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这是一部聚焦母与子关于十大社会热点与成长话题的怼话与对话,解剖从“未成年人”到“社会人”蜕变三年关键期,探讨蜕变少年与蝶变女性共同成长,重塑自我与亲子关系,并追求梦想、奋斗和爱的长篇成长教育纪实(非虚构)作品。 那个经历了如魔咒般中考的学霸男孩,终于如愿以偿地踏进了自己心仪的学校,开始了成人礼前的青春和蜕变:从“未成年人”到“社会人”,逐渐形成比较独立的三观(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对他们言行的监督与审判,也从父母转向了社会。 那个同样经历了魔鬼般中考心路历程的陪考狼妈,在和孩子无数次的战争之后,也终于选择追逐自己的初心和梦想:从“亲子依附狼妈”到“悦己惊艳女王”,自身的奋斗,开始取代孩子的成长,成为第一优先项;女性身心的安放和自我的实现,成为人生的新重心。 这在缓解学霸男孩和陪考狼妈持续而普遍的紧张关系与成长教育焦虑之际,也带来母与子之间从“刷新了我的三观”到“颠覆了我的认知”的新冲突与新调适:从“毒舌少年”到“宝藏男孩”,从“掌控欲超强母后”到“悦己惊艳女王”,从“亲爱的小孩”到“优雅的老妈”…… 面对这种新角色、新关系、新情感,母与子都经历了不适、焦虑、失落、淡然等一系列复杂的情绪和情感,但犹自不甘。怎么可以这样?放手,不等于放爱;独立,并不等于孤立——母和子,如何构建新的情感羁绊? 狼妈终于意识到,少年不是任她任意揉搓的泥塑娃娃——她必须放开自己的手,这个少年才能恣肆成长。没有她的束缚和羁绊,这个男孩将会贡献给他自己、给她甚至贡献给整个社会更多的“宝藏”。 而少年也发现,他并不是这个女子人生的重心,他也并不是这个世界的中心——也许,没有他这个所谓的“累赘”,这个“我就是我自己的女王”的女子,可以绽放得更惊艳,绚烂自己,也照亮别人。 当母和子从自身狭隘的彼此关注焦点,转向更为广阔的社会现实生活和未知领域;从“十大成长话题”的代际怼话,走向亦是“十大社会热点”的超级对话时——他们发现:原来这才是共同成长、重塑自我和追求美好生活的未来! 目录 前言 怼话:两代人的互不认同 话题一 信任 话题二 梦想 话题三 成绩 话题四 攀比 话题五 权益 话题六 霸凌 话题七 聆听 话题八 早恋 话题九 审美 话题十 生命 后记 对话:母与子的心灵通信 子篇:老妈——余生,请继续为自己优雅 母篇:亲爱的小孩,生命因你而动听 附录1 中国妈妈友时代——女性“立锥之年”社群话题沙龙 附录2 脑洞作文——“金核桃”故事游戏成长课 附录3 新青年成长教育系列“拼孩时代PK立锥之年”——妈妈友小说主题阅读馆 序言 怼话 两代人的互不认同 最近因为沉寂已久的母子战争突然又爆发,我特地上 网查了“青春期”三个字。网页上跳出了很多和青春期有 关的信息。 “学者们认为很难给青春期下一个准确的定义,因为 它可以从不同角度来理解。在当今社会,对青春期的一个 全面的理解来源于各个角度的信息,最重要的信息来自心 理学、生理学、历史、社会学、教育学以及人类学。从所 有的这些观点和角度来看,我们可以解释青春期是一段改 变、转化的时期。它的目的是让孩子能够为自己成人角色 的转换做准备。”这是网上对“青春期”的释义里的一段 话。 这段话提醒了我,你——我亲爱的小孩,这个我内心 一直认为没有长大的小人儿,即将告别未成年,踏入成年 人的行列,成为一个真正的社会人。