霓 君的信中道及。 1926年9月,经过孙大雨及罗念生等人向清华校长曹 云祥求情,爱才的曹校长终于同意朱湘回校修完课程。朱 湘得于1927年6月毕业留美,是为丁卯级,同学有柳无忌、 李惟果、王炳南、郭伯愈等。 就在朱湘回到清华的那年寒假,时间在1927年1~2月 间,结婚已有两年半的夫人霓君,因在长沙接到一封由罗 念生转寄过来的朱湘爱慕者写的情书,匆忙赶到北京兴师 问罪。罗念生感觉到朱湘第一次对霓君动了真情。也就是 在这个寒假,霓君怀了小东(又叫小冬)。故可推测小东 约生于1927年11月中旬左右,那是在朱湘出洋留学的三个 月后。 …… 只有一件事,曾让他深深感悟,说“我从此不敢看不 起人了”(70信),起因是朱湘在离开芝加哥大学,但还 未转入俄亥俄州立大学之间,穷得根本买不起打字机的他 ,厚着脸皮到清华同学林毓德处,请他“用打字机打一首 英文诗”。事后,朱湘感叹着说: “这林先生我从前以为他是一个小政客,哪知道他很 有点志气,我不觉对他产生敬重之心。唉,知人知貌不知 心,一个人实在难讲,我从此不敢看不起人了。” 这位林毓德系早朱湘一年自清华毕业,与朱湘同船赴 美留学,两人在船上认识的。当时在芝大念书,1930年获 得经济学学士后,仍留美继续深造。 朱湘在美国两年,真正在大学念书的时间,实在只有 一年半,在劳大三个月,在芝大整整一年,在俄大也仅一 学季三个月。最终,让朱湘求学未成,学位未得,即毅然 买棹回国的最大的原因系清华学长、不记前仇的闻一多为 他在新办的国立武汉大学谋得教授之职,且是高薪三百元 。(77信)此外,我以为,好友徐霞村,留法半年,回来 也曾在上海暨南大学教书;彭基相留法两年,也未曾拿到 任何学位,就到武昌武汉大学任教。这些实例,鼓舞了朱 湘留学半途回国的决心。最后,我还要点出,孤僻的朱湘 喜欢独居,自易寂寞上身;对结过婚的朱湘而言,没有性 的生活,更令他感受到另一种寂寞,何况家中还有两个素 未谋面的儿女,思家情切也是要因之一。 石彬室 2018.9.9完稿 内容推荐 朱湘和刘霓君(原名采云)本是父母指腹为婚的娃娃亲。两人没见过面,更谈不上感情。 后来父母早逝,朱湘跟着大哥生活。寄人篱下的童年,使朱湘养成了孤僻的性格。他长大之后接受新思想,成为清华园中有名的诗人。 有着诗人天才的朱湘追求自由,坚决反对这桩“包办”婚姻。 1923年,当大哥带着刘霓君去找朱湘时,他表现得很冷淡。当年冬天,朱湘因违反清华校规被开除,无奈到上海谋生,开始直面残酷的现实生活。 此时,刘霓君的父亲去世,家产被兄长独占。她孤身一人,也来到上海谋生。由于有了相似的经历,朱湘开始对刘霓君产生了同情。 逐渐地,朱湘接受了霓君,因同情而产生了爱情。1924年7月,两人结婚。 婚后不久,他们的爱情结晶儿子小沅出生了。1926年9月,经过友人游说清华校长,朱湘得以回到清华,1927年获得公费留美资格。 从此两人开始鱼雁往来。据统计,到1929年回国前,两年间朱湘共写了133封信,平均每五天半写一封,但留存下来的只有94封。 本书即收入这94封信。这是现存最完整的朱湘情书。 特别说明:以前的版本是根据《海外寄霓君》中的90封信,而另外4封没有编号的作为附录。此次出版,审订者根据内容多方查证,考订出4封信的写作时间,再按照时间顺序,把94封信重新整理。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