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货币的非国家化》是哈耶克晚年最后一本经济学专著。他在书中颠覆了正统的货币制度观念:既然在一般商品、服务市场上,自由竞争最有效率,那为什么不能在货币领域也引入自由竞争?他提出了一个革命性建议:废除中央银行对货币创造的垄断,允许私人发行货币,并自由竞争,在这个竞争过程中,将会出现最好的货币。 哈耶克通过对理论与历史的详细考察与分析得出,货币竞争能够防止严重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这个问题使整个世界困扰了很多年)的反复发作,能够成为医治根深蒂固的疾病(周期性的萧条与失业——它曾被认为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内在的致命缺陷)的一剂良药。 本书出版后在西方引起强烈反响,由此引发的争论至今没有结束。随着全球化的深入,电子货币的兴起,数字货币的诞生,哈耶克关于货币的观点再次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作者简介 弗里德里希·冯·哈耶克(Friedrich von Hayek,1899-1992),奥地利出生的英国知名经济学家和政治学家,20世纪最杰出的自由主义者,1974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著有《通往奴役之路》《自由秩序原理》《法律、立法与自由》《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致命的自负》等。 目录 中文序言 第一版前言 作者导言 第二版前言 作者笺注 第三版前言 01 实践建议 货币的自由交易 该建议比空想的欧洲货币更可行 银行业务的自由贸易 防止掩饰货币的贬值 02 概括方案背后的原则 经济学家们从未讨论过货币竞争 垄断货币的原发优势 03 垄断铸币的起源 对金属重量和成色的认证 纸币的出现 控制纸币的政治与技术可能性 货币垄断支撑权力 04 垄断权一直遭滥用 历史基本上就是制造通货膨胀的过程 中世纪前期的通货紧缩:地方性与暂时性 专制制度压制商人创造稳定货币的努力 05 法币的神秘色彩 自发的货币证明上述迷信的错误 私人货币曾受偏爱 法币造成不确定性 纳税与合同 06 关于格雷欣法则的错误认识 07 平行货币及贸易性铸币的有限经验 平行货币 贸易币 08 让私人发行的货币流通起来 私人发行的瑞士“达克特” 稳定但不固定的价值 通过竞争控制价值 09 发行不同货币的银行间的竞争 竞争的效果 “一千只猎狗”:警觉的新闻媒体 三个问题 10 关于货币定义的一些题外话 货币与非货币并没有清晰的界限 虚假的精确性、统计测量和科学的真相 法律虚构与有缺陷的经济学理论 含义与定义 11 控制一种竞争性货币价值的可能性 通过出售/回购通货和(短期)放贷进行控制 通货发行政策 关键因素:持有通货的需求 竞争会不会扰乱该体系 寄生性通货会妨碍对通货价值的控制吗 12 公众将选择哪类货币 货币的四种用途 13 货币的何种价值 货币的稳定价值 失误互相抵消 选择的标准 记账的效用又是决定性的 商品批发价作为跨国货币价值的标准 14 货币数量论对于我们讨论的情形没有用处 现金平衡法 流通速率 评“货币主义” 为什么指数化不能取代稳定的通货 历史证据 15 通货供应量的可欲行为 等量的通货供应、稳定价格、投资与储蓄 虚构的“中立货币” 若流动性需求提高 16 自由银行业务 单一国家通货而非若干种竞争性通货 活期存款类似银行钞票或支票 对通货的新控制:银行新惯例 现有银行家对新制度的抵制 来自银行界怪人的抵制 “昂贵”(稳定)货币问题 17 不再会有普遍的价格上涨或价格下跌 根本不存在石油涨价(或其他东西涨价)等成本驱动型通胀 刚性的价格和工资难题 “有益的温和通胀”谬误 失业的责任应归于工会组织 防止普遍的价格下跌 18 货币政策既非可欲,也非可能 是不稳定的主要根源 货币政策是萧条之源 不可能基于普遍利益行事 不再存在国际收支平衡问题 让人上瘾的毒品:廉价货币 废除中央银行 不再有固定利率 19 比固定汇率更好的纪律 取消对官方通货的保护,让其接受竞争考验 甚至好于黄金——“摇摆不定的锚货币” 竞争提供的货币比提供的更好 对货币的垄断是不必要的 自愿接受的纸币与被强制接受的纸币的区别 20 会有分立的通货区吗 