在这个时间段里,你 的心理、思想、行为,甚至是言语,都有了很大的转变。 那个我自认为最熟悉最了解的小孩,在我毫无准备之下, 忽然变得很陌生。那种想要如你儿时般去靠近的欲望,总 是被你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拒绝感打消和退却。 那天,我和你的战争来得很意外很突然,以至于如飓 风,把我们连根带起,抛进一个沉寂快两年的阵地:那是 两年前我和你发生无休止的战争的地方,里面还弥漫着战 火后的硝烟,遗留着我们战斗后的狼藉。 两年前,我们还会因为某个问题产生分歧,发生强烈 的争执。而如今,我们似乎言和了。那些两败俱伤的战争 完全消停了,取而代之的除了沉默,还是沉默。这种看似 和解的沉默之下,始终是暗潮奔涌。只要一个很小的口子 ,就能)中破所有的伪装,一泻千里。 “你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这个节骨眼上还像在做 梦?你明明知道要考试,竟然不把书拿回家?你到底想做 什么!” 当我知道,明天就要参加考试的你,竟然把所有的书 放在学校时,愤怒就像突然爆发的火山,从嘴里喷出岩浆 。 你淡淡地瞥了我一眼,和我擦肩而过。 显然,我突然的愤怒丝毫没有影响到你。或者确切地 说,根本就没有激怒你内心的那头小兽。而我,不依不饶 。 “你以为这样不说话就能把事情解决吗?你觉得你的 沉默就能让我也沉默吗?你认为这样我就能原谅你这种不 上进的态度吗?”我边追上你的脚步,边在后面像机关枪 一样扫射。 从你那完全没有反应的后背,我知道自己依然没有激 怒你。 而我的怒火却像一张炙热的巨网,铺天盖地地扑过来 ,紧紧裹住我的全身。一想到,明天你将参加的考试,不 但关乎你是否能进入这所学校的快班,而且还关乎你一年 后的大学方向,我又像你中考时那样,被焦虑和恐惧紧紧 摁住了心脏,压抑到窒息。 “你难道不知道,你进这所学校,我要支付一笔巨额 学费吗?以你这样的学习态度,你觉得我有必要在你身上 投资吗?”我站在你身旁,看着你不紧不慢地刷牙洗脸, 气急败坏地叫道,“如果你不想去考试,直接和我说啊! 我也不用去支付这笔额外的学费了。你还是过你现在悠闲 的生活!” …… 两年前,我们所有的战争都源于我对你的想法和观点 ,甚至是言行举止的不认同。因为这种不认同感,导致我 始终在用母亲这个身份监督你、审判你、要求你。而这种 不认同背后,也许是我在无意识或者有意识地侵犯你的权 益。相同的,当你在努力反抗和抵抗我对你的不认同时, 其实除了反感我的这种行为之外,更多的是想保护自己的 核心权益。 后来,当你慢慢发现这种抵抗无效时,就选择了沉默 。这种沉默不但可以降低战争的发生频率,而且还能保护 自己的核心权益。然,久而久之,这种沉默终于变成了一 条河,看似美丽,实则冰冷,怎么也跨不过去…… 两年的时间,我们两个来自不同星球的两代人,在同 一屋檐下,相安无事。我们变得相敬如宾,彼此不再像刺 猬。聊的都是无关痛痒的话,说的都是彼此爱听的言语。 不再像两个完全不同的星球,撞击、挤兑、反抗。偶尔结 伴去看一场电影抑或是看到一个社会现象,当我想和你探 讨时,你总是浮光掠影。想再深入点,你除了拒绝,就是 沉默。 网上还说,青春期的特点是:思想活跃惊人,开始对 学术的、文化的、价值的世界寄予关心并有浓厚的兴趣。 如此,我想你是否对社会有了自己的感知和认知?你是否 也构建了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你是否也需要 拥有自己的话语权,为自己代言? 带着这些问题,我就在想,用什么方式,既能让你畅 所欲言地表达出自己对这个社会的认知和感知,又能让我 重新认识这个即将告别未成年的你呢? 不管如何,我们终将是社会人。当我渐渐放开你的手 时,孩子,你已经渐渐长大。作为一个社会人,不但要拥 有健康的身心,更应该在与社会相处中具备解决问题的能 力,拥有自己的思辨力、创新力,拥有足够的勇气、责任 感和梦想。 和你探讨的十个青春期热点话题,不只是母子两代人 的怼话和对话,更是一场来自心灵的思考…… 导语 这是一本陪考妈妈和学霸孩子以文字的方式进行交流沟通,打开让最亲的人通往自己内心的心路的作品:一个70后的母亲和一个00后的新生代儿子,不同的时代造就了彼此思维和观念上的巨大差异,这种差异直接导致价值观和人生观取向的背道而驰…… 母与子的亲子怼话,亦是两代人的社会对话。从怼话走向对话,狼妈重新认识了这个正在渐渐长大并拥有独立人格的小孩,而学霸男孩也重新认识了这个追逐自我和梦想的优雅老妈。 母与子一起亲历了改变、蜕变、蝶变,共同成长。 后记 对话 母与子的心灵通信 当70后的妈妈尝试着和00后的孩子进行接口的连接, 开始一场又一场来自心灵的对话时,妈妈重新认识了这个 正在渐渐长大的孩子,而孩子也重新认识了这个正在慢慢 老去的母亲。 子篇 老妈——余生,请继续为自己优雅 嗨,老妈,好久不见。 提笔的瞬间,我竟然不知道该怎么开头。想了想,还 是借用了你和我打招呼的惯用方式。 2002年的夏初,我被你刻意地从肚子里揪出来,只为 了满足你对那个无厘头的梦的好奇。从此,我和你从前世 的情人,变成了今生的母子。虽然你在愤怒之下,会口不 择言地告诉我,小舳,你真的……是从垃圾桶里捡来的! 但从你那怎么也藏不住爱的瞳孔里,我仍然确信,你就是 我的女娲。 初冬的夜,寂静了四个小时的校园开始热闹起来。清 冷的路灯拉长的是我们青春的身影,水泥路上响起的是我 们沉重的脚步。而校门外,在寒风中翘首以盼的永远是你 ,那个身材娇小却充满能量的你。 “小舳,好久不见。”你抽出了插在口袋里的手。我 知道,你只是在拿口袋里的车钥匙。但不知为何,今夜我 的脑海里竟然浮现出你牵着我的小手,慢慢走向那扇记忆 中的红色铁门的样子。 那里是我童年的世界,是我无法忘记却又印象模糊的 记忆。 我们一家三口愉快地生活。爸爸教我轮滑,教我骑车 。你带我喂兔子,陪我玩小区公园里的滑梯……随着我渐 渐长大,我再也回不到当初那些美好的日子里了,但我是 那么怀:恋当时的快乐。后来,我们从公寓房搬进了别墅 ,一切似乎都变了。爸爸越来越忙碌,很少见到他的人影 。你的情绪也越来越不好,时不时会对我发脾气……我发 现,人越长大就越忧愁,这是为什么呢? “嗨,小舳,给你看这个。”你在启动车子之前,突 然把你的手机递给我,打断了我的思绪。 我瞄了你一眼,发现你竟然像个害羞的小姑娘,抿着 嘴巴。我疑惑地把目光转向手机,那是“上海作家”微信 公众号发布的一篇关于“上海市作家协会2018年发展新会 员名单”的文章。慢慢往下浏览,终于看到了你的名字。 “哎哟,不错啊。”我由衷地夸赞道。 你什么也没有说,只是傻呵呵地笑。鱼尾纹在眼角慢 慢散开,眼睛直视前方不停地眨巴。我知道此时的你是骄 傲的、兴奋的,就像昨晚你赖在我床上,不停地看你录的 “脑洞作文”课的视频时,脸上漾起的笑容,倾城。 