国家货币既非必然也非可取 工资水平的刚性:提高全国价格水平不是解决办法 稳定的全国价格水平可能打乱经济活动 21 对财政与开支的影响 在依赖特殊利益集团的民主制度下, 不可能有健全的国家货币 对货币的垄断与开支 货币与失衡的预算 对货币的控制权推动了集权 22 转轨问题 防止以前的垄断性通货急剧贬值 一次性而不是渐进地实行新制度 商业银行应当改变其政策 23 防范国家 回归国家货币垄断的压力 将一再试图控制货币和资本流动 24 长远前景 同一货币被多家机构发行的可能性 甚至在通货已丧失其价值时也需保留某种长期债务标准 关于银行业的新法律框架 25 结论 金本位制不是解决之道 健全货币只能出于自利而非仁慈 竞争性纸币是否可行 “自由货币运动” 讨论题 附 纸币的溃败:1950—1975年 参考文献 附录 货币的选择:终结通货膨胀之道 自由市场的货币体系 未来的价值单位 货币的市场本位
序言 现实经济运行出现的显著动荡与纷争会促使人们从理 论上进行反思,特别是会促使人们尝试从经济思想的演变 历程中寻求启示。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经济思想史上的一 些经典著作、代表性一的学者往往会在大变革时期被人频 繁地提及。亚当·斯密是这样,凯恩斯是这样,哈耶克也 是这样。 这一次,哈耶克被频繁提及的大背景是数字货币的风 起云涌、泥沙俱下。支持者四处布道声称这是货币革命, 批评者痛心疾首视之为金融骗局。争论之下,大家共同尝 试去寻找经济思想上的理论支持,于是,他们都找到了哈 耶克,找到了《货币的非国家化》这本影响深远的小册子 。 要理解哈耶克和《货币的非国家化》,需要将其放在 经济思想史和货币金融体系演变史中来定位和考察。 经济思想史演变中的哈耶克 自1776年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以来,市场这只 “看不见的手”与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便频繁出现, 这“两只手”的关系及定位几乎就是不同经济学流派争论 的焦点与核心。从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到阿尔弗雷 德·马歇尔,自由市场经济从理论到实践、从孕育到发展 ,出现了第一次全盛时期。卡尔·马克思和卡尔·门格尔 则在《国富论》出版差不多100年后,分别撰写出《资本论 》和《国民经济学原理》。在苏联阵营,马克思主义政治 经济学逐渐成为经济政策的主导;几乎与此同时,以美国 为代表的西方阵营则在经历大萧条以及其经济学界对大萧 条的反思后开时实行凯恩斯主义政策,“看得见的手”以 不同的方式占据主导地位。对于公众来说,强调“看不见 的手”的论调几乎难见踪影。 这一阶段的奥地利学派,虽然在欧根·冯·庞巴维克 、弗里德里希·冯·维塞尔、路德维希·冯·米塞斯和弗 里德里希·哈耶克等人的持续努力下,无论是理论体系还 是政策见解都更加成熟、完善,社会影响力日益扩大,但 是在当时占据主导地位的“政府之手”的理论与实践面前 ,这些都显得力量单薄,无论是对“兰格论战”的应对, 还是对“凯恩斯主义”的批判,都收效甚微。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各国经济的黄金发展期也就 在事实上成了奥地利学派黯淡无光的日子。凯恩斯主义如 日中天,马克思主义在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如鱼得水,这 些都让奥地利学派的身影成了“政府之手”面前孤单无助 的幻影。 从1871年门格尔出版《国民经济学原理》到1974年哈 耶克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在现代经济史这百年风云中, 奥地利学派不说经历了百年孤独,至少还未曾收获应有的 荣光。随着西方国家主要经济体深陷“滞胀的70年代”, “逃不开的经济周期”卷土重来,凯恩斯主义的大厦一时 间似乎开始摇摇欲坠,以哈耶克为代表的奥地利学派对经 济周期的分析以及对凯恩斯主义的批判使其再次进入经济 学理论与实践的聚光灯下。1978年,中国开始了影响深远 的改革开放;1979年,现代自由市场经济的发源地英国迎 来奉哈耶克为座上宾的撒切尔夫人,开始全面推进自由化 改革;1981年,里根成为美国总统,其新自由主义经济政 策与撒切尔夫人遥相呼应。 