那一刻,我突然想起,你很久前就提出,想让我写一 封信,而我却迟迟未曾落笔。你不会知道,我是相当抵触 的。因为我真的不知道要写什么,要和你说些什么。完全 属于两个星球的人,到底要用什么样的语言来对话?就在 那晚,我认为,是该给你写一封信了。这是我人生中第一 次认真地给一个人写信,而且这个人是我的母亲。 小学的最后一次考试,成绩本来就优秀的我不负你望 ,区里最好的两所学校同时向我伸出了橄榄枝。那天,我 们第一次为了如何选择而认真地讨论所谓的梦想。你说, 选择最好的初中,我可能会成为“凤尾”,而去第二的初 中,我可能会是“鸡头”。记得那时的我,还不懂什么是 “凤尾”,什么又是“鸡头”。在你详细的形容之下,我 很坚定地告诉你,我要去最好的初中。因为我想让大家知 道,“凤尾”也可以变成“凤头”。那一瞬间,你的眼睛 溢满泪光。笑容在脸上绽开的样子,至今都让我记忆犹新 。 可惜,这种笑容在我上了初中后,渐渐消失了…… …… 在我终于要提笔写这本书时,距离你的十八岁已经越 来越近了。只是当我面对你的那些文字时,那些熟悉里带 着陌生的文字,竟然让我有些惊慌失措。 是的,我很慌乱。面对你的诉求,你的质问,甚至是 你的观点,我不知道该如何去回应,该用什么样的言语, 和你进行恰到好处的连接。 在文档一次又一次的打开和关闭中,我始终在逃避。 直至那天,我打开书柜找书,眼角的余光无意中瞥到了那 两本《隔壁的学霸是怎样炼成的》。封面上的你笑得羞涩 又阳光,我内心的某个地方被唤醒了。 这是我和你第一次共同写一本书;这也是我和你第一 次真正意义上的对话;这更是我和你重新认识彼此的一个 机会。 于是我开始写,一共花了两个月的时间来完成这本书 。这两个月的时间,于我而言是空白的,又是丰富的。除 了上班之外,我几乎推掉了所有的应酬,完全沉浸在我和 你的文字中。依稀记得每天的白天,我不停地喝着咖啡, 画着那似乎一直画不完的思维导图;每天的夜晚,‘我坐 在电脑前敲打键盘,窗外夜阑人静。 这是两个时代的人,在同一时空里进行的一场又一场 心灵上的对话。在每个章节中,我都倾注了所有的情感和 能量。俯首于时间,让爱和力量流淌在每一个字符里,让 你感受到温度,嗅到生命的味道。 这注定是一场心灵上的邂逅与碰撞。在我的目光触及 你的文字时,我就像穿越进了你的内心。在那里,我看到 一个渐渐长大的少年。而当我把自己的文章一篇又一篇地 打印 精彩页 话题一 信任 小怼话 所谓聪明 涨秋的夜晚,某中年妇女开着车载着某少年从多下娘家回城市的家。逼仄的车厢里,少年跷着二郎腿,闭着眼睛,晃着脑袋,听着歌。中年妇女想方设法地在脑袋里搜索可以和他聊的话题。 “朱逸轩,我觉得自己变聪明了呢。” “你大半夜的在说什么鬼话?” “因为今晚蚊子咬我了呀。” “这能说明什么?” “咦,前段时间你不是说蚊子只会咬聪明的人吗?” “哦,老妈,我看你真的想多了。今晚的蚊子只关注谁的腿最肥。” 妈妈,你弄丢了对我的信任 这声音太熟悉了,熟悉到可以穿越进我的梦境,直接把我揪到现实中。 这是我的“人肉闹钟”,独一无二的。 今天早上,再次被这声音从美梦中揪出来时,我竟然莫名伤感——总有一天,我会再也听不到这熟悉的声音。到时,我该如何改掉这个习惯? 哦,一大早有这种想法不对,是禁忌。 所以当我睡意朦胧地走下楼梯,看到餐桌上那一碗热乎乎的小米粥和一块香喷喷的牛排时,我还是提起了精神,对着正像打仗一样的女子,说了句:“老妈,早安。” “还安啥,快点吃!就剩下十分钟了。我先去换衣服,等我下楼,我们就出发。” 我耸了耸肩,真怀疑这个中年妇女的前生是“复读机”,不然怎么可能连说话的内容都是千篇一律的呢? 银灰色轿车后座的门被打开,坐进来两个人,然后被关上。我坐在副驾驶上没有说话,忽然眉头一皱,意识到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 因为车子没有动。 我注意到驾驶座上这位奇装异服的中年妇女,正在操作着什么,心想:糟了,这么紧急的时候,这个女子在干什么!思忖一会儿后,为了后座两个人以及我自己的利益,我决定做点什么。于是我说: “妈,你干吗呢?” 她头都不抬:“我在调时间呢!” 我看了一眼,她一直在用食指戳车上的一个按钮。然后车屏幕上的电子时钟的第一个数字就一直在1~12之间来回跳跃。我失笑,暗想:你是猴子派来的吧?要迟到了…… 拜托,请不要拿祖国栋梁上学的时间,来为你的强迫症买单,好吗?我内心嘀咕。 所幸这个不太聪明的女子总算知道调分钟了。她问我:“现在几点了?” 我的手只微微抬了几厘米就放下了,因为我的手腕是空空的。她又问了一遍,我只好招了:“不知道,我没戴表。” 眼角的余光发现她猛地抬头,脸上的表情是我这辈子见得最多的一种。惊异中带着责备,疑惑中带着询问。总之就是很复杂的表情。加上那句:“啊,你没戴表?” 绝了。 我强装镇定,说:“放在学校了。” 这时她已经开起了车。虽然看不到她的表情,但是更大一倍的嗓门,让我不用看她的表情就知道她的心情了。接下去的时间,她仿佛开启了某种开关,滔滔不绝。 “放学校了?你放在学校干吗?到时候不见了怎么办?那块手表一千多块啊。你以为钱那么好赚啊?你还记不记得,上次的表也是被你给忘在学校里然后不见的吗?唉,我说你怎么不把自己忘在学校呢……” 为了照顾后座我同学的感受,以及维护我个人的形象,我不得不招了。 “昨天给一个同学玩,结果忘了拿回来了。”我说,紧接着又补充道,“他肯定会放在我的桌子上的。” 唉,要是这样能结束对话,她就不是我妈了。要知道,她在极度愤怒的时候,会自动屏蔽场合和人物的。比如,她此时完全忘了在这逼仄的车里,还有两位别人家的孩子。 “他拿你的手表玩啥呢?手表有什么好玩的?又不是玩具。”果不其然,她又开始轰炸了,“再说了,要是他忘了放在你桌上呢?你怎么办?万一他真的放了,又被别的同学拿去了呢?这怎么说得清楚?” 我就纳闷她的嘴怎么跟机关枪似的,老是嘟嘟嘟、嘟嘟嘟…… “欸,放心吧,肯定在的。”我自信地说道。 这种自信更多的是想通过言语来安抚一个中年妇女不断扩大的焦虑,也是考虑后面两位无辜同学的感受,更是因为我了解我同学。他是一个值得信任的人。起码我可以很确定,即便他没有把手表放在我桌上,也会帮我保管好,还给我。 昨天下午,我和他在聊天。他看到我手腕上松垮得随时都要掉下来的手表,很好奇地问,你手表怎么戴这么松? 我说这样方便脱下来。 然后在好奇的怂恿下,他居然也想试试。结果套进去之后,因为手腕粗的缘故,怎么也脱不下来了。在他研究的时候,我被另一个同学叫走了。结果一转头把这事给忘了。 我就搞不懂了,这么简单的一件事,为什么在妈妈的眼里,会有那么多的担心和不信任呢? 有时候吧,同学之间的那种信任感,真的是大人们所不能理解的。我想,也许是我们的信任比较纯粹,没有利益之争吧。 早上的阳光很明媚,我和妈妈就这么不欢而散。在下车的瞬间,她不忘把头从车窗里探出来,叫道:“到了教室,第一时间就找手表。” P1-4 |