在阿兰·艾伯斯坦撰写的《哈耶克传》中,有下面这 样一段描述。在1989年哈耶克90岁华诞之际,撒切尔夫人 写信给哈耶克说:“到本周,我荣任首相一职已达10年。 很多人非常宽宏地评价我们的政府所取得的成就。当然, 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但如果没有那些价值和信念将我们引 导到正确的道路,并为我们提供正确的方向,那么我们不 可能取得任何成就。您的著作和思考给予我们的指导和启 迪,是极端重要的。您对我们厥功至伟。” 哈耶克90华诞的大礼远不只是来自撒切尔夫人的感谢 信。在他生命的最后3年多时间,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中 国的邓小平南方谈话重启改革,大萧条以来被“政府之手 ”全面压制的“市场之手”,一时间在全球范围内迎来彻 底的反转。 …… 批评货币非国家化的论者则强调,在缺乏信用约束的 经济社会环境中,把货币发行权完全交给市场可能会带来 新的冲击。如果市场上同时存在多家机构发行的多种货币 ,那么面对随时波动的汇率,商场内琳琅满目的商品如何 标价?发行货币的机构破产怎么办?是不是需要政府对货 币发行机构进行监管?政府与货币发行机构合谋怎么办? 也正是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哈耶克这本《货币的非 国家化》一直未能如他的其他著作那样受到太多的关注。 事实上,在这本书中,哈耶克本人也坦承,“货币的非国 家化”这一制度重构是“令人震惊的”,它“开辟了一个 最为奇妙的新的理论天地,展现了制度安排的别样可能性 ,而对此,以前似乎无人考察过”。这本书初版于1976年 ,哈耶克也已经于两年前出人意料地斩获了诺贝尔经济学 奖,当时的全球经济正深陷于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和石油 危机的泥淖之中。当然,哈耶克领衔的新自由主义还需要 再等上几年,等到撒切尔夫人和里根分别担任英国首相和 美国总统之后,才迎来欧美经济体系中真正的高光时刻。 纵使如此,在这本书中提及的欧洲货币体系,最终也并未 采纳货币非国家化这一建议,而是走向货币的一体化—— 欧元区的构建。至于稍晚拥抱新自由主义的美国和英国, 非但未放弃美元和英镑,反倒成了里根和撒切尔夫人(尤 其是里根)国家经贸战略的重要武器。 面对“货币的非国家化”这一颠覆性课题,可能需要 的不仅仅是哈耶克笔下的“还有很多研究工作要做”,更 有很多科学技术需要取得突破,而区块链技术无疑就是所 需要的技术突破的备选之一。2008年,一篇署名为中本聪 的论文《比特币:一种点对点式的电子现金系统》在互联 网上传播开来。10年之后的今天,“数字货币”的热度已 不亚于任何流行词汇,而在理论上重新引发广泛关注的, 则正是这本书中率先提及的“货币的非国家化”。 当前,波谲云诡、充满动荡的全球经济与野蛮生长的 数字货币不期而遇,就像特纳勋爵那样,打开历史尘封的 经济学经典文献,重新捧起哈耶克这本40多年前的著作, 或许再次收获的,就不再仅仅是惊诧,更是一种深入的思 考了。 巴曙松 北京大学汇丰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 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 香港交易所首席中国经济学家
导语 货币,在老百姓手里,是钱;在企业家手里,是资本;在从事货币交易的市场里,它是资产。但在国家手里,它是货币,可多可少,只是方便的一般等价物或者记账工具,有时候还是征税工具。要让货币成为钱、成为资本、成为资产,从秩序维度来说,非国家化是根本的方向。当然,非国家化并非意味着市场化就能够成功,因为后者取决于各个维度的市场秩序,尤其是货币市场秩序的充分发展。《货币的非国家化》是货币市场化理论的经典著作,不能不读。 书评(媒体评论) 没有哪个人物有更大的影响力,没有人比哈耶克 对铁幕后的知识分子产生过更大的影响。 ——米尔顿·弗里德曼(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 您的著作和思考给予我们的指导和启迪是极其重 要的,您对我们厥功至伟。 ——撒切尔夫人(英国首相) 在20世纪80年代勇敢的反对者中,最有趣的是古 典自由主义者,他们是哈耶克的信徒,他们从他那里 了解到经济自由的重要性。 ——瓦利茨基(波兰历史学家) 前几天,爱沙尼亚总理马尔特·拉尔来到我的办 公室,讲述了他的国家发生的巨大转变。他讲述了一 个人们在其中努力工作而得以高尚的国家——因为市 场会惩罚不道德——他对未来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希望 。我问拉尔先生,他的政府在哪里得到了这些改革的 想法。你知道他的回答吗?他说:“我们读了弗里德 曼和哈耶克的书。” ——狄克·阿米(美国议员) 25岁的时候,我被允许在意大利的那不勒斯进行6 个月的研究生学习,最终,我取得了经济学博士学位 。我读过西方的经济教科书,但更多的是读过哈耶克 等人的许多著作。 当我回到捷克斯洛伐克时,我对市场的原则有了 了解。1968年,我对“布拉格之春”感到高兴,但对 其在经济领域的第三条道路非常不满。 ——瓦茨拉夫·克劳斯(捷克共和国总统) 如果可以,我会给这本书10星。私人竞争通货是 人类历史上都没有触及的论题。只有真正对人、社会 、经济、自由有深刻认知,才会有如此洞见。纵然私 人竞争货币会有着无法预料的问题存在,但是这种超 越法律虚构(legal fictions)的思维才是最大的启 迪。以此评论向哈耶克教授致敬。 ——豆瓣网友
精彩页 我想为不久的将来提出如下建议,并借此机会探讨一个具有非常广泛的涉及面的方案,即: 共同市场上的各个国家以及欧洲的全部中立国(如果可能的话。以后也可以加上北美国家)通过一项正式条约,互相约束自己不对彼此的货币跨越其边界线的自由交易,以及在其境内合法设立的任何机构同样自由地开展银行业务设置任何障碍。 这意味着,首先要废除妨碍货币在这些国家之间流动的各种类型的外汇控制或管制,并且在订立合同和记账时充分自由地使用任何一种货币。这进一步意味着,这些国家的银行可以根据在本国成立的同样条款在他国任意设立分支机构。 货币的自由交易 这一方案的目标在于,对现行的货币和金融机构施加一种极为必要的纪律,使任何国家在任何时间段都不可能发行一种与其他国家的货币相比明显不那么可靠、也乏人使用的货币。一旦公众熟知了这种新的可能性,任何偏离这一提供某种诚实货币的正确做法,都将导致人们立刻用他国的货币取代这一正在遭到损害的货币。而各个国家将不再能够运用其现在能够运用的那些通过“保护”其货币而暂时掩饰其行为后果的措施;相反,它们将受到约束,并将其货币维持在尚可容忍的稳定状态。 该建议比空想的欧洲货币更可行 我认为,本方案比创建新的欧洲货币的乌托邦方案更可取,也更可行,欧洲货币方案的最终结局只能是使一切货币灾难的源头和根基——政府垄断货币的发行和控制——更加顽固。如果这些国家确实不准备采用上面提出的更加有限的建议,那么按理来说,它们也更难接受欧洲共同货币。完全剥夺政府长期拥有货币垄断权的想法,确实有点过于突兀,若在不远的将来就采用此方案,那么大多数人甚至会有点惊恐。不过,只要从一开始就允许各国政府发行为讨好公众而展开竞争的货币,那么人们会逐渐了解这种方案的优势。 尽管我坚定地支持,通过允许货币在西欧国家间完全自由地流动来完成西欧经济一体化的目标,但我怀疑,通过创造某种由超国家当局管理的新型欧洲货币的方式来实现这一目标是否可取。各成员国极不可能就该超国家的货币当局在现实中所追求的政策达成一致,撇开这一点不谈,即使在最有利的情况下,它也极不可能比目前的各国货币管理得更完善。而且,一个单一的国际性货币如果管理不当,在很多方面,并不会比一种民族国家货币更好,反而会更糟。它将使一国中熟悉金融领域的公众甚至根本就没有机会躲避他人具有严重偏见的决策恶果。某种国际货币管理当局的优势主要是保护某一成员国不受其他成员国的有害措施影响,而不应迫使其他成员国赞同它的蠢行。 银行业务的自由贸易 上文提出的将货币领域的自由贸易扩展到银行业的自由贸易的建议,是上述方案想要达到其目标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首先,今天,人们用银行存款开支票,因而形成某种形态的由私人发行的货币,这已经是人们普遍接受的交换媒介总量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大多数国家,这甚至已经是最大的一部分。其次,不同国家的银行信贷的扩张和收缩,是目前国家管理基础货币的主要借口